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想下在上海的蛋
◎ 陳??怠?/p>
文學自由談2009第2期,這里是原稿
近日,我偶然在人民網上看到一則多年前的舊聞《“張愛玲紀念圖書館”在上海動工》(2002年4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五版),全文如下:
“本報上海電 近期受到海峽兩岸普遍關注的‘張愛玲紀念圖書館’工程,4月4日上午在位于上海市打浦橋地區的‘東泰花苑’住宅小區內正式破土動工。這是臺灣建筑設計師登琨艷先生來祖國大陸十二年之后推出的第一件建筑設計作品?! ?/p>
“登琨艷說,三四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張愛玲,曾經是那個悲蒼荒涼歲月的獨行客,是她記錄了那個年代的上海。‘張愛玲紀念圖書館’的建筑型塑,就‘像是一張揉掉的稿紙’,‘像是要堆砌一座孕育海派文化的蛋’,以反映張愛玲的那個年代。
“未來的‘張愛玲紀念圖書館’內,將存有張愛玲的手稿、其各種文字版本的小說、散文以及由后人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張愛玲本人的平面影像,受張愛玲影響的張派作家的出版物,有關張愛玲的媒體報道與評論資料。預計到今年下半年,紀念圖書館的硬件部分將全部完成。”
又看到當年上海市政府部門的“上海與臺灣”網上文章稱:“ 張愛玲 女士是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蜚聲海內外的上海作家”,“登先生認為 張愛玲 女士是知名的海派文化之母,因此,他將圖書館的外型設計成一座孕育海派文化的蛋?!倍斈甑臇|方網文章則稱登先生說:“張愛玲就是海派文學之母,是她創造了甜膩戲弄的海派現代文學?!痹撐挠终f:“據了解,一位專門研究張愛玲的文史專家——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 倪 教授(陳按,華東師大的“張學”專家,請恕我孤陋寡聞,只知道有一位著名的 陳 教授, 倪 教授則還沒有聽說過),已經作為合作伙伴開始了紀念圖書館有關歷史資料的收集工作?!庇謸斈曛袊W所載妙文《可以吃的張愛玲》稱,“‘張愛玲紀念圖書館’的造型被登琨艷設計成漢字的‘孕’”,以突出張愛玲就是什么什么之“母”的深刻含義。又據宣傳,開工的那天特地選在我們中國傳統的祭祀祖先的清明節,也是含有深意的。
十分慚愧的是,盡管我一直生活在上海,還算是研究和講授近代文學史的人,但多年前我還不大上網,也不看那些小報,所以這個有關“張愛玲紀念圖書館”的陳年消息居然還是最近才第一次從網上知道的。我看后的第一感想是,阿拉上?!跋嚓P部門”對 于張愛玲 女士的關愛,確實是深得不得了哎!你想想,在這寸土寸金的大都市,稍北的地方,有某區政府重修掛牌的“張愛玲故居”;稍南的另一個區,又有新建的“張愛玲紀念圖書館”。一舊一新,相互輝映。一是“文化遺跡”,一是現代“設計作品”。一供人們緬懷瞻仰憶舊聯想,一供人們紀念讀書看電影查資料。想得何等體貼,何等周到;顯得何等顯赫,何等榮耀!而曾經有那么多作家,包括女作家,在上海生活過,誰還能有這樣高的待遇?即使偉大如魯迅也比不上?。 ?/p>
據當年東方網報道,登先生“在接受海峽之聲電臺、新華日報等媒體記者采訪時激動地說:‘張愛玲紀念圖書館的設計和開工建設,既是我人生的一個意外,又是我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的開始。我一直以來夢寐要做公共建筑,但……如果想在臺灣要做這些公共建筑機會不是很大。到上海……因緣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做真正的公共建筑物,而且是依托著張愛玲這個美名來做公共建筑物,這對我來說,我自己個人把它看得非常重要?!锌赡艹蔀槲胰松钪匾淖髌?。我常常說,我要蓋一棟建筑,要代表中國,要登上國際舞臺,那張愛玲紀念圖書館的工程,是讓我實現了這一個夢想?!蔽也孪?,這個“張愛玲紀念圖書館”會不會是登先生私人出資或籌款建造的?但我有點疑惑的是,舉世聞名的“張愛玲熱”,本來就是從臺灣省開始熱起來的,那里也有眾多“張迷”,那里的出版社還曾把她的作品列為“臺灣文學經典”(陳按,張愛玲并不是臺灣人,在臺灣沒生活過幾天,在臺灣也沒發表過幾篇作品,所以,這也是一種偽文化現象), 張 女士的所有著作版權也都歸了臺灣的出版社,但為什么登先生“想在臺灣要做”這個“公共建筑”的“機會”倒“不是很大”,反而要到阿拉上海來做呢?
不管是不是臺灣老板私人掏腰包出錢,我想,要在上海造這樣一個“公共建筑”,終歸是必須得到上?!跋嚓P部門”的“有關負責人”批準的吧?(我只知道,據東方網報道,開工的第一天是由“上海市盧灣區建設發展總公司”副總經理某女士下令“開鉆”的,那級別似乎太低。)那么,這個“張愛玲紀念圖書館”既然是一個要建立在我們上海的土地上的“公共建筑”,這個消息既然是在我們“官方”最大的報紙和很多重要“官方”網站上公開登載的,那么,我就還有一個更大的疑惑:這樣大的“受到海峽兩岸普遍關注”的建造一個“要代表中國,要登上國際舞臺”的“公共建筑”“紀念館”的權利,是誰給登先生和上海市盧灣區建設發展總公司的呢?那應該是要得到國務院批準的吧?那至少應該是要得到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舉手通過的吧?如果沒有經過這樣的程序就冒然向全世界宣布,算是怎么一回事?我覺得這應該引起全上海百姓和全國百姓的注意。
然而,同是一個東方網的同一篇報道,卻在“這是臺灣建筑設計師登琨艷先生來祖國大陸十二年之后推出的第一件建筑設計作品”一句后面,緊接著又說:這個紀念圖書館“也是上海第一個以文化名人冠以名稱,凸現其文化功能的住宅小區‘會所’?!笨吹竭@里讀者大概會驚呼起來:這不會是在開玩笑吧?這么“非常重要”的高規格的東西,怎么一會兒又變成了只是區區“住宅小區”的所謂“會所”了呢?這跟同一篇報道中說的“要代表中國,要登上國際舞臺”等等的豪言壯語,是多么地矛盾,多么地不相稱??!不知道是東方網的報道記錯了呢,還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媒體不取這種說法,一刀將這一句砍了??傊?,《人民日報》的規格最高,老百姓不得不仍然相信這是一個極其宏偉的文化建設工程?! ?/p>
但我又有一個重大的疑惑:這個令人激動的消息早在2002年就發布了,報道中又言之鑿鑿地說,到該年下半年該館的硬件部分就將全部完成,逾年人們便可以到該館“一睹真正的‘張愛玲’”了;但是,現在問了上海的很多朋友,都說不知道有此事。我在網上反復查,除了多年前的那么多報道外,也查不到此事的一點下文。奇怪,這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最后就灰飛煙滅了?登先生的“這一個夢想”最終竟然沒有讓他實現,又成了他“人生的一個意外”了?或者,是原先說好出資的老板反悔了,不樂意給錢了?或者,是被比上?!跋嚓P部門”的“有關負責人”更高一級或幾級的“相關部門”及“有關負責人”所阻止了?這些皆不得而知。但我又想,當初那么多媒體那么熱烈地炒作此一新聞,為什么這么多年來就沒有一家再站出來再加以說明呢?對于這個據稱是“受到海峽兩岸普遍關注”的大事情,你們就能這樣不負責任嗎?至少,那多年前的連篇累牘的報道到現在還沒有從網上刪去呢!
這個曾經令某些人生發無限想象的既“像是一張揉掉的稿紙”、又“像是要堆砌一座孕育海派文化的蛋”的不可思議的東西,在上海和全國(海峽兩岸)喧鬧一陣之后,竟然就這樣不知所終了?作為一個上海人,我真不知道應該感到虛擾一場后的慶幸呢,還是應該感到被人胡弄后的悲憤。也許有朋友會說,既然此事過去甚久,人們也早就忘記了,那個“蛋”似乎又沒有產在上海,你還多說些什么,吃飽了撐的?但我想,一,這“蛋”到底有沒有產成,為什么沒產成,我們還不知道;二,現在沒產成,不等于以后就不想產了。因此,有些意見還是應該說一說的。因為那些報道, 那位登 先生的話中,反復最強調的都是所謂“文化名人”、“文化功能”,那么,我們就來談談有關“文化”方面的問題吧?! ?/p>
我認為, 那位登 先生敢于激情澎湃地稱張愛玲是“三四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文化名人”,那些眾多媒體居然一致認可和傳播這句話,那就等于是羞辱了所有的讀者。因為這是完全違反歷史文化常識的。鐵一般的歷史事實是:一,在整個三十年代, 張愛玲 小姐還根本就沒有在文壇上露臉;二,即使是四十年代,她也只有短短幾年曇花一現,也只能在淪陷區上海的一部分讀者中發“紅”,中國內地千千萬萬的作者、讀者是連她的名字也沒有聽說過的;三,在她所謂“紅極一時”時,也不過只發表了十幾篇小說;四,所謂“三、四十年代蜚聲海外”更完全是一種夢囈,?! ?/p>
那位登 先生又尊奉張愛玲是“海派文化之母”,或是“海派文學之母”,就更是令人笑掉大牙的癡人說夢了,同時也是對“海派文化”或“海派文學”的莫大羞辱。難道源遠流長的“海派文化”或“海派文學”,是遲至1940年代以后,才由張愛玲這個“母”所“孕”出來的嗎?至 于登 先生把豐富多彩的“海派現代文學”稱之為僅僅就是張愛玲所“創造”的那種“甜膩戲弄”的東西,我想,海派現代文學作家多矣,他們會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特別是,他們也會像你一樣認張愛玲是他們的“甜膩”的“母”嗎?你可以愿意讓 張 女士的東西“戲弄”,別人也都像你一樣愿意嗎?(“戲弄”是什么意思?如果查辭典,無非一是玩耍、嬉戲,二是調戲、玩弄。我也實在想不出來還有其他什么意思,很想 向登 先生請教。)
然而,以上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我覺得最為嚴重的是,這種癡人說夢般的偽文化宣傳,怎么居然就可以公然登載在我們“官方”最大的報紙和眾多“官方”級網站上呢?這真是不可思議的奇事一樁!
以上如果有說錯了的地方,請批評、討論。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