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玩蟋蟀的故事給大家拜年
發個魚蟲花鳥的帖子給網友們拜拜年。
俺小時候功課不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沒應試教育,愛玩。昆蟲方面最愛玩蛐蛐。按說螞蟻俺也愛看,知了也愛抓?;叵肫饋恚次浵佊昵鞍峒?,熙熙攘攘,熱熱鬧鬧,比現在有錢人討小老婆還排場。弄一點肉骨頭,不同的蟻群因此大打出手,也恰似看現在社會上人們的爭名奪利,非常投入,非常主流。也抓知了,聽它聒噪,猶如今天聽右派文人的謳歌宣頌。還有許多昆蟲,俺也研究過,然而最好玩最能觀察到其生長全過程最能增長昆蟲類知識的,還屬蛐蛐,學名蟋蟀。
抓蛐蛐就很有趣。你得瞞著父母(他們怕蛇咬蟲叮的,忒膽小),偷偷帶上蛐蛐罩、竹管子、鐵絲等溜出去。這過程就很刺激。到了目的地,你得豎起耳朵,仔細判定蛐蛐所在的方位,專業得像個雷達兵。你得輕輕提起腳、放下腳的接近,不敢有一點點聲音,生怕驚動了你的“將軍”。那種躡手躡腳全神貫注,絕對不亞于偵察兵。當聽準了蛐蛐躲的地方,你得輕手輕腳用左手把它上面的磚石挪開,右手隨時準備用蛐蛐罩捕捉它。如果不幸它躲在墻縫或深洞里,俺只得動用特別武器,用熱尿把它灌出來。吹噓一下俺做的蛐蛐竹管,那雖然不是紫竹的,但也是從老媽蚊帳竿上鋸下來的上好竹管(不敢回憶那頓好罵)。更重要的是,俺在它一面四等分的鋸了近一半深度的縫,以便插入洋鐵皮隔成四個小間;另一面則縱向鏤刻了兩根透氣槽。這樣制作的蛐蛐管就可以一次裝四只蛐蛐了。
有時走路,走著走著,就聽到蛐蛐叫。如果叫聲很粗,就立馬用紙頭卷成蛐蛐管,貓下腰(現在想想,蛐蛐也看不見人啊)摸過去,……用雙掌代替蛐蛐罩捕捉之。千萬不能用單掌,否則不能保證槍須齊全的。把蛐蛐們抓回家,分別關在不同的瓶罐里,最好的才有資格關在買來的蟋蟀盆里。蛐蛐有各種名類,按長相分類,有白頭翁,梅花翅,烏頭,等等;按出生地分類,有墳地出的棺材蛐蛐,有絡麻地出的麻地蛐蛐,有泥洞蛐蛐,墻洞蛐蛐,等等;按其友鄰分類,有蜈蚣蛐蛐,螞蟻蛐蛐,蛇洞蛐蛐,等等。絕不是老媽一言以鄙之的“小蟲”。還有一種油唧鈴,又稱牛頭油獬子,據說把它們放在一根木棍兩端,爬攏來也會打的。但俺只養來聽其鳴吟。
抓蛐蛐主要為斗。俺平時已觀察好,哪里的蛐蛐草比較老,就去采來。批蛐蛐草也是一門技術。沒技術你批不好。蛐蛐草批得好,須毛茸茸的,才能逗得蛐蛐開牙。等斗蛐蛐了,小伙伴們圍成一圈,把自己的“大王”“猛將”放進蛐蛐盆里捉對兒廝殺,直到一方打敗逃開,一方得意的鳴叫。廝殺一輪又一輪,淘汰賽常常會持續小半天。得勝的小朋友笑得合不上口,輸的小朋友羨慕之余發誓要抓一只更厲害的來。大家開開心心散去。
對敗將蛐蛐,有的小朋友是放生了,有的是凌遲處死,大腿剝下來喂其他蛐蛐,據說這樣喂了會更厲害。俺是保養起來,配以三槍,盼望來年能繁殖出許多小蛐蛐??上膩頉]有成功過。然而蛐蛐們的談情說愛,卻是非常有情調。男蛐蛐一發現女蛐蛐,立刻會收斂起它那勇武的樣子,表現的非常溫柔,連講話聲音都變了。原來豪勇的具有威脅性的“瞿瞿瞿!”立即變成充滿柔情的“滴滴情,情——!”這種現象應該稱之謂“彈琴”還是叫“談情”,俺到現在也沒搞明白。
后來漸漸長大,興趣轉移到DIY裝配無線電了。從礦石收音機,二極管收音機,兩管機,四管機,超外差六管機,……。加上城區擴大,蛐蛐兒越來越找不到了,就很多年沒玩了。
改開以后,發現中河邊、市區小巷里不時有人斗蛐蛐玩,也沒太注意。這幾年碰到一些朋友說起,才知道當年咱們的玩法太小兒科了?,F在的玩蛐蛐兒的才上水平呢。
首先,技術分工很明確,甚至有職稱,分為捕師、養師、斗師。一般抓蛐蛐兒的農民是算不上捕師的,要專業有成的多年資歷,能按老板要求按時按質提供合格蛐蛐者,方被稱呼。同樣,養師不是一般人可稱,其飼養技術要相當精湛,其工作相當于專業管理公司,能托管幾百頭蛐蛐,不出一點紕漏。斗師也非同小可?,F在斗蛐蛐有嚴格的法規程序,一點都含糊不得,否則就可能人命關天。斗蛐蛐斗到后來變成主人拳腳相斗的很多,蓋因為賭注下的是錢。
先說捕師。他要懂天文地理歷史學,生態植被昆蟲學等等。比如杭州原來的蛐蛐為什么厲害,因為那是南宋盛世的名相賈似道酷愛斗蛐蛐,征集天下好蛐蛐到杭州開奧運,斗敗的蛐蛐就放生在杭城了。勝敗乃兵家常事,敗將蛐蛐的兒子也是好蛐蛐,所以杭州蛐蛐就成為天下名蛐了,號稱“杭蟲”。主要分布在現在的汽車東站一帶。那里古代也是咸水淡水交界處,可能富有蛐蛐愛吃的滋補食物?,F在那里成城區了就沒有了。而蕭山絡麻地里的蛐蛐,雖然個頭大但不結實,格斗不行。赤山埠一帶的也不行,叫聲細弱,格斗無力。所以現在的捕師都去山東河北一帶找好蛐蛐。他們去的時機也掌握得很好。去早了只能收到夏蟲,收不到秋蟲。秋蟲才金貴。一頭好的要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
再說養師。要養好幾百頭蛐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說有賈似道寫的專著做參考,但某種程度上說,比養好幾百頭豬還要難得多!不是說防壁虎防老鼠很難。蛐蛐要一只一只地洗澡,一蹦起來你不是濟公和尚就難免手忙腳亂的。要給男蛐蛐配老婆,以免它大聲叫戰損失體力。好的男蛐蛐一般要先后給他配十個老婆,還得個個是年輕漂亮的最好是從小赤膊雞養大長出翅膀的處女蛐蛐。(俺懷疑這是老板們推己及人想出來的)。要24小時值班,控制溫度濕度。一頭蛐蛐托管費需3~5萬元,你想想這責任多么重大!
還有斗師。改開以來,蛐蛐行業內早已法制化,一舉一動皆有規定。蛐蛐們必須提前進場,放入指定的盆子,然后封場24小時。封場后有專人監管飼養,這是防止“藥管”效應。所謂藥管,就是把蛐蛐先養在有激素的容器里,然后拿出來打就特別厲害,就像奧運會上服用了激素的運動員一樣。24小時過后,開場初,斗師先要引得雙方蛐蛐都開牙了,才可以抽去隔板允許開戰,以保證競賽公平公正公開。雙方大牙咬住搏斗,前后推搡左右拎甩,直到一方被甩開,即算一個回合結束。斗師即用隔板隔開雙方,再冼逗斗敗一方的牙。如果一分鐘內能開牙,說明沒徹底落敗,就像拳擊手在裁判沒念到“10”時就跳起來,則可以進行第二回合的大戰。斗師的冼牙功夫很有講究。這樣重復進行,直到一方被徹底打敗認輸才結束。
其次,原來斗蛐蛐是咱們小孩子玩玩,學習昆蟲知識的,現在已經成長為成年人一個產業了。雖然目前還是地下的,季節性的,不過現在人大里老板代表多,所以估計不久的將來也可能會出臺有關的陽光化法律。畢竟上述三師,只是為博取巨資的老板們服務的下人,真正的主角都是深藏不露的低調的有錢人?,F在的人大自然會考慮他們的需求。
目前的比賽搞得這樣制度嚴密,行規行約,保密制度,就是因為圍觀的“愛好者”們都下了大賭注。若其制度不健全,難免不安全,不公平,有人會吃虧。所以各種制度都制定的很嚴密。這樣,產業化程度就可以比較高,規格也比較高。雖然現在還比不上香港的賭馬賭狗,也頗具有氣勢了。08年某場蛐蛐賽賭資就下到160萬元。這個水平是咱們小朋友娛樂時想也想不到的。當然這些知識都是拜改開之福才能得到的,過去經濟瀕臨崩潰時咱們哪知道用蛐蛐兒也可以獲得財產性收入啊?
這等壯觀的場面,不可靠的閑人是不可能親臨的。為防止暗鉤兒記者等混入現場,都是絕對可靠的有錢人靠朋友介紹才能進入。賽場一般設在上海。杭州太小了,容易被察覺。
俺現在經常想,要是南宋的著名領導人賈似道先生能活到今天,不知會有多開心,他一定會大贊盛世,大顯身手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