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侵犯人權五宗罪之四:干涉主義貽害世界
2021 04/14 17:18:4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國際觀察)美國侵犯人權五宗罪之四:干涉主義貽害世界
美國拜登政府就任后多次表態要將人權至于其外交政策的中心位置。不少國際政治分析人士對此的解讀是,美國的“自由干涉主義”外交又回來了。
美國多年來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旗號,無視《聯合國憲章》尊重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原則,以武力優勢對別國大打出手,以秘密手段對別國實施政權更迭,以金融霸權對別國制裁禁運,這些近乎成癮的惡習引發他國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借口人權發動戰爭
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打著“避免人道主義災難”的旗號,公然繞過聯合國安理會,對當時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78天的持續轟炸,造成2000多名無辜平民喪生、6000多人受傷、近100萬人流離失所、200多萬人失去生活來源。北約軍隊還有意識地針對南聯盟的基礎設施進行定點打擊以消除其抵抗決心。據塞爾維亞經濟學家估計,轟炸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約為296億美元。轟炸造成大量橋梁、公路、鐵路以及2.5萬戶家庭、176處文化古跡、69所學校、19家醫院和20個保健中心受損,150萬名兒童無法上學。此外,北約軍隊至少使用了3.1萬枚貧鈾彈,導致該地區癌癥和白血病發病率激增,并對當地和整個歐洲的生態環境產生長期的災難性影響。
2011年,美國及其盟友又以利比亞平民將面臨卡扎菲的“屠殺”為由在所謂“保護責任”的名義下對利比亞實施軍事干預。但研究顯示,正是這場“人道主義干預”最終帶來大規模的人道主義危機。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副教授阿蘭·庫珀曼此前在《外交》雜志撰文說,在北約干預之時,利比亞內戰已接近結束,當時有約1000人身亡,而在北約干預后至少造成了額外1萬人身亡,北約的干預將暴力致死人數增加了10倍。北約干預之后,利比亞長期處于動蕩之中,經濟社會崩潰,軍閥部族混戰,極端主義滋生,所引發的難民和非法移民問題到頭來讓西方社會自食其果。
隨意更迭別國政權
對別國實施政權更迭是美國的“老本行”。在1801年至1805年的第一次巴巴里戰爭中,美國首次試圖對外國敵對政府實施政權更迭,時任總統杰斐遜授權美國駐突尼斯領事威廉·伊頓與的黎波里領導人的流亡兄弟密謀推翻的黎波里政權。1953年,美國與英國情報機構在伊朗策動政變推翻了伊朗民選首相穆罕默德·摩薩臺,繼而扶植巴列維國王上臺,不過這一看似成功的政變最終引發了1979年伊朗的反美革命。
除了敵對政府,美國甚至還對自己的盟友實施政權更迭,比如美國政府在1963年批準并策劃了針對當時南越領導人吳庭艷的政變。當然,此次政變未能實現美方所希望的南越穩定,也沒能挽救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失敗。
此外,美國在冷戰初期還秘密干預過法國、意大利的選舉以確保右翼親美勢力當政。
美國波士頓學院副教授琳賽·奧羅克在其《隱蔽的政權更迭:美國的秘密冷戰》一書中說,1947年至1989年間美國共實施了64次隱蔽的政權更迭行動以及6次公開行動。政權更迭也不僅僅是美國在冷戰時期的政策產物。冷戰結束后,美國還對海地、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委內瑞拉等國采取政權更迭行動,而這些國家無一例外陷入政局動蕩之中。
制裁封鎖毫無人性
美國憑借其金融霸權對數十個國家實施制裁或禁運。美國財政部網站信息顯示,美國目前有多達35種制裁項目。另據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報道,2014年,美國共對全球約6000個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這一數字在2019年進一步升至約8000個。
美國長期以來對古巴、伊朗、敘利亞等國以各種理由實施大規模制裁、禁運,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威脅人類生命與健康福祉的重要時刻,美國卻將針對多國的單邊制裁頻頻加碼,導致被制裁國家難以及時獲得抗疫所需的醫療物資。
美國芝加哥洛約拉大學教授喬伊·戈登在《看不見的戰爭:美國和伊拉克制裁》一書中披露了1990年至2003年間由美國主導實施的對伊拉克極為嚴苛的制裁與封鎖。戈登說,美國在這場制裁中經常不顧聯合國安理會其他成員國以及聯合國相關機構的反對,單方面決定制裁的性質和程度,造成伊拉克食品和藥品嚴重短缺,最終導致災難性的人道主義后果。諸多研究顯示,制裁期間有至少50萬伊拉克5歲以下兒童死亡,而若非制裁,他們的死亡本可避免。頗為諷刺的是,這場制裁最終以美國發動造成更大人道主義災難的伊拉克戰爭而終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