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看后 感人至深 | |
[后起之修] 于 2005-08-09 15:53:16上貼 |
冼星海看后 感人至深 看過中央電視一臺黃金時段播出的20集電視連續劇《冼星海》,有一種壓抑的欲哭無淚的感覺,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為何不平靜,苦思冥想,想不起很準確的理由。是演員演的到位,還是主人公事跡感人,總之,它促使自己拿起笨拙的筆,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邊挖掘、便道出,一吐為快。 其實,并不是從第一集就開始看片的,連續劇一般不敢輕易投入,沒有時間的保證。出差在外期間,晚飯后發現了正播的電視,才知道是《冼星海》,一看就被深深地吸引。對主人公的身世、事跡并不十分了解,只是很喜歡他作曲的氣勢磅礴、膾炙人口的《黃河大合唱》,每當唱起或聽到“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旋律時,心情激蕩,心緒很遠。。。。。 " ■十幾歲已有“南國簫手”之稱;在巴黎學習音樂,靠在餐館跑堂、理發店打雜等維持生活,于街頭幾次暈倒,險些被法國警察送進陳尸所 ■放棄優厚待遇,奔赴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正是在延安的一年半,他進入創作的巔峰期 ■1999年11月,阿拉木圖市的弗拉基米爾大街被命名為冼星海大街,江澤民主席訪哈時還到其故居憑吊 冼星海,曾化名“黃訓”,原籍廣東番禺縣,1905年生于澳門貧苦的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親就已去世,靠母親做傭工和祖父接濟生活。他6歲進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學而隨母親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國,因交不起學費而入了廣州的嶺南大學基督教青年會所辦的義學,參加了學校的管樂隊。此時,他已經表現出音樂方面的天賦,擅長吹奏單簧管(也稱黑管,民間稱“洋簫”),故有“南國簫手”的美譽。1926年春,他賣掉了心愛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資助下來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靠在學校圖書館任助理員維持生活。他師從蕭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諾夫。翌年,冼星海進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和鋼琴,后因參加學潮被迫退學。 1929年,冼星海來到素有世界音樂文化中心的法國巴黎學習音樂。他靠在餐館跑堂、理發店雜役等維持生活,在塞納河畔梧桐樹下幾次暈倒,險些被法國警察送進陳尸所。后來,他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師從著名提琴家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寫下了早期作品《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風》等。1935年夏,他謝絕了巴黎音樂學院的挽留,回國投入抗日救亡。 抗戰爆發后,他參加了洪深領導的上海演劇第二大隊,深入田間地頭、工廠礦井,宣傳救國救亡。不久,他又到武漢,進入周恩來、郭沫若領導下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他創作的《游擊軍》、《到敵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愛。1938年冬,冼星海放棄優厚待遇,奔赴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課。在魯藝,他負責音樂理論、作曲的主要課程,還教授音樂史及指揮。在延安的一年半,他進入創作的巔峰期,譜寫了《軍民進行曲》、《生產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進步,于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蘇聯,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后期制作與配樂。臨行前,毛澤東在家中請他吃飯并餞行。翌年,蘇德戰爭爆發,該片制作停頓。他想經新疆回延安,卻因當地軍閥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斷而未成,被迫羈留于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在供應十分困難的戰時條件下,他相繼完成了《民族解放交響樂》(“第一交響樂”)、《神圣之戰》(“第二交響樂”)、管弦樂組曲《滿江紅》、交響詩《阿曼該爾達》和以中國古詩為題材的獨唱曲。因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的肺病日益嚴重。戰爭結束時,他雖回到莫斯科治療卻未能愈痊,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宮醫院病逝,年僅40歲。 延安各界為他舉行了追悼會,毛澤東親筆題辭“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致哀”。1999年11月,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阿拉木圖市的弗拉基米爾大街被命名為冼星海大街。江澤民主席訪哈時還到冼星海當年的故居憑吊,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這位音樂家的永久懷念。 背景 ■在全延安沒有一架鋼琴的情況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創作,而且為黨培養出一大批音樂干部 冼星海是中國民族新音樂事業的先鋒,一生中創作了200多首大眾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劇(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響樂、4部交響組曲、一部交響詩、一部管弦樂狂想曲,以及許多器樂獨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藝術歌曲,還寫了許多音樂方面的論文。 音樂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命運。冼星海在西方求學期間,飽受西方列強對弱小民族的歧視。回國途經倫敦時,英國海關竟不準他入境,被扣幾個小時。回國后,他曾指揮上海工部局的管弦樂隊演奏貝多芬《第八交響曲》,可這個樂隊從指揮到演奏者卻沒有一個中國人。他深切體會到民族受壓迫的苦難,從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樂發出了解放的吶喊。 冼星海從巴黎音樂學院學成回國成了名人。國民黨想利用他寫頌歌,惟利是圖的商人也重金收買讓他寫“桃花窩里美人多”之類的商業歌曲,他都不為之所動。他精心為進步電影《復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聲》配曲,而且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報酬。 在延安時期,冼星海不僅在組織上入了黨,藝術創作也達到了嶄新的境界。在全延安沒有一架鋼琴的情況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創作,而且為黨培養出一大批音樂干部。應該說,這也恰恰是他周圍革命環境影響的結果。冼星海與聶耳一樣,把音樂當成爭取大眾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聲中永遠記住了他們。 故事 ■20歲左右才開始學拉小提琴,被同事們戲謔地稱為“宰雞能手” ■在巴黎音樂學院得到“榮譽獎”后,主考老師問他要什么,他只說了“飯票”兩個字,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冼星海在音樂上可謂大器晚成。他在20歲左右才開始學拉小提琴,被同事們戲謔地稱為“宰雞能手”———拉小提琴像殺雞一樣難聽。他剛到巴黎時,也是大部分時間用于解決溫飽。后來,他遇到那里的中國留學生馬思聰,并由他引見了法國巴黎歌劇院首席小提琴奧別多菲爾和音樂大師加隆。大師們欽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約合10塊銀元)的學費。他根據唐朝詩人杜甫著名的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而創作的奏鳴曲《風》,排上了巴黎音樂學院新作品演奏會節目單,并在電臺播出,從此有了名氣。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學習作曲兼學指揮。他是該班幾十年來的第一個中國考生,由于衣著不夠華麗,險些被法國門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場。考試后,主考老師杜卡斯代表全體評委宣布:“我們決定給你榮譽獎,按照學院的傳統規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質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說了“飯票”兩個字,就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5分鐘,現場譜完《救國軍歌》交給學生唱,在場的百姓甚至連保安隊的士兵也跟著唱,很多人邊唱邊流淚 ■在延安的艱苦條件下,黨中央決定每月給冼星海15元津貼,而當時朱德的津貼只有5元 冼星海回國后,參加了上海學聯到郊區救亡宣傳的活動。國民黨當局派保安隊到現場阻止學生,對峙時劍拔弩張。這時,青年詩人塞克把自己寫的一首詩交給冼星海。冼星海懷著滿腔激憤,朗誦了兩遍,倚墻只用了5分鐘就寫出曲譜———“槍口朝外/齊步前進/不傷老百姓/不打自己人/……”這首《救國軍歌》當場在學生中唱響,隨后在場的老百姓甚至連保安隊的士兵也跟著唱,很多人邊唱邊流淚。 詩人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經他譜曲,也成了曠世千古的絕響。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慶祝魯藝成立周年晚會上,冼星海穿著灰布軍裝和草鞋、打著綁腿指揮《黃河大合唱》,在場的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首長連聲叫好。更有許多人唱著“風在吼,馬在叫”,走向抗日戰爭最前線。“以上選自北京青年報》 2001年6月06日 我只是好奇和不理解,這么優秀的、杰出的人才,離開我們已經60年了,為什么才有他的文學作品問世;它有沒有直系或血緣較近的家人在世,他們在做什么;在抗戰60年期間,紀念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演此角色的馬曉偉表演出色,也是讓人們喜歡這部劇的主要因素。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永垂不朽!!! | |
***************************************** |
回復關系: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