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周刊》第536期
經過七年籌備,小說《狼圖騰》終于被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搬上了電影銀幕。新春票房的火爆如同七年前圖書的熱銷。
與此同時,當年小說在歷史、民族等問題上引發的廣泛爭議,也再次上演。
諸路作家對電影《狼圖騰》發起圍剿,批評其各種史實和觀點錯誤,尖銳程度甚于當年。在眾多批評聲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蒙古族作家、北京作協少數民族創作委員會主任郭雪波的數封聲明和公開信。
2月18日,郭雪波在微博上發表聲明,指出“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宣揚狼精神是反人類的法西斯思想,我們保留訴諸法律捍衛祖先和民族文化的權利。”25日,郭雪波又向中宣部發表公開信,列舉了《狼圖騰》存在嚴重歪曲蒙古民族歷史文化、侮辱蒙古族祖先、政治理念存在錯誤傾向等若干問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郭雪波的微博被轉發近萬次,評論上千條,一時成為輿論中心。公開信也被各大網站紛紛轉載,總點擊量超過600萬次。但直至本刊發稿日,《狼圖騰》作者姜戎與電影主創人員尚未對批評作出公開回應。
關于《狼圖騰》的爭議仍在繼續發酵,這部有著廣泛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在民族、歷史問題方面提出了諸多顛覆性觀點。在一片喧囂中,《鳳凰周刊》記者專訪了處于輿論中心的郭雪波。
傷害了蒙古民族感情
記者:為什么姜戎的《狼圖騰》會在蒙古族作家群中引起憤怒?在寫公開信之前,你們作過哪些努力?
郭雪波:之所以引起憤怒,是因為《狼圖騰》從小說到電影,都在羞辱蒙古民族的祖先,歪曲篡改蒙古民族的歷史文化,傷害蒙古民族的感情。如今,《狼圖騰》的惡劣影響,已經從國內擴展到全世界,它向全世界宣布:蒙古人是狼的傳人。而事實上,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蒙古的所有文史資料中,從未有過關于狼圖騰的記載,這是一個僅在草原待過三年的知青,強加給蒙古人的偽文化。
狼不僅不是蒙古人的圖騰,還是蒙古人生存的天敵。狼本身是非常殘忍、冷酷、血腥、自私、貪婪的,跟中華民族所弘揚的包容、善良、仁愛的精神相違背。為什么德國的漢學家顧彬說“宣揚狼性文化,是宣揚法西斯思想”?就是因為希特勒最崇拜狼性思想,將這種狼性思想灌輸到年輕人的頭腦中,會形成一股強大的破壞力。受《狼圖騰》的影響,十幾年來,中國的企業界、教育界提倡狼性精神、狼性文化,使整個社會變成不講規則、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這是非常可怕的。
《狼圖騰》出版后不久,就在歷史、民族、軍事等問題上引起過紛爭,我們一直在呼喊,發我們的聲音,包括中國作協內蒙古分會副主席瑪拉沁夫老先生,還找組織反映過相關問題。在《狼圖騰》電影上映前夕,我們還與中宣部、電影集團的領導溝通過,希望抵制該片上映,但最終未能如愿。《狼圖騰》的圖書出版商、電影制作方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這種情勢下,我才萌生了寫公開信的想法。
記者:兩封公開信發出之后,得到了哪些回應?
郭雪波:第一封公開信發出后,幾大門戶網站都在首頁轉載,小網站更是不計其數,有美國、法國、英國媒體跟我聯系了采訪。但相關部門仍然沒有作出回應,我才發出了第二封信。
我希望相關主管部門能重視我們的呼聲,不能讓一個作家獲取名利的方式,建立在踐踏一個少數民族的基礎上,這很不道德。我們強烈要求,放行《狼圖騰》書和電影的有關部門及作者姜戎向我們道歉,并停止該書和電影的發行放映,以挽回影響。
狼非圖騰的主要依據
記者:蒙古人從來沒有以狼為圖騰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郭雪波:首先,我祖祖輩輩都是蒙古人,我是蒙古族郭爾羅斯氏,是成吉思汗女婿的后裔,我奶奶是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黃金家族”孝莊皇后的后裔,我奶奶的祖先曾當過庫侖旗的王爺。我的母語是蒙古語,14歲以后才學漢語,17歲進呼和浩特讀蒙文專科學校,專門學蒙古文學和蒙古文字,從事蒙漢翻譯工作。在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專業畢業后,我又在內蒙古社科院文學所當研究員,專門研究蒙古族的歷史文化和文學,我讀古蒙文和現代蒙文,幾乎所有的蒙文史記都讀過,從來沒有發現有一個字的記載說狼是蒙古人的圖騰。
姜戎在書中提出幾個“史料”,來證明他的狼圖騰說,一個是《蒙古秘史》的開篇描述,《蒙古秘史》是蒙古族的《史記》,其歷史演繹脈絡比較清晰,是蒙古族經典歷史資料。其開篇說“孛日帖·赤那與妻豁埃亦·瑪闌勒渡滕吉思而來”,孛日帖·赤那的意思是蒼灰色或者紫色的狼,豁埃亦·瑪闌勒是花色的母梅花鹿,這是兩個人的名字,不能說他們就是狼和鹿。
古代取名都有這樣的傳統,比如二狗子、金花、土生,并不是說那個人就是狗或者花或者是土里生出來的。就像趙子龍是人名而不是龍,潘金蓮是人名而不是蓮花,同樣的道理,上述描述絕對不能作為蒙古人是狼和鹿的后人的證據。結果姜戎把它演繹成真的狼和真的鹿交配,產生了蒙古人,所以蒙古人崇拜狼和鹿,這讓蒙古人實在受不了。
草原上的牧民對狼恨之入骨,它太殘忍、太貪婪,前年冬天呼倫貝爾草原一戶牧民家,兩只狼進了羊群,將30多只羊的肚子全部豁開,肉也不吃,就這么走了。哪怕給它一整頭羊吃,不要造成這么大的禍害也成啊,但狼就是這么殘忍。可以說,狼身上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瑪拉沁夫先生說,他們小時候連狼的名字都不讓叫,一說“狼”,老人就馬上吐唾沫,然后把碗扣下來,怕沾了邪氣。
記者:《狼圖騰》一書還引用了《周書·突厥》和《魏書·匈奴傳》中一些關于狼的記載,在你看來,這些也不足為信?
郭雪波:首先,匈奴、突厥跟蒙古是兩碼事,也許他們有蒙古人祖先的成分,但他們跟蒙古族到底有多大血緣關系,到底還是不是蒙古人,是不確定的。蒙古人開始自稱“蒙古民族”,是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開始的,從那以后的文史記載,沒有把狼作為圖騰一說。
其次,引用《魏書》《周書》的內容本身也有問題,它們是長城以內的中原人寫的。蒙古族崇拜的偶像,應以蒙古族自己的史書記載為主。別人來解讀我們,蒙古人肯定是不認的。
另外,姜戎的書中還說,蒙古人“尊稱”狼為“天狗”,這也站不住腳。蒙古民族以長生天為父、長生地為母,崇拜天地自然,信奉“萬物有靈”的薩滿教,我們會在很多東西前面加上“天”字,比如把蒼鷹叫“天鷹”,把風叫“天風”,把狐貍叫“天狐”,難道鷹、風、狐貍都是我們崇拜的圖騰嗎?相反,蒙古人認為有的動物本性狡猾、殘忍,為了辟邪干脆叫“天×”,加上一個神秘的符號,但不能說它可以與圖騰劃等號,那完全是兩碼事。
虛構的狼馬大戰
記者:書中還用較大的篇幅談到蒙古人向狼學習軍事本領,包括成吉思汗能橫掃千軍萬馬,也是從狼群圍獵中受到啟發,這是否于史有據?
郭雪波:我沒有在史書中見到過,但也有這個可能。成吉思汗是很聰明的人,信奉萬物有靈的薩滿教,他向草原上的任何生命學習生存方式,比如,學習鷹的智慧,俯瞰千里,把鷹訓練成偵察能手,在敵人的陣地上飛旋一圈,再回來報告敵情。對于狼,其實不是向狼學習戰術,而是通過圍捕狼群來訓練士兵的勇猛,培養士兵的戰略素養。
成吉思汗有一句話叫“吃肉的牙長在嘴里,吃人的牙長在心里”,他是用智慧來戰勝對方、征服世界的,而不是像狼靠牙來征服世界。他最崇拜的是鷹,所以戰旗是九足神鷹旗,而非《狼圖騰》中所說的狼旗。《成吉思汗箴言》中,成吉思汗勸誡子孫不要喝酒,因為繼承其皇位的兒子窩闊臺就是喝酒喝死的,他寫的箴言中說,“你要是再這么喝下去,我們的九足神鷹戰旗就要倒下,我們的山河就要破碎。”現在雖然沒有出土過九足神鷹旗,但是箴言里有提到。
為什么成吉思汗能打勝仗?因為他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包括引進內地的火藥,這是他戰勝敵人的重要武器。還有一點是,蒙古騎兵不打灶吃飯,全是自帶草原上的各種干糧,如牛肉干、炒米、奶干,這些東西可以隨時吃完快速出擊。在軍隊之后,是整個家族趕著牛羊,隨時提供后勤保障,軍需是非常方便的。如果以為靠狼的戰術就橫掃千軍萬馬,那就太簡單化了。
記者:《狼圖騰》提出狼在平衡草原生態方面的作用,狼是草原生物鏈的核心環節,草原沙漠化與狼的銳減有重大關系,您對草原生態有長期研究,是否贊同這種觀點?
郭雪波:書中夸大了狼在草原生態平衡中的作用。狼對草原生態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狼吃老鼠,而老鼠吃草根,草是草原的生命,吃老鼠客觀上起到了保護草原的作用;二是狼消滅腐尸,病死、餓死或者凍死的牛羊,牧民是不吃的,一般就露天扔在荒原上,狼和鷹消滅腐尸,可以防止傳染病和瘟疫。其他對草原生態并無明顯作用。
草原生態的破壞,不是因為狼沒了,而是因為人類對草原的破壞太厲害。草原生態惡化原因有四個:
第一,歷史上北洋軍閥張作霖和承德軍閥湯玉麟過度開墾草原。被開發的原因是草原上的王爺們沒有了靠山,原來是靠清朝政府給他們開工資,清朝倒臺以后,國家俸祿沒有了,他們腐敗了,抽大煙,吃喝拉撒睡全沒地方供應,就只能投靠當地軍閥,以養兵的名義屯墾。
第二,建國以后,由于不當的農業政策,還是秉承了北洋軍閥的一些做法,開墾草原,大量移民,內地農民進入草原開墾,農業人口增多,大面積失去草原,草原沙化、半沙化。
第三,是老天造成的。地球升溫,北半球越來越炎熱、干旱,草原上是十年九旱,不下雨,也自然造成了生態惡化。
第四,近幾十年草原開礦太厲害了,開礦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缺水,也加重了草原的沙漠化。
《狼圖騰》將草原沙化歸因于東部蒙古人,實際上,科爾沁草原東部蒙古人從來沒大面積移民到錫林郭勒烏拉蓋開墾過。本來是大自然造成的,工業文明和農業開墾造成的,卻嫁禍到蒙古人,這是很惡劣的。掩蓋歷史上生態惡化的真正原因,對保護生態起不了任何宣傳作用,反而掩蓋了真正的歷史責任,這是很不好的。
記者:在你研究的蒙古歷史和文學作品中,狼一般是怎樣的形象?
郭雪波:狡猾、奸詐、殘忍,從來沒有以正面形象出現過,全是貶低的、咒罵的。你想想,狼老是來吃你的羊,誰會來歌頌它?不只是我們,在東北生活的漢民族也恨,也不許叫“狼”,而是叫它“張三”,它是邪惡的象征,大家覺得晦氣,每個民族都討厭它。
最近,二連浩特的一個學者非常詳細地解讀了《狼圖騰》電影,把許多細節都否定掉了。比如所謂把狼崽扔向天空摔死,是要將它送給長生天,這其實是對長生天的褻瀆,是完全違背生活的,不會有蒙古人這么干。再如,片中狼群圍攻馬群的情節,事實上,狼是不敢惹馬群的,如果狼來了,馬群會把屁股朝外,弱勢的馬駒子和母馬、老馬圍在里面,公馬一踢狼就是一跟頭。
狼性文化不值得提倡
記者:《狼圖騰》在最后用極大篇幅探討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狼性與羊性的差異,并試圖用圖騰差異建構一套新的歷史解說范式,提出中華民族要做“現代文明狼”,你如何看待這些觀點?
郭雪波:姜戎的目的,是要用北方強悍的狼性文化來改造漢族軟弱的羊性。實際上,每一個民族都既有狼性也有羊性,漢人歷史上那么多的戰爭,怎么能說沒有狼性呢?沒有狼性,二十四史是怎么出來的?
其次,從現實來看,漢人現在有十幾億人口,所有的少數民族地區都有漢人生活。現在整個東亞都是儒家文化在主導,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權都會被漢化,到底誰的文化更為有力?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動物來描摹一個民族的文化,狼只有血性,成吉思汗如果只有狼的精神,不可能建立起那么龐大的帝國。
圍繞《狼圖騰》電影和小說引發的問題,正在蒙古民族學生和民眾當中發酵,所謂“狼圖騰”的提法會增加漢蒙民族之間的間隙,對維護民族團結是極為不利的,我本人是堅決擁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諧的,堅決反對任何破壞國家安定團結的事情發生。
記者:海爾、百度等不少知名企業提倡狼性企業文化,從激發員工斗志和競爭力、提高團隊協作上,狼性精神是否有可取的一面?
郭雪波:培養企業文化,應該找到更好的方式,不應該把狼作為推崇的對象。我們從小被灌輸的狼的形象都是負面的,企業提倡去學習狼性,學的也會是負面的東西。中國人已經潛移默化變得像狼一樣冷酷,常遭人厭惡,就是因為提倡狼文化、喝狼奶的后果。社會變成一個互害的叢林世界,弱肉強食,為了個人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來,這正是提倡狼性的后果。
狼性文化讓你相互競爭和廝殺,冷酷地踩在對方肩膀上往上走,提倡對領袖的絕對服從,這些思想與現代民主、自由的理念是相違背的。如果要用狼性文化來主導中國社會,中國要向何處去?很多人覺得有沒有“狼圖騰”無所謂,實際上,它會把人性惡的一面全部呼喚出來。狼性文化是文化大革命的延續,與現代文明背道而馳,也與古老的東方文明和諧、包容、仁愛的精神相沖突,無論如何是不值得提倡的。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
《狼圖騰》究竟錯在哪里?
記者/徐偉
來源:《鳳凰周刊》第536期
經過七年籌備,小說《狼圖騰》終于被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搬上了電影銀幕。新春票房的火爆如同七年前圖書的熱銷。
與此同時,當年小說在歷史、民族等問題上引發的廣泛爭議,也再次上演。
諸路作家對電影《狼圖騰》發起圍剿,批評其各種史實和觀點錯誤,尖銳程度甚于當年。在眾多批評聲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蒙古族作家、北京作協少數民族創作委員會主任郭雪波的數封聲明和公開信。
2月18日,郭雪波在微博上發表聲明,指出“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宣揚狼精神是反人類的法西斯思想,我們保留訴諸法律捍衛祖先和民族文化的權利。”25日,郭雪波又向中宣部發表公開信,列舉了《狼圖騰》存在嚴重歪曲蒙古民族歷史文化、侮辱蒙古族祖先、政治理念存在錯誤傾向等若干問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郭雪波的微博被轉發近萬次,評論上千條,一時成為輿論中心。公開信也被各大網站紛紛轉載,總點擊量超過600萬次。但直至本刊發稿日,《狼圖騰》作者姜戎與電影主創人員尚未對批評作出公開回應。
關于《狼圖騰》的爭議仍在繼續發酵,這部有著廣泛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在民族、歷史問題方面提出了諸多顛覆性觀點。在一片喧囂中,《鳳凰周刊》記者專訪了處于輿論中心的郭雪波。
傷害了蒙古民族感情
記者:為什么姜戎的《狼圖騰》會在蒙古族作家群中引起憤怒?在寫公開信之前,你們作過哪些努力?
郭雪波:之所以引起憤怒,是因為《狼圖騰》從小說到電影,都在羞辱蒙古民族的祖先,歪曲篡改蒙古民族的歷史文化,傷害蒙古民族的感情。如今,《狼圖騰》的惡劣影響,已經從國內擴展到全世界,它向全世界宣布:蒙古人是狼的傳人。而事實上,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蒙古的所有文史資料中,從未有過關于狼圖騰的記載,這是一個僅在草原待過三年的知青,強加給蒙古人的偽文化。
狼不僅不是蒙古人的圖騰,還是蒙古人生存的天敵。狼本身是非常殘忍、冷酷、血腥、自私、貪婪的,跟中華民族所弘揚的包容、善良、仁愛的精神相違背。為什么德國的漢學家顧彬說“宣揚狼性文化,是宣揚法西斯思想”?就是因為希特勒最崇拜狼性思想,將這種狼性思想灌輸到年輕人的頭腦中,會形成一股強大的破壞力。受《狼圖騰》的影響,十幾年來,中國的企業界、教育界提倡狼性精神、狼性文化,使整個社會變成不講規則、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這是非常可怕的。
《狼圖騰》出版后不久,就在歷史、民族、軍事等問題上引起過紛爭,我們一直在呼喊,發我們的聲音,包括中國作協內蒙古分會副主席瑪拉沁夫老先生,還找組織反映過相關問題。在《狼圖騰》電影上映前夕,我們還與中宣部、電影集團的領導溝通過,希望抵制該片上映,但最終未能如愿。《狼圖騰》的圖書出版商、電影制作方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這種情勢下,我才萌生了寫公開信的想法。
記者:兩封公開信發出之后,得到了哪些回應?
郭雪波:第一封公開信發出后,幾大門戶網站都在首頁轉載,小網站更是不計其數,有美國、法國、英國媒體跟我聯系了采訪。但相關部門仍然沒有作出回應,我才發出了第二封信。
我希望相關主管部門能重視我們的呼聲,不能讓一個作家獲取名利的方式,建立在踐踏一個少數民族的基礎上,這很不道德。我們強烈要求,放行《狼圖騰》書和電影的有關部門及作者姜戎向我們道歉,并停止該書和電影的發行放映,以挽回影響。
狼非圖騰的主要依據
記者:蒙古人從來沒有以狼為圖騰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郭雪波:首先,我祖祖輩輩都是蒙古人,我是蒙古族郭爾羅斯氏,是成吉思汗女婿的后裔,我奶奶是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黃金家族”孝莊皇后的后裔,我奶奶的祖先曾當過庫侖旗的王爺。我的母語是蒙古語,14歲以后才學漢語,17歲進呼和浩特讀蒙文專科學校,專門學蒙古文學和蒙古文字,從事蒙漢翻譯工作。在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專業畢業后,我又在內蒙古社科院文學所當研究員,專門研究蒙古族的歷史文化和文學,我讀古蒙文和現代蒙文,幾乎所有的蒙文史記都讀過,從來沒有發現有一個字的記載說狼是蒙古人的圖騰。
姜戎在書中提出幾個“史料”,來證明他的狼圖騰說,一個是《蒙古秘史》的開篇描述,《蒙古秘史》是蒙古族的《史記》,其歷史演繹脈絡比較清晰,是蒙古族經典歷史資料。其開篇說“孛日帖·赤那與妻豁埃亦·瑪闌勒渡滕吉思而來”,孛日帖·赤那的意思是蒼灰色或者紫色的狼,豁埃亦·瑪闌勒是花色的母梅花鹿,這是兩個人的名字,不能說他們就是狼和鹿。
古代取名都有這樣的傳統,比如二狗子、金花、土生,并不是說那個人就是狗或者花或者是土里生出來的。就像趙子龍是人名而不是龍,潘金蓮是人名而不是蓮花,同樣的道理,上述描述絕對不能作為蒙古人是狼和鹿的后人的證據。結果姜戎把它演繹成真的狼和真的鹿交配,產生了蒙古人,所以蒙古人崇拜狼和鹿,這讓蒙古人實在受不了。
草原上的牧民對狼恨之入骨,它太殘忍、太貪婪,前年冬天呼倫貝爾草原一戶牧民家,兩只狼進了羊群,將30多只羊的肚子全部豁開,肉也不吃,就這么走了。哪怕給它一整頭羊吃,不要造成這么大的禍害也成啊,但狼就是這么殘忍。可以說,狼身上沒有一點可愛的地方。瑪拉沁夫先生說,他們小時候連狼的名字都不讓叫,一說“狼”,老人就馬上吐唾沫,然后把碗扣下來,怕沾了邪氣。
記者:《狼圖騰》一書還引用了《周書·突厥》和《魏書·匈奴傳》中一些關于狼的記載,在你看來,這些也不足為信?
郭雪波:首先,匈奴、突厥跟蒙古是兩碼事,也許他們有蒙古人祖先的成分,但他們跟蒙古族到底有多大血緣關系,到底還是不是蒙古人,是不確定的。蒙古人開始自稱“蒙古民族”,是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開始的,從那以后的文史記載,沒有把狼作為圖騰一說。
其次,引用《魏書》《周書》的內容本身也有問題,它們是長城以內的中原人寫的。蒙古族崇拜的偶像,應以蒙古族自己的史書記載為主。別人來解讀我們,蒙古人肯定是不認的。
另外,姜戎的書中還說,蒙古人“尊稱”狼為“天狗”,這也站不住腳。蒙古民族以長生天為父、長生地為母,崇拜天地自然,信奉“萬物有靈”的薩滿教,我們會在很多東西前面加上“天”字,比如把蒼鷹叫“天鷹”,把風叫“天風”,把狐貍叫“天狐”,難道鷹、風、狐貍都是我們崇拜的圖騰嗎?相反,蒙古人認為有的動物本性狡猾、殘忍,為了辟邪干脆叫“天×”,加上一個神秘的符號,但不能說它可以與圖騰劃等號,那完全是兩碼事。
虛構的狼馬大戰
記者:書中還用較大的篇幅談到蒙古人向狼學習軍事本領,包括成吉思汗能橫掃千軍萬馬,也是從狼群圍獵中受到啟發,這是否于史有據?
郭雪波:我沒有在史書中見到過,但也有這個可能。成吉思汗是很聰明的人,信奉萬物有靈的薩滿教,他向草原上的任何生命學習生存方式,比如,學習鷹的智慧,俯瞰千里,把鷹訓練成偵察能手,在敵人的陣地上飛旋一圈,再回來報告敵情。對于狼,其實不是向狼學習戰術,而是通過圍捕狼群來訓練士兵的勇猛,培養士兵的戰略素養。
成吉思汗有一句話叫“吃肉的牙長在嘴里,吃人的牙長在心里”,他是用智慧來戰勝對方、征服世界的,而不是像狼靠牙來征服世界。他最崇拜的是鷹,所以戰旗是九足神鷹旗,而非《狼圖騰》中所說的狼旗。《成吉思汗箴言》中,成吉思汗勸誡子孫不要喝酒,因為繼承其皇位的兒子窩闊臺就是喝酒喝死的,他寫的箴言中說,“你要是再這么喝下去,我們的九足神鷹戰旗就要倒下,我們的山河就要破碎。”現在雖然沒有出土過九足神鷹旗,但是箴言里有提到。
為什么成吉思汗能打勝仗?因為他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包括引進內地的火藥,這是他戰勝敵人的重要武器。還有一點是,蒙古騎兵不打灶吃飯,全是自帶草原上的各種干糧,如牛肉干、炒米、奶干,這些東西可以隨時吃完快速出擊。在軍隊之后,是整個家族趕著牛羊,隨時提供后勤保障,軍需是非常方便的。如果以為靠狼的戰術就橫掃千軍萬馬,那就太簡單化了。
記者:《狼圖騰》提出狼在平衡草原生態方面的作用,狼是草原生物鏈的核心環節,草原沙漠化與狼的銳減有重大關系,您對草原生態有長期研究,是否贊同這種觀點?
郭雪波:書中夸大了狼在草原生態平衡中的作用。狼對草原生態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狼吃老鼠,而老鼠吃草根,草是草原的生命,吃老鼠客觀上起到了保護草原的作用;二是狼消滅腐尸,病死、餓死或者凍死的牛羊,牧民是不吃的,一般就露天扔在荒原上,狼和鷹消滅腐尸,可以防止傳染病和瘟疫。其他對草原生態并無明顯作用。
草原生態的破壞,不是因為狼沒了,而是因為人類對草原的破壞太厲害。草原生態惡化原因有四個:
第一,歷史上北洋軍閥張作霖和承德軍閥湯玉麟過度開墾草原。被開發的原因是草原上的王爺們沒有了靠山,原來是靠清朝政府給他們開工資,清朝倒臺以后,國家俸祿沒有了,他們腐敗了,抽大煙,吃喝拉撒睡全沒地方供應,就只能投靠當地軍閥,以養兵的名義屯墾。
第二,建國以后,由于不當的農業政策,還是秉承了北洋軍閥的一些做法,開墾草原,大量移民,內地農民進入草原開墾,農業人口增多,大面積失去草原,草原沙化、半沙化。
第三,是老天造成的。地球升溫,北半球越來越炎熱、干旱,草原上是十年九旱,不下雨,也自然造成了生態惡化。
第四,近幾十年草原開礦太厲害了,開礦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缺水,也加重了草原的沙漠化。
《狼圖騰》將草原沙化歸因于東部蒙古人,實際上,科爾沁草原東部蒙古人從來沒大面積移民到錫林郭勒烏拉蓋開墾過。本來是大自然造成的,工業文明和農業開墾造成的,卻嫁禍到蒙古人,這是很惡劣的。掩蓋歷史上生態惡化的真正原因,對保護生態起不了任何宣傳作用,反而掩蓋了真正的歷史責任,這是很不好的。
記者:在你研究的蒙古歷史和文學作品中,狼一般是怎樣的形象?
郭雪波:狡猾、奸詐、殘忍,從來沒有以正面形象出現過,全是貶低的、咒罵的。你想想,狼老是來吃你的羊,誰會來歌頌它?不只是我們,在東北生活的漢民族也恨,也不許叫“狼”,而是叫它“張三”,它是邪惡的象征,大家覺得晦氣,每個民族都討厭它。
最近,二連浩特的一個學者非常詳細地解讀了《狼圖騰》電影,把許多細節都否定掉了。比如所謂把狼崽扔向天空摔死,是要將它送給長生天,這其實是對長生天的褻瀆,是完全違背生活的,不會有蒙古人這么干。再如,片中狼群圍攻馬群的情節,事實上,狼是不敢惹馬群的,如果狼來了,馬群會把屁股朝外,弱勢的馬駒子和母馬、老馬圍在里面,公馬一踢狼就是一跟頭。
狼性文化不值得提倡
記者:《狼圖騰》在最后用極大篇幅探討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狼性與羊性的差異,并試圖用圖騰差異建構一套新的歷史解說范式,提出中華民族要做“現代文明狼”,你如何看待這些觀點?
郭雪波:姜戎的目的,是要用北方強悍的狼性文化來改造漢族軟弱的羊性。實際上,每一個民族都既有狼性也有羊性,漢人歷史上那么多的戰爭,怎么能說沒有狼性呢?沒有狼性,二十四史是怎么出來的?
其次,從現實來看,漢人現在有十幾億人口,所有的少數民族地區都有漢人生活。現在整個東亞都是儒家文化在主導,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權都會被漢化,到底誰的文化更為有力?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動物來描摹一個民族的文化,狼只有血性,成吉思汗如果只有狼的精神,不可能建立起那么龐大的帝國。
圍繞《狼圖騰》電影和小說引發的問題,正在蒙古民族學生和民眾當中發酵,所謂“狼圖騰”的提法會增加漢蒙民族之間的間隙,對維護民族團結是極為不利的,我本人是堅決擁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諧的,堅決反對任何破壞國家安定團結的事情發生。
記者:海爾、百度等不少知名企業提倡狼性企業文化,從激發員工斗志和競爭力、提高團隊協作上,狼性精神是否有可取的一面?
郭雪波:培養企業文化,應該找到更好的方式,不應該把狼作為推崇的對象。我們從小被灌輸的狼的形象都是負面的,企業提倡去學習狼性,學的也會是負面的東西。中國人已經潛移默化變得像狼一樣冷酷,常遭人厭惡,就是因為提倡狼文化、喝狼奶的后果。社會變成一個互害的叢林世界,弱肉強食,為了個人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來,這正是提倡狼性的后果。
狼性文化讓你相互競爭和廝殺,冷酷地踩在對方肩膀上往上走,提倡對領袖的絕對服從,這些思想與現代民主、自由的理念是相違背的。如果要用狼性文化來主導中國社會,中國要向何處去?很多人覺得有沒有“狼圖騰”無所謂,實際上,它會把人性惡的一面全部呼喚出來。狼性文化是文化大革命的延續,與現代文明背道而馳,也與古老的東方文明和諧、包容、仁愛的精神相沖突,無論如何是不值得提倡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