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寄托于現代詩歌的理想

但為君故 · 2010-07-04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從東方詩風論壇讀鳳舞詩歌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伊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我找到東方詩風論壇時的感受,也是我讀到鳳舞的詩歌時的感受。

我是喜歡閱讀的(但沒有耐心,小說嫌其冗長,又厭煩散文的庸常描寫,學術文章更是靜不下心來),加上個人的愛好,短小的詩歌因此常能引起我的注意。好多年了,可以讀到的新詩作品越來越少,偶然讀到一本一首,也是失望居多。近來,網絡重新勾起了我對于新詩的興趣,找來找去,看到了許多的熱鬧,看到了里子里其實都很寂寞。

有心人,天不負;付出終歸有報償。東方詩風論壇猶如家園,報償了我許多優秀的新詩作品,給予了我許多的驚喜,甚至讓我看到了新詩并不暗淡的前途。

借用鳳舞的詩歌,把我的感受和心情表達出來,以表示我對于論壇對于新詩的信任和信心。如果稍有補益,在將來,我也可以欣慰地說:這個論壇,我曾經來過,并且添磚加瓦過。

   

   

一 尋找詩句背后的那個人  

   

大凡一首詩歌,總是有一個人站在背后的。傳統的古典詩歌較為容易記住的原因,除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外,我們記住的其實是詩句背后的那個人——這個人不一定是作者,有可能是你,是我,或是他。

自有新詩以來,即使是熱愛新詩的人,甚至是寫過新詩詩歌史的人,我估計,他們能夠記住的,除了一大堆人名、篇目、流派、主張之類的掌故外,他們還記得多少的新詩詩句,應該不會太多。什么原因呢?我想只是能夠契合他們心境的詩句太少了,背后站著個人的詩句太少了。

鳳舞的詩句,我愿意記著一些。它們或如爽朗的自然風沁人肺腑,或如純凈的清泉水滋潤心田;又有如茫茫的雪地突然驚鴻一瞥,蒼涼的荒漠頓現生命的顏色,不覺間令人怦然心動、欣喜莫名。讀著那些詩句,我仿佛看到了詩句背后站著的那個人,“一個明知道無法烘暖天空卻依然不惜以身代薪的人。”這個人,鳳舞的說法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就是我們的不可抗拒的召喚吧。”

   

   

二 “費半生的光陰,建了一座花園。”

   

鳳舞的文字,照她自己所說:“費半生的光陰,建了一座花園。”(《靈感》)“園子的主人喜歡海,所以這花園叫做海園。……海園不很大,地處荒僻,少有人來。時光不慌不忙地路過,探頭看看,靜寂的小園并不荒涼,因為園子的主人是個愛潔凈的人,每天都要灑掃庭除,鏟刈雜草,饒有興致地培育一些奇異的花。”(《海園》)

這樣一座花園,精致芬芳,生氣盎然。奇花異草時不時的欣欣然地開飄飄然地落,即便是普通的菊花青荷之類,也搖曳生姿,由不得你不驚喜贊嘆。因此有些人是樂于往返的,有些人經常流連其中,譬如我。

花園也要有種子和養料,也剩余有一些種子和養料。東方詩風論壇是其中的一個來源與去處吧,或者論壇就是一個果園吧。不然,海園的主人不會如此的熱情洋溢;不然,我們也不會認識海園的主人——曾經高傲矜持的鳳舞九天,如今恬淡自在的風采依然的鳳舞。

我的認識鳳舞,是在論壇,我認識的鳳舞,也僅此而已。當時既驚喜于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更驚異于論壇里有那么多人熱心于詩歌的格律化。這當中,鳳舞尤其特別,印象更加深刻,在這樣一個以創建詩歌格律為己任的論壇里,鳳舞的格律體新詩精彩紛呈,令人耳目一新;自由體新詩同樣長袖善舞,舒緩自如;還有她的古體詩詞,雖然不多,卻有滋有味。

不會忘記鳳舞有這樣一首詩歌,我感受得到她的熱情。

感謝你們來,
輕云般翩然著來,
蒲公英般飄揚著來,
或者如陽光,
含著笑來,
感謝你們播撒下夢的種子,
在蒼茫人世,
做此起彼伏的花開。
……
感謝你們如我所見的真誠
善良和寬容。
感謝有情歲月,
你們紛紛給予的
冬夜燭火,夏日清風。(《感謝——致東方諸詩友》)

   

   

三 “倘能酬素愿,何懼立高標。”——鳳舞的國詩(古體詩)

   

對于自己的古體詩詞(論壇把它叫做國詩,與國畫國寶的叫法緣由是一樣的),鳳舞的說法是“敝帚自珍”“徒有近體詩之表,頗多不合律的地方”。這些并不重要, “高標”的指向應該是思想情趣層面上的,只跟內容有關,與文體的樣式或合不合律沒有多大關系。

試舉幾例:

1、“猶思血成碧,不避卵擊石。哪堪塵世里,眾醒笑獨癡。孤鴻揀寒枝,野火炬荊棘。滄桑惟正道,獵獵風振衣。”

一幅豐滿的俠士形象和精神面貌躍然紙上。不知道還有沒有比“獵獵風振衣”更好的有關于俠士風采的描寫,但碧血丹心、以卵擊石卻是古今俠士最本色的風范,“孤鴻揀寒枝,野火炬荊棘”則寫盡了俠士孤獨蒼涼的心境,一股浩然之氣融入大千世界,可以慷慨之高歌之。

江湖道義何足道哉。

這樣一種精神,永不與邪惡同流,永不向暴虐低頭,永遠懷抱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樣一種精神,體現在《山海經》里的刑天、著書論辯身體力行的墨翟、司馬遷《史記》里的刺客游俠身上,李白的《俠客行》、杜甫的《義鶻行》、柳宗元的《駁復仇議》、施耐庵的《水滸傳》謳歌的也正是這種精神。這種精神,最應該有的新詩里沒有,最應該有的當代小說散文里也沒有,它出現在武俠小說及其衍生的影視劇里(表現力已經遠不如)——這是侏儒人格孱弱人格打造過程當中及其完成以后給予人們的罕見而廣泛的內心安慰。 

新詩中,劉年的《青石路口》略有這種氣質,但與武俠小說一樣,虛幻的人物形象有可能導致美好理想的虛化——由于缺少了現實人物的映照,甚至有可能助紂為虐地消解人們內心最初的堅持。(如果我們的武俠小說當初命名為武俠童話該多好啊,童話可以讓我們在蕩氣回腸的同時不失本心,小說的叢林法則、超人力及巧遇機緣卻讓我們好像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無力和渺小,并且以此為根據承認自己的無力和渺小。)

詩篇中所表現的人,古代是有的;代代相傳到現代,是最多的;當代有沒有,我想了一下,應該有,只是在我們的視線以外,我們不怎么知道而已。他們孤獨,但不會永遠寂寞;他們憂傷,但永不會絕望。

   

2、“從來無所謂,到底意闌珊。” 

人生的況味大體不過如此。暫時的挫折感不算什么的,一時的得意失意也不算什么的,以及世俗的喧囂和所好,這些都可以是不必放在心上的事情。心里裝著的,有所謂的,也許是有關于世界觀的思索,也許是有關于人生觀的堅守以及價值觀的取舍之類,總之應該是一些美好的東西,這些,大概與世俗不合,與現實環境不怎么相關,好像有意義,好像又沒意思,唯有達觀而已,唯有一聲嘆息而已。

有些落寞,有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絕妙好辭也不過如此。“從來”與“到底”之間的轉折,妙不可言,體現了語言的無窮魅力。

   

3、“蓬山曾寫意,妙舞競折腰。”

筆法不俗,對仗工穩精美;涵義在可解不可解之間,具備雋永朦朧的素質。

   

4、“倘能酬素愿,何懼立高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底氣,才能說得出這樣的話。這么樣地說出來,謙虛得可以,卻毫不矯揉。

自勵勵人。

   

5、“已慣顛顛同簸簸,無妨蕩蕩與翩翩。今夕千古浮沉事,杯底相逢一破顏。”

紅塵事翻來覆去,哪管歲月的風塵;赤子心一如既往,留下一段風采依依。多少事,酒中消解,哪管什么無力回天;多少人,一笑置之,奈何世道哉。

纖巧而有脫略之氣。

   

6、“誰人眉目誰人畫,各自風光各自吹。落落囂囂來復去,無非塵世指間灰。”

世間事也淡,世間情也真。

空明澄澈、舉重若輕。

   

7、“早知名事皆虛事,不待人嗤我自嗤。”

明心見性之作。感悟詠懷之作。古語說的“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俗話說的“知足者常樂”,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吧。

   

8、“莫非天亦解人情,同祭河山曾被虐。”

“九一八”是國人之痛之恨之恥,東北人尤其刻骨銘心。每年的這一天,都想想那一天吧。

   

9、“大夢先覺否。夢無憑,村橋原樹,誰離誰守。眼底風云紛紛亂,各路生旦凈丑。謁朱門,紅燈綠酒,善舞長袖千機變,但瞧他空空施妙手,蛇添翼,鼠如斗。    將貧謂病由來久。為利來,天下熙熙,蠅營狗茍。淈蕩其波逐其流,誰為清源逆走?灑熱血,莫邪鑄就,倚劍天下斬瘡痏,又何必阮公窮途吼,淚濕了,青衫袖。”

一首詩里有一二好句就很難得,這一篇里可謂比比皆是。“眼底風云紛紛亂,各路生旦凈丑。”表演的表現的都來了,一個也不落下。“善舞長袖千機變,但瞧他空空施妙手。”這個說著了現實社會很有代表性的一類人,他們的對面是下崗工人和失地農民。“將貧謂病由來久。”我想應該是“將病謂貧由來久”吧,什么事都往這事兒身上靠,有理的沒理的都不許質疑,都不準問,問了也大氣地不理你,急了,哼哼,伺候。

   

【古典詩歌的繼承】我國古典詩歌所取得的成就,是沒有哪一個民族、哪一種語言能夠比得上的,它是當之無愧的國粹國詩。因為歷史散文、諸子散文承擔了記言記事、說理及議論的具體事務(它的表現同樣杰出),從有文字記載的詩歌源頭《詩經》開始,我國古典詩歌就得以專心于它的本分——只是記錄一種情緒,表現一顆心靈。大而化之或廣而告之,它是形而上的,是印象的,是屬于人類本性并趨向于真善美的。  

新詩是從斷然割棄古典詩歌開始的。民族憂患是當務之急,古漢語承載不了大量的現代信息,優雅的古典詩歌也不能救國民于水火,語言文字的變革是必然的選擇。不能適應時代要求而又根深蒂固的文言文的負隅頑抗,換來的是白話文一棍子打死的決絕態度,繼承這一條路暫時被拋棄被擱置了。學習西方以抗衡西方,甚至輕裝上陣一廂情愿地融入西方,近代中國的悲情道路同樣發生在新詩身上。不同的是,國家的命運早已經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新詩卻仍然拿著雞毛當令箭。  

新詩的食洋不化已經被證明了,其中國情民情的不同是一方面,主要的是資本本身所固有的排斥與欺騙(近期奧巴馬的言論第N+1次說明了這一點)。新詩繼承古典詩歌的傳統,要怎么做呢?我認為首先要從國情民情里面去找尋,找到符合現代思維現代語境的現代詩歌語言(現代思維即人心所向、歷史發展的大勢所趨,盡善盡美四平八穩的八股文是辯證法屈服于現實的惰性思維,必須摒棄;語境的美與文采,現代文尤其是新詩里少有,在古文古詩里則往往達到了極致,這種極致告訴了我們漢語言的魅力和追求的可能),其次是找到或遵循古典詩歌所以杰出的原因(以心換心,將心比心,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不回避對丑陋現實的詰問,不逃避對黑暗惡勢力的批判,在比較的基礎之上贊美為國為民的人與物,謳歌生活中的美好,為未來保存一顆誠實、正直、勇敢的自然之心、大眾之心)。  

古體詩是我們的來路,新詩是我們的去路——回是回不去的,即便是合律(古典詩歌格律)也不行;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夠走得更遠,建立現代格律詩(革新),發展自由詩,也許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這也是東方詩風論壇的目標;其它的辦法,萬變不離其宗,也需要深入地探索、思考、嘗試和創新——如何把詩歌的來路和去路連接起來,并且要連接得更好,是現在的詩人們的責任。  

   

   

四 蝶舞的靈魂是救贖的完成——鳳舞的自由體新詩  

   

自由詩,這個長不大的孩子,大人們已經失去了耐心,幾乎要放棄了。  

東方詩風論壇致力于新詩格律建設,但并不排斥自由詩,最理想的結果,是二者的并駕齊驅——無論是格律詩還是自由詩,表現力的強弱是根本,它們之間沒有形式上的好壞之別,只有具體作品的優劣之分;怎么樣地提高詩歌的表現力,是二者不分彼此的本質的驅動力量。論壇里有許多作者的自由詩都寫得相當的好,那個靈動與神采飛揚,是相當多的主流非主流刊物登載的作品無法比擬的。其中最為勤奮最有特色的,是鳳舞和她的詩。我疑心,鳳舞其實是更心儀于自由詩的;有可能,是入得其門深得其法之后的隨心所欲吧。  

   

例如《思念三篇(二)》:

思念,其實也是
一片神奇的土壤。
種下的是回憶,
長出來的是夢想。

夢想之樹永遠蒼翠,
一朵花謝了,
另外一朵馬上又開放。

有著不同的顏色,
有著一樣的芬芳。
有著同一個名字,叫希望。

  

【讀后】平常樸素的文字,一樣可以清新亮麗,如明媚的春光,如處子的情愫,如草原的花海將開未開,如碧藍的河流終將遇到碧藍的海。這樣的文字,芬芳明凈、清澈新鮮,讀之有山重水復、豁然開朗之感。  

遣詞造句最是難為。新奇奧義是逃避最好的理由,病句不通也有了大言不慚的借口。“化腐朽為神奇”是跛腳現代派的用詞技巧,被奉為秘籍——說是秘籍,是可能的,化神奇為腐朽也可以是秘籍;如果要說技巧,應該是把牛吹上了天,除了把天空遮蔽得陰暗陰沉外,實際上并沒有多少可以稱道的地方。建議他們好好學習這一篇的用詞技巧,如果反對,反對無效。  

少年的思念,連接著甜蜜的昨日和更加甜蜜的明天,如夢想次第升起,如花兒朵朵開放,如希望連綿常新,不為別的,只因為心里有了一片神奇的土壤。  

只要有土壤,一切皆有可能。心存美好的人們大可不必灰心。  

思念不會建立在沙灘之上,世間也沒有馬良的神筆,它必得與勞動(社會土壤)相輔相成:“勞動,本身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壤。種下的是汗水,長出來的是歡樂。//歡樂之光永遠閃耀,一盞燈熄了,另外一盞接著又點亮。//有著不同的光環,有著一樣的溫暖。有著同一個名字,叫永恒。”思念溫馨,勞動也光榮;思念的人兒有福,勞工最神圣。  

與勞動對立的,是不勞而獲,是剝削:“剝削,其實就是一片腐朽的土壤。種下的是欺騙,長出來的是反抗。//反抗之心永遠高照,一個人死了,另外一個接著又起來。//有著不同的遭遇,有著一樣的力量。有著同一個名字,叫勝利。”馬克思偉大,還有一個中國人更偉大。  

這里,摘錄我心目中最經典最美的兩句現代漢語詩句如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經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了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梅益譯)  

我的境界沒有這么高,我的思念很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樸素的真理其實很平常,關鍵是遇到什么樣的土壤。神奇或腐朽、“化神奇為腐朽”或“化腐朽為神奇”,是我們的選擇。堅持是必須的,有些東西需要堅持和培育。  

   

例如《淡墨》:

濃郁的黑取自五月,
取自夜,
用一窗夏日的陽光來沖淡。

畫風,
舉一季慈悲的蓮,
畫一條路,
蜿蜒向永遠之遠,
再畫上幾叢竹,
咬定青山。

畫一雙眼睛,
是已經擦干了淚的。
畫一只只手
與手相牽。
還要畫一柄達摩科利斯之劍,
在光影陰暗處
高懸!

遂蓋上朱印,
鮮紅的顏色非來自丹砂,
而是心頭的血痕。
碑體蒼勁,
赫然的兩個字:國魂。  


【讀后】輕巧嗎!非常輕巧;厚重嗎!厚重得不行。淡墨不淡。  

光明從暗夜里來,后來從五月里來。顏色憔悴的屈大夫,用五月的陽光照亮了歷史的天空;形容枯槁的屈大夫,用一腔熱血劃破了漆黑的夜空。暗夜有了曙光,黑慢慢地沒有那么黑,是為淡墨。  

淡墨的幾抹淡痕,是悲憫的大愛情懷、是不屈不饒的求索精神、是從容篤定的操守體現,是力量和信念的源泉與傳承。  

幾抹淡痕描繪的,是眼睛里沒有屈辱的淚水,是心心相惜的風雨同舟。這是屈子也是作者的社會理想。在接近這個理想的過程中,如果有陰影,達摩克利斯之劍會在陰影之上,時刻注視著,時刻準備著隨時落下來;陰影愈濃,劍愈重。  

陰影愈濃,國魂印就愈紅;國魂在,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永遠高懸。什么時候陰影不見了,國魂印可以不蓋,達摩克利斯之劍可以不高懸,屈子可以無恨。  

杜甫的題畫詩,最為有名,如《畫馬》所題“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畫鷹》所題“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丹青引》所題“一洗萬古凡馬空”等,借畫作表達了自己的情趣志向。蘇軾的題畫詩最多,或許更為有名,借畫技評詩藝多有精辟的論述,并富于哲思理趣,他評王維的詩和畫“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更是深得其中三味。作者此篇《淡墨》,應是屬于杜甫的抒發懷抱之列的。有沒有這樣一幅畫,我不得而知,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在這里已經展露無遺,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作者不同一般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也已經表露無遺,是應該表揚和向她學習的。  

我估計,這樣的一幅畫,現在還沒有。我想,這樣的一幅畫,將來會有的。這樣的一幅畫,可以更為簡潔,沒有陰影,是真正的淡墨,畫上只有“一雙眼睛,是已經擦干了淚的;一只只手,與手相牽”。  

【屈原的追問精神】讀過一篇文章,把一位當代的國王與屈原相提并論,對此我只能說:一個在當世,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屈原,高居于滄海之上,與日月同輝。  

沒有誰取得過享用過比屈原更高的榮譽:兩千多年以來,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及其附庸總是傾向明顯地有意識地貶損、指責、忽略屈原,而在民間,人們知道,誰是真正關心他們的人,誰是與他們真正共命運的人。  

這樣的人,世界上還有沒有?我想至多比肩吧。當代有一個人,把他的追問精神付之于實踐,把自己引入漩渦的中心——至今仍然存在著深深的誤解——當誤解消除,描繪《淡墨》這一幅畫的,我想除了國魂,還有斯人之心、人類的良心、普通人的人心吧。  

   

例如《雨山村》:

山站在這里很久了
云是經常來的
我是偶然來的
我想
它們不會介意
我把云的白叫做纏綿
山的青稱為等待

村莊坐落在這里很久了
我想,
總有我不認識的人們
在此地望山望云,彼此相愛
夏風溫柔撫觸
山花輕搖擺,開了又開

我站在這里很久了
雨是突然來的
瀑流的清歌相繼而來
我想,
或許那是呼喚
只為把飛揚的青山之魂
濺入我懷  

   

【讀后】讀這樣的詩,需要先伸伸腰,笑一笑,抖動一下脖子,望望遠方。原來生活是可以這樣過的,是可以有情的,是可以高尚的。  

只為生活中有彼此的相愛,有可期的等待;只為生活中有季候的恩賜,有大自然的慷慨。  

“云是經常來的,我是偶然來的。”作者情感的自然融入,水未到渠已成,天衣無縫。“雨是突然來的,瀑流的清歌相繼而來。”自然景致的融入心胸,無痕跡可尋,渾然天成。  

情景交融,動靜相宜。景是山村里的一般景,情是人世間的真性情。處處寫景,處處寫情,寫景猶如寫情,寫情只是如寫景般。靜則有靜的道理,動則恰到好處;靜是客觀的存在或渾然一體的,動是高亢著卻又是優雅的。  

李白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陸游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首詩,恍如天籟之音,是優美剛健的自然之聲。  

這樣一種超凡脫俗的美,不修煉500年,金杯銀獎的主兒是求不來遇不到的,甚至,他們想都沒有想過,想都想不到的。  

這是一幅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居的水墨圖。寥寥幾筆,生動來了,活潑來了,激情來了,生活的美好和情趣來了,物質的精神的,一起來了。  

(除開蒙昧)這讓我想起了印第安酋長。天空飄揚著愛,大地有靈。  

這讓我想起了陶淵明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例如《水一樣》:

安靜,像水一樣
無語的心情像水一樣
走過去的背影也模糊了的歲月
像水一樣
誰還記得曾經笑過的笑
向往過的向往

被生活的荊棘
刺痛了的人啊,眼淚汪汪
被塵世的風沙
磨蝕了的心啊,蒼白模樣

輕輕嘆,繼之輕輕忘
只是此刻,
我還要試著把一壺水燒熱
把苦茶的靈魂
以芳香的形式宣講。

  

【讀后】徐志摩的《難得》,燒一爐火,溫暖旅人的心;這篇,內容更平和,語言更優美,情思更飽滿,情懷更博大,泡一壺茶,溫暖世人的心。  

作者曾在《傾耳聽》中說:“茶有什么故事可說呢?如果有,也必是那年春天的雨露、陽光、山坡上自在游蕩的和風,采茶少女的皓腕和歌聲……故事是這樣簡單、美好、清潤的,只是,為什么老是暗藏著一些些的苦味呢?哦,安靜的茶,微笑的茶,必是不肯說那些宿命的悲,曾經的火焰上的烘焙。即使是那些好故事,也要遇上沸水的熱情才肯說出。”從這一段話里面,可以窺見作者寫一些文字時的題材取向。  

作者平靜地水一樣地看著感受著體悟著這個世界,發覺人生最珍貴的部分,比如“曾經笑過的笑,向往過的向往”這些最真誠的品格最美好的事物大多都從人們身邊不自覺地溜走了,以至于人們已經無力抵御社會環境的腐蝕,不能正確看待個人生活的艱辛。“輕輕嘆,繼之輕輕忘”作者所能做的,只能這樣,或者“試著把一壺水燒熱,把苦茶的靈魂以芳香的形式宣講。”苦茶的靈魂歷練,包含有太多的假丑惡,這些人們天天遇到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事與物,作者無意去推波助瀾;作者宣講的主題,是其中的真善美,這些是人們平常難以遇到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是被輕易遺忘失落的,是人們應該記得并且不能不保留在心中的。  

孫犁說:“看到真善美的極致,我寫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惡的極致,我不愿意寫。”我認為,這也是作者寫作時的心理狀態,“把苦茶的靈魂以芳香的形式宣講”是作者奉行的原則和指導思想。讀者從她的文字里感受到的,將是人性中的良善和生活中的美好,被社會熏陶慣了的面目模糊的人們,能夠被作者的文字熏陶,是人生的一個機緣。  

   

例如《乞討者》:

晴天的時候
她總是匍匐在那個路口
亂發花白
被風不停調戲

施舍或從不施舍的人
都一樣心安理得地從她身邊走過
間或談論漸起的秋涼
說明天要多加些衣裳

她也曾
她懷抱里被寶貝著的嬰孩吧?
也曾是對著桃花怔怔微笑的少女吧?
也曾是紅羅帳里的新娘吧?
她是不是也是一個母親?

她始終沉默
從不喋喋不休地乞求
總是垂首向地,從不抬頭望天
她的眼睛里
可能不會再有天藍  

   

【讀后】“在疾苦面前閉上眼睛”固然要不得,“在疾苦面前睜著詩意的眼睛”則是天真的、別有用心的邪惡。歲月滄桑,誰也避免不了;世事無常,誰也不能置身事外。誰能夠確定,疾病與痛苦就不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呢。尼莫拉牧師的傷感懺悔、請君入甕的自作自受、忍無可忍的自毀毀人……都是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疾苦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們都學會了;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我們都忙得忘記了。爾虞我詐,互相冷漠,我們可以理直氣壯,變本加厲;當我們需要關懷需要幫助時,已經沒有人在乎我們注意我們了。  

還好,我們還記得總理的殷殷關切,還記得偉大的舉國救援。還好,有作者這樣的一些人,他們看得見身邊的疾苦與無助,得以觸動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最脆弱的那根惺惺相惜、孤寂恐懼的神經。  

疾苦已經到了我們面前。當社會的整體幸福程度提高時,個體的痛苦就會愈益顯眼;當整體幸福程度降低時,個體的痛苦只會越加渺小。尊嚴亦然。大家都幸福尊嚴,個人的不幸和沒有尊嚴會增加個體的痛苦;大家都不幸都沒有尊嚴,個人的不幸和沒有尊嚴會被稀釋,別人看不到,自己不在乎。本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例證,這是畸形的文字在夾縫中留給我們的亮色,非常難得。  

這篇文章有兩個閃光點:一是作者的憐憫之心與社會關懷;一是主人公的心雖然死了,但還堅持著內心高貴的尊嚴。或許,第三個閃光點是讀者如我,似乎感受到了天空里的藍,帶著幾分寒意。  

“下班路上,有一個路口,除了雨雪天氣,總能看見一個老人坐在那里乞討。似乎是女性,頭發花白凌亂,和一切乞討者一樣,衣衫襤褸破爛不堪。只要口袋里有零錢,我總要扔一些給她。她面無表情地看著我把一些零錢輕輕放進她面前的一個破罐子里,從未發過一言。不知道為什么,我不敢看她的眼睛。我隱隱覺得她對這個世界,對每天川流不息走過她身邊的紅男綠女是蔑視著的,她有資格蔑視,即使她依靠人們的憐憫生存。而憐憫她的人也依靠這憐憫求得心靈的平安和自足,也許同樣是在乞討上天的垂憐。天氣不好的時候,路口看不見那乞者的身影,我會揣想她會蜷縮在哪個角落,有著怎樣的寒冷和孤獨。她的寒冷和孤獨也許與任何一個寒冷孤獨的人(即使是住在金屋里面的),沒有分別。若有一天,她獨自離開這個世界,也許和任何一個在孤獨中離去的人的樣子,沒有分別。”作者的另一番敘述,讓我感動的同時肅然起敬。如陶淵明的金剛怒目,正義才是生命的主題;如《倚天屠龍記》里面的黃衫女子,雖身懷絕世武功卻并不常走江湖,偶爾的驚鴻一瞥,從容飄逸,攝人心魄。  

天使回到了人間。  

人間似乎并不歡迎天使,除了在草原或者海園,天使似乎也并不怎么留戀人間。天使回去了,就像那頭獅子一樣,好不容易醒過來,抬頭望了兩眼,又睡覺去了。  

但天使的光環永遠在,依然照耀著人間;那頭獅子的怒吼,依然震懾人心。  

   

例如《潔凈》:

可以是天山雪
那一些不可企及的白
可以是圣湖藍
天鵝靜靜俯首,把云翳劃開

可以是水中花
掙扎出爛泥,不惹塵埃
可以是塵和土
以最低賤的姿態,養育花開

可以是霹靂火
焚盡這世上一切的骯臟朽壞
可以是原上草
把焦原重新變成,綠涌動的海

生命由此更潔凈
浴多少苦難,煥多少熱愛

  

【讀后】雪、湖水、花、塵土、火與小草,這些生命中應該有的元素,很明亮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些我們日日、年年都可遇到的景致,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是視而不見的,或者裝著沒有看見。它們感動不了我們,吸引不了我們,我們在奔忙中在不經意之間忽視忽略了它們。  

我們被俗務纏繞,被欲望牽扯,被虛偽虛榮主宰著。這不是我們的錯。時代的洪流挾持了我們,除了愈陷愈深的掙扎,我們并沒有太多擺脫的辦法。  

有人說:環境比人強。有人說:社會復雜。對或者不對,都是借口。要知道環境是人造成的,人心比社會更復雜。這一個世界,誰都有不幸,誰都不無辜。  

這一個世界,可以更好的。如果天山雪滋潤人心,如果圣湖藍沐浴人間,如果強者扶持弱者,如果弱者相互扶持,如果有火滌蕩邪惡而不是焚燒良善,如果有自然的生命茁壯成長而不是橫遭刪削……如果苦難可以換來光明與熱愛,這一個世界,可以更潔凈——生命更純潔,人心更純凈。“浴多少苦難,煥多少熱愛”,必定成為必然,是作者的信念。  

那個時候,天山雪可以企及,圣湖藍就在我們身邊。那個時侯,花兒自在地開落,塵土最為高貴更為普通。那個時侯,火是太陽的顏色,草則綠遍了天涯。那個時侯,也有心靈上的悲慟,絕沒有制度下的苦難。那個時侯,愛如陽光,在每一個角落;愛如靜謐的夜,在每個人的心中,深沉又熱情洋溢。  

那個時候,在那一天。祝福明天。祝福那一天。祝福那一天以后的每一天。  

   

例如《喪鐘為誰而鳴》:

所有人的不幸都是我的不幸
所有人的悲傷都是我的悲傷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所有人的罪惡都是我的罪過
我徒然舉手向天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并不是無因由的災難
甚于野獸的貪婪
是誰在涸澤而漁,殺雞取卵!

是誰在殺戮,在強占,自鳴得意
滿口謊言,是誰
謀害自己的同類,破壞自己的家園?

當雷霆響震,烈日高懸
天塌地陷,你同樣不能幸免于難
因為你也是人類的一員

  

【讀后】這樣的詩,我想只有從網上才能夠讀到吧。初讀之,痛快淋漓(好久沒有讀到這樣的文字了),再讀,不免長嘆一聲(所言雖都是實際情況,勇氣太讓人擔心),沉思一下(作者寫出了,要有人陪)。  

大愛之心,由近而遠,由低聲傾訴而氣勢高揚,直如“放肆的凡夫問罪上蒼,如癡如狂地直斥神圣的天意”,顯見作者心意,“猶思血成碧,不避卵擊石”。  

這個世界怎么了?有那么多的不幸嗎!有那么多的悲傷嗎!有那么多的罪惡與災難嗎!  

“我徒然舉手向天”,托得起那一片天空嗎!問候有回應嗎!  

“并不是無因由的災難。”因由是什么呢?是因為N年不遇的不可抗力嗎!是因為精神病患者不會享受盛世華宴嗎!是因為山神想看開幕式所以山崩了嗎!是因為在海邊講笑話引發了海嘯嗎!  

“涸澤而漁”是雞的貪婪嗎!“殺雞取卵”是魚的報復嗎!  

“謀害自己的同類”的真的是野獸嗎!“破壞自己的家園”的真的不是野獸嗎!  

“不能幸免于難”的為什么偏偏是人類呢!為什么不能是“自鳴得意、滿口謊言”的誰呢!如果它們是野獸,它們可以做到“幸免遇難”嗎。  

【“詩到語言為止”的含義】循循善誘的高明人士經常娓娓道來:“詩到語言為止。”這話簡略直接,但跟在它后面的闡釋與解析卻是支離破碎,愈行愈遠。其實這句話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深意,只是說出了:政治不在于它說了什么,而在于它做了什么;詩歌不在于它做了什么,而在于它說了什么。缺少行動能力的詩人,把顯而易見的道理和平常的情感,用簡潔明了的語言順暢地表達出來,使猖狂者有所收斂,使迷醉者若有所思,給冤屈者以同情與慰藉,給疲弱者以力量和堅強,在敘述現實的同時連接上過去和未來,寄托社會改革發展的良好愿望,沐浴愉悅人心向完美人格靠近,是語言到此為止的全部含義,是詩人之所以是詩人的最高榮譽。詩是什么!不過是如《共產黨宣言》里的那個幽靈而已,不過是詩人運用語言而已。  

運用語言,說出所遇所見所聞和所感,說出心里的疑惑困惑,說出一個時代的真相,還原一個清晰的世界,是一個詩人一個寫作者的責任。  

【泛抒情的運用】運用語言的方式很多,泛抒情的運用是值得注意的。“我”首先是“人”,同時是各種社會關系里面的成員之一,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作為單獨的個體,可以說任何事都與我無關;作為“社會人”的含義,也可以說任何事都與我有關。以“我”之心思,去度量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合理的不合理的,可取的不可取的,我所欲的我所不欲的,化“小我”為“大我”,從事物的普遍聯系中找到相同相似點,抒發自己的情緒,使思想得以深化,使感情得以升華,使作品具有廣泛的社會心理和普遍的人性趨向。  

“我的經歷非常簡單,我的視野并不狹窄,我的心靈無限廣闊。”大多數的時候,一個人的經歷其實并不復雜,生活平常甚至平淡,并沒有那么多的個人境遇需要抒發。但任何一個人,只要愿意,他的視野都可以很開闊,他的所見與所聞是豐富的——一些不平事,一些荒唐事,一些令人氣憤的事……一些美好的事,一些令人感動的事……一種印象或者一種感覺……都可以用以己度人、惺惺相惜的文字去表現。  

有一句深入人心的名言:“不是社會適應你,而是你要適應這個社會。”還有一句可能也會成為名言的話:“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這份工作。”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這些道理是通透練達的,比真理更加正確。在具體的面對時,每個人都要認真對待,考慮后果;但如果不對它保有深沉的警惕,那就只會像卡夫卡的城堡一樣,永遠在眼前永遠不能到達,永遠束縛住你的心靈。對此,我們要像毛主席說的那樣,“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保護自己的同時,用連接未來的心靈,披上人心所向的盔甲,適時地打破一切冠冕堂皇的披著溫情脈脈的面紗的條條框框。  

   

例如《請與我同行》:

其實我很早就認識你了,
那時候花蕾在做盛開的夢,
遠道而來的風傳說著海。
你必是經過我青春的窗前的
不然為什么于千萬人之間
我一下子認出你來?

而你是否還記得我?
我就是西洲上那個想念的人,
我是那個星夜趕路的人,
我必是和火紅的黎明
一同來到你枕邊,喚醒你的人。

我把我的手給你,
加之以一生如影的相隨。
我把我的心給你,
和鉆石一樣晶瑩,還更寶貴。
在歲月的激流和俗世風塵中,
我給你天堂之路,請與我同行。

而這時你是行走的風景,
你灑落的足跡長出了綠,
開滿野花,散發著融雪的氣息,
陽光的氣息,人間煙火
和溪邊白云勾兌的醇酒的氣息,
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你,
我想我將更深地認識你。

  

【讀后】這首詩可以與舒婷的《致橡樹》比較著讀,二者都完美演繹了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兩心相知的情愛精神。《致橡樹》以抒情取勝,視野開闊,筆意縱橫,是奔放昂揚而熱烈的;本篇以人格美取勝,專注深情,詩思凝聚,是喜上眉梢樂在心間又從容自在的。  

作者的詩作中,這一類的愛情詩還有很多。如《雅歌》“若非你一直在含笑傾聽/我不會這樣不停歌唱吟詠/若非你始終在暗中注目/我不會如此精心描畫妝容//不稀罕月桂編成的花冠/若你把紅蓮放入我懷中/不在乎一路上荊棘風雨/若你回過身拉起我同行”、及下文舉例的《判決書》、《知足》、《你的樣子》等——這些詩作中,沒有多愁善感的前瞻后顧,沒有患得患失的左右思量,沒有期期艾艾的欲言又止,沒有愛屋及烏的不能自拔;更沒有高蹈睿智的諄諄宣言,沒有搜索枯腸的薈萃大全。它們是來源于生活基礎的,是心中真實的感情。  

另有一類愛情詩,以殘缺產生美、距離產生美為基調,凄美感人,更有可讀性。這一方面經典的愛情詩很多,古代的外國的數不勝數,唯獨沒有新詩的份,嘆息一下。不知道徐志摩的《偶然》《沙揚娜拉》是不是愛情詩,如果是,寬慰一下。還有郭沫若的《爐中煤——眷戀祖國的情緒》,題目明顯距離愛情太遠,內容要比后來的朦朧詩正宗無數倍,有時當做愛情詩來讀,可以偷著樂一下。  

面面俱到,最后一節畫蛇添足。  

   

例如《我想我是海》:

當然要微笑。
偶爾脆弱,始終驕傲,永久孤獨,
都以微笑的姿態。

如果,
走了很遠很遠的路,
都沒有找到海。
那么,
就讓我們自己,成為海。

如果,
丟掉手中枯萎的花,
如果我們從此兩手空空,
那不是失去,
是自在。

正好張開雙臂,
風進來,
星光進來,
天空也進來。
世界能有多大?尚且裝不滿這一襟一懷……

原諒那些丑陋與卑微,
原諒那些自私的虛偽,和傷害,
原諒那些酸,
那些苦,
輕浮如泡沫的樂與哀。
微笑我以深深的藍,撞死在礁石上的夢,
如雪之白!

  

【讀后】如果讓我來編選作者的詩集,第一輯將是《海園》,是有關于作者的人生體驗的;第二輯將是《草原》,是有關于作者的社會關懷的。它們共同的特征是:海洋的藍與草原的天藍,其內涵是相同相通的,都屬于這個世界,屬于這個蔚藍色的星球,屬于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人。  

《海園》將會包括如下的內容:  

“我們到不了天涯,因為天空本來沒有邊際。也到不了茵尼斯弗利島,因為沒有船。”“深海洋,比海洋更深的藍。”(《更深的藍》)  

“一片海無法不遇見另一片海,在大地的身旁,我們一直緊密相連。”(《感謝》)  

“海,在海在的地方”“海在,我也在。”(《與海》)  

“風向是真的,漩渦里的沒有方向也是真的。”(《滄海》)  

“在深海最深處,可以葬我的心魂。”(《回眸》)  

初版的《海園》,審美是它的主要特色,它的自我實現還不是很明了,對歷史的思考、對政治的訴求還不是很多;再版時,我希望能多一些這方面的內容。  

《草原》有一些什么樣的景致,現在說起來還很模糊,但看得出正處在萌芽之中,想將來也必定是花開成海的。  

   

【自由體新詩的反思】自由體新詩,得“自由”二字的時代風氣之先,卻不知節制,終至于今天的濫觴。  

物極必反,必須有一種力量把它拉回來。否則,即便是駿馬也將找不到草原,良弓也將拉不出回想。這種力量有二:  

一是優美流暢的散文寫作。上述的幾個例子正是取法散文的途徑。從閱讀的感受當中,我常常懷疑自由詩的概念,覺得自由詩除了分行排列、便于目標清晰更容易突出主題外,其實就是一篇經過了刪削的、適當安排了一些韻腳的散文。優秀的自由詩必定是優美的散文,優秀的散文有時候不一定具有詩歌的語感(韻律、節奏感)。  

經常聽到一種論調,說自由詩過于散文化。這確實是實際情況,是它的弊病,是好與不好的問題。但它的本質問題是是與不是的問題,這也是實際情況,而且是我們首先要處理好的問題。  

二是詩歌天然具有的格律。重視或重新重視,理論建設與創作實踐同樣重要,最關鍵的是讓作品讓優秀的文本自己說話。 榜樣的力量最為巨大,經典的范式比理論更有說服力。  

   

五 放牧孤獨、播種幸福——鳳舞的格律體新詩  

   

格律體新詩,原來也叫現代格律詩等名稱,由于自由體新詩的自我放逐,離開人們太遠了,漸漸淡出的舊體詩詞寫作大規模地卷土重來,為免于混淆,論壇以此稱區別之。  

格律并不是詩歌的主要目的,詩歌才是。新詩需要借助于格律的手段,像古詩一樣,在格律的約束下,豐富、發展、成就自己,豐富、發展、成就自己的詩歌精神。  

詩歌精神,從新詩的誕生之日起,就如狂飆席卷荒野,就如秋風橫掃落葉,就以它稚嫩的身軀勇敢地擔負起自己那一份救亡圖存、振衰起敝的歷史重任,它無愧于時代的光榮,無愧于自身的光榮。曾幾何時,詩歌仿佛還在,詩歌精神慢慢地失落了,詩歌的形象越來越不堪了。  

新詩格律或形式,在它的誕生之初,就有人注意到了,不自覺的實踐了,如郭沫若寫于1920年的《爐中煤》、次年的《天上的街市》。在隨后的20年代,聞一多等人做了很多的嘗試,并有《詩的格律》等格律理論的思考,留下了《死水》《也許》等佳作,其中做得最好的是徐志摩,優秀作品也最多,如《再別康橋》《偶然》《雪花的快樂》《鄉村里的音籟》等。50年代,何其芳以《關于現代格律詩》再次發起新詩格律的討論,受時代大氣候的影響,及缺少典型作品的支撐,未能深入。  

近來,新詩的現狀每況愈下,胡同越走越窄,可以說現在的狀況是從荒漠走向了更加荒涼的荒漠,繼續走下去的結果,也許可以到達沙漠——原因主要是傳播方面的,相當多的作者的品格顯然要高于社會的平均值,這一點,以詩歌的名義,并不能夠懷疑,有些時候,要理解他們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  

新詩到不了沙漠的,胡作非為或者不作為都有一個限度,久被耽擱、遮蔽的新詩格律又一次被引起重視,大有因時而進,趁勢而起的念頭和愿望。呂進以《新詩:詩體重建》為呼吁,萬龍生以《格律體新詩論綱》、孫逐明以《漢語格律新詩概論》、許霆以《新詩格律與格律體新詩研究》、以及諸多同仁以各自的探索思考和見識發現為呼應,以東方詩風論壇為陣地,重守成也重建設,并與創作實踐相結合,企圖拂去蒙在新詩格律頭上的塵垢,企圖挽回詩歌昔日的光榮。  

有些事有些人在做。這些不多的光亮,也許只是星星之火,也許可以燎原。這些人當中,包括鳳舞,好像又不包括,她仿佛只是為了追求美而在無意間偶然撞入的,并且除了美,對于新詩的格律,好像也并不怎么刻意。  

如鳳舞自己所說:“那只是一個孤單的人,自言自語成了習慣……一個人自言自語,也要力求說得好聽……按照我的習慣,按照我的喜好,喃喃自語,把來自于繆斯的溫柔安靜的眼光所見的一切美好,也許只對一草一木,對流云對落日輕輕說出,‘像風,像海,又像奧秘’,不期待被人了解,不刻意成為某種永恒,也不拒絕有人駐足傾聽。”她的所作,她的努力,是認真虔誠的,是追求完美的;她的文字,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  

格律體新詩,同樣是追求完美的——追求新詩的完美,追求新詩在形式、聲韻、內容、語言、精神及一切方面的完美。  

按照萬龍生先生的新詩格律理論和論壇的基本共識,格律體新詩包含有整齊式、參差式、復合式三種樣式,因為無限可操作性的特點,基本上可以囊括任何的格律(文字排列規律)形式。幾種約定詩體如四行詩、六行詩、八行詩、十四行詩等,其中的各種變化也大都包含在其中。這是從形式上從詩體方面來說的,也是目前主要的任務。論壇的目標,除了重建詩體外,還包括重建詩歌精神及其傳播方式。  

   

(一)鳳舞的整齊式格律體新詩  

   

整齊式格律體新詩(簡稱整齊體)最基本的原則是各詩行的音步數(頓數)一致,它的樣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等步齊言體:每行的音步數一致且字數(音節數)相等,可以用X步X言歸類;節數不拘,節內行數相等。這是最為嚴格的范式,寄托著現代詩歌在形式上的完美理想。  

每行的字數相等但音步數不一致,不屬于論壇倡導的格律體新詩的范疇——用古漢語的語言規則(以音節即以字為最小表意單位)來指導實踐,早已經證明,這一條路行不通。  

第二種是等步雜言體:每行的音步數一致但字數有出入;節數不拘,節內行數相等。這應該是大多數的新詩寫作者不自覺地遵循的規律。它的理論支持是現代漢語以詞語為最小的表意單位,而現代漢語的詞語從一個字到四個字(甚至更多的字)不等,強求字數統一并無太大的實際意義。這一樣式,按照論壇的歸類法,如果對稱整齊,很容易歸入參差式或復合式;如果沒有對稱整齊,包括沒有對稱整齊的參差式或復合式,往往只能歸入自由詩之列。  

第一種是論壇倡導的,第二種是我的存疑,也是我的偏好。  

一首詩大體完成以后的整理過程當中,作者的思維如果傾向于句子的字數整齊,無意間忽略意義的延伸與完整,甚至斷然舍棄語言的流暢,這是我們要求的字數整齊的弊端。這是格律體新詩需要解決的字數整齊(包括標點符號、空格算不算字數、算幾個字數的問題)與語句完整詞語完整之間如何統一的問題,這是一道必須要邁過去的坎。這一點,我們對于現代漢語語言學、音韻學有更高的期待——反過來,現代漢語的成熟、完善與豐富,也離不開現代文學、現代詩歌經典文本的回應和作為典范載體的存在。  

   

例如《熱愛命運》(每行四音步):

如果,不再有春水的撫摩
我熱愛風霜筆筆雕刻
如果,開不出嬌艷的花朵
那就讓淚滴,凝成琥珀

如果,有一天折斷了翅膀
我熱愛草根泥土芬芳
如果,冬帶來四野的荒涼
我熱愛遙遠,一縷陽光

如果,這世界再無甚可愛,
我還熱愛著熱愛本身
命運,它自可以帶走一切,
卻不能剝奪,勇敢的心!

  

【讀后】這首詩每行均為四個音步,屬于等步雜言體整齊式格律體新詩;每節完全對稱,顯得精致。因為每行的字數不一致,但詩節對稱,也可以按參差體歸類。  

一顆琥珀的心,一顆野草的遒勁,這是作者心里有的;常說由簡入繁易,刪繁就簡難,寥寥幾筆,如云出岫,簡潔異常,這是不常見的筆下功夫。  

作者先前另有一篇《命運》:“一團水汽。/離遠了看是云,/正在其中時是霧。//一樣,/抓不住。 ”感慨別人的命運如云彩一樣變幻無常,自己的命運如在霧中一樣看不清方向。現在,命運之于鳳舞,無論遠觀高致,還是守望堅持,我想,她都可以抓住了。  

以生命、命運為主題的新詩,數量很多,不乏優秀之作,細想起來,不免讓人感慨系之:  

1931年徐志摩死于飛機失事,從此新詩輾轉到如今,仍然是“訖無成功”“是一個失敗”。  

1947年聞一多死于政治謀殺,文本的探索受阻滯擱筆數年之后,現實中的生命光環閃耀,成就了不獨是新詩領域的而是屬于歷史的民族的最壯麗的詩篇。  

食指的《相信未來》《熱愛生命》,據說一篇寫于68年,一篇寫于78年,十年的風雨時光,依然是一顆純潔熱烈的心,依然是毫不妥協和絕不輕從,堅決地否定甚至對抗。抒情有余而言志不足,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人物形象非常模糊——這里沒有世界觀的廣闊視野,沒有人生觀的堅定依托,沒有價值觀的是非判斷,詩歌從此失去了塑造時代的良機。  

北島的《一切》和舒婷的《這也是一切》,一個質疑反叛一個解疑和解,一個偏激片面一個溫婉辯證,至少這兩位真誠的詩人后來的人生軌跡說明了命運在大多數的時候是屬于單向選擇的。  

汪國真的《熱愛生命》,運用幾個類似的典型場景,加上少年的判斷,凸現了積極向上的青春豪情: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這是一首簡單的詩歌,一首簡單就好的詩歌。  

作者的這一篇《熱愛命運》,秋水漣滟說:“這首詩,內容和形象完美統一。一種不畏失去,勇敢追求的堅定信念,彌散在優美的語言和畫面中。”我認為,這是自有新詩以來不多的最好的篇章之一。  

“如果,不再有春水的撫摩,我熱愛風霜筆筆雕刻。”——我們可以從艾青的《礁石》那里,找到相似的描述:“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兩者都是堅強的性格面對起伏的人生。  

“如果,開不出嬌艷的花朵,那就讓淚滴,凝成琥珀。”——花朵夭折,已經讓人難以承受,如果花朵沒有得到保護而夭折,則痛徹心扉。能夠與此刻的黯然神傷、與永不會有的的炫目的光彩相稱的,我想只有這淚滴凝成的琥珀吧。近幾年來,這樣的琥珀太多了,與他們比較,每一個成年人都是幸運的,每一個成年人的心都應該是沉重的、難辭其咎的(無奈不是理由,要知道涙氣是慢慢縱容起來的)。未來的人們也許在花開花落的時候,把晶瑩的琥珀細細揣摩,也許偶然回望,看見的琥珀可能仍帶有絲絲血色。  

“如果,有一天折斷了翅膀,我熱愛草根泥土芬芳。”——龔自珍說:“化作春泥更護花。”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我愛這土地》)精英們說的話,極漂亮可愛。如果這些話由草根由泥土來說,由廣大的人們(公民)來說,我想是沒有那么多淚水的。什么時候可以有草根由泥土來說呢,像作者一樣:“我熱愛草根泥土芬芳。”  

“如果,冬帶來四野的荒涼,我熱愛遙遠,一縷陽光。”——比這句更讓人頜首含笑的話,作者還說過:“冬天在觸手可及的前方,春天在趕來的路上。”80年代有一首歌《心愿》:“挺立的依然是泰山,永恒的依然是春天;燃燒的永遠是熱血,不朽的永遠是信念;向往不會改變,追求不會改變,貧窮總會改變,生活總會改變。”只要信念還在,哪怕再遙遠,總有一縷陽光照耀我們,指引我們,那一縷陽光總會吸引我們。  

“如果,這世界再無甚可愛,我還熱愛著熱愛本身。”——熒屏劇幕的笑成了幫閑,是可笑而不可愛的;紅男綠女紛紛露底爭先恐后地演繹著人性的解剖,是可愛而愛不起來的;年度感動人物感動了可愛的主持人卻感動不了熱愛的我們;可愛的喜慶場面脂粉再厚也掩蓋不了不可愛的憂愁而老的面孔……形勢雖然比人強,但也不可以妄自菲薄,從熱愛熱愛開始,尋找可愛的世界和世界的可愛處,總是可以找到的。做航標、作指引的,有魯迅的路,有毛澤東純粹的人,有歷史的潮流和人類社會的理想,有我們自己和自己的一顆心。  

“命運,它自可以帶走一切,卻不能剝奪,勇敢的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不管潮流如何變化,人類的優秀品質卻是永恒:誠實、正直和勇敢。不管你身處何方,在何時,遭遇怎樣的磨難與挫折,獲得怎樣的快樂與幸福,我都希望,你永遠做永遠是一個誠實、正直和勇敢的人。”(張梅《給我未來的孩子》)  

   

例如《菩提》(五步11言):

薔薇在棘刺上怒放的荒野,
是我已經進來的娑婆世界。
掩映那些花開是青青翠葉,
掩埋我的足跡是皚皚白雪。

月色從笛聲里潛入的紅樓,
是我將要告別的鏡里春秋。
無需把我的沉默當作離愁,
無妨把我的微笑當作溫柔。

流光舞動的長袖非花非云,
流水搖漾的夢影似幻似真。
紅燭高照的海棠半醉半醒,
靜水深流的秋波無愛無嗔。

  

【讀后】傳說釋迦太子在菩提樹下參悟救世救人的真諦,得道成佛。題目《菩提》應是由此而來,有象征如來佛之意;但我更愿意把它當做觀世音菩薩來理解,詩句太優雅、太溫柔了,大慈悲救苦難的千手觀音,更加符合詩中所表述的形象。其實,如作者所述,每個人都是佛、都可以是佛的。  

第一節是佛的自語。寓意佛的得道,是受到“薔薇在棘刺上怒放”的啟發,萌生了“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雄心,決心要像薔薇一樣在棘刺上怒放,像過去的燃燈古佛一樣,在苦難的人世間傳經布道,救人于迷途,灑布光輝,迎接未來的彌勒佛的到來。那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人相親相愛,是一個光明的世界。  

第二節與第一節完全對稱,也是佛的自語。寓意佛在看破紅塵、拒絕充滿誘惑的現實世界時的心情。這是一顆慈悲的心,一顆救紅塵的心,一顆寬容理解的心。我的微笑,不正是光明在前的堅定信念嗎!我的溫柔,不正是為了撫慰萬物生靈和愛的傳遞嗎!  

第三節屬于佛理禪意的詮釋理解。諸如佛秉持的眾生平等、佛追求的內心和諧的圓滿人格、佛眼中的無物無我等。  

佛的“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與我們曾經熟悉的“為了解放全人類”類似,他們的心是相通的。一個是根據自然的給予決定取舍,清心寡欲是必須的,一個是物質的極大豐富,充滿了享樂的精神;一個是側重于內心欲望的平靜,得以解除心靈上的痛苦,一個是側重于社會制度的完善,盡可能地減少肉體上的痛苦。在現在這個物欲橫流、唯金錢論的社會環境中,把兩者結合起來比較,不是沒有益處的。  

一了說“韻律優美,詩意盎然”,一江秋水說“如流動的月光,韻味十足”,確實,無論怎么讀,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這都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優秀之作。讀詩是讀一種情緒,在這首“旋律優美'的詩篇里,我讀到的是欣然與曠達。詩歌注重跳躍思維,大開大合,在這首“詩意盎然”的詩篇里,縱橫得開,收攏得緊,確實是“如流動的月光,韻味十足”。  

這一篇詩,現在還說不好哪一句好,也不能說哪一句不好,甚至你不知道那一句話里究竟說了什么,但你能感覺到作者婉轉的心致和晶瑩剔透的情思。  

這一篇詩,還有待于時光的淘洗打磨,還有待于作者心靈的進一步展示,還有待于讀者情懷的進一步開拓。  

這首詩在韻式安排上,每節換韻,前兩節每行用韻(第三節采用偶行韻,第一行亦用韻,跟古詩絕句用韻類似——第一行可用韻也可以不用韻),因為句子較長,并不顯得韻腳過密,換韻也彌補了每句用韻單調的缺憾。在音步劃分上,需要把第一行第五行的“在荊棘上”“從笛聲里”這兩個四字音步作二二兩個音步分解。  

【新詩的抒情】鳳舞的詩作,大多采用講述的方式,有其內在的一貫性,讀者可以用心感受到。相當多的詩人,喜歡采用羅列的方式,雖然內涵廣博、深刻,但復雜的概念化,混亂的邏輯,一般只能感知,且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這足以讓讀者望而卻步。只有抒情的方式最為感人,最能感染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忙而且煩的讀者,不會有心情把沒有感染力的作品去讀第二遍,也不會費心地去把詩句重新排列、去琢磨去挖掘所謂的深意。  

詩歌以抒情為主,新詩也不例外。這首詩的抒情意味并不濃,但也是我讀到的作者最具有抒情氣氛的作品之一。怎么樣更好地抒情,突破傳統詩詞過于內斂的抒情方式,是作者應該注意并引起重視的,也是國外浪漫主義詩歌可供我們借鑒的地方。  

使用現代漢語語法規則,直接抒發內心的情緒、愛與恨、愿與不愿,褒貶人物或辨別是非,還人生以熱烈,還事件以真相,還生活以常態,讓一個普通人的聲音響徹寰宇,是歷史賦予新詩的責任,是新詩當仁不讓的理想,是新詩和現代漢語共同成熟的心愿(從《毛澤東選集》來看,現代漢語其實已經成熟了,未來應該是豐富的問題)。  

   

例如《判決書》(四步9言):

你這可惱可恨的強盜
把我珍貴的劫掠一空
你搶走純金一般的愛
連同那晴虹一樣的夢

你捉去我的那只夜鶯
想一直獨占她的歌聲
你摘去我的園中玫瑰
只留下一地敗葉殘梗

你這可惱可恨的強盜
還不收起無賴的笑容?
現在就判你無期徒刑
把你囚禁在我的心中!

  

【讀后】能夠搶走“純金一般的愛和晴虹一樣的夢”的強盜,估計也只有用“純金一般的愛和晴虹一樣的夢”的手段,才能夠達到目的。  

夜鶯的歌聲從來只歌唱美好,正如開屏的孔雀,只展現于更美麗的事物面前。要獨占夜鶯的歌聲頗為不易,正如要想看到美麗的孔雀開屏,得先讓自己美麗起來。  

園中的玫瑰只盛開一時,敗葉殘梗也可算是生活的點點滴滴吧,或者,歲月的流轉,猶如水的波紋樹的年輪,總是伴隨著泡沫浮塵和黃葉對土地的戀戀溫存。(“只留下一地的敗葉殘梗”,這么理解,有些牽強,應不離詩中大意吧。)  

“現在就判你無期徒刑,把你囚禁在我的心中!”這個可惱可恨的強盜,這個可親可愛的包身工,好好保管你的物品吧,一起慢慢地變老吧。雖然說是無期徒刑,其實也不算長,就永遠而已。這個我們是要祝福的——“祝福瑪利亞!在茫茫大地和海洋,最與你相稱的,是這一輩子的時光。”  

這首詩語氣嬌嗔,是因為有可以嬌嗔的對象。  

這首詩很詼諧,正話反說,相當的有才,相當圓融——不得不折服于它的另類表現力。  

   

例如《知足》(四步8言):

那天是風和日麗天
那夜是花好月圓夜
人是淺吟低唱的你
還有含羞帶笑的我

手啊不松不緊地握
話呀沒完沒了地說
腳在一寸一寸地量
那條古色古香的街

一步踏出蓮花一朵
我們變成風中舞蝶
快樂有如瀑布傾瀉
飛流直下滔滔不絕

不管不問前塵后事
只要能有那樣一刻……

  

【讀后】愛情詩多矣,這一首絕對在別致之列。你想不到愛情詩還可以這么寫,愛情原來是這般平靜而平常,這般的優雅而綿長。  

這是初戀到熱戀之間的故事,是內心表白而兩顆心相互依托的開始。  

祝福自己祝福自己愛情的時辰,不會有比“風和日麗天”“花好月圓夜”更好的時辰,也沒有比之不上的時辰。那一刻,不管什么樣的天,都充盈著愛;不管什么樣的夜,都溫柔明凈。  

你在低吟淺唱,我何嘗不是;我含羞帶笑,是從含羞帶笑的你那兒來的。  

不松不緊地握的手,要比眼睛看見的、耳朵聽到的靠得住,是為了要證實非夢境非幻影的實際存在。沒完沒了地說的話,千千結都解了,曾經多少多余的擔心,多少不是問題的疑問,都可以說了,都可以快樂地一一求證了。  

一步一步地量的街,不論量過多少遍,永遠不會知道到底有多長。大概有古香古色這么長吧,或者如時間一樣長。  

一步踏出一朵蓮花,朵朵蓮花之上翩翩起舞著雙蝶。這樣的快樂,說出來是滔滔不絕,感受起來是綿綿不盡。  

能有這么一刻,過去還能有什么事呢,走到了今天,足以堪慰;明天還能有什么事呢,都像今天就可以了。  

這首詩脈絡清晰,語言樸素,雖沒有特別的場景,沒有幽微的心緒和濃烈的情感表達,但繪聲繪色的講述,簡略的幾筆勾勒,足以帶領我們回到我們曾經有過的那么一刻,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知足。  

這首詩在音步安排上,前兩節每句都使用了一個一字步,但并沒有生硬的感覺。這固然跟一字步集中使用及用在句尾和對稱有關,更主要的還是因為情緒的自然流動——自然來的自然流暢。  

這首詩有韻,但沒有刻意用韻。我屬意這樣的用韻,盡量押韻,但不強求。即便是不押韻的素體詩,只要有內在的情緒自然流動,同樣的好極了——如艾青的《太陽》:“從遠古的墓塋,從黑暗的年代,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于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它以難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第一節用韻,第二節不用韻,一樣的氣勢如虹,一樣的咄咄逼人,一樣的可以成就高標。(這一個自由詩的例子放在這里似乎并不合適,但我期待,作者或格律體新詩的寫作者,什么時候把它比上了,并且由質變引起量變,也就涅槃了,新詩及格律體新詩也就真正成功了。)  

   

【整齊體應當當仁不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詩格律理論已經明確提出來了,可行或者不可行,稱心或者不稱心,其中的甘苦,有如飲水冷暖自知。也許有些概念還需要商榷,也許有些觀點還有待進一步澄清,也許這個體系還有更加完善的必要。但不管怎么說,沒有哪一種工具是拿到手里就可以得心應手的,只有多練習才可以做到熟能生巧;也沒有哪一個理念是驟然遇到就可以運用自如的,只有會心琢磨才有可能精于此道。開始的時候,慘淡經營也許是必不可少的,俗話也說得好,“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進來了,總要盡心盡力才好,總要抖擻精神才行。  

   

(二)鳳舞的參差式格律體新詩  

在整齊式格律體新詩的基礎之上,納入自由體新詩隨意排列的規則,以一節為一個基準詩節(可以是自由體),用兩節及以上完全對稱的基準詩節組織成篇,稱為參差式格律體新詩(簡稱參差體)。  

   

例如《我愿意》:

如你所盼
我是那一類火紅的鳳凰花
開遍天涯海角
開遍四季
我愿意

如你所感
我是那一簇躍動不息的火
燃盡有情歲月
燃盡孤寂
我愿意

如你所言
我是海風中獵獵飄揚的旗
站成一種象征
一個隱喻
我愿意

  

【讀后】我是誰呢!是作者,是前賢先烈,或是像他們一樣正在默默行走的一類人;你是誰呢!是讀者,是作者自己,或是如作者一樣正在思索求索的另一類人。這里的你和我,是分不出彼此也不需要分出彼此的。  

詩篇在你我之間,為我們架起了一座橋梁,一座連接著來龍與去脈的橋梁。  

這座橋梁的兩端是路——一條開滿了“火紅的鳳凰花”、而鳳凰花開滿了時空的路;一條閃爍著“躍動不息的火”、并且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路;一條有著“獵獵飄揚的旗”在不停召喚的路。  

此時此刻,過往先賢齊聚于此。英雄孤獨,英雄不寂寞。他們的心是相融相通的,包括我們。  

此時此刻,讓我想起了一個人,想起了他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想起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這樣的幾句話。這顆心,無與倫比。  

這并不是一篇很好的詩作,雖然煉字煉意非常出色,但整體上羅列疊加,呆板得可以,它的好處在于:這一份情懷,作者心中有。  

【詩歌的重言復唱】鳳舞的這一類詩,在寫法上,很多都與《詩經》的疊章重句類似。這種寫法,在后來的古典詩歌領域,一直沒有再得到過普遍的運用,可以說是絕少運用。這或許就是詩與歌的區別吧,因為從《楚辭》以后,詩與歌基本上就分家了,歌曲的歌詞還可以是詩,詩就不一定都能夠唱了(古人一般也說吟詩作賦)。現在的歌曲,這種方法仍然大量運用,甚至成了必需的模式,這是有它的道理的。新詩以來,這種寫法的運用也較多,它的優點在聲韻方面是一唱三嘆、反復吟詠,以達到回旋往復、余音繞梁的效果;在視覺方面是容易排列整齊,意思一目了然。但它的缺點也是明顯的,羅嗦、呆滯、情緒在原地轉圈、人物形象難以出場。  

在這一點上,徐志摩是做得很好的,他的《沙揚娜拉》據說有很多節,很多相似的詩節,在最后采用的時候,只保留了其中的一節。短短幾句,一個是楚楚動人,一個是柔情似水,離愁別緒,寄意傳情,惟妙惟肖,貼切傳神,已經夠了,無需多說。  

這種方式的弊端,在格律體新詩的寫作上,尤其值得注意。對稱美是格律體新詩的最主要的審美原則之一,在繼承傳統的律詩絕句的寫法方面,更容易陷入重復的窠臼。擺脫的方法,不多,如果必定要這么寫,用時空轉換或強烈的對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例如《為伊消得人憔悴》:

就瘦成西窗下,
那桿鳳尾竹吧。
你來了,
贈你一陣細微的歌聲。

就瘦成西山上,
那彎下弦月吧。
你來了,
贈你一痕纖柔的笑影。

就瘦成西風古道,
那一匹老馬吧。
你來了,
就贈你骨頭里的銅。

就瘦成刪減之后,
一句含蓄的詩。
你來了,
贈你一生的意無窮。

  

【讀后】這些古典詩詞里的典型意象,信手拈來,雜糅成了生硬的現代意象。要使這些古典意象符合現代的語境,需要現代的形象支撐(取其意而棄其象),需要重新組詞措辭營造符合現代思維現代特征的意境,需要更多地使用運用,慢慢地賦予它們以特定的明確的含義,這樣,以后寫詩作文就不會像現在這么艱難,讀詩也不會像現在那么的難以理解了。  

現在有許多人重視意象,這是不錯的。但是再生動再奇妙的意象,也不能明說出,明說出就淡而無味了;更不能不說出,不說出也就無所謂了。意象應該契合著詩中的人物合情合理地來,應該契合著情緒的表達自然而然地來。  

純粹抒情的缺點是直白淺陋,如表白表態詩、獻媚撒嬌詩;純粹意象組合的缺點是艱深晦澀,如現在的現代詩、玄幻囈語詩。意象只有附著于人物形象才可觸可感,抒情只有借助于精神形象才有真情實感。  

意象(含有情意的物象)在一篇作品或一個場景里,不管有多少個象(物象),但意(情意)一般只有一個。把本來不相關聯的甚至是意思迥異的眾多意象在情感這一點上有機地融合起來,使物象漸漸模糊、隱去,使情意明晰地凸顯出來,是詩歌使用意象的魅力所在、根本所在。  

這一首詩,用“歌聲”“笑影”“骨頭里的銅”“意無窮”撐起全篇,加上“西窗竹”“西山月”“忠誠的老馬”“含蓄的詩”鋪敘思念的意象,有等待的無怨無悔,有等待而消瘦的過程,有等待時的心理活動,但總覺得雅致有余,血肉不足,談不上豐滿。  

這首詩比《我愿意》更不如,過于直白,有意象無意境。但“骨頭里的銅”這幾個字,卻讓我凝神靜默——新詩里,有骨頭的不多(尤其是現如今),含銅元素的更少。在作者空靈、柔軟、雅致的詩篇里(不是這一首),我真切地感受到過不是概念的真正的硬骨頭精神和歷久彌新的銅的光芒。  

   

例如《假裝》:

既然根已被山巖
牢牢地抓住
我可以假裝
飛翔的夢都不曾做過

既然清風和白云
注定是路過
我只有假裝
漫長的等待不是真的

既然已經錯過你
暖春和盛夏
我不必假裝
自己還是柔媚的花朵

既然這青枝翠葉
含陽光的暖熱
你能否假裝
我就是你暗夜的星火?

  

【讀后】前兩節鋪墊:“可以假裝的”都假裝了,不得不假裝的更是“只有假裝”的份了。重點在第三節:“我不必假裝”,直接地說我沒有假裝,坦坦蕩蕩的表現。第四節才是主題:在“不必假裝的我”面前,“你能否假裝”呢?答案有兩個:一個是不能,“你和我”或“我和你”都不能假裝,因為有青枝翠葉,青枝翠葉有陽光的暖熱,陽光的暖熱能照亮暗夜,溫暖暗夜,因此彼此是彼此暗夜里的星火,彼此都不能假裝;一個是能,假裝能,以便給滿懷信心的我一點信心——從你那兒,哪怕是假裝的。  

現實生活的桎梏,夢想逐個破滅的心靈束縛,以及歲月的不饒人,應該是夠讓人氣餒的,但作者的心態,是積極的:長夏的生命偉力和綠葉的情意,更加深厚綿長。  

作者試圖以自己的心路歷程現身說法,印證作品中另一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差不多相同的并不如意的過去,為什么不能像我一樣,即便是在已經失去很多的現在,仍然充滿希望、滿懷熱愛呢?要知道我們都正處于生命的盛年啦。如果不把它理解為愛情詩,我可以認為這些話對我們說也很恰當。  

性靈深處的純凈,無跡可尋;心靈擁有的寧靜,有情可感。  

文筆嫻熟,得來全不費工夫。  

【象征的運用】有一種趨勢,或者說有一種先鋒詩的追求目標,就是象征的運用——作者說一個東東,無所不能的讀者要想到那一個東東,想到以后再引起哲學的終極意義上的由衷贊嘆(比方說,作者說到白,讀者要想到苦的寓意:由白聯想到白糖,由最白的白糖聯想到甜到了極處,然后否極泰來,甜盡苦來——這個一重意思的比方太簡單了,完全沒有顯示出這種象征的神妙,如要深入體會,可以去讀這一類作品的解析解構文字)。  

但我不喜歡這樣的象征,哪怕是可以解釋社會人生及自然界一切奧秘的象征。沒有共性的象征我總覺得是自唬唬人,沒有情感在內的象征是自欺欺人,僅僅說明現象的象征是累己累人。  

如文學的根本目的一樣,一切修辭手法的運用,都是為了感動人感染人。象征手法的運用也不例外,都是為了敘述表述的方便,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敘述表述。如魏巍的《地球的紅飄帶》,標題就已經生動形象;高爾基的《海燕》,整體象征,通篇象征,但明朗異常,力量異常。  

【朦朧詩的期待】朦朧詩是一個很好的概念,用這個概念去理解難以理解的古典詩歌,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也是新詩發展過程中不多的貢獻之一;但用這個概念去概括某一個時期的新詩,卻是不準確的,有點兒不倫不類。  

這首詩,朦朧的感覺并不突出。這種感覺,在作者的其它詩作里,我不止一次地讀到過,印象也要深刻得多——好像有所謂,又不知何所云;捉摸不透,魅力又難以抗拒。我隱約感覺到,朦朧詩未竟的心愿將會在作者這一代人手里得到真正的發揮——但愿這一遠見卓識不會因為淺嘗輒止而受到譏諷,結果像80年代的“朦朧詩”一樣,把新詩朦朧美的例證輕易地讓給未來的人們。  

語言優美應該是朦朧詩最首要的特征——優美才有可能繼續品嘗感受,才有可能深入體會品味,才有可能保留在人們的心中,才有可能言有盡而意無窮。  

情感的共通相容、普遍適用是朦朧詩的第二特征——邁著天空的舞步固然不是人人都會,匍匐在地面爬行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再高者不能高過人們的頭腦,再下者也不能低于腳下的土地;只有用心去感動心、用情去契合情,讓兩顆心相互融合、兩段情互相印證,千載而下或遠在天涯,歷歷如在目前,仿佛就是為了此情此景、此時此刻而造設。  

歧義或不確指可以說是朦朧詩的第三特征,同時也是它獨有的最顯著的特征——不是不明白,是不能全部明白;好像是這樣,好像又是那樣;或者作者未必有這個意思,但讀者未必沒有這個想法。因為朦朧、模糊隱約而具有強大的概括力——感受到了其中的美,但說不出美的所在;感覺到了其中的妙,但找不到妙的蹤跡;或者知道有來由,卻不知道來自何處;知道有去處,卻不知道要去向何方……總之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不知其然……此時契合我心,彼時我心契合;此處如身臨其境,彼處又如影相隨……結合到具體的事物上面,適用的范圍很廣,有時候意思完全不一樣,但并不影響它貼切傳神的準確的表達和概括功能。  

   

例如《你的樣子》:

說得斬釘截鐵的
那些動聽的話
你只是偷偷地撇了撇嘴
你不信承諾已經很久了

描得美侖美奐的
那些動人景象
你只是默默地搖了搖頭
你不信奇跡已經很久了

當一雙暖暖的手
悄然中握住你
你不由輕輕地嘆了口氣
原以為孤寂宿命難改了

當那荒漠的土地
慢慢透出了綠
我看見你終于微微一笑
為這個我已等待很久了

  

【讀后】“斬釘截鐵的動聽的話”并不等于承諾,“美輪美奐的動人景象”總是跟人們毫不相干,這幾乎演變演化成了生活的基本常識。“被生活的荊棘刺痛了的人和被塵世的風沙腐蝕了的心”,要怎么做呢!“偷偷地撇撇嘴,默默地搖搖頭”也許是一個尚存本性又不失明智的人唯一的最后的對于人生的懷念吧。然后,他轉身,像《幻滅》里的呂西安一樣,爬上最高的樓塔,向著蕓蕓眾生,氣概非凡地說“我來了”,把人性狠狠地踩在腳下。  

“每個人都是一座城堡,每顆心都是城堡的國王。”外部環境的惡劣惡化,“國王”所能做的,就是戴上面具并把“城堡”裹得更嚴實,用傷害自己的辦法來避免更大的傷害。“人生而自由。”偉大如盧梭,也不得不品嘗“繼而孤獨”的滋味。  

“一扇門關了,另一扇門打開了。”用在某一個龐大的人群身上似乎并不合適(正如做的是工人的事卻要叫做農民工一樣,及封建主義或封建行為不能與時俱進一樣),但用在某兩個人的身上有時候卻是很恰當的。一個人可以義無反顧地去尋找精神家園,但最好是先去尋求一個生活的家園作為出發的起點和返航的港灣——伊甸園的巧妙設計,一半和另一半,忠實的胸懷和可靠的胸懷,總是那么恰如其分,在最適當的時機給予彼此以最淡薄最深厚的相互支持。  

給你“承諾”,給你“奇跡”,給你“一雙暖暖的手”,你原以為的宿命,不一定全是“孤寂”。造化弄人,“這世界原來并不是荒漠,甚至對我也未嘗例外。”你終于笑了。“小小陰謀家”的我笑在你的笑后面,笑得最是甜蜜也最深沉。  

立意高妙、敘述在意料之外是本篇的特色。  

美中不足:“悄然中握住你”這句只有兩個音步,屬于出格詩行(其余對應詩行均為三個音步)。“描得美輪美奐的”應該做“描繪得(畫得)美輪美奐的”吧,減掉一個字破壞了詞語的完整。  

   

例如《草原》:

我有
很多的孤獨
因此我需要有一個地方
放牧我的孤獨

我有
很少的幸福
因此我需要有一個地方
播種我的幸福
    2009-12-26

  

【讀后】“建立新中國死了多少人,有誰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我是想過這個問題的。”誰能理解他的孤獨與憂傷,誰比他更明白幸福生活的緣由和含義。  

12月26日,是他的誕辰紀念日,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有意,這首詩寫于這一天,讓我又想起了他。  

回到文本上來。為了放牧孤獨,有人建造了宮殿城堡,有人建造了思想的王國;為了播種幸福,有人進行了剝削掠奪,有人用心點亮了燭光。于作者,放牧孤獨的地方,是用文字精心編織的海園;播種幸福的地方,是心魂在塵世的安放處。如此,心有所寄,孤獨多又有何懼,孤獨是可以在自由的王國里放牧的,因而可以減少;如此,心有所愛,幸福少又有何憂,幸福是可以在燭光的照耀下播種的,因而可以增多。  

從海園可以知道,作者對草原是鐘情深情的。草原的天藍是大海映照的顏色,草原的靜謐是來自于心靈的寧靜;草原的風是和風,草原的云是生活的情趣;草原的草長滿了思念,草原的花采擷不盡。  

可能,柏拉圖的理想國,陶淵明的桃花源,與作者的草原(海園)類似吧。

  

【參差體的弊端】參差體把對稱的自由體新詩也包含了進來,按照這種歸類方法,幾乎是把對稱當做了唯一的新詩格律,這是不很準確的。  

我傾向于基準詩節的要求為:以整齊式為主體,一半的詩行或個別的詩行音步數允許有差別(從鳳舞的詩篇里,我沒有找到合適的例子;《你的樣子》一篇差似,音步數為三三四四(有一個詩行出格);其它格式以四個詩行為一節為例,音步數大致情況為——XYXY、XXYY、XYYX、XXXY(Y可以在如何一行并小于X))。  

習慣于以自由體為基準詩節的寫作者,他的自由體新詩必須要寫得相當出色才好——因為這是在自由體新詩基礎之上附加的素養,可以說是非常嚴苛的規定——除了對稱產生的美感外,在其它的任何方面,它都不可能比自由詩做得更好——實際上,相當多的可以說是大部分的作品,形式上是對稱的,內容往往也僅僅是對比的甚至是相同的,跟對聯差不多,但沒有對聯一般不超過兩聯的好處——寫整齊式,寫得不好,還可以是“刻鵠不成尚類鶩”;寫參差式,如寫得不好,就會淪為“畫虎不成反類狗”了。  

   

(三)鳳舞的復合式格律體新詩   

在整齊式和參差式格律體新詩的基礎之上,由兩種及以上對稱方式的基準詩節組織成篇,稱為復合式格律體新詩(簡稱復合體)。  

   

例如《向日葵》(二重復合式):

假如我們
有一間小小木屋
在青青山坡下

假如屋前
有一片小小園圃
我會種滿葵花

當時節來到盛夏
滿園金黃
燦若明媚笑臉
我們且去賞花

我也是一株葵花
笑意盈盈
追著你的身影
把頭轉個不停

  

【讀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凡事沒有定式,寫作也不例外。于詩歌這種文體,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本篇可以作為它的例證。

狄金森說:“給我一株苜蓿,一只蜜蜂,再加上想象,就可以營造出一片草原。”這句話同樣適用于作者:一間木屋,一株葵花,再加上想象,就可以構建出美好的生活。

“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這首詩可以作為這句話的證據。起好了開頭,一步步下去就是,跟著物我統一的意象就出來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就出來了,渾然一體的最高境界就出來了——在青青山坡下的小小木屋前的小小園圃里,“我也是一株葵花,笑意盈盈,追著你的身影,把頭轉個不停。”確實,寫詩是沒有什么技巧的,要有,也不過是熟練程度不同而已,個人的喜好情趣不同而已,世道的偏狹奇正不同而已。

從世道的偏狹奇正來說,我認為:小說、散文、詩歌、新聞報道、請功行賞等有關文字的工作,可以整體墮落,不可能一枝獨秀——(唐詩可以佐證;《紅樓夢》的流傳市井從反面說明了這一點)如果某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它方面必定相差不遠;如果某一方面墮落,其它方面也必定處在墮落的邊緣,妄想單兵突進是徒勞的,彼此非議、視對方為無物是可笑的。由此想起它們之間關起門來自顧自的熱鬧喧嘩,笑意盈盈,不免也要笑一笑。

這一聲笑,不自在。好在有作者的《向日葵》,讓我知道,于無聲處的力量最是純正無邪,如明媚的笑臉,在夏天開滿金黃色的小園。

小說以虛構故事為主要手段,其實詩歌的虛擬語態也是非常好的表現手法,比如這首詩歌——用“假如”假設,用假想的情感表達內心的向往——它的一個好處在于可以用普通的情感或獨特的體驗來更好地溝通交流,寫作者的回旋余地很大;另一個好處是不必承擔因言獲咎的后果——古人已經告訴我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用這個辦法,還可以不用說,只是打個比方。

這一首詩,我的感受是:巧義配上了巧妙的語言,新意找到了新穎的形象,加上明亮的色彩、生動活潑的場景,表達表現堪稱完美。

   

【復合體的難處】寫詩要慎重對待,但在形式上也不能刻意強求。寫出來是什么樣子就什么樣子,除非另行構思,最好不要有太多的整飾。至于歸類,能歸到哪兒算哪兒,或者不歸類也罷——一詩一式、干脆的自由詩也不是不可以——這也是格律體新詩的包容性和寬容性的心懷所在,是它的豐富性和無限可操作性的秉性所在。

一首具體的詩,寫到了復合式這個樣子,其實已經跟自由詩沒有太大的差別。有的話,只是復合式的結構較為復雜——這是自我設置的障礙,需要匠心獨運、分兵把守,既要考慮到內容的有機結合,還要照顧好形式上的整齊合律。

個人認為,這樣形式的詩可以嘗試,但不宜提倡。知道其中的難處,知難而進,是探索者的勇氣表現;“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現實點兒是因為還有更大的根本的目的。

   

【格律體新詩默默前行】自有新詩以來,潮流所致,自由詩一直是新詩的主要形式。伴隨著新詩的誕生,就有人開始著手新詩格律的思考和建設,但同新詩的自由化一樣,都沒有能夠取得文本上和語言方面的成功。這一路上,自由詩傾注了人們的厚望,格律化在夾縫中求生存——許多人反對新詩的格律化,理由似乎也很充分,以為新詩的格律是舊瓶裝新酒,是走回頭路。這一路上,磕磕碰碰地走來,走過百年,自由詩或者說包括格律體的新詩,辜負了人們的期望。  

一些愛之深責之切的人,重新提出新詩的格律化,也是恨鐵不成鋼的切切之情。  

作為一個探索實踐的途徑,致力于新詩格律建設的人固然要細心呵護、盡力而為,反對新詩格律化的人也要寬容地看待對待——這都是詩歌本身所應具備的胸懷,二者都要懂得學會聆聽,用虛懷若谷的胸襟,兼收并蓄,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營養,為新詩所用。  

   

【格律體新詩的典范】楊德豫先生翻譯的《拜倫抒情詩七十首》,是一本優秀的格律體新詩詩集,初版于1981年。  

這本詩集讓我想起了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冒險家,賣掉了全部的家產,隨潮流到外地淘金。很多年以后,資財耗盡,依然一無所獲,四處流浪。后來聽說家鄉發現了大金礦,于是興致勃勃地回轉家鄉,想再撞一撞運氣。等到到了金礦附近,看到再熟悉不過的景象,他傻眼了。他不是回到了家鄉,他是回到了他原來的如今已不再是的家——金礦就在他原來住的房子下面。  

這座大金礦有什么!當然是黃金——  

少年的黃金:“我愛過——所愛的人們已離去;/有朋友——早歲的友誼已終結;/孤苦的心靈怎能不憂郁,/當原有的希望都黯然熄滅!//縱然宴會上歡謔的伙伴們/把惡劣情懷驅散了片刻;/豪興能振奮癡狂的靈魂,/心兒啊,心兒卻永遠寂寞!”“撒克遜浮華的繁文縟禮/不合我生來自由的意志。”“我雖然年少,也能感覺到:這世界決不是為我而設。”(《我愿做無憂無慮的小孩》)  

友誼的黃金:“愛我的,我報以嘆息,/恨我的,我置之一笑;/任什么天氣和運氣,/這顆心全以準備好!//大海雖洶洶吼叫,/也必得載我向前;/沙漠雖茫茫環繞,/也有可覓的甘泉。”(《給托馬斯·穆爾》)  

愛情的黃金:“要是我夢見你愛我,你休怪,/休要遷怒于睡眠;/你的愛只在夢鄉存在,/醒來,我空余淚眼。//睡神!快封閉我的神志,/讓昏倦流布我周身;/愿今宵好夢與昨夜相似:/像仙境一樣銷魂!”(《給M.S.G.》)  

失戀的黃金:“當人被逐出伊甸的園門,/在門首盤桓,不忍遽去;/眼前的一切都悵觸前塵,/都叫他詛咒未來的遭遇。//爾后,他浪跡異域關山,/把沉重悲辛默默熬受;/對往日良辰只付之一嘆,/借紛繁境象排遣離愁。//親愛的瑪麗,我也像這般,/不得不與你芳姿告別;/倘若我在你左近盤桓,/我也會嘆息失去的一切。//遠游能使我明智地脫險,/遠離此間魔障的引誘;/只要我還能見到這樂園,/就不甘默認我無福消受。”(《答一位淑女》)  

離愁的黃金:“別了,別了!故國的海岸/消失在海水盡頭;/洶濤狂嘯,晚風悲嘆,/海鷗也驚叫不休。/海上的紅日冉冉西斜,/我的船乘風直追;/向太陽、向你暫時告別:/我的故鄉啊,再會!”(《去國行》)  

哀痛的黃金:“聽說死神給你的一箭/輕快而無痛;臨終時,曾否/把無緣再見的故人眷戀——/他始終把你牢記在心頭?//有哪個像他的,曾來守護你,/痛心地看到你目光暫滯,/死亡在臨近,悲哀也屏息,/直到這種種一朝俱逝?//而當你奄忽化為異物,/對人間悲苦不再縈懷,/那深情的熱淚就奪眶而出,/飛快地奔涌,一如現在。”“在芳艷的年華,你倏然遠逝,/苦難的深杯由我來喝干。/墓穴里果真只有安恬,/又何需望你重返人寰。”(《給賽沙》)  

親情的黃金:“當厄運臨頭,愛情遠揚,/憎恨的利箭萬弩齊發: /你是我獨一無二的星光,/高懸在夜空,永不墜下。//幸有你長明不晦的光焰,/像天使明眸,將我守護,/峙立在我和暗夜的中間,/天涯咫尺,清輝永駐。”“任狂飆暴雨橫掃大地,/你還是那樣熱切溫存,/在風雨如晦的時刻,把你/灑淚的綠葉撒布我周身。”“我吉祥的日子已一去不返,/我命運的星辰正黯然隕落,/你慈惠的心靈卻從未發現/眾人所指責的我那些過錯。”(《寫給奧古斯塔》)  

緬懷的黃金:“對他們,對眾人,你佳景并無兩樣,/他們卻使這勝境更饒豐韻; /宏論卓識像天風震撼人心,/留下的舊址頹垣也備受敬仰。”(《十四行:致萊蒙湖》)  

漂泊的黃金:“不是由于愛,不是由于恨,/也不是壯志成虛的懊惱,/使得我憎惡當今的處境,/把夙昔珍愛的一旦全拋;//是由于一種深沉的倦怠——/來自所遇、所見和所聞;/紅顏再不能使我歡快,/你的明眸也不能吸引。//正如傳說中流浪的猶太人/被命運無盡無休的磨折;/既不愿探視墓穴和杳冥,/在世又永無寧息的時刻。”(《給伊涅茲》)  

期待的黃金:“迷人的勝境會加倍歡愉,/只消你啊,來與我相聚!”“萊茵河兩岸應有盡有,——/只欠你與我攜手同游!”“你那雙明眸若與我相隨,/萊茵河兩岸更令人心醉!”(《龍巖》)  

沉痛的黃金:“讓我登上蘇尼翁石崖,/那里只剩下我和海浪,/只聽見我們低聲應答;/讓我像天鵝,在死前歌唱:/亡國奴的鄉土不是我邦家——/把薩摩斯酒盞摔碎在腳下!”(《哀希臘》)  

哀悼的黃金:“她一聲就這樣度過,有這樣結束;/從此在沒有羞辱,再沒有煩憂;/她天性原不像那些冷血動物/能長年忍辱負重,至死方休;/她的日月雖短暫,卻芳華盛吐,/厄運一到,便不在世上淹留;/在這清幽的海岸,她靜靜長眠,/對這片土地,她生前那么依戀。……誰也不知道美人埋骨何方,/沒有墓碑,也沒有活人講述;/沒有挽歌,只有悲號的大海/為基克拉迪的名花灑淚致哀。”(《海蒂》)  

戰斗的黃金:“起來,希臘的兒男!/光榮的時刻已到來!/去效法我們的祖先,不枉作英豪的后代!//起來,希臘的兒男!/揮戈向敵人迎戰!/讓他們腥臭的血川!/像河水在腳下奔竄!//讓我們高傲地抗拒,/土耳其暴君的強權!/讓祖國眼見她兒女/站起來,砸碎鎖鏈!/先王和先哲的英靈/來檢閱這場決戰!/希臘的列祖列宗/聽到號角的召喚,/快從墳墓中蘇生,/參加我們的戰斗!/向七山之城進軍,讓希臘重獲自由!”(《希臘戰歌》)  

……  

黃金依然是黃金,我們比這個冒險家幸運,家園還是我們的家園。  

【啰嗦一句】無論是楊德豫先生翻譯的《拜倫抒情詩七十首》,還是鳳舞的詩歌,以及其它被遺忘遺漏的優秀的詩歌,給我們的是愉悅是感動是震撼,是榜樣,而我們“不是缺少詩歌,而是缺少發現”——正像大可不必灰心的作者只管用心去創作優美的新詩作品一樣,大可不必灰心的讀者只要留心,優美的詩句在等著我們去發現。一路上有你的真誠守護,一路上有你的殷殷目光,這一片園地,并不算太荒涼。  

   

   

六、鳳舞的詩觀和詩歌批評  

   

一個熟練的寫作者,總會有一些獨特的體會和獨到的見解。對于缺少具體標桿和范文的新詩,這些體會和見解就更有交流的必要。

在《讀微齋先生<楓韻集>有感》一文中,鳳舞說:“創作者最不該做的就是用艱深的語言去考量讀者的耐心,或者用粗糙的語言去敗壞讀者的胃口。”這句話應是鳳舞牢記于心的箴言,這句話也可以作為任何一個寫作者的座右銘。

在《關于詩歌一些零散的想法》一文中,鳳舞較多地談到了“關于什么是詩”的問題。

“詩歌應該有其固有的形式……對新詩而言,它應該是分行排列的;它既使不是嚴格押韻的,其語句也應該有內在的音樂的節奏,方便于朗讀吟詠。”

“詩歌是一定要有經過判斷的情感藏蓄其中的,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內容,都應該是美好的,健康的,向上的。” 

“詩歌的語言應該是經過提煉的,新的,美的。而所謂的新和美,就是要生動,要鮮明,要有內在的韻律和節奏。”“詩歌的語言和形式是要為內容服務的。”

“我們讀詩,讀到了一些優美的詞句,讀到了和諧的韻律,這只是低層次的審美愉悅;我們再讀,讀到了充沛的,真摯美好的情感,引起了共鳴,感動了自己,這審美的愉悅就深了一層;我們再讀,作者所表現的內容,包括他的表現形式引發了我們的思索,讓我們聯想到其他的文藝作品或人生經歷,讓我們久久回味,印象深刻。這就是好詩了。而那些還能感染人,鼓舞人,陶冶人的就是詩中的精品。”   
    “我喜歡樸實自然流暢的書寫方式。直抒胸臆也好,含蓄內斂也好,第一要準確,然后才求新巧。盡量追求優美,而首先必得真實。畢竟對寫作者來講,詩歌首先是個人情感的抒發和心靈的展示。”

在《關于詩意》一文中,鳳舞對“讀散文的審美期待,是期待它的敘述在我們意料之中,我們讀詩的審美期待,是期待它的敘述在我們意料之外。”這一話推崇備至,是一個評論家說的(可以讓詩歌寫作者服膺的評論家并不多見)。“詩意給人的感覺應該是新鮮的。”“詩作者必須將自己的種種感受加以提煉,使其成為獨有,但又能夠與人類共有的情感體驗相通。”“煉字煉意。煉意為詩意的本身,煉字為詩意的體現。”

關于交流與批評,鳳舞在談到兼收并蓄時說,“非經批評不能辦到”。我認為,“非經批評不能辦到”適用于新詩的任何方面——沒有批評,就不可能提高;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同時,批評也不是否定,而是希望更完美,在批評中得出的肯定,在肯定時允許有批評,這對于新詩的前途,猶如方向盤與油門,有如催化劑。

還有對待批評的態度,鳳舞說:“一是歡迎批評勝過贊美,像古人所說的‘聞過則喜’,二是對批評本身也應持著批評的態度去看,不能夠人家說什么都唯唯稱是。驕傲自負固然是要不得,假作謙虛的姿態更是毫無價值。既要從善如流,又要擇善固執。”(《東方詩風》紙刊第三期《我們應該做到的》)

   

   

七  鳳凰的理想,及之上的思想自由的王國   

   

“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翱翔于杳冥之上。”在詩歌的王國,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不多。鳳舞曾經應該有過這樣的雄心,現在還有沒有,我想只是收斂了彩光的羽翼吧。

在鳳凰的理想之上,在宋玉的理想之上,還有一個思想自由的王國,還有一個屈原的理想在等待著我們。不管我們情愿與否,路雖然有許多條,終點或交匯點卻只有一個;或許我們的理想更為遠大,就讓這個交匯點作為我們將來的支點或起點吧。就像鳳舞所說:

“據說,鳳凰這種鳥,生在日出的東方。出生之后就在天空飛翔,給到過的地方,見過的人都能帶來祥瑞。只是,它的舞蹈不是為了賣門票供人觀賞,它的歌也從來只是為自己而唱,尤其是在火焰中。”“在通向光明的路上,總有人前仆后繼地走著。有聲息相聞,彼此都不孤獨。”(《當我離去》)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