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與《唱支山歌給黨聽》的血脈歷程
文 張建華
今年,是建黨九十周年暨建軍84周年,在這兩個偉大的節日里,我作為一個革命軍人,由衷地從心中萌生出對黨對人民解放軍的熱愛和敬仰之情。
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時期,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熱情洋溢歌頌黨、歌頌人民軍隊、歌頌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紅色歌曲,產生于不同時代的紅歌,無論是從旋律還是歌詞都是非常貼近生活的,歌詞內容反映了不同時代的革命建設與生活實踐,呈現出特定的時代性。其旋律無不反映出哪一個時期的真實生活和精神狀態。
那么,當我們在場這些紅歌的時候,你是否了解他們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1960年12月1日 ,沈陽軍區《前進報》以《聽黨的話,把青春獻給祖國》為題,摘錄出版了雷鋒同志從 1959年8月30日 至 1960年11月15日 的1 5篇日記,此后《人民日報》也以半版篇幅出版發表了32篇雷鋒日記,其中有雷鋒抄寫的一首小詩,小詩名叫《唱支山歌給給黨聽》。
1963年,著名作家朱踐耳在報上看到這首小詩后,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一口氣將小詩譜寫成一首女聲獨唱歌曲,并發表在 1963年2月21日 的《文匯報》上,歌曲的標題是《雷鋒的歌——摘自雷鋒日記》。
《唱支山歌給黨聽》表達了雷鋒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和一個軍人把黨比做母親的真情實感。歌曲呈“ABA”三部曲式,第一段具有山歌的抒情,用抒情的方式唱出了戰士對黨的心聲,表達了人民軍隊對黨的熱愛,在四小節間湊之后,歌曲進入第二小節,音樂變得悲憤起來,字字有力、聲聲如訴,表達了舊社會人民所受的苦難,隨著音樂不斷加快,情緒也變的激昂起來,把一個革命戰士對舊社會的滿腔仇恨從心底迸發出來,堅定了跟黨走,永遠革命的使命感。第三段又回到第一小節的熱情和親切之中,再次表達出“我把黨來比母親”的真摯情感,歌曲的結束句則是這一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
周恩來總理十分喜愛這首歌,讓鄧穎超打電話給《人民日報》總編輯吳冷西詢問,希望弄清楚這首歌的歌詞哪些是雷鋒日記哪些是雷鋒摘抄的語句,通過了解,才知道這首歌名叫《唱支山歌給黨聽》的歌曲,并非來自雷鋒日記,而是雷鋒日記所摘抄的一首詩,詩作者名叫姚筱舟,筆名“焦萍”。“焦萍”這首詩發表于1959年5月28日出版的陜西《總路線詩傳單》(第8期)上,是雷鋒將這首《唱支山歌給黨聽》的小詩摘抄于自己的日記之中。
雷鋒犧牲以后,沈陽軍區《前進報》把這首詩當成雷鋒日記發表出來,而雷鋒在摘抄時,將原來詩中的“母親只能生我身”改成了“母親只生了我的身”,將“黨號召我們鬧革命”改為“共產黨號召我們鬧革命”,并將表現“大躍進”的第三段刪除了,應該說,雷鋒這一刪除是相當精彩的神來之筆。
值得一提的是,《唱支山歌給黨聽》并沒有完全運用“山歌”風格,而采取了一種戲劇性的寫法,將整個歌的音樂與音區對立,力度的對比,節奏的對比,調性的對比,情緒的對比。這種對比的表現方式是這首歌成功的原因。
而這首歌由任桂珍首唱, 后來才被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演唱,才旦卓瑪認為《唱支山歌給黨聽》才是能真正表達藏族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悅心情的歌曲,在著名教育家王昌素教唱下,才旦卓瑪很快學會了這首歌,并在1964年的“上海之春音樂會上演唱了這首歌,一唱驚人,從此以后,人們就將才旦卓瑪與《唱支山歌給黨聽》連在一起。
由此可見,紅歌不是抽象的政治口號,它是有著具體內容的綜合藝術,能使人民在藝術中得到享受,也讓人民在一書中去學習戰斗與生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