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吾令天魂歸來兮附之以華夏
做人要頂天立地,說的是什么呢?說的是性格,說的是人的性格和做人的性格。倘若人沒有性格就成不了人。國家也是一樣,或許還要突出那個更字。國家性格就是民魂。在許多根本問題上,國家不能示弱,不能表現出一絲一毫的軟弱,要絕對自信,要頂天立地。在某些時候,國家做出某種妥協,那只是策略,暫時之策,絕非長遠之策。沒有誰,沒有哪個國家,幾十年韜光養晦,唯唯諾諾,無辜受辱。國家需要性格。沒有性格的國家終究成就不了讓人向往的國格,終究成不了讓人魂牽夢繞的國家。魯迅說過,惟有民魂值得寶貴,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無論如何看待魯迅先生在我國文化方面之地位,都不能僅從文藝方面來估量;他的崇高文學成就并沒有掩蓋他在思想啟蒙方面的光輝。當今民族精神之提升,絕不能忽視魯迅之先驅思想以及奮力之呼喚。魯迅借助文學表達了他的理想與批判,喊出了人民大眾的心聲。批判與呼喚,需要膽識與韌性。站在時代潮頭,跟著靈魂翱翔,越是磨難,越能迸發火花,越能照亮前途,越能鼓舞青年,越能贏得希望。魯迅晚年確信“惟有新興無產者才有將來”。這不僅僅是思想上的進步,也是社會的發展,何況歷史最終要走向它自己認為的崇高理想。魯迅走了,但他留下了思想武庫。在不一樣的人的眼里有著不一樣的魯迅。我們懷念魯迅,但并不奢望所有的人都尊崇魯迅。社會的圈子不同,行走的道路不同,各有各的愛憎,各有各的褒貶,自然而然。倘若只被尊敬而無痛恨,只有熱愛而無反對,那么魯迅精神的意義何在?重思潮絕不輕血脈。硬骨頭精神永遠是華夏性格之美……你的筆尖是槍尖,刺透了中國人的臉,你的發音是晨鐘,喚醒了奴隸的迷夢……
華夏精神與華夏性格,歷經數千年演化,而今定格在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上面,成為華夏民族性格與道德美之特征,亦可視為社會不斷發展的結果,思想不斷進步的結果。自古以來,華夏就以正義為之美,以和諧為之美,以愛國為之美,以愛集體為之美,以愛鄉為之美,以愛民為之美,以愛他人為之美,以同情弱者為之美。但是,美者喜歡聚合,拒絕單一,至簡也不能少于兩個方面,否則,美將走向極端,成為丑,甚至成為罪惡。愛國,但不能以損害他國利益為前提;愛民,但不能以損害他民族利益為前提。倘若無法平衡各方利益,至少需要有利于絕大多數,即以站在最廣大勞動人民一邊為原則。人類有史以來,皆以勞動為美,皆以進步為美,皆以大愛為美,皆以兼愛為美;皆以和為貴,皆以他者為上,皆以弱者為上。可以為國而死,可以為民族而死,可以為信仰而死,可以為公而死,可以為知己者而死,可以為他人而死,可以為弱者而死,但絕不可以為一己私利而死。
美學屬于哲學范疇,美學離不開鄉土文化,因而造成國與國之間美學之差異,甚至造成地區之間美學之差異,民族之間美學之差異。或許這就是美學的自我思辨。美學在思辨中發展。美的意識在拓展中發現美,而美的發現又不斷拓展了美的意識。美的認識方法影響美的認識。提高美的意識需要哲學思維和哲學分析,運用哲學原理認識美的存在和美的表現。這就是說,我們要通過哲學的方法社會學的方法來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和鑒賞水平,認識民族之美。認識美,絕不能固執,更不能標新立異,否則將會干擾對美的認識,將美的認識復雜化。美屬于大眾。美越簡單越明了越容易被大眾所接受。愛國主義與革命英雄主義,就是國家與民族最具經驗的美的總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