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舞臺,給自己鼓掌
——皮村“打工春晚”觀察手記
文/劉忱(中央黨校副教授)
資料來源大聲唱:www.dashengchang.org.cn
2012年1月8日,這一天的皮村,這個位于北京五環之外的村莊,注定要載入史冊。因為今天要錄制第一屆打工春晚的節目。
打工者辦春晚?是的。這里早就有了一家服務打工者的公益機構——工友之家。這家機構以開展文化活動而在全國頗有知名度,就在皮村租用的一座農家院里,孫恒帶領一群年輕人成立了新工人藝術團,開辦了一家“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還建設了一家小影院和一座由帳篷改建而成的新工人劇場。他們還用自己出版歌曲光碟的收入,創辦了一所服務打工者子女的學校——同心實驗學校。在這里,已經舉辦了三次全國性的新工人藝術節。現在這里成為是皮村社區的文化活動中心。逢年過節,附近居民都在這里舉辦文化活動。這次春晚,就是工友之家的年輕人和全國其它公益機構主辦的。這可是有春晚歷史以來的第一次。
這時節雖已是天寒地凍,可燦爛的陽光讓人忘卻了寒冷。皮村的空氣里彌漫著興奮和緊張。平日熟悉的幾位“工友之家”的年輕人,個個行色匆匆,步履輕快。劇場是簡陋的,設備是簡單的,舞臺嘛,只能算一大塊空地兒。并不缺少的是到處張燈結彩,一派喜慶氣氛。一向在舞臺上“素面朝天”的新工人藝術團的成員們,今天也化了淡妝。觀眾都是住在這里的工友,還有不少是從北京的打工者集聚區的石景山、小湯山、大興地區趕來的,甚至還有從外地趕來的打工朋友們。在這個劇場不必為領導設置貴賓席,無論什么身份,一律只有劇場的長條凳可坐。這些長條凳都是簡陋的廢木板釘起來的,上面只簡單地裹了一層硬氈。觀眾們早早地進了場,劇場里因為沒有暖氣還是冷颼颼,于是大家就裹著厚厚的外套,彼此緊緊挨著坐下,這才叫“彼此靠近,相互取暖”吶。在劇場門口看見胖乎乎的打工詩人許強,他前一天剛剛從蘇州趕來,要在這里朗誦自己的詩作;從深圳來的打工歌手董軍按捺不住喜悅,在第一時間告訴我,他剛剛得了一個兒子!他妻子黃小娜我也認識,我們還在一起吃過飯。這個好消息令人頓感喜氣倍增。還有一位送快遞為生的中年人,他是步行1個小時從附近村莊趕來的,從塑料袋里拿出珍藏了好幾年的發表在《皮村報》上的詩作,想在春晚上朗誦,可是報名晚了,沒有得到表演的機會,一臉的遺憾。
開演前,許多向大家透露了一個信息:今天在打工春晚主持節目的是大名鼎鼎的央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小崔作為工友之家的顧問,應了工友之家年輕人的邀請,來這里當主持人。劇場里頓時一片歡呼。媒體上有人說小崔是推掉了一臺慈善晚會的主持活動來到這里的,但小崔自己在微博里澄清說,因為皮村有約在先,慈善晚會在后,沒有什么特別的,自己沒有那么高尚。我也理解小崔肯定不是為出場費而來,而是他知道這里的春晚上有值得看的節目。
春晚在同心實驗學校孩子們花團錦簇的舞蹈中拉開了序幕。這些孩子在工友之家年輕人人的精心培育下,已經能夠應付任何演出,根本不怯場。其它節目都是打工者自己編寫、自己表演的。有歌曲、詩歌朗誦、小品、相聲、舞蹈、工裝秀等5、6種形式。主持人是小崔和同心實驗學校校長沈金花。小沈今天穿的衣服款式雖然普通,但色彩鮮艷,她渾身洋溢的熱情更是光芒四射,駕馭舞臺的能力一點也不亞于聲名遠揚的小崔。小崔早在2005年就成了工友之家的顧問,和新工人藝術團的朋友是老相識,所以他的主持風格除了一貫的插科打諢、輕松愉快之外,還格外親和謙遜,為了采訪一位蹲在地上表演的演員,他也手持話筒蹲在舞臺上。新工人藝術團的主打節目是歌曲,開場就是由許多主唱的《打工號子》,這是他根據家鄉的車水號子曲調創作而成的歌曲,慷慨激昂,充滿了激情和向上的意志;孫恒唱的是《想起那一年》,樸素純凈的歌聲勾起了觀眾的一懷思鄉情緒。接著是段玉帶來的民謠《我的名字叫金鳳》,這是一首我很熟悉的歌,段玉的現場演出更有質感,她描述了一個普通打工妹的艱難青春,當別人只叫她打工妹的時候,她敢于向世界莊嚴宣布:我有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金鳳!這時她是具有何等勇氣和尊嚴的人!
舞蹈《夢之舞》的表演者是木門廠的小老板和他手下的兩個打工妹,他滿面滄桑,雙手粗壯,穿的是平時工作時的迷彩服,實在是他把表演也當成做木匠活了,每一個動作都一絲不茍、分毫無缺。他是參加工友之家的文藝活動期間學會跳街舞的,為了這個節目,他和工友們工余時間練習了兩個月。他有一個聰明上進的女兒,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讀書,那是他的驕傲。節目一個個登場了。全是打工人唱自己的事、說自己的事。在這里,沒有人唱言不由衷的歌,沒有人虛偽地向觀眾套磁兒,沒有人玩深沉或玩深情,或者聲嘶力竭,更沒有人矯揉造作地邊表演邊和觀眾握手。每一個舞蹈,都是打工者根據自己的勞動和生活場景編排的,清潔工、木匠、電焊工的勞動動作,被演繹得剛勁瀟灑,優美利落,富有韻律感。觀眾熟悉并傳唱藝術團的每一首歌,也熱愛著這些激情澎湃、魅力四溢的歌手們,每一首歌都會引起臺下熱烈的回應,當姜國良唱到“夢不再遙遠,路也不再漫長,堅定自己的方向,勇敢去闖”時,已經分不清究竟是臺上還是臺下在唱了,一個人在臺上唱,一大群人在臺下和。王德志不僅是這場春晚的導演,還和孫元組成了與郭德剛“德云社”遙遙對應的“德曰社”,說的相聲題目雖然有點嚇人,叫《我要報仇》,內容卻極其搞笑,這是王德志自己的創作,講的是一位被欠薪的工友如何討回公道的事兒,因為搭檔離開而好幾年沒說相聲的王德志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創作和表演才能,抖的包袱是一個連一個;他還與小小、郝志喜表演了自己編排的小品。小品的形式上是照搬了趙本山小品《小崔說事兒》的場景,內容卻是王德志和伙伴們的再創造。快當母親的小小和志喜扮演一對打工小夫婦,他們的愿望和角色的愿望完全一樣,希望將來能”申請到廉租房,讓孩子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考大學,把父母接來北京照料。”這些普通的愿望,要變成打工者的現實,卻還有障礙重重。詼諧的臺詞,幽默的表演,生活化的場景,讓劇場頻頻響起發自內心的笑聲。
春晚的高潮是工裝秀。皮村的同心實驗學校的老師和同心互惠商店的職工們穿上建筑工、清潔工、電焊工和其它行業勞動者的工裝,上臺走秀!當這些淳樸厚道的工友們穿著工裝、扛著鐵鍬、掃帚、拿著鐵錘、抹布等勞動工具,踩著模特步走上舞臺的時候,全場沸騰了。這些被忽視的人、這些被忽略的場景,在這個自己的舞臺上,全都展現出來了!這是打工者自己的春晚,是打工者自己搭建的舞臺,他們在這里,不是陪襯、不是點綴、不用別人的恩典,而是響當當、亮堂堂的主角。最普通的勞動者在自己搭建的舞臺上,給自己加油、給自己鼓掌!這些帶著木屑味道、塵土味道和油煙味道的表演,是“接地氣”的,因而也攜帶著地氣所賦予的生機和活力。他們身上洋溢著自信、驕傲。叫人不由得感嘆: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勞動者都有自己的舞臺,都能展示自己的風采,表達自己的意愿,全世界的人都將看到勞動者的笑容,聽到勞動者的心跳,他們的尊嚴和自信,再也不會被人輕易地踩在地上。那一天,怎么不是勞動者自己的節日!
春晚的最后一個節目是《勞動者贊歌》,這首歌曲調雄渾,鏗鏘有力,也是一首臺上臺下一起演唱的歌曲,新工人藝術團還給它加上了動作,當孫恒團長帶著他的伙伴一起演出時,臺下一邊跟著唱一邊拍手、揮拳,就是這些舞蹈動作中,每個人感到了溫暖和力量。在一抹金色的夕陽下,春晚錄制活動落下“帷幕”了,可是,無論是在場的演員還是觀眾,都意猶未盡,久久不愿散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