莫言文學中的暴露和贊頌
冬 雷
幾天前,司馬南針對莫言“文學藝術他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文學藝術就應該暴露黑暗”的偏見進行了評論。有自稱莫言粉絲的一位女士,“打”到司馬南門上(本文作者聽了錄音),——為莫言抱不平。結果,女士“結舌啞言”,“悄然”退埸。可見,真理走遍天下,謬論寸步難行。
不過,此事,卻又引起我們多年前——批評莫言文學、故實——的回憶,以及進一步的思考。
莫言的——獲諾貝爾獎——的有關文學、故實。很多人至今仍認為,莫言的夸張、虛構性的“大于政治”式的故事,以及“文學藝術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的觀點,正好投合了西方某些人的政治需要,西方某些人對此是很喜歡且“相信”其真實性的。莫言故事是較系統的哭喪性文學,故實中的莫言也讓人嗤之以鼻。尤其是他為了——別人都能揣摸到的——政治目的,當年,每每在遭到別人批評時,總出來認真聲明說:雖是故事,卻是現實中的真實。這就出現穿幫。莫言的故實,并不真實。有人舉例(例子很多,恕不詳列。感興趣者,可搜索2012年底,我國幾個大網壇對莫言的文章的爭論)揭露——
“莫言在回憶童年時稱自己童年是黑暗的,是在饑寒交迫中成長的。可奇怪的是,拍攝于1962年的照片中,身穿棉襖的莫言,似乎顯得白白胖胖的,完全看不出饑寒交迫的樣子”(https://pics0.baidu.com/feed/a686c9177f3e670931e7c9917ab35435f9dc5572.jpeg?token=79641c46b118e37dfbb87baa77ebc6ca)。
人們在想,莫言崇尚“文學大于政治”“文學藝術他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是指文學可以跳脫政治?!然而,2012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痛快淋漓”地告訴莫言:在當代社會中,“文學跳脫政治”的說法,是不亞于魯迅比喻的“提著自己頭發離開地球”般的荒唐的。(請參見附文1、附文2)可以說,授獎詞中的每一句話,都在“指示”著文學與政治的聯系。
人們還會問:文學怎么大于政治?是不是要在政協、政治學院、大學政治系里專設文學項——并冠以第一的稱謂;在社會活動、生活中,是不是要首先講文學?考測文學?至于——文學永遠不能唱贊歌!更是大悖常識!中外文學史上,雖有——悲愁怨憂之詞易工——贊頌歡愉之句難為——的點評,但也不是說“永遠不會、不能唱贊歌”!事實上,古今中外,唱贊歌的文學,并稱得上經典的,雖不是大作聯翩,但也不乏其有。我黨立黨以來,被評為百部優秀作品中(其中確無莫言的文學、故實作品),人們視為經典的不少。
嗨!世界觀有問題,政治有偏見,是會侮辱智商的!也使人大失水準(莫言水平不至于太“洼”)。
就談莫言自己吧!其實,他也是有歌頌的;但是,是有選擇的歌頌。他歌頌的是地主、還鄉團、日本侵略者……等。請見以下七段文字(系引用【為了祖國強盛】 《莫言的要害不在暴露,而在造謠抹黑》文。來源:烏有之鄉)。
他歌頌的是國民黨反動派,是地主還鄉團:
司馬庫(《豐乳肥臀》中人物,“福生堂”二掌柜,上官招弟之夫。抗日別動大隊司令,還鄉團。)夫妻打走了八路軍來感謝母親,在她“乳溝里灑上了法國巴黎生產的紫夜牌香水”,司馬庫還對她說:“老岳母,感謝您為司馬家護住了這條根,從今以后,您就等著享福吧,高密東北鄉是咱們的天下了。”母親并無異議,對辛苦撫養他的兒子也沒有半點牢騷,只是對司馬庫的妻子說:“你要真有孝心,就給我圖下幾擔谷子吧,我是餓怕了!”
一年后,八路軍又打回來了,還鄉團被殲時,莫言眼中司馬庫在危急中仍然關心人民,對著手下人大叫:“投降吧!兄弟們,別傷了老百姓。”
在作者眼里,家有短槍隊的大地主、“福生堂”二掌柜司馬庫就是一個活菩薩。同村的赤貧孫啞巴兄弟五個在大街上追殺了他家一頭大騾子,他不但沒說一句狠話,反而賞給了五塊大洋。司馬庫再次亮相時就是一個抗日英雄了。為了阻擊日寇,他既在蛟龍河拱石橋上大擺火龍陣,又爬上鐵橋鋸斷鋼梁,顛覆了鬼子的軍列。
而八路軍則是一群強奸犯,八路軍班長孫不言強奸了上官家的一個姑娘,抗日打鬼子的黑驢鳥槍隊的幾個戰士,在教堂里輪奸了上官魯氏。
就連在中國犯下滔天罪惡的小日本侵略者,也成了他歌頌的對象:
在《豐乳肥臀》中,兇殘的日本侵略者從高密縣城到鄉下不是去“掃蕩”,去燒殺掠奪的,而是下鄉做好事,開展親善活動的。其指揮官和軍醫都像菩薩一樣,熱心救活了上官魯氏(即所謂母親)一家的三條人命(上官魯氏(母親)臨產幾天幾夜生不下來,母嬰即將雙亡的時刻,是日本軍醫救了她母子女三人的命)。其軍隊也是紀律嚴明、秋毫不犯,既未掠奪老百姓的財產,也并不強奸婦女,即使對上官魯氏家那幾個美若天仙般的姑娘,日軍也未動淫念。
這就要回到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觀點上。人世間的階級(也可以是“階層”)、有階級的社會,政治性意識形態是存在著“對立性關聯”的。彼、此對立時,你若喜歡“彼”,則必然不喜歡或反對“此”,對立的彼此,有時卻又是緾結在一起,相互比照、反襯著。是故——
一切都不會無緣無故,在非無產階級世界觀那里,中國人在毛澤東時代,在那個充滿理想、積極向上的年代里(人民自己當然也有缺點,但那是前進中的缺點,為克服歷史大缺點而存有的小缺點),艱苦奮斗、前人栽樹后人納涼、造福千秋、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觀、堅持社會主義而為人類作貢獻、人們的積極向上……全部是子虛烏有、是騙人、是迫害人、是無能而導致的貧困、是政治狂人的“與風車戰”,就連計劃生育也都大錯特錯……這就兌現了一句民間名言:小偷眼里,人盡三只手;婊子心中,無人不貪色。莫言故事——包括另幾個傷痕派——恰恰表明其“個人悲劇所造成的陰暗心理”。
至于莫文價值,本網民是以為,莫言如果從自身出發,揭示中國舊文化和右翼們的“在兩極跳躍”“卑俗奴懦”的丑陋,以及社會主義社會中仍存在階級敵人和階級斗爭,或許有點意義,或許能成為魯迅的小小小的學生——也僅是“呀呀學語”級別的。然而,既成的事實,是不能如果的。魯迅說,井泉中流出的是水,從脈管中淌出的是血。莫言故事中的“系統性哭喪”,故實中的莫言,則是小拿小摸者、說謊造假者、反感國人當年的抗日的忤逆者、因學校討厭而中途輟學的失學者、不在同事“眼中”的非“人”者、有點文水卻叢生錯、別的“別字先生”者也……這一切頭銜(本網民給的。根據是,當年披露的事實——莫言故實),其實是讓人嗤之以鼻的。正因為如此,西方人卻不吝給其大獎,其用心在哪?!人們能不明白,幾十年來,西方人——給原社會主義國家中反社會主義者、異見者,發和平、文學類的諾貝爾獎的“司馬昭之心”(參見附文1)。
對莫言獲諾獎,鳳凰網當年有過“濃情”且火速報道:莫言獲諾獎,乍聞即狂喜。莫言獲諾獎后,他即放言“普世價值并不復雜”!這些,也無不讓人啞然失笑:原來,莫言就是這樣理解“普世價值”的;他自己就是這樣的——普世價值——崇信者!
毛澤東有言,在階級社會中,每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在階級(也可用“階層”一詞)、或有階級——的社會里,在意識形態領域,不同階級總是既不同床也“異夢”的。
歷史是在不斷地澄清著的,正和反,左和右,革命和反動,社和資,也在不斷地自證著是非。莫言現象同時也表明,當年(毛澤東晚年)人們的感嘆的“一時真假是非難辨”的“戰爭難打”的情況,正在成為過去。由是,真正的較量(其中有“對抗”性的——但極少。而決大多數的較量,則是包容原則下搞清“是非”,建塑人民的大度和“海容”)將不可避免。
有人希望,營壘分明的較量盡快到來(不同陣線間的界線,漸顯清晰),——前邊,僅是預演,僅是歷史性訓練。對人民來說,前邊的預演、歷史性訓練中,自己確也有過失誤,但那是不可避免的。學習、訓練總要繳學費的。
附文1:
《諾獎的政治指向》
早在二十多年前,曾有人刻意關注過西方人在大半個世紀里,給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反社會主義者,發和平、文學類的諾貝爾獎的有關情況。
一個是,前蘇聯的著名科學家薩哈羅夫,西方人給他頒過一個諾獎。此人后來不負西人之望,在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方面大反共產黨,并倚諾獎之譽,身邊糾集一大批不明真相的人,為瓦解社會主義沖鋒陷陣。事實很清楚,薩哈羅夫雖然在自然科學方面成就巨大,政治上卻是一個侏儒——近似小丑式的人物,不久,好多蘇聯人即看透其丑質,紛紛離去,使之孤寡而終。
二個是,前社會主義的波蘭,有個叫瓦文薩的,也曾獲過諾獎。后來,此人在毀拆社會主義波蘭中,“功勛卓著”。 社會主義波蘭被瓦解后,瓦文薩還當過幾天波蘭總統。此人滿腦子西資價值觀、“民主”意識,上臺后即原形畢露。不久,波蘭人即棄之如豬狗;西人對他也不屑一顧。
再一個,就是臭名昭著的戈爾巴喬夫。他的全社會共同價值論(即普世價值)之所謂新思維,讓西方蒼蠅聞到了臭味,從而,大喜過望地給他發了諾獎。人所共知,戈爾巴喬夫的蠱惑,那時候也取得了很大成功——瓦解了蘇聯。然而,戈的結局更是慘淡。下臺后,俄羅斯每次大選,他只能得到百分之零點一到百分之一的支持者;出門遠足,還時不時地“吃到”憤怒群眾的蕃茄、柿子和雞蛋。
至于中國人,最早獲諾獎的,好象是西藏的達賴。后來,就是莫言……審而視之,這幾個,大體全是反社會主義,倡西方民主,并都是特賣力的。
以上所寫,不是杜撰,全是事實(枝節上可能存在差錯);獲獎者全反社會主義、欣賞西資民主。這不應理解成“是一種巧合”。由此細析,有人說的“諾獎無關政治”,不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附文2:
《2012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全文)
諾貝爾文學獎高度評價莫言作品中的譏諷與嘲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文學委員會主席帕·瓦斯特伯格介紹了莫言的作品,闡述了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
瓦斯特伯格的頒獎辭全文如下:
莫言是個詩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傳海報,讓個人在蕓蕓眾生中凸顯而出。莫言用譏諷和嘲弄的手法向歷史及其謊言、向政治虛偽和被剝奪后的貧瘠發起攻擊。他用戲弄和不加掩飾的快感,揭露了人類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經意間找到了有強烈象征意義的形象。高密東北鄉體現了中國的民間故事和歷史。很少的旅程能超越這些故事和歷史進入一個這樣的國度,那里驢子和豬的叫囂淹沒了人的聲音,愛與邪惡呈現了超自然的比例。
莫言的幻想翱越了整個人類。他是了不起的自然描述者;他知道饑餓的所有含意。20世紀中國的殘酷無情從來沒有像他筆下的英雄、情人、施暴者、強盜以及堅強、不屈不撓的母親們那樣得以如此赤裸裸地描述。他給我們展示的世界沒有真相、沒有常識、更沒有憐憫,那里的人們都魯莽、無助和荒謬。這一苦痛的證據就是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的吃人肉的風俗。
在莫言的筆下,吃人肉象征著毫無節制的消費、鋪張、垃圾、肉欲和無法描述的欲望。只有他能夠跨越種種禁忌界限試圖加以闡釋。莫言的小說《酒國》中,最美味的佳肴是烤三歲童子肉。男童成為很難享受到的食品。而女童,因無人問津反而得以生存。這一譏諷的對象正是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因為這一政策女嬰被流產,規模之眾多達天文數字:女孩子不夠好,都沒人愿意吃她們。莫言就此話題還寫了一部完整的小說《蛙》。莫言的故事都偽裝成神話和寓言,將所有的價值觀置于故事的主題中。
在莫言筆下的中國,我們從來沒有遇見過一個理想具有合乎標準特征的公民。莫言描寫的人物都充滿了活力,不惜用非常規的步驟和方法來實現他們的人生理想,打破被命運和政治所規劃的牢籠。莫言所描述的過去,不是共產主義宣傳畫中的快樂歷史,而是他用夸張、模仿以及神話和民間故事的變體重現五十年的宣傳,令人信服、深入細致。
在他最杰出的小說《豐乳肥臀》中,女性角度一直占據主導位置。莫言描述了大躍進和1960年代的大饑荒。他嘲笑試圖用兔子精液讓母羊受孕的偽科學革命派,他們把所有對此表示懷疑的人斥為右派分子。這部小說的結局是90年代的新資本主義,所有的騙子因為兜售美容產品而致富,仍在試圖通過異體受精孵化出鳳凰。
在莫言的作品中,一個被人遺忘的農民世界在我們的眼前崛起、生機勃勃,即便是最刺鼻的氣體也讓人心曠神怡,雖然是令人目瞪口呆的冷酷無情卻充滿了快樂的無私。他的筆下從來沒有一刻枯燥乏味。這個作家知道所有的一切,并能描述所有的一切,各種手工藝、鐵匠活、建筑、開溝、畜牧和土匪的花招詭計。
他的筆尖附著了所有的人類生活。他是繼拉伯雷和斯威夫特之后,也是繼我們這個時代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之后比很多人都更為滑稽和震撼人心的作家。他的辛辣是胡椒式的。在他描寫中國最近一百年的宏大如掛毯的故事中,既沒有跳舞的獨角獸,也沒有跳繩的少女。但他所描寫的豬圈般的生活如此獨特以致我們覺得已經在那里呆了太久。意識形態和改革運動來來去去,但是人類的自我中心和貪婪卻永存。
所以莫言為個體反抗所有的不公,無論是日本侵略還是毛主義的恐怖以及今天的狂熱生產至上。莫言的家鄉是一個無數美德與最卑鄙冷酷交戰的地方。那些敢于去的人,等待你們的將是一次踉蹌的文學冒險。中國以及世界何曾被如此史詩般的春潮所吞噬?在莫言的作品中,世界文學發出的巨吼淹沒了很多同代人的聲音。
瑞典文學院祝賀你。請你從國王手中接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