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快評博浪沙:張藝謀“強奸”金陵十三釵
張藝謀又在拍金陵十三釵,此前的宣傳已經沸沸揚揚,并大玩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營銷陷阱。這一次的金陵十三釵不是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中十三個中國古典美女,而是十三名妓女。
張藝謀喜歡侮辱中國的文化,在以前“紅燈籠”這樣的電影中就玩弄過這種惡劣的戲法,而且受到了不了解中國生活的西方人的青睞,這一次又拿十三個妓女冒充金陵十三釵,開始了對張藝謀的粉絲們的欺騙和玩弄。
中國有很多文化的標志,就是這些年被熱炒的人物,這些人物代表著這個時代,所以他們的行為或厥詞就不得不受到批判或指責。凡是影響公眾的事物,無論他是秦檜、秦始皇、陳圓圓,還是袁世凱,都會成為公眾的意識,成為了著名的信息。
對這些信息的批判和解讀,就成為對構筑公眾意識的材料的檢討,就成了批評家對社會的責任。公眾的意識是非常被容易蒙蔽的,鋪天蓋地的電視、電腦、報紙、書籍文化信息出版權力,操控在少數集團或個人手里,公眾的參與是在這種媒體的引導下,掀起的一種盲目的潮流。
群盲主義不是公眾自身制造的,是少數傳媒集團、傳媒資本家和它們的產品制造的,張藝謀就是中國電影文化的一個標志,從他早期電影對農村生活的反映,和對中國封建時代生活的渲染,盡管思考的的力度不是那么深刻,還是有一些感人的地方的。
外國人對張藝謀式的中國電影,傳達給他們的似是而非的風俗,因為無知而頗感興趣,毫無吝嗇地把一些獎項頒發給反映中國古怪的舊生活的電影,張藝謀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近年來,張藝謀的電影,越來越平庸,在電影推廣上玩的懸念越來越多,一次次大量涌進影院的觀眾,因為張藝謀式的廣告陷阱而掏出腰包,接著大呼上當,罵罵咧咧的離開劇院,已經是家常便飯。
張藝謀已經成為這種電影欺詐的標志。也許有人說,無知的投資人操縱了這些像張藝謀這樣的電影導演,不是這些電影導演決心為了圈錢,在這個市場要混來混去。這種美好的期望,進一步加深了公眾對像張藝謀這類電影從業者的吸引力和期待,總覺得他們身上還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沒有釋放出來。
其實中國文化人,身上有一種奇怪的特點,千辛萬苦拿出一兩部作品在市場哄抬、炒作、渲染下走紅,接著如果不死,就是平庸的大幅度下滑。
這已是中國文化人因才能不濟而陽萎的一種規律,也表明了在中國,這些文化人成功的偶然性和小聰明的伎倆,他們沒有真正的大智慧可以奉獻給世界,沒有真正非常的思想可以站在人類的前列,所以在商業運作或政府支持成名之后,只好靠各種垃圾產品和營銷陷阱在市場繼續活著,茍延殘喘。
這種惡劣性是中國文化人、淺薄的知識分子的品性,也是中國文化的品性。因為這些名不副實的文化人,像洪水猛獸一樣在公眾的眼球和大腦上盤桓,制造了目前的中國文化,使中國公眾在這種劣質的、平庸的、欺詐的、下流的、滑稽小丑表演式的文化信息宣揚中,無路可逃。而缺乏識別力和抵抗力、思考能力的社會公眾在這種文化的麻痹中,陶醉和狂歡,生存和死亡著,也表明中國大眾的意識能力、智商是這種劣質文化塑造的,中國大眾頭腦里亂七八糟的精神形式,都是一些偽知識、偽文化、偽認識的精神垃圾所充斥著。
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bolangsha1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