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里的猴子和制度外的豬
文/安慶仁
有個耍猴的農民,從別人手里買了五只猴子,剛買回來的時候,猴子們很不聽話,見到食物就搶,怎么嚇唬都不管用。農民決定用血腥和暴力馴服他們,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水果放到地上,只要哪個猴子敢上來搶,就當著其余猴子的面把這個猴子的尾巴砍掉一小截。再發生哄搶行為,接著再砍掉一小截尾巴。時間不長,這個方法就收到了奇效,見到水果的時候,只要沒有主人同意,猴子們即便饞的抓耳撓腮,也絕不越雷池半步。
不過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趁主人不在的時候,猴子經常偷吃水果。為了徹底杜絕猴子們偷竊的惡習,農民就把自己隱藏起來,只要看見哪只猴子偷吃,就跑出來逮住哪個猴子砍掉一截尾巴,若是集體偷竊,就全體予以懲罰。所以很快,猴子們就改掉了偷竊的惡習。不僅家里的水果安全無虞,即便是樹上長著的水果,小攤上販賣的水果,只要沒有主人的同意,猴子們絕對不敢打壞主意。
更讓這個農民意料不到的是,這些猴子們不但自己遵守紀律,還知道教育其他猴子遵紀守法。一次,有個野猴子跑來偷吃樹上的水果,結果被這五只猴子給逮了個正著,然后不容分說就按到在地,其中一個猴子找了一把砍刀,對準那只野猴子的尾巴,咔吧一下,尾巴就剁去了半截。野猴子疼的哇哇亂叫,拎著剁掉的尾巴奪路而逃。這讓農民深受啟發,打那以后再買回猴子來,自己就當起了甩手掌柜,讓這群已經教化過的猴子們來管理,用不了一個月,新猴子就變得規規矩矩。
豬的智商其實比猴子并不低多少,然而馴化猴子的方法在豬身上卻不管用,那些貪吃的豬,不要說剁掉一小截尾巴,即便缺胳膊少腿,見到食物也照搶不誤。正因此,豬要被圏起來養,養肥了殺掉吃肉,而馴化后的猴子,則可以作為寵物來散養,有些經過特殊訓練的猴子,甚至還可以幫人看家、干活,成為人類的幫手和小朋友。
猴子和豬的區別說明了這樣幾個問題,一、猴子屬于制度里的動物,只要經過一定程度的馴化,就能樹立制度觀念,不但自己自覺的遵守,同時還能把遵守制度的觀念延伸到整個集體;二、任何制度的建立和落實,都不是簡單的抽象的,而是要付出某些血的代價才行;三、制度并不是對所有的動物都管用,比如豬,就是制度外的動物,貪婪是其無法戒掉的本性,對待這種動物,用不著講人道,該殺就殺便是。
2010-07-2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