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不再難當(圖) |
|
--2006-12-18 三晉都市報-- |
賈樟柯(前排右一)在“《三峽好人》與中國當代藝術研討會”上 12月14日,作為擒獲金獅的文藝片《三峽好人》,與國產商業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對決,雙雙在全國正式上映。此前,在賈樟柯母校汾陽中學舉辦的“《三峽好人》與中國當代藝術研討會”上,《讀書》主編汪暉、著名學者李陀、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著名詩人西川與歐陽江河等人不約而同地評價:《三峽好人》讓他們驚喜和感動。
李陀對第五代導演很失望 我看過這部影片后,感覺非常興奮。我對第五代導演很失望,尤其是陳凱歌、張藝謀等,以前我也曾寫過相關批評,卻被媒體的炒作淹沒了。在中國電影沒落之際,我有幸看到了新一代導演的崛起。 其實,以商業行為拍大片無可厚非,因為老百姓需要娛樂性的片子,關鍵問題是電影界以及媒體對商業電影評價過高,全世界都在被好萊塢引領,拍攝藝術片的導演處境自然就變得很艱難。 現在年輕一代導演也在進行探索,但成功的并不多,而賈樟柯的實踐很成功。他以關注的目光、介入的姿態,對中國復雜的變遷做了一次觀察、分析和討論。他的電影有自己的特點,我想可以命名為“故鄉現實主義”,因為大家很少見到某位導演能始終立足故鄉,以其為背景來思考,用電影來體現。也許,我們每天都忙忙碌碌,沒有時間去觀察生活,那就去看看賈樟柯的電影吧。 西川中國當代藝術缺“思想” 很奇怪,我生活在北京,卻越來越沒有故鄉的感覺,今天來汾陽竟然有一種回歸故里的幻像。的確,賈樟柯的電影總能讓人感到這種情愫。 中國當代藝術最欠缺的就是沒有思想,但他的影片恰恰在思想上與其他影片拉開了距離。東歐的電影、詩歌和文學曾讓我深受啟發,比如波蘭,因為緊扣現實,他們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看過賈樟柯這部電影,你會覺得像指甲掐到肉里抓出血來一樣,十分深刻到位。 中國近年來的電影已完全變成講述“中國夢”了,此時賈樟柯卻告訴大家一個關于“故里”的生活故事,比前者要有價值得多。 歐陽江河“好人”讓我雙倍感動 我是賈導的鐵桿影迷,他的電影我都要看兩到三遍。從《小武》開始,觀看他的電影,就成了我理解、觀察中國和中國人命運的特殊途徑。三峽拆遷影像吸引著許多人去關注,如繪畫、雕塑、紀錄片,但他們只是將其作為一個靜物來處理。《三峽好人》則以兩個山西人到三峽找人反映出鄉愁,保存下難得的真實歷史影像。兩千多年的奉節城要在兩年內消失,這是一種國家行為,而電影對它沒有簡單化,是在真實的背景中放入兩個虛構的故事,喚醒真實的人物命運。 盡管他是導演,卻捕捉到了詩意,可謂電影界的詩人,我被他深深打動,而且是雙倍的感動。 汪暉結尾有如神來之筆 賈樟柯的電影有自己的世界,它的一個永恒主題是“變化”,對把握中國社會的變遷有獨特的方式。他以往的電影對這種變遷已經十分敏感,比如《小武》,但現在不太一樣,他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拍這部電影需要做大量的調查研究,賈樟柯對變化的現實如此用功,在當代中國藝術家中是十分少見的。 他的電影開頭和結尾都處理得很特別,最后當男主角韓三明帶著其他三峽工人一起去山西煤礦時,遠處看到一個人在云中走鋼絲,雖然危險卻必須堅定地走下去,這一情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點超現實主義的感覺。記得一位外國專家說過:“賈樟柯是‘結尾大師’,那簡直是神來之筆,既出人意料,又能很自然地連為一體。” 賈樟柯談“好人”PK“黃金” 一個健康的電影市場,應該是商業片和藝術片并存,既歡迎聲勢浩大的大片,又支持催人淚下的小制作,兩者不是互相排斥的,兩個電影沒有可比性,我選擇賀歲檔期正是為了發出中國藝術電影的聲音。 其實從《三峽好人》一開始的策劃、拍攝到發行,在我看來都是一個藝術行為,我們想要證明的是中國仍有藝術影片。我不指望觀眾非看我們的電影不可,因為中國電影如今都沉浸在一種娛樂的氛圍中,沒有所謂的精神生活,所以對于電影票房并不十分期待。 中國需要更好的商業電影人才,我本身并不反對商業電影,但反對中國電影一元化概念,反對除了商業電影外,不給其他類型的電影留一點空間的“霸權”。電影應該呈現多元局面,展現腳踏實地的中國人的當代生活,中國人的感情也應在銀幕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希望通過電影表達自己的思想,通過電影進行思考,將來我的電影仍會延續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關懷,開辟出一條“第三種電影”的寬廣道路。 記者札記 山西籍國際著名導演賈樟柯拍攝的一部《三峽好人》,擒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從《小武》到《任逍遙》、《世界》,賈樟柯電影關注的始終是底層普通人的生活,他采用現實主義手法敘述的方式,讓我們在平淡中體味到了悠悠醇香。 而近年不少導演皆急功近利一心奔大片,沉迷于宏大的演員陣容、視覺效果和商業炒作,劇本卻經不起推敲,“抄襲”中外名著,更難以看到人文關懷和藝術價值。不少老百姓也發牢騷說:“中國電影的家底本來就不厚,哪經得起這么折騰?” 今天,《三峽好人》的成功,給中國電影人最大的啟示,恐怕就是“回歸人文關懷”了。人們不禁呼喚:“在這樣一個崇拜黃金的年代,還是多誕生幾位‘好人’吧!” 本報記者 李尚鴻/文 馮亞博/圖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