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要關注大變革的社會
中國作協副主席、山西省作協主席 張 平
非常高興,非常欣慰,在昭通召開這樣規模的研討會,中國作協來了這么多領導和著名的
作家,這在昭通肯定是第一次,在云南也是第一次,在全國也是很少見的。作為一名作家,我
為昭通的作家感到慶幸,也深受鼓舞。剛才有一位昭通作家用了幸福這個詞,我覺得用得好,
我都為你們感到幸福。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在很多人似乎感到文學已經邊緣化的今天,昭
通還有這么多的人關注文學,從事文學創作,不由得讓我感到由衷的敬意。
我開過很多研討會,在作協工作,我也組織過很多研討會,但要通過文學研討會的形式改
變一個作家的創作理念、創作方式、價值取向,有時候可以說沒有任何作用。但是,為什么還
要搞這樣的活動呢?因為通過作家們相互之間的交流和觀點上的碰撞,可以讓作家產生新的想
法,激發出作家的創作熱情,讓他感到一種沖擊和緊迫感。這是我感到開研討會最大的目的。
現在這樣的環境,作為一名作家,寫什么樣的題材,用什么樣的手法都可以寫出非常好的
作品。當前我們國家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我感覺作家一定要關注現實,這不只因為我
是寫現實題材的,可能恰恰因為我是寫現實題材的,我更感到我們的現實題材需要一大批有激
情,有才華的作家去關注、去創作。
我感到作家關注現實是時代的需要,文學應該留下這個時代的記錄。我們所處的時代實在
是太神奇、太悲壯,也太可歌可泣了。關于這段歷史我們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這個時代的發
展簡直是太快了,今天市場經濟的巨大車輪推動著社會各個領域都在發生大變革,這里邊蘊藏
的素材簡直是太豐富了,太值得我們作家去了解,去描寫,去關注。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作
家應該和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積淀下來的東西才是反映人性的東西。但我是反其道而行之,
我就是近距離的反映生活,我的小說就是采訪出來的,我就是要矯枉過正,因為你沒有積累,
沒有生活,你就不可能有積淀,什么也沒有你積累什么?
而且我感覺這不是笨辦法,實際上是一條捷徑。我找一位老農民采訪,找一位老工人采訪
,他們身上有一輩子的積淀。有人說,每一個墳墓下都有一部長篇小說。
如果我們把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寶藏留給后人去寫的話,后輩的人一定會恥笑我們。這么好
的東西,你們那一代作家都干什么去了,你們當時都做了些什么。因此,文學應該記錄歷史的
發展。
第二,我感到作家關注現實是讀者的需要,對作家來說,讀者就是市場,市場的主體就是
讀者。作家在創作的時候不考慮讀者可能是對的,但作家在創作之前肯定是要考慮讀者的,至
少要考慮作品是寫給誰看的。以前我寫了《姐姐》這樣的作品,也獲了獎。當時就有人說,我
是寫這類題材的好手,照這樣的路子走下去,將來必有大成。但突然間,我的路子就變了。為
什么變,因為我遇到了一位縣委書記,這位縣委書記告訴我他們當地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這些
事件對我來說都是驚心動魄的。突然間我感到我從從前的小社會、小視野進入了一個大視野、
大社會。我感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刺激和沖動。完了我就去開一個筆會,我整個還沉浸在這次
的感動之中,于是我一天寫一萬字,會開了10天,我就寫了兩個中篇。這就是其后的《法撼汾
西》,小說發表以后,引起了社會巨大的反響,然后被改編成電影、電視、連環畫,200多家
報紙連載,300多家電臺連播。后來《天網》發表后,我再次感到讀者的力量和對一名作家的
影響。讀者的關愛給我以后的創作以極大的反作用力。我覺得關注社會的、關注當代人們情感
的優秀作品肯定會引起社會的共鳴,肯定是暢銷的,因為讀者需要這樣的作品。
第三點我覺得關注現實還是文學的內在需要。最近,文學界一致在討論一個問題,文學的
想象力到哪里去了。現在文學想象力的萎縮是與現代科技發展是有直接關系的。就我的感受來
說,文學的想象力就在我們豐富的現實環境里。你如果對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情不熟悉、不感
興趣,你就喪失了想象的基礎。從改革開放以來到今天一直活躍在文壇上的當代著名作家們,
他們都關注現實。
一個作家只有長期關注現實,扎根生活,才能長盛不衰。當今文學潮起潮落,潮水退后,
沒有被潮水啃掉和沖刷掉的礁石和留下的島嶼肯定都是與這個時代密切相關的作品,這些作品
留給后人的是這個時代的精神,這個時代的鋒芒。魯迅和張愛玲相比,魯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而張愛玲則是一位優秀的作家,我想他們的區別就在這里。我們對魯迅是一種深深的景仰和
懷念,而對于張愛玲我們只能是對她身世的痛惜和同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