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看了兩場春晚,一個是華麗精致的央視春晚,一個是粗糙質樸的打工春晚。大年里,央視各大頻道循環播放央視春晚,而打工春晚則必須到網上主動搜索瀏覽,兩者的影響力相差之巨猶如天壤之別。但是,如果考察這兩場春晚的社會評價,就會發現同樣的差距。只不過對央視春晚多是的否定性評價,而對打工春晚則是肯定性評價。
這樣的對比并不是要打工春晚與央視春晚一較高下,證明打工春晚完全勝過央視春晚。就連打工春晚總導演王德志在自己的相聲里調侃,“有央視春晚的門票,你們還來這兒看打工春晚嗎?”粗淺的對比在很大程度上兩者都不合適,但兩者又并非沒不可對比。那么,在何種意義或什么樣的標準之下可以將兩者對比參照呢?
我認為從“代表性”的角度可以把兩者統攝起來。
多年沒有關注央視春晚,因為這個詞某種程度上似乎與“失望”、“僵化”、“空洞”等負面印象相聯系,想到它最多是產生一種今不如昔的同情。偶爾看到媒體挑逗性的透露所謂“內幕消息”,無非是些娛樂八卦:某名牌主持人能否主持春晚?某明星大腕和誰搭檔?擁有世界級絕活兒的誰誰誰參加春晚……這絲毫不能引起我的任何興趣,只是提供一些無聊人士的談資,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里,將春晚娛樂化是自對春晚自身的戕害。多年來春晚之所以半死不活,就是因為想用娛樂的方式滲透僵硬干死的政治目標——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天下歸心。
客觀的說,央視春晚對節目本身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導演們為了創新求變,通宵達旦的苦思冥想,為了尋找好的節目不惜血本,演員們沒日沒夜的反復排練修改,精益求精。就連主持人的串詞都是精心準備,其熟練和精確程度無可挑剔,最終呈現出來的節目專業水平和質量的確很高。但人們為什么還是不滿?他們似乎忘記了,春晚是文藝作品而不只是技術產品。
春晚不能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實際,反映他們的喜怒哀樂和思想感情,也必然不能引起普通百姓的共鳴。馬年春晚有一個反映北漂的小品,從題材的角度看,似乎是反映底層青年群體的生活狀態,但它的引導方向卻是“順著成功成名的路努力向前吧,你們一定會成功!”看似是對年輕人的鼓勵,實則是對現實社會畸形價值觀的認可。
春晚的主創人員未必都不知道這個道理,但他們也許會說節目做成這樣是因為有很多掣肘。這固然不假,無論主觀上是否愿意如此,但客觀呈現的效果如此。拋開貫徹政治的需要不說,這些文藝工作者難道不也跟隨這個主流的社會亦步亦趨脫離實際了嗎?他們的文藝難道不也是供這個社會主流欣賞把玩的玩偶嗎?就連很多本屬底層的北漂們艱苦奮斗、孜孜以求的不也是這種藝術嗎?在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層次上,“領導”和主創人員是一致的。
文藝從來無法回避政治,它與政治的關系或反映、或順從、或反抗、或影響。看央視春晚的時候就感覺像在看十八大報告。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出春晚試圖滿足當代中國社會每個群體的期待,試圖涵蓋各個年齡段各個行業各個階層的人,換句話說,它和十八大報告一樣,希望代表全民。從表面看,似乎各個群體都得到了反映和照顧,但尷尬的是,正因為想要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卻幾乎讓所有人不能滿意。
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分化已經非常嚴重,不同群體有迥異甚至相左的訴求。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生活狀態、思想感情以及對社會的認識和評價,這種差異很多時候互斥的,也即當你滿足這個群體的時候,另一個群體是抵觸和反對的,反之亦然。央視春晚有一個英雄組歌的節目,喜歡者熱烈贊揚,不吝溢美之詞,反對者大家撻伐,不惜攻擊污蔑。這只是一個比較極端的反映,并非全部如此,但這足以說明這樣一個雜燴不會得到認可。
這當然是春晚無法解決的時代難題,在今天的中國,不要說春晚,無論任何一個單位、組織、團體都無法提出一個可以讓全民支持和擁護的主張。從代表性的角度看,央視春晚反映了今天中國社會代表性危機的現實。
與央視春晚不同,打工春晚在代表性的問題上態度鮮明,立場堅定,他們把自己定義為勞動者的春晚。事情有時如此吊詭,當打工春晚明確以億萬打工的勞動者為代表的時候,它反而得到了社會其他階層的響應與支持。
打工春晚不僅要求所有的節目原創,而且要求必須反映工人群體的生產、生活和思想情感,演員也都是工人自己,這是一場完全由工人自創、自編、自導、自演的春節晚會。為了保證原汁原味的勞動特色,他們甚至拒絕那些徒有知名度但無任何勞動氣息的名人,但他們又歡迎那些理解勞動、尊重勞動的名人。打工春晚沒有不追求名人效應而放棄勞動原則,反而得到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對比央視春晚,打工春晚的場地、燈光、音響不免顯得窮酸寒磣‘比起大腕云集的央視舞臺,這里的演員都是樸素的普通打工者。他們的表演也不專業,演出過程中可能還會出錯,但人們似乎并不看重這些,因為打工春晚有這個時代所稀缺同時為人們所珍視的東西。
打工春晚的節目并不一定個個精彩,但卻無一例外的真實,以及他們面對真實的勇氣。以往也多有反映底層勞動者的文藝作品,但卻都是站在勞動者立場之外的角度,有時是誤讀、有時是俯視,即使表達的同情也透露著因為不理解而造成的不尊重。而當勞動者自己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時候,才真正有助于人們去認識、理解和尊重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找到了共鳴,因為這些普通勞動者的委屈也是很多人的委屈,他們的辛酸也是很多人的辛酸。
小品《快樂的家政工》的講到一個細節:女主人的一盒牛奶不見了,就懷疑是保姆偷喝。她隨意的一問透漏了她對這個姑娘深刻到不自覺的不信任與不尊重。假如不是這樣的作品,我們也許不知道這樣的場景對于這個姑娘來說意味著什么,不知道她的人格受到了怎樣的侮辱?如此細膩的情節只有身為打工者自己的創作人員才能真實的表現出來,但遺憾的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很多人都說打工春晚的節目是粗糙的,我也有相似的感覺,但我也相信:對他們的生活難以理解,是構成這種粗糙感的另一個深刻的原因。
打工春晚的勞動者并沒有試圖代表別人,這并不是說他們的作品里只有他們自己,使得打工春晚變成一場純粹的自娛自樂。恰恰相反,他們的作品包含豐富的社會人物和事件,但他們是以勞動者的立場和眼光看待;他們也不接受被別人代表,而是主動代表他們自己。這種自尊和自信也滲透在每個具體的節目里。在這種自覺的追求中,勞動的價值與勞動的尊嚴得到了最為堅定的認可和最為徹底的維護。獲得其他人的認可是必要的,但即使別人不認可,我們自己認可自己,難道不是同樣重要嗎?勞動者深刻的自信同樣來自于對勞動價值的尊重和對勞動尊嚴的維護。在這個意義上,打工春晚的勞動者既教育了別人,也教育了自己。
當人們因為看到央視春晚失望,進而對這個社會感到失望的時候,不妨看看打工春晚,或許會因為打工春晚而對這個社會的未來生發出些許希望!
附:2014年打工春晚完整版!
http://www.hswh.org.cn/wzzx/sdjl/gr/2014-01-31/24704.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