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次川渝新左翼文藝討論會
陌生的普通觀眾們
[序]
仰面朝天說起來
我們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合格”的欣賞者。
過去有個法國小說,講到一個受傷的工人養好傷以后,性格變得滑稽起來。他見到那些繪畫,就一路嘻嘻哈哈說個沒完。這是我對我們普通人討論美術的一個理解。嘻嘻哈哈說起來,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但對我們今天也是必要的。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顯然,不說話的人不算。我們普通工人和農民對當前的繪畫,首先算盲人。我們能看到哪些繪畫呢?各地各種層次的繪畫展覽,我們一般不去看。這是因為現實的生活處境,使我們不具備這個條件,由于我們沒有這個條件,也無法養成這個習慣。接近藝術,對當前我們普通老百姓,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我們通過這個美術討論,就是想用一塊兒說話,來引起大家對美術的關注。
很多年以前,我還看到過一幅可能也是法國的繪畫,標題叫“審判者”。畫面上是幾個肢體殘疾的工人作為審判者,沉默地站審判臺上。他們承受的傷害就是他們作為審判者的資格。這是最實質性的資質,是一切社會主義者,一切確信勞動者價值和勞動者根本權利的人必然的選擇。我們是最后的受眾,我們有權評價一切文學和藝術。我們的立足點,就是我們勞動者無法離開的生活實際。在勞動者被藝術遺忘的今天,我們立足自己尚且無法達到所謂專業水準的實際來展開議論,不在意誰說我們審美水平的低下。
假如有人說,就因為我們的水準低下,因此就沒有資格討論藝術。那我們請大家看看,當今不少的所謂美術大師們又算什么。我們可以被藝術家忽略,但沒人能夠忽略現在美術界的無比污穢:那些裝飾華麗的拍賣會,常常不過是騙子的作案現場;一些已故畫家的家人,竟然繼續在收費給那些炮制的贗品加蓋大師的印章;無數的畫家,正在參與對官員的行賄,一些大師的作品因此被成百倍的復制;一些著名畫家自己靠不正常的市場機制賺成富豪,卻反過來厭惡底層小民發瘋似的對金錢的迷戀;而另一些所謂的前衛藝術家,竟然把當眾耍流氓當成藝術……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當前中國美術界,一個被金錢腐蝕的群落那荒唐怪誕的水準!
至于,因為那些非中國人通過某些中國畫家所作的文化戰略滲透,我這樣的普通人確實不知道。但有人知道。新左翼里面有不少關心這個事情的理論家,長期在作這方面的研究,近年也得出一些結論。這些結論,在這次非專業討論會上無法說。但我想說說我偶爾跟人的一次議論。有網友認為,“抽象畫大師”趙無極靠抽象畫賺了12億,因此中國繪畫可能會因這巨大利潤的誘惑,逐漸掀起抽象畫創作的熱潮。就是說,我們民眾將會因為藝術市場的規則而被永遠拋棄。我們不知道,這樣的結局,會給中國繪畫帶來什么結果,那些幾乎沒人看得明白的繪畫到底因為什么原因,居然大受國際拍賣市場歡迎……這些問題,確非我們普通勞動者可能置喙。我們只是想問,當中國民眾被拋向繪畫藝術之外,我們會怎么看?
毫無疑問,我們當然不愿意!
就因為我們不愿意,今天我們才必須說。好在,當我們作為外行,為集中起來說說繪畫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利用網絡提供的便利,回顧了一遍我們建國以后歷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并初步了解了靳之林、廣廷渤、劉文西、徐惟新、忻東旺、孔奇,以及米勒和柯勒惠支的作品,也對高小華、羅中立、沈漢武等人的繪畫作了些分析。從歷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我們仍然看到了我們主流藝術家對革命歷史的緬懷和對勞動者的歌頌。我們由此相信,中國美術的主流是不會拋棄我們普通勞動者的。那些鼓搗我們看不懂的繪畫的“大師”們,該見誰見誰去吧,我們拒絕接受!
我們第十三次川渝新左翼文藝討論會,是我們西南新左翼文藝群繼“勞動者的歌”以后,第二次討論藝術。會議于2013年7月27日在成都舉行。由于我們對美術熟悉的人不多,也由于其他一些原因,參加會議的人很少。但我們不怕我們聲音的微弱,這個聲音開始總是微弱的。一個微弱聲音的啟應,總會激起沸騰似的反響,因為我們背后有廣大的工人、農民、小知識分子,有無數的勞動者。我們新左翼文藝要重申勞動者對文藝的主導權,這是會得到廣大勞動者支持的。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以上文字,是為序。
(2013-7-30成都)
(西南新左翼文藝群:225174960)
楊豆霜:畫陰陽
我小學搞過幾天圖畫,隨后沒沾美術,但在網上結識一個畫畫的朋友八年,多有交往。我們探討馬恩社會發展觀,無話不談。去年新建的左翼文藝群引導人們撰寫文字,一再給大家布置作業,把不熟悉美術的一般群眾組織起來說美術這個事。昨天開會晤面,我也領了一課,披衣浸月而起,溜到客廳,擊鍵答題。
我沒當過畫家看見過畫家跑,沒吃過狂犬領教過惡狗咬。為人是非分明,始終牢記毛主席教導:“凡是錯誤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應該進行批判,決不能讓它們自由泛濫。”抄誦《血盆經》,熟悉城隍廟陰司十殿和地獄、天堂相關民間故事,閱讀張圣奘《平調滿江紅》談吳道子“地獄變人間,窺明哲”,參觀北京八達嶺陰陽界,力美和衰丑,光明與黑暗,還是不含糊的。因此,對照這些來談一談四十年耳聞目睹的陰陽畫界的美術作品,一舒積郁,希望于世有補,重打地鋪,酣眠回爐。
我看見文革時期的宣傳品,資陽縣人民醫院那副標語“毛澤東同志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還有毛主席語錄:“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那是1969年我三年大病伊始。油畫更是大行其道,《毛主席去安源》磅礴著時代的勁風,開創了無產階級美術創作歷史紀元。
(油畫:毛澤東去安源 劉成華)
我穿過二爺的長衫子,皺巴巴毛藍布哪有精氣神。可是毛主席青年著裝一長衫,風云氣色盡帶挾,揮斥方遒壯懷烈,衣隨人變,眉宇間英姿勃發,凝重而自信,氣質不是裝出來的。1973年,各公社到各隊搞壁畫宣傳群眾,所在皆是。我們起居坐臥,俯仰其間,凹陷處插手戳棍活捉蛇鱔鰍蟹,折爪尖兒鎖大螯,凸現處指天畫地涂鴉可見萬物,也刷寫墻報巖標。
(油畫:公社女書記 靳之林)
1975年,靳之林《公社女書記》、廣廷渤《縣委書記》問世。膠鞋基干貼近泥土,帶領草鞋大干快上,充滿陽光,樂觀豪邁,精神飽滿,沒有斤斤計較的個人愁苦,只有改天換地的壯志藍圖。人歡馬叫,斗志昂揚。他們和赤腳醫生這些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筍,治病救心,治貧治愚,極大地改寫了廣闊天地的精氣神,建設社會主義農村,貫穿著戰天斗地的時代風貌。
那是一個奔跑的激情時代,那是一個有奔頭的火紅歲月。組織起來的干部群眾,戰無不勝,像《青松嶺》插曲《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一樣奔放。弱化私利,強化公德,理想在燃燒,生路在延續。
(油畫:縣委書記 廣廷渤)
隨著一代偉人毛主席逝世,地洞里刮起一股否定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風,揮思想解放的棍子打人。為改革需要而丑化歷史的表現極端個人主義的美術搖旗吶喊,賣乖吃香,首推1980年羅中立《父親》,滿臉醬赤苦瓜臉絲瓜布扭起了麻花兒絞絞,讀圖一如魯迅《音樂》:“婀娜漣漪的天狼的香而穢惡的光明的利鏃,射中了塌鼻阿牛的妖艷光滑蓬松而冰冷的禿頭。”讓你疙里疙瘩要多不舒服有多不舒服,要多頂心有多頂心。這個倒罐里撈出來的老腌菜一樣小巴巴的頭包白帕子的黑黢黢怯生生兩眼空洞茫然才從地獄里還魂的手捧粗碗黃殤殤濁湯的倒霉蛋嚎喪父,污蔑農民,無視成功,踐踏得喪門星一樣,哀苦無助可憐兮兮的形象居然得到褒獎,作為棍子抽向集體農業,給前三十年作總結。
(油畫:父親 羅中立)
無獨有偶,陽光的心被塞進了兜尸布,時代精神改變,使命感消失了,廣廷渤1980年畫了《鋼水-汗水》。煉鋼工人是有力度的,但是削弱了主人翁意識,陽剛之氣漸趨式微。毛主席《登廬山》“熱膚揮汗”吸收臧克家意見“熱風吹雨”化滯澀粘膩為清爽通泰,飛靈天灑,此君兩幅畫當屬熱膚揮汗,要是提煉熱風吹雨就美了,心智正常的人誰又不能感觸會流汗呢!
(油畫:鋼水-汗水 廣廷渤)
1984年,廣廷渤明亮的畫風轉暗,他的《阿大及其伙伴們》滄桑了,船老大是個私有化承包人吧,背景是航船和驚濤駭浪,伙計忙捕魚,已經不是集體化平等互利同志關系,惹人垂頭喪氣。我五年前到過大連,友人贈送楊寶仲《東方漁夫》勁吹樂觀主義海風,令人清爽。作者遼寧遠洋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全國遠洋漁業有突出貢獻者。他以硬漢風格和現代漁夫思想闖海50年,記錄中國漁業滄桑變遷,海客談五洲,魚蝦樂悠悠。兩相對比,畫家表現了阿大的苦悶,而沒走進楊寶仲面對漁業生產改制節哀順變的豁亮境地。
(油畫:阿大及其伙伴們 廣廷渤)
風云巨變,小草搖擺,吃東家飯咬西家,吃南郭飯咬北門,是不能永葆美神節操的,蹦得歡討倆棒棒吃唄。廣廷渤《老兵新傳》酷似上訪冤大頭,有些失勢,所以網上難找。美其名曰新傳,看起來像吃老本,唯有昔日軍功章,哪有今日新舉措。
(油畫:老兵新傳 廣廷渤)
靳之林1928年生,河北灤南人。廣廷渤1938年生于遼寧大連,滿族。羅中立1948年生于重慶。三人等差十歲,耐人尋味。羅中立對文化人來說,盡人皆知。而美術界雖也有“南羅北廣”一說,但知道廣廷渤的人幾乎沒有。至于靳之林,也是近來又得有機會搞個人展覽,他的那些畫才被人知道。這幅《公社女書記》幾年前網頁上沒有畫家的名字。
1977年傷痕文學孽龍出世,呼啦啦傷痕繪畫并世爭利,封資修文藝反撲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文藝,他們筆底丑化、矮化、黑化、猥瑣化,多為枯藤老樹昏鴉派。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中國當代藝術院院長,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家津貼的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油畫協會副主席,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被文化部評為德藝雙馨,你看他畫鉆洞躲雨烘身的地滾子(鼴鼠)一樣的農民:
(油畫:? 羅中立)
靳之林、羅中立對底層勞動者看法不一樣,這農民活像一對山頂洞人!矮壯素吃多了,黑甕甕的、矮矻矻的、木訥訥的,好丑形。我屋檐挨屋檐的堂弟,河北挖煤塌方砸傷住院,和他黏糊的有夫之婦肚皮塞枕頭去看他,他掙斷繃帶起來倒開水而夭折。料想他臨終也浸在愛河,熱望香榭里。羅中立不中立,偏心眼,既然是欽定德藝雙馨,狺狺吣吣喵嗚哇,那鐵定他幫助權貴踏屑百姓,然而也活脫脫泄露了毛澤東時代主人翁,改制淪為會說話的干活機器。
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在高速或者重力加速度負荷中,會扭曲。圖上男女變成了歪瓜劣棗。在這個物欲橫流,唯錢是用,鼠竊狗偷的時空里,人真的都在變形,錢帶來的重力加速度,導致淑女潑化、紳士劣化。宇宙間,中子星坍塌,巨矮星便進入黑洞程序。當年蘇軾和佛印絞嘴,他說佛印像坨屎,佛印說蘇軾像座佛,蘇軾沾沾自喜。別人說老和尚眼里你是佛,那是和尚滿心眼里有佛,你看人家是屎,那怪你心地不干凈啊。陰陽界,人鬼列,換了人間復剝削,把你沒奈何,心流血,美術魔幻嗔妙絕,是佛是屎心觀眼,即心見性,管你踏屑不踏屑。
(2013-7-21成都合江亭)
倪劍雄:讓我們都來看圖說話
我看過很多的繪畫展,都在網下展覽廳看的。近二十多年,幾乎已不再去看展覽了。主要是分不開這個心,沒心情看,好的展覽也確實越來越少。去年我們搞筆會,就在一個冷冷清清的展覽廳走了一上午,卻沒看到任何讓自己感動的繪畫。那里陳列的繪畫主要是為了銷售。單就繪畫來說,手法是千奇百怪的,但內容卻非常空洞。
在網絡上看繪畫,類似于看畫看不到真跡,有點令人喪氣。但我們普通人在網絡屏幕上也可以看清楚那畫畫的什么,能夠理解它表達的內容,大致也夠了。我們不是畫家,不需要探究那畫是怎么畫的,真跡不真跡對我們沒那么重要。網絡看畫展,其實還有個好處,就是你可以搜索到有關畫家的資料,還可以看到一些評論。這對我們尚且不那么熟悉繪畫的普通人理解繪畫有很大幫助。
(美國畫家羅克韋爾的繪畫)
所以,為了搞我們這次的繪畫討論,我們就搞了一次網絡繪畫展覽,是在網絡上搜索到接近四百幅著名繪畫,包括建國后十一次全國美術展覽的優秀作品和部分國內外畫家的主要作品,分成十二組,全部發到我們群里,供大家飽餐了一頓“視覺美”。由于時間少一些,估計大家沒真正消化多少,但也非常令人滿意了。
我們沒法立即消化這些繪畫,確實也有我們西南文藝群參與這次討論的人,對美術并不那么熟悉的原因。
我認識無數干繪畫職業的人——畫家,也往往對繪畫理解粗淺無比。我知道一個搞美學理論的教授,自己也承認他看不懂繪畫,更叫人難以置信。我還與一個搞哲學的專家交流過當前的一些繪畫評論。說到中國美術評論,他就直說,那差不多都是鬼扯,因為很多中國傳統美學的概念都是不確定的。我還知道張大千為自己繪畫的透視問題狡辯,說他山水畫里樓宇的描畫錯誤,是因為那屋檐下面的裝飾畫很美,為了展現這個美麗裝飾,才把屋檐畫得往上翹,畫成了“翹屋檐”。對此,我們只能笑一下。抽象畫大師康定斯基的畫,我認真看過,還看過他回憶自己所以一時頓悟,產生畫抽象畫念頭的一些文字,談到的情景我們都可以遇到。就是當你某個晚上回家打開臺燈,看到燈光輝映的那塊桌面,色彩確實美麗得讓人感動。不外乎是用“實驗心理學的態度”讓我們的眼睛脫離生活、脫離實際、脫離具體的事物,單純去看光影色彩。如果我們都這樣看世界,毛毛蟲有時候也確實是很美麗的,甚至廚房、廁所的污垢,也會覺得不錯。德加的印象派繪畫怎么來的呢,就是他眼睛不好,看世界本來就只能看到大概的色彩。就是說,假如你本身不是視覺特別敏感的畫家或者視覺特別“不怎么滴”的非畫家,幾乎不用跟著去追捧那些畫。因此看不懂很自然,不必自慚形穢。美國大畫家羅克韋爾畫了一幅名叫“抽象畫”的畫,是畫的他自己站在一幅抽象畫前面發懵,原來大畫家的他也看不懂那玩意兒。另外還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現在抽象畫最發達的歐美國家,一般知識分子也幾乎沒人說他懂,而是說自己不喜歡。
(油畫:抽象畫 羅克韋爾)
——這些就是所謂“純藝術”。發展到后來,差不多就是畫家圈子和拍賣投機圈子才敢說懂。是不是真懂,只有天知道。我們不懂,也不必懂。我們心理健全,視力上好,不必跟著去窮折騰。而我們也有一看就懂的畫。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這次看我們自己搞的網絡畫展,我特別關心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有幾幅畫讓我特別感動:小夫妻、兄弟、一九四九、工棚、零點、勞動最光榮、東汽-托起明天的太陽、鄉村選舉等等,還有一幅值得討論的畫,東方日出。
這里,我來大言不慚的說說,我是怎么理解這些畫的。
我是怎么理解“小夫妻”的呢?
一對外出打工的年輕夫妻,男的在抿墻,女的在挑沙漿。好象被觀察他們的畫家打擾,正回頭看。他們表情木然,表明整個生活環境對他們是陌生的。在陌生的環境里面謀生,他們尤其需要溫暖。以前這樣描述進城農民工的繪畫特別多,一般都反映他們的善良、辛勤和堅韌。勞動者的優秀品質是值得贊揚的。但這幅畫,題目卻叫“小夫妻”。為什么要叫“小夫妻”呢?因為,據人大代表劉麗介紹,現在很多打工者,同樣在陌生的城市工作。但夫妻分離,他們得不到親人的關懷,因此出現很多“臨時夫妻”。這個“小夫妻”,就反映了畫家對當前農民工實際狀態的深入理解,并寄予希望,希望他們夫妻能夠團聚,能夠一塊兒工作和生活。對這個問題,畫家比劉麗還早發現,說明畫家對勞動者生存現狀深切的關懷。
(油畫:小夫妻 李節平)
“兄弟”畫的是幾個疏通下水道的老工人,(也是都看著畫家的。而且,開采光明的人、工棚、鄉村選舉等描繪底層勞動者的繪畫,都取這個角度。就是說,畫家完全是從觀察者的角度在描繪這些工人。這也透露出一個信息,我們的畫家仍然是把自己放在勞動者之外,僅僅在努力理解和同情勞動者——這個,我們大概應該想一下為什么。)他們站在一起猶且不夠,還相互攀著肩,著重表現他們的兄弟情意。這個是個比較初級的意思。深入一點,我們可以想想,為什么勞動者之間,現在只能叫“兄弟”,為什么不能叫“同志”?同志強調的是階級感情,兄弟是指的血緣親情,只有在江湖上,它們才可以互作比附。就是說,中國的現實條件,包括底層老一輩勞動者的覺悟,當前還處于強調兄弟情誼的程度,階級意識尚待覺醒。勞動者團結起來,達到階級意識的覺醒,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了希望,但前面還有路得走。老工人或許只能是兄弟了,那么新工人呢?
這個畫,給我們既贊揚了勞動者之間天然存在的感情,也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粉畫:兄弟 陸慶龍)
“一九四九”畫的戰斗剛結束的一個受傷戰士,驕傲地站在半空中——站得多高啊!毫無疑問,這畫是表達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好理解。但要深入問一下,為什么不畫一個其他人呢?表明中國人民站起來,是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才有的結果。如果我們聯想一下那些鼓吹通過全民選舉出來的政府才有合法性的說道,就知道這些說法是出于對歷史的淺薄理解。真正的新中國歷史是怎么開始的?它不是靠嘴巴說得出來的,是靠人民艱苦的武裝斗爭打出來的,是用革命者的鮮血換來的。
(油畫:一九四九 白展望)
而民主選舉,在中國的現實狀況是什么樣的呢?“鄉村選舉”用比較漫畫和喜劇的方式給予了展示。本屆美術展另一幅叫“鄉村”的大畫所反映的生氣勃勃的農村,在嚴肅的政治改革過程中,推進制度建設必然面對的國情問題,民眾的實際問題,又再一次呈現出來。對這樣的制度建設給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帶來的希望和實際遇到的困難,畫家無法說出什么,因此只能善意的笑笑。畫面中對人物粗陋一面的描繪,也包含了畫家對中國現實的深深感嘆,令人思考。
(油畫:鄉村選舉 張延昭、慕增利)
國畫“零點”是一幅比較有意思的畫。半夜了,妻子已經洗漱完畢,丈夫卻在忙乎著上網。妻子無聊之極,只好給朋友電話聊天。畫的是一個現實問題:“網絡寡婦”問題。當今中國有五億網民,因此半夜的“網絡寡婦”數不勝數。她們只好相互泡泡電話粥。畫面給我們提出一個在網絡時代,我們都可能遇到的有趣的小問題。它不給出答案,是畫家出于對人的關懷,發出的一個比較含蓄悠長的感嘆。
(國畫:零點 陳治 武欣)
版畫“東汽-托起明天的太陽”和“勞動最光榮”,繪畫沒什么說的,特別值得一說的是這兩個標題。這兩個標題完全是口號。而口號是我們新左翼特別喜歡的。這個口號繪畫在文革時期一時成為唯一的主流,而今天它仍然在美術展覽上出現。這背后的原因,是不是也可以細心領會一下呢?這個,天知道。
國畫“日出東方”,畫的是以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的群像。
對這個群像,我們群有人提出疑義。這個朋友不寫文章,我來接著說說我的思考。畫面上有個明顯的錯誤,就是把鄧小平的位置放到了周總理前面。而當時的鄧,僅是一個方面軍政委。按理不應該放到那么顯著的位置。因此,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出于宣傳考慮故意拔高的作法。我們主流美術界這種迎合心態,是有違時代精神的。雖然歷史的看,它也曾經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不是今天,我們對鄧改革路線有了那么多置疑,大概也沒有提出這個疑義的條件。回復藝術的真實原則,尊重歷史,是我們新左翼文藝應該再次強調的事情。對這個畫,我認為,是應該提出我們的批評的。
這個是我對這次我們搞的網絡美術展提出的唯一的批評。
(2013-7-31 成都)
楊希:“沂蒙姑娘”賞析
沂蒙是革命老區,沂蒙的姑娘更是聞名遐邇,至今仍然還流傳的是“沂蒙六姐妹”、“沂蒙紅嫂”
等經典感人事跡,這副《沂蒙姑娘》是沂蒙姑娘的抽象表達,很形象,至少很符合在我腦海中沂蒙姑娘的形象。面部輪廓分明,就像沂蒙姑娘的性格,是非黑白分明,一點不含糊。濃密粗黑的一頭頭發,顯得整個人物的生命力特別的強盛。略微豐滿的體態,是沂蒙姑娘內心豁達的外在體現,俗話說心寬體胖。這就是我腦海中沂蒙姑娘的形象。
范圍擴大到整個山東,山東人無論是從電視機還是從朋友之間的談話之中,都是很豪爽的,可能是因為這一片地區的文化底蘊的因素,歷史上有名的水泊梁山就發源于此,集中體現山東人的英雄情懷,并被千古傳唱。在到革命時期,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發生許許多多的令人感動的英雄事跡。同樣的地方,不同的人,唱響共同的主題:“英雄情懷”,我更愿意相信這是文化使然。
(速寫:沂蒙姑娘 吳開誠 )
又將視線回歸到作品本身,剛才簡述了作品內容的背景,方便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創作動機和創造的主題。現在從作品本身使用的創作技巧出發,作品創作使用的是炭筆。炭筆的一個特點就是很粗曠,很深刻,通常創作女性形象都不用比較黑的炭筆,因為這樣無法體現女性的柔美和撫媚。本作品恰巧相反,用炭筆來詮釋了一個地域文化、一方風俗人情,并且體現得淋漓盡致,也不失作品內容本身的魅力,作品內容是一個沂蒙地區在普通的婦女的形象,樸實、執著、熱情、豪放。只有民俗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本應該花花綠綠的,如果像現在的很多作品一樣,都是量化產出的,都是一個標準,非常的單一,并且沒有獨特性,就像現在的很多城市一樣,都是修建的高高矮矮的樓房,大同小異,根本無法區別城市之間的差異,在沒有與當地獨有的語言文化和民俗文化打交道之前,根本分辨不了自己身處何地,感覺處處都是一個樣。因為與之文化相適應的大環境發生改變了,所以該地方的環境也隨之而改變,而且改變的方向越來越趨向于一個方向,道家有言,物極必反,最終都走向了這個終點又會發生什么?費孝通的十六字箴言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并不是要絕對意義上的消除差異、獨特性,而最終實現大同。而是相互之間存在著差異、保持獨特性,并且相互之間都彼此欣賞,這樣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在量化產出的今天,這個問題似乎顯得非常的嚴重,都在追趕時髦潮流,卻疏忽了民族差異性,漸漸的,有意或者無意的在損毀、遺忘自己的文化,忘掉自己的文化才是最大的背叛。
最后這一作品給人的整體感覺是:一個略帶羞澀的沂蒙地區婦女,帶給人的感受是執著、堅強、忠貞、熱情、豪放,這一組詞語就是我看完作品之后的最直觀的感受,同時這一形象也符合在我腦海中的那個年代的所有婦女的形象,執著、堅強、忠貞,熱情、豪放。作品不僅僅是沂蒙姑娘的代表,更是那個年代所有婦女們的一張名片,一個形象代言。
(2013-7-24成都)
田鋒:美術作品的價值在于彰顯精神的力量
學生時代上過的幾節美術課,早已經忘到九宵云外,盡管當年所畫的黑板報和自己的讀書札記中的插畫雖然小有練習,但畢竟只是一個點綴,當不得真的就是美術作品。參加工作后的煩瑣雜事更是連美術作品都難有接觸,更不要說觀賞,所以美術對于我是比較陌生的,也是比較缺少興趣的,但是對于美術本身的感受,還是略有自己的認識。在此只能是作為一個美術的觀賞者,來聊聊我所認識的美術作品價值。
以前我偶爾有過到畫展觀看當前的一些美術作品的時候,只不過一般也沒怎么上心,碰上看不懂的也還是認為自己水平不夠,或者是領悟能力比較差。經過斷斷續續的接觸,憑著一些殘留的印記,感覺現在的美術作品很難有能打動我的東西,大多數的作品本身是空洞而麻木的,盡管有些作品顯得驚艷而技法高超,甚至比照片還像照片,但是我卻對這種作品沒有絲毫的感覺。就象如下的這幅《兄弟》,除了顏料、色塊和線條的堆砌,我只看到了五個生活中隨時會碰上的民工模樣,他們沒有希望和方向,只有默然和漠然,這樣的作品和一張普通照片的功能和價值有什么兩樣呢?
(2004年第十屆全國美術展覽:兄弟局部)
對于勞動者形象的塑造,我看過的美術作品基本普遍的顯得過于的寫實化,也許這就是我們當前的社會歷史現狀,勞動者原本就是如此的艱辛,如此的麻木,如此的市儈,甚至是十分的卑賤。這樣的作品中很難看到勞動的光榮和偉大,也看不到對勞動的尊崇,那么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是揭示了當下的社會現象和本質,但是卻無法讓人們樹立對勞動的價值崇敬,也無法從藝術的角度正確的感受到勞動的價值,那么對這些底層的勞動者就更好似完全沒有了感覺。就象下面的這副畫《開采光明的人》,從這副畫中,我看不到光明在哪里,畫中的人的眼神和精神狀態看上去就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們是一群無法讓自己也生活在光明中的人。更讓人嘆息的就是,作品使觀賞者絲毫不會有對他們的同情和尊敬,有的只是淡漠和坦然接受,這種窮困工人的潦倒和艱辛,與富裕市民的淡漠和安然處之已經逐漸成為我們的社會主流狀態。還是厲以寧說的“好”:“犧牲三千萬國企老工人,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
(2004年第十屆全國美術展覽:開采光明的人)
這樣的社會心理狀態,我很難說是不是正常的,也暫時無法判斷到底是不是一種扭曲的社會形態,但是有一點是很明確的,那就是社會的慈善事業正在蓬勃發展,這些作品中的群體當中的生活極端艱辛的部分人才有資格享受富人的慈善的陽光普照,彰顯富人的“良心”。我也時常很矛盾的在想,到底是什么人讓數千萬原本生活有保障,充滿希望,自發勤勞的國營廠礦工人落到如此凄慘的境地,這些決定成千上萬人命運的人的“良心”到哪里去了呢?。
我們今天的社會現實已經無法讓人理解了,許多官員和富裕階層對于工農弱勢群體都只能在口頭上同情和關心,很難有實質的措施維護工農利益,甚至社會的上層力量反而會打擊真正關心和維護工農利益的官員和群眾,不能不說這種邪惡的社會力量才是現在真正主宰我們社會運動軌跡的黑手,將中國社會正引向無邊的黑暗中。在目前美術作品中的反映,就是踐踏勞動者,蔑視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者更是顯得卑微。
有人說:‘歷史總是在否定中前進’,不過我想說‘歷史也會在否定中倒退’。歷史不管是在否定中的倒退或者是前進,在美術作品中都有相應的展示。藝術其實是一個非常敏銳的領域,國家政治氛圍的調整和政策的變遷很快就會在藝術的領域產生蝶變,羽化成各種藝術形式紛紛開始預示著未來的方向。尤其是藝術作品中的批判性和質疑性元素,就在預示社會形態即將出現重大變化。批判性和質疑性恰好是美術作品的價值內涵,也是美術作品的生命力表現形式,但是僅有批判和質疑是不完整的,應該還有激勵和頌揚,這樣才構成美術作品的一個完整的精神內涵。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文革的完全否定以及后來改革開放國策的調整,對隨后藝術作品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美術創作方向對1978年以前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開始有了批判和質疑,其中有的作品的確是很優秀的作品,但是這種批判和質疑是建立在國家對過去政治的一種極端的片面否定,而沒有辯證的把其中值得肯定的政治元素繼承下來,這樣必然導致整個社會發展失去牽制滑向另一個政治極端,藝術作品也就必然會有反映,也就會導致另一類極端的美術作品出現,完全脫離人們的生產生活,除了作者自己,其他人都無法理解的美術作品,而這種作品由于主觀性很強,很容易被一些不懷好意的投資客所利用,達到惡意擾亂我國美術作品創作方向,誤導國人審美觀念的陰暗目的。
(2001年,葉永青的《鳥》,拍賣價25萬,比爾·蓋茨收藏)
葉永清對自己的這種創作有自己的理解:“藝術家運用專業的方法,甚至像老太太繡花一樣地去創作,但畫出來的作品卻像是用兩分鐘就能完成,這種復雜與容易的反差,讓作品體現一種荒唐感。”與其說這是一幅美術作品,不如說葉永清的一場行為藝術的副產品。這就是藝術家對自己的勞動的迷惑感,一方面認為自己的勞動很高貴,另一方面這種自認高貴的勞動卻不一定有好的作品,個人意識的膨脹導致創作完全沒有方向,作品沒有什么值得彰顯的精神內涵,體現出的就是荒唐。這樣一個美術作品的創作結果是有歷史根源的,主要起源于完全否定文革,包括文革的藝術成果。
對文革的全面批判,體現在美術作品中就出現用片面錯誤代替整體的錯誤,對后來整個民族對文革的認識都產生了片面的,膚淺的,甚至錯誤的理解。就像下面這一幅《1968年某月某日的雪》,批判文革中的許多美術作品都是集中于武斗,當然原因也是因為武斗讓許多人記憶深刻,或者難忘懷的痛苦。但是,武斗并不是文革的全部,甚至根本就不是主流,只是一個插曲和失控的一個很短的時段。但這種片面的文革認識隨著文藝作品的大量泛濫,已經成為當今的主流認識,同時也就附帶著否定了過去30年的艱苦建設,也否定了過去值得肯定的藝術價值觀。
(1980第五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1968年某月某日的雪)
《油畫:我愛油田》這幅作品就是一個很有內涵的作品,兩個戀人之間出現了兩種選擇的矛盾,這其實就是個人意識的覺醒和反思。過去強調為國家作貢獻到最艱苦最困難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佳地點。但是作品中的女青年明顯質疑,這就是個人主義意識在社會意識中的慢慢建立,在美術作品中的反映。社會生活選擇的多元化和生活化,去政治化,應該說是有必要的,的確是沒有必要一刀切。但是不管是什么樣的選擇都不應該導致職業差別和地域差別產生極端的等級差別和貧富差別。否則對那些選擇了為國家做貢獻的人們就失去了公正和公平,讓他們既流血也流淚,尤其是那些參與當年國家的大三線建設的勞動者,現在的傷心人比比皆是。每每看到那些下崗退休工人的境遇,都令人唏噓不已。
(1980第五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我愛油田)
《油畫:春》是個人主義意識的一個典型作品,一個完全生活化的農村少女,神態靜謐,姿勢輕松,有飛動的燕子和固定仙人球花作點綴。這幅作品是一幅很優秀的作品,畫出了美術作品的張力,贊美了少女的素雅輕松平和的生活之美,也許這的確是代表了當時1980年代的藝術家普遍的心理共鳴——關注個人生活和尊重個人的選擇。如果把這幅畫和前面葉永清的《鳥》相比較,我們就可以看到現在的藝術家已經離開了人民有多么的遠了!但是我們又不得不看到,今天的《鳥》的起點就是當年的《春》,這是一個多么巨大而又可怕的變化。
(1980第五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春)
沒有一個時代是完全光明的,也沒有一個時代是完全黑暗的,我們都要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光明中看到黑暗,藝術家的作品必須要能準確的表達出來,這才是一個合格的藝術家。批判和頌揚是一體兩面,不能厚此薄彼,這才是美術作品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2013-8-1 成都)
韓非:油畫《我愛油田》觀感
本期討論的話題是美術,由于我對美術一向缺乏了解,所以這次寫討論文稿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只能從我觀賞群里這次在網上的畫展中,談一些自己膚淺的感受。
這次畫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小華創作于1978年的油畫《我愛油田》。高小華是一位與羅中立齊名的畫家,同時他也是“四川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期的畫作以反思歷史和敏銳感悟現實的雙重藝術特性見長。
油畫:我愛油田(局部) 高小華
《我愛油田》描繪的是年輕的石油工人與他的女友在事業與愛情之間做出艱難取舍的場景。畫家選取了青年工人轉身正要走向工作梯的一剎那,但他仍不忘回頭顧盼他的女友。這一動作讓觀者從他側身回頭的半張臉部表情中,窺見到此時他內心的矛盾和掙扎,但出于對事業的鐘愛,他毅然地選擇了油田,而在他的身后是他姣美的女友。面對男友的選擇,她彷徨、迷茫,她焦慮地坐在一只旅行箱上,這一神態很好地詮釋出她此時內心的苦悶:她深愛著這個有事業心、積極上進的小伙子,不過油田艱苦的生活卻令她生畏。出于本能地對舒適安逸生活的向往,她無奈地選擇了后者。這一選擇,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或許是理所當然的,但在三十多年前的1978年,當時社會風尚的那種氛圍對此種選擇是不屑一顧的,以及對貪圖享樂的貶抑,那時民風淳樸,崇尚社會主義的奉獻精神,非常贊賞年輕的石油工人那種對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因此當我們今天再次觀賞這幅著名的油畫時,不免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在這幅油畫中,畫家很好地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比如:青年石油工人身上沾滿油污的工作棉服和女青年干凈、整潔時髦的服飾;畫面中油田的工作梯與她的旅行箱;男青年正要轉身上工作梯的動作和女青年呆坐在旅行箱上的一動一靜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畫家以獨特的視角,細致入微地體察,鮮活到位地刻畫出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青年人的精神風貌,使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直透紙背。因而這幅油畫極具藝術張力,在方寸之間,濃縮了那個時代深深的印跡,帶給觀賞者以心靈的震撼。
好的油畫,不僅能帶給人們視角的愉悅,更能為人們解讀出深邃的思想內涵。高小華不愧是中國油畫的現實主義精神的踐行者,他用藝術的語言為我們提供了當代中國藝術史上重要的視角文獻,他的這幅油畫帶著我們近觀歷史,思辨現實。
(2013-8-2 成都)
[討論綜述]
這次美術討論會于2013年7月27日雜子成都舉行。這次討論會遇到的一個難題是,我們參加會議的人,都不懂繪畫。而有懂繪畫的人,那天又因故耽誤來不了。不過我們平常在我們群里,經常有群員轉載一些比較值得看的繪畫過來,因此我們也經常說到繪畫,還發生過不少次爭論。這些零散的爭論,也大致可以反映我們對美術的一些簡單看法。這次討論綜述,就把我們若干次零星討論和正式討論會的討論一起摘要發出。
姜教授有幾十年的業余繪畫經歷,畫油畫也畫國畫。他認為,目前,國內的美術一片混亂,美術作品質量下降 。我們應該提倡重新弘揚毛澤東時代的美術精神。建議我們關注象劉文西的黃土畫派,以及法國米勒的鄉村畫派等畫家。這些畫家才是值得我們推崇的。另外姜教授還談到,他不喜歡西方的抽象畫派和印象畫派,他們已經把客觀和主觀的畫面抽象成完全的符號了,這還是畫面嗎?繪畫藝術離開了具體的畫面能成嗎?這種藝術給誰看?只有作者自產自銷了。
趙教授是搞計算機的,也喜歡畫畫。有時候在出租車上都給司機畫點速寫。在讀到我們序言的時候,她談到自己對審美觀的一些認識,她認為:“審美是每一個人的權利,共享的當代科學的精神。在美的事物面前,沒有誰是主宰者,每一個人都有能力感受世界。其實在科學研究中很多都是從審美的角度取得突破的,人沒有必要成為分工的奴隸,而現代科學和技術的最新成果恰恰是在努力打破由分工而帶來的隔閡,從而努力創造出一個整合的健全的人。”
韓非和周海林對文革時期的美術作品非常贊賞。為此跟倪劍雄多次展開爭論。他們認為:忻東旺所畫的人物,給人過于頹廢的感覺,有貶低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勞動者形象的問題。而倪劍雄認為忻東旺等當前年青一代畫家,對生活真實的把握非常深入細致,這個值得肯定。由此還引起如何理解我們提倡的繪畫尊重生活,表達理想的問題。
畫家蔣安雄,對繪畫市場的混亂了解比較多,提到了很多這樣的令人反感的現象,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某個已故著名畫家,現在市面上署這個畫家名字偽作居然有多少萬張。
田鋒對毛澤東時代繪畫作品與法國畫家米勒的畫作作了比較分析,認為它們之間有復雜的相似性,值得深入探究。
趙永健特別提到了我們參與討論會的幾個外行,所以什么人都敢說,不怕你什么大畫家大神仙,我們都不怕。因為,“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往他們那個圈子里鉆”,不靠他們,所以也不料他們。有什么問題議什么問題,有什么話說什么話。遇到值得夸獎的夸獎,遇到應該批評的照樣批評。我們就是普通觀眾,所以我們最厲害!
(全文完)
(2013-8-2 成都)
西南新左翼文藝群號:22517496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