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母文》是毛澤東于1919年寫給母親的一首舊體祭詩。該文不但生動展示了毛澤東母親以及毛澤東自己的精神世界,更是早在1919年,就準確地預言了毛澤東偉大而光輝的一生。這很少引起人們的重視。
1、從《祭母文》看毛澤東母親的盛德
在該文中,毛澤東將母親的人格總結為“一則盛德、一則恨偏”。本節先談盛德。
盛德方面:“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母親的高尚風格首推博愛。不管是遠近親疏,你都象天空一樣覆蓋,大地一樣承載,對他們親切而慈祥,深受感動。你的博愛力量的本源,就是你真誠的心靈。”
母親真誠的心靈是什么樣子?
“不做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凈之風,傳遍鄉里;不染一塵,身心表里。”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你不說謊話,甚至連欺騙人的念頭都沒有。清潔整理、整頓家務已經成為你的習慣,而且你從不會馬馬虎虎,弄虛作假,所以凡經過你親手處理的事情,都特別有條理。你的頭腦非常精密,思維清晰,把感情和道理都分得非常清楚。你考慮周密,觀察細微,潔凈的習慣親鄰有口皆碑。你一塵不染,不做任何壞事,而且表里如一。”
最后,毛澤東對毛澤東母親的盛德發出由衷的感嘆。
“五德葷葷,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德鮮明,這是你處事的大節,這五德合成了母親的人格,使得母親就像那高高在上的觀音菩薩一樣,人格完美。”
毛澤東在上述的文字中,為我們記敘了一個具有完美人格的母親。
毛澤東小時候,他每天的一個功課就是和母親一起給觀音菩薩燒香磕頭,故此,這里的“如在上焉”應特指觀音菩薩。
2、從《祭母文》看毛澤東母親的終身遺憾
本節談談母親的“恨偏”。
“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母親對社會不公平、不合理的怨恨,主要就是不滿意“夫為妻綱”的封建禮教。”
毛澤東母親對“夫為妻綱”的封建禮教怨恨到了什么程度呢?
“有志未伸,有求不獲。精神痛苦,以此為卓。天乎人歟,傾地一角。”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婦女們有志不能伸,有追求不能實現,造成他們精神感到痛苦,這就是母親最怨恨的。她常常抱怨說,這到底是天意呢,還是人愿呢?這種痛苦之深,就像是大地傾餡了一角一樣。”
毛澤東母親所具有的博大的愛和強烈的恨是不矛盾的。愛和恨本是一體。只有博大的愛才會促生強烈的恨。毛澤東母親由于篤信佛經,而且極為虔誠,在她的內心世界里,博愛、真誠、無私、善良、公正是天經地義的。而與之相反的偏愛、自私、欺詐、邪惡、不公是不能容忍的,要堅決地斗爭。
在災害年代,毛澤東的父親想低價收買堂叔家的水田,毛澤東母親起來反對,小小的毛澤東也站在母親的一邊。斗爭的結果是毛澤東父親以較高的價格成交。當堂叔家失去了田地,毛澤東母親遂將堂妹過繼到自己膝下養育。
這件事情雖小,但有兩點意義。第一,母親的慈愛和公義感動諸天。毛澤東曾經評價過母親。他說,有三種人,一種人損人利己,一種人利己不損人,一種人損己利人,母親屬于第三者。這樣的品德能不感動諸天嗎?第二,母親的勇氣和正義感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印象。
無疑,母親把這種強烈的恨偏意識,遺傳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一生被很多人整過,也整過很多人,但毛澤東沒有私敵,也不會有私敵。根源就在這里。
3、母親的遺囑和毛澤東的決心
如此偉大的母親即將離開兒女時,對兒女有何叮嚀呢?兒女又有何反應呢?
“病時攬手,酸心結腸。但呼兒輩,各務為良。又次所懷,好親至愛。或屬素恩,或多老瘁。大小親疏,均待報赍。”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母親患病時拉著我們兒女的手,酸楚難言,肝腸寸斷,沒有說些別的,只是一再教導我們每個人都要為人善良。母親還很牽掛親戚朋友,不管是對我們平素有恩德,還是為我們出過力的,也不管是大人小孩,還是遠近親疏,母親都要我們悉心報答。”
到這里,對于母親的回憶已經結束了。毛澤東陳述了母親的盛德、母親的恨偏,和母親的遺囑。對于這些,毛澤東做出了如何的反應?
“總茲所述,盛德所輝,必秉悃枕,則效不違。至于所恨,必補遺缺。念茲在茲,此心不越。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總的說來,對于母親的盛德,我將不辭辛勞地、嚴格地去學習和遵守;對于母親的遺憾,我一定替母親補回來。我對你的思念絕不會隨時光的流失而失去。因為你的養育之恩就像春天的陽光一樣溫暖,象清晨的朝露一樣多彩,我即使像精衛填海一樣,永遠也報答不完。”
母親的盛德和恨偏,塑造了毛澤東的心靈。毛澤東將母親看成自己的人生的人格楷模,決心永遠去按照母親的人格品行行事為人;對于母親所憎恨的社會不公,毛澤東要盡畢生精力去扭轉,實現母親的愿望。
回憶到這里,毛澤東已經悲痛欲絕,不能自已。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隳,靈則萬古。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母親啊,你沒有死!你的身軀雖然毀壞了,但你的靈魂是萬古長存的!我今生每一天,都要去報答你的恩情;我今生的每一天,都和你的靈魂在一起。”
這個時候,毛澤東似乎已經有了靈魂出竅的感覺,他的靈魂在和母親的靈魂對話,要用畢生的精力去報答母親,讓母親的靈魂得到安慰。
4、《祭母文》預言了毛澤東的一生
57多年后的1976年,毛澤東總結自己一生做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斗了那么幾十年,把他趕到那么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了。打進北京,總算進了紫禁城。。。。。。。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革命。”
這兩件事,就是在《祭母文》中對母親所表白的兩個決心:一是努力學習和實踐母親的盛德,一點也不能倦怠;二是要推翻社會的不公,填補母親的遺恨。
與蔣介石斗,趕走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三座大山,是推翻社會不公,填補母親的遺恨,回應了第二個決心;整黨整風、三反五反、社教,文革,都是在學習和實踐母親的盛德,回應了第一個決心。
張思德、白求恩、雷峰、王杰、南京路上好八連,他們雖然平凡,但和毛澤東母親一樣人格美好。正是這些具有美好的“人民”,給了毛澤東靈魂、愛心、智慧,賦予他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畢其一生要將蒙蔽人民美好品德、毒害人民美好心靈的封建思想徹底鏟除。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也不惜身后名譽而發動了文革。
“我也相信上帝。我的上帝就是人民。”
毛澤東,人民的信徒!
結語
寫到這里,我不禁深為感嘆:難道中國的歷史被一個農村婦女深深影響?黑字白紙讓我無法否認!這其實也不足為奇。整個人類的歷史,不也是受到一個教書匠(孔子)、一個木匠(耶穌)、一個流浪漢(釋迦牟尼)的深遠影響嗎?他們也曾默默地行走在人間,渺小地象一顆塵埃。
附文:
毛澤東《祭母文》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
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東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歷。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間萬萬,皆傷心史。
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只有兩端。
一則盛德,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
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
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不存欺心。
整飭成性,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皆有條理。
頭腦精密,劈理分情。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
潔凈之風,傳遍戚里。
不染一塵,身心表里。
五德犖犖,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獲。
精神痛苦,以此為卓。
天乎人歟?傾地一角。
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
病時攬手,酸心結腸。
但呼兒輩,各務為良。
又次所懷,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或多勞瘁。
大小親疏,均待報賚。
總茲所述,盛德所輝。
以秉悃忱,則效不違。
致于所恨,必補遺缺。
念茲在茲,此心不越。
養育深恩,春暉朝靄。
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
軀殼雖隳,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皆報恩時。
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時則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盡此一觴。
后有言陳,與日俱長。
尚饗!
1919年10月8日
【譯詩】
我深切哀悼我的母親,
她突然之間就過世了。
她享年五十三歲,
曾生下過七個子女。
七子中只剩下三個,
也就是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
其余的未能養育成活,
他們是二個女兒三個男兒。
養育我們三個兄弟,
母親真是歷經艱辛。
身體受到損害與磨難,
并因此染上疾病。
母親此生所經歷的種種事情,
全部是一部傷心史。
我也不忍全都寫出來,
只待我慢慢和緩地吐露。
今天我要說的,
只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她盛大的德性,
一個是她的隱痛或抱恨。
我母親的高尚風格,
首先予以推舉的是博愛。
無論遠近親疏之人,
她全都庇養照料。
她慈祥而富于同情心,
她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她的關愛所到之處,
其本質就是真誠。
她從不說謊話,
也不存有半點欺人之心。
她天性嚴潔端正,
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偽。
她生前親手操辦的事情,
全部有條有理。
她頭腦精確縝密,
處理事情合情合理。
做事也沒有什么失算了的,
任何事她都能明察秋毫。
她清潔干凈的風尚,
傳遍了親戚鄰里。
她一塵不染,
外表與內心始終如一。
她仁、義、禮、智、信五德鮮明,
這是做人的大節。
整個看她的人格,
宛如在我頭上照耀。
她隱痛抱恨的地方,
就是處于君臣、父子、夫婦這三綱的最后。
有志向未能舒展,
有希求未能獲得。
母親精神上的痛苦,
以這點最為突出。
這究竟怪天呢還是怪人?
悲痛得連大地也塌陷了一角。
其次她抱憾的是兒女們,
要把他們養育成人。
兄弟三人就像還未成熟的果實,
正處于青黃不接之間。
她在病中拉著親人的手,
內心酸楚愁腸百結。
她呼喚著兒子們,
各自務必要作好人。
然后母親所關懷的,
就是至愛親朋們。
有的平時有恩于我家,
有的卻勞累病苦。
無論大小親朋遠友,
都有待于報答周濟。
總結這一切敘述,
都是盛德所輝映著的。
我會稟受母親的誠懇,
效法她而不違背她。
至于母親的抱恨,
我定要加以彌補。
銘心刻骨記住這些,
心里絕不忘懷。
如同春日的朝暉與云霞。
何時才能回報母親呢?
要以精衛填海的雄心。
悲哉我的母親,
母親終究不會死的。
軀體雖然毀滅,
靈魂卻萬古常青。
只要我活著一天,
那么每一天都會報母親之恩。
只要我活著一天,
都將陪伴在母親身旁。
今日說得太長了,
其實時間卻很短暫。
因此這篇祭文只能提綱挈領,
就主要方面簡單陳述母親的事跡。
此時在家中祭奠,
就聊敬你一杯酒吧。
以后對母親的陳述,
將隨著日月增長而增長。
請享用祭品吧!
【賞析】
詩人這篇四言古詩式的韻文體祭文是哀悼他的母親的。
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湖南湘鄉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親逝世后三天內,詩人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實的《祭母文》。
此詩前16句總略敘述母親生平及養育兒子們所備受的艱辛磨難。尤其是“中間萬萬,皆傷心史”這二句讀來令人聳然震動,母親一生所經歷的一切全都是一部傷心史,這些傷心事真是說不盡道不完的呵!連詩人自己都不忍心全部將其寫出來,而是盡力使自己心里平靜,待慢慢緩和地吐露。接下來的30句是述說母親的“盛德”,對母親的博愛、慈祥、愛心,總而言之,對母親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五德”予以高度贊美。再接下來22句是第三層意思,講說母親的隱痛及抱恨方面。劈頭二句:“恨偏所在,三綱之末。”已說得很明白了,母親的憾恨就是因為處于三綱的最后。我們知道在一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封建社會里,母親(也可引申為廣大女性)一直都處于受壓迫、受統治的地位。處于如此地位,母親怎能施展她自身的抱負呢,這就是母親的“恨偏”,她精神上的痛苦在這一點上極為突出。母親除了有精神上的憾恨以外,還有對兒子及親朋好友們的回腸百結的牽掛。這也是一種憾恨,因為不能再撫育兒子們了,不能再報答“好親至愛”了,也不能關心那貧困的親戚鄰里了,這一切她只能交待家人去作。而其中她最關切的是兒子們今后一生定要好自為之,做好人,行善事。
再接下來的8句,收束前面母親的“盛德”與“恨偏”,勉勵自己一定稟承母親的德行,而且還要努力彌補母親的“恨偏”,要牢記于心,念念不忘。
繼續接下來的12句是第5層意思。詩人在此立誓必將終生報答母親的深恩,還以“精衛填海”的故事來進一步敘說自己對母親的深恩真是報之不盡。
最后9句寫在家中祭奠母親的情況,并收束全文。同時,再次表達自己想對母親說的話很多,但可惜時間苦短,只能提綱挈領式地從大方面來陳說母親的偉大與仁愛。
最后告訴母親,兒子今后對你有說不完的話,日子有多長,兒子的話就有多長。
此刻敬上一杯酒。安息吧,母親。
這篇《祭母文》雖用的舊體,但其中有新意。一方面對母親頌揚,一方面指出母親的隱痛(即:“恨偏”)是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造成的。
而且文中敘述與抒情配合妥貼,讀來令人感到言真意切而又文情俱佳。全章文法也極考究,層層遞進,回腸蕩氣,同時也寫得端莊大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