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與時興的“某女士”、“某太太”、“某小姐”相比,“女同志”這個稱呼,像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散落在高樓大廈、香車寶馬、紳士淑女背影的邊邊角角;風塵仆仆地,勾起人對“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不愛紅妝愛武裝”歷史的聯想。
范小青的長篇小說《女同志》[1]并不懷舊,但她的故事,卻與中國女性從“舊家庭”的“高門鉅族的精魂”轉向歷史前臺,其命運有一番比照。小說描寫八九十年代以降,社會大踏步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江南小城南州市的官場生活。按說,官場決非“女兒國”,更不是“大觀園”,而是男人縱橫馳騁的地方。但范小青給女主人公萬麗一個機會進入官場,從這里,讓讀者看到官場也有形形色色的“女同志”。
小說描寫大學中文系畢業想留校的萬麗沒能留校,與男友康季平分手,因為恰恰是康季平占了唯一的留校名額。當萬麗在市郊中學“當了兩年語文老師,日子過得沒精打采”,卻意外得到康季平的消息,參加了南州市級機關向社會招聘干部的考試,于是搖身一變,到南州市婦聯宣傳科當了一名干部。萬麗在官場一路攀升,從科員到副科長、科長、南州市舊城改造指揮部副總指揮,一直做到市級大區區長,房產公司老總,小說結尾,萬麗已經是南州市副市長候選人。
如果把萬麗的故事,說成一部知識女性奮斗史也未嘗不可,這種題材在當代小說比比皆是。范小青以“女同志”破題,使活躍在官場的職業女性別具蘊涵。“同志”原指志同道合一起共事的人,前面加上“女”字,又表明女性特有的身份在志同道合者當中的差異性。然而小說家要表現的,不是當前文化研究中身份認同問題;恰恰與理論思辨的意向相反,這里突出的是這個稱謂約定俗成的一面:婦女投身社會,參與政務,過去那段反復曲折的歷史,如今卻板上釘釘,讓人習焉不察。盡管近些年又有“女人回到家庭”,“男主外,女主內”的老調重彈,但畢竟改變不了多數婦女參加工作,或即將參加工作的社會趨勢。對比半個多世紀前,魯迅《娜拉走后怎樣》的演講,那時婦女走出家庭還只不過一個“夢”:“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時卻也免不得墮落或回來。否則,就得問: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來了什么去?”“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2]。由于經濟不能獨立帶來婦女解放的尷尬,在范小青的“女同志”身上似乎已不是主要問題。
這樣說,并不意味小說對婦女解放盲目樂觀。小說家以細致的筆墨、傳神的描寫和委婉的敘述,續寫“娜拉”們的當代故事,揭示雖然“時代不同了”,但“夢醒”之后,要想既不“墮落”,也不“回來”,仍然是人物面臨的難題,是當今一份更需要勇氣、智慧和韌性去完成的答卷。否則,“墮落”和“回來”也不是不可能的。更值得稱許的是,面對知識女性和職業婦女種種難題,范小青筆下的“女同志”卻沒染上傳統文人虛空高蹈、頹唐潦倒的酸腐氣,她們都很執著,看重職業婦女在社會上屬于自己的那一份人生,并且活得有聲有色,真實感人。
(二)
也許有魯迅筆下令人沮喪的女性歷史,小說中“女同志”才那樣敬業,珍惜來之不易的社會機緣。與傳統士大夫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教義相比,小說自有女性對生活別一種選擇。具體地說,無論“達”還是“窮”,她們人在職場都不思退路,也沒有退路。有時候,人物背水一戰的做法真有些悲劇意味。這種選擇用萬麗的話說,就是追求“進步”,盡管大家追求“進步”的方式不同。
故事結構如同敘述語言,清晰明澈,通過市委機關那些女干部的升遷悲喜劇展開情節。萬麗來到市婦聯宣傳科,構成牽動其他人物的敘事焦點,通過萬麗的經歷,還有她的觀察、揣摩,這些職位不同的“女同志”,大到處室領導,小到一般辦事員、打字員,小說均有細致的描繪,展現出一幅形象逼真、又神態各異的機關“仕女圖”。
萬麗初來乍到宣傳科,她的《鄉鎮女干部的心理優勢和弱勢》和《農村女黨員的素質》兩篇文章能一炮打響,全憑市婦聯主任許大姐提攜,從中可見許大姐的水平。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許大姐憑借她對上級意圖的準確領會,給市副秘書長向問打小報告,結果不僅向問被發落基層,連累萬麗在機關也好幾年抬不起頭。許大姐這樣做,原是為幫助自己的丈夫提升為組織部正部長,結果不但沒成,還壞了許大姐在機關良好的口碑,因此萬麗丈夫孫國海說她“偷雞不著蝕把米”。余建芳是向麗在宣傳科工作的第一任領導,她盡心盡力工作,卻眼看比自己后來的人都超過自己,紛紛被提拔起來。她向市委組織部朱部長哭訴,“從婦聯哭到組織部”,使婚姻陷入困境的部長愛上了“這個樸素老實的女同志”。朱部長在沒有結果的愛情中抑郁而死,余建芳當眾失聲痛哭,懺悔中丟失了自己提升正縣長的機會。余建芳身上,多少有徐英和聶小妹的影子。她們的作派,好像停留在崇尚風風火火的另一個時代,那是由強調階級斗爭的社會環境砥礪出來的:不乏高漲的理想與真情,也不乏特有的生硬與空洞。或者應該換一種說法,由于今天社會環境變了,這類女同志的行事風格就顯得突兀,甚至有點無的放矢,難與環境協調。即便如此,小說也不讓這類人物絕望,她們有感傷,卻一點也不清高,也就沒有懷才不遇的頹唐,憑借過去時代賦予她們的堅忍不拔,在今天多元競存、百舸爭游的時代,也有自己的人生前景。其中聶小妹就是未來與萬麗競爭副市長的另一人選。
特別傳神的是金美人和伊豆豆這兩位。金美人是“老機關”,五十多歲,市委辦公室接待處處長。“美人”不美,與不相稱的稱呼和外貌相比,她的能力和見識倒與職務相當。由于向問賞識,萬麗被提拔到辦公室當領導秘書,“有背景”又整天圍著領導,是機關上下羨慕和巴結的角色。但并無“背景”的金美人卻不趨時,也拒絕加入眾星捧月的隊伍。金美人第一次見到萬麗,“剛才還笑瞇瞇的,一下子臉就板起來了,說,我告訴你,靠背景是靠不住的,靠臉蛋也是靠不住的,有本事的拿出工作成績來!”萬麗不能喝酒,陪客人喝酒喝吐了,“金美人毫不客氣地說,不能喝就別逞能,你以為女人在酒席上逞英雄,男人會喜歡嗎?”萬麗正在春風得意時,這些話聽起來很不入耳,但她畢竟又是明事理的,金美人話中的道理,不能不讓她“啞口無言”。金美人也并非一味地尖銳,年底迎新宴會上,她的聰明干練,更表現為八面玲瓏、善于周旋。萬麗不想喝金美人的罰酒:“這會心情忽然惡劣起來,覺得很氣,憑什么金美人就能這么欺負人,大家還助紂為虐”,于是“把杯子一推,說,我不喝了”。一陣言語沖突,“全場啞然,大家面面相覷”:
僅僅過了幾秒鐘,金美人已經調整過來,臉上堆滿了笑,上前摟住萬麗,柔聲柔氣地道,喔喲喲,喔喲喲,我的小公主,開開玩笑的,你還當真了啊?……在金美人的調笑聲中,大家的情緒也迅速地調整過來了。有個人立刻來拍著萬麗的肩,慰問她說,哎哎,小萬,你可別當真,金處長是和你開玩笑呢。另一個人也說,是呀,你剛來不久,還不太了解金處長,她這個人,就是這樣,喜歡逗人。金美人說,你說清楚了,是哪個斗字?那人立刻道,當然是斗爭的斗啦。金美人笑道,你還真了解我,我這個人,就是喜歡斗爭嘛。大家又開始說說笑笑,氣氛美好如初,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生過。而萬麗心里的別扭,一時還順不過來,反而顯得她小題大做,白白地掉了一大串眼淚。倒是金美人還想著萬麗,她拿起萬麗的酒杯,說,小萬,誰讓我惹你了,是我該罰,我罰!話音剛落,一杯酒已經下去了,萬麗甚至都沒有來得及“哎”一聲。
金美人救場及時,再加上同事們配合,這一點波瀾,更襯托迎新宴會上氣氛活躍,同志關系融洽。剛才掉淚的萬麗“很奇怪的,在內心深處,卻對她的同事們,包括金美人,漸漸地產生出一種敬意,這是一種敬畏的佩服”。這件事使萬麗意識到,像她這樣被公認的“機關第一才女”,一味清高也不行,更不能率性而為:“在辦公室這樣的要害部門工作,確實是要培養自己非同一般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說到底,是要把自己的感情埋得深一點,藏得緊一點。”
和金美人比,伊豆豆年輕漂亮,是萬麗在機關十多年最要好的朋友。她和萬麗的關系有功利的一面,比如她通過萬麗調房產公司任辦公室主任,但主要在另一方面,就像“三個女人一臺戲”似的,能暢所欲言。伊豆豆和金美人相投,她們都不安于“小公務員”的灰色人生,拒絕做“套中人”,在一個講求程式化、比較板滯的環境,常有鬼使神差一般的越軌之舉,也總是讓多數中規中矩的人瞠目結舌。比如金美人當眾說首長錯把油菜當蘿卜;伊豆豆離婚,卻被她原來的上司、一直追求她的老秦拒絕了婚姻,真可謂“賠了‘先生’又折兵”,原因是她過于看重老秦一份真情。萬麗比伊豆豆提升得快,但她們的關系不像官場的上下級,伊豆豆只有一味說“是是是”,“好好好”的份。相反,她和萬麗只要在一起,就少不了互相調侃,互相揶揄,伊豆豆在這位“才女”面前,一點也不氣餒,反而經常有“我給舍弟改文章”[3]一類的自吹自擂。最讓萬麗難堪的是伊豆豆總能看到她內心深處,揭穿她的虛榮,讓萬麗感覺很窩囊,又不得不承認她說的有道理,不得不接受她給她的這份尷尬。因此,伊豆豆是聰明的萬麗心目中的真朋友,她是把萬麗從“有背景”、“機關第一才女”、“女強人”這樣一些虛幻光環中,拉回到現實和世俗人生的一只有力的手。
又比如,萬麗剛回到宣傳科,宣傳科又來了一位既漂亮又有才干的女研究生陳佳,這兩個人旗鼓相當,競爭白熱化在所難免。從表面看,陳佳后來因為和管干部的有婦之夫崔定發生戀愛關系而調離宣傳科,但實際上,萬麗也不是赤手空拳、全憑自己拼打出來。這兩位“自律自省的女同志”,固然都有“貴族般的道德自我完善”,但私下里,又都有和仕途密切聯系的男女情感瓜葛。陳佳有崔定,還有她婚前的幾個男朋友;萬麗有康季平、向問、葉楚洲。這一點,伊豆豆看得十分清楚,所以她教訓“萬大小姐”說,陳佳“她是人,她是女人,她也是愛虛榮的,這一點你不用懷疑,但她放在心里,藏得深一點,哪像你,更不像我,什么都寫在臉上,有什么出息”。正因如此,伊豆豆感情的天平始終傾向萬麗,對更工于心計而少人間煙火氣的陳佳,有一種出自本能的拒斥,敬而遠之。從人物角色的布局來看,萬麗和陳佳可以互為文本,相互參照;伊豆豆則是萬麗內心的一面鏡子,通過她們家長里短似的聊天,相互傾訴,官場這個本來最容不得感情用事的正襟危坐之地,便與日常生活、七情六欲扯上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是女作家范小青寫官場卻不枯燥的一個原因。
(三)
“慼而能諧,婉而多諷”是魯迅對吳敬梓《儒林外史》的評語。借此,也可以說明諷刺小說與清末譴責小說不同。雖然都是對生活持批評態度,但譴責小說“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于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并及風俗。雖命意在于匡世,似與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則其度量技術之相去亦遠矣,故別謂之譴責小說”[4]。《女同志》中女性形象林林總總也有十好幾位,她們都有自己的弱點,也都做過官場犯忌的事情,作品這樣寫,顯然有對人物和社會環境不以為然的方面,運用了諷刺的筆法。但小說的諷刺力度卻不在于有沒有抨擊社會的尖銳言辭,小說中也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人壞人。這說明小說家并不以啟蒙者姿態,居高臨下俯視人生;另一方面也不完全站在人物的立場,由理解而同情,進而放棄了自我視角的別具一格。因此,說“‘諷刺’的生命是真實”,所強調的不是故事的新聞性,更不是已經被某種理論框定的所謂“生活本質”,而是小說家對人生別具慧眼的打量。對此,魯迅這樣解釋:
不必是曾有的實事,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污蔑”;既不是“揭發陰私”,又不是專記駭人聽聞的所謂“奇聞”或“怪現狀”。它所寫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見的,平時是誰都不以為奇的,而且自然是誰都毫不注意的。不過這事情在那時卻已經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惡。但這么行下來了,習慣了,雖在大庭廣眾之間,誰也不覺得奇怪;現在給它特別一提,就動人。[5]
比如,誰都知道現代化形勢逼人,經濟建設刻不容緩,但當有關內容落實到官場的飯桌上,卻讓人啼笑皆非。萬麗在宣傳科第一次外出參加活動,跟許大姐到元洲縣搞調研。中午鄉黨委陳書記擺飯局,他“一到,就嚷著,大杯去掉,大杯去掉!”幾個服務員“一個問,上什么?一個答,大杯都拿掉了,當然上白的”,因為這樣的飯局非常多,服務員和領導已達成默契。最有趣的是飯桌上陳書記張羅要送許大姐一行人外貿出口的毛衣,還特別“拍了一下萬麗的手背說,萬麗,一會兒去看看,要是喜歡,就拿”。伊豆豆假裝吃醋說:“陳書記你喜新厭舊,見了萬麗,就沒有我啦?”這位貌似農民、并無多少文化的陳書記張口便來:“哪能呢,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嘛。”隨即轉過頭對萬麗說:“萬麗,我們之間,現在也不是‘新’關系了,也已經是‘故’人了,從前說,一回生,二回熟,但現在時代不同了,什么事情都得加快節奏,一回就熟了嘛,干嗎要等兩回,是不是?”幾句話說得大家都舒舒服服。萬麗笑著想:“難怪這個鄉鎮的鄉鎮企業發展的這么快,這個陳書記還真是有兩下子的,他恐怕每天都得應對不同的對象,看什么人說什么話,幾年干下來,都成了人精了”。萬麗禁不住暗下決心,也要向陳書記學習。逼人的形勢,競爭的機制,可以把過去十分木訥的人,訓練得滿嘴跑火車;就難怪陳佳這樣的淑女,也要在仕途上鋌而走險了。雖然小說寫的是請客吃飯送禮,但在速度中尋找機遇的人生場景,必須不斷隨機應變的環境,還是給人以巨大壓力,催促每個人身不由己地趕赴未卜的命運。小說家筆下“不必是曾有的實事,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由此可見一斑。
緊張的發展形勢,也使官場變得讓人捉摸不定,官場的那些官人跟緊了不是,慢了也不是,由此構成小說中又一層諷刺意味。《女同志》描寫萬麗的生活大致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主要寫她在婦聯宣傳科的經歷,后半部分寫原市委書記平劍剛調走,向問擔任組織部長后,萬麗經過省里的青年干部培訓班,離開婦聯,迅速提升起來。隨著萬麗提升,當初在婦聯一起工作的女同志,也都紛紛到其它崗位擔任領導職務,她們像一粒粒充滿生命力的種子,撒向南州市各行各業。小說通過她們的經歷,揭示官場上人的命運飄乎不定;而南州市的建設,就在這種缺少定數,卻人人爭取“進步”的慣性中迅速發展起來。向問反對基層干部為完成上級修路的“死命令”,硬性拆遷老百姓住房,因此被市委書記平劍剛當作改革的阻力,下放到里和縣當一名副縣長;后來平劍剛因為拒絕與個體房地產商開發香鏡湖,惹惱了省委周書記,也作為改革阻力調離南州市。平心而論,調出和調進都不是對錯的標準,因為拋開萬麗對他們的個人感情,很難說向問和平劍剛誰的做法就完全沒有道理。如果硬性拆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顯然被忽視了,但如果遷就拆遷中的“釘子戶”,南州的公路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四通八達;房地產開發顯然離不開個體開發商,但葉楚洲以友情為誘餌,為個人商業利益不惜一切的動機和做法,也真讓萬麗膽寒。但是這些道理,卻由于向問和平劍剛的一出一進而不容討論,因為對與錯的唯一標準是緊跟的速度,跟上了就是對,跟不上就是錯。這一點倒是耐人尋味,改革開放年代怎么有“大躍進”遺風?
更生動的描寫是官場小人物演繹的細節。萬麗出任市房產公司老總以后,由文弱矜持的知識女性,逐漸變成足智多謀、殺伐決斷大權在握的“女強人”。房產公司一下子無力償還財政局貸款,這時萬麗心生一計。她從社會部馬部長得知,那個打著財政局會計李秋名義,強硬而無理地要求續簽公司住房合同的許紅,原來是李秋新婚的丈夫平原的前女友,李秋本人卻不知道這件事。萬麗決定先不讓李秋知道,轉而要挾平原,她答應許紅續簽,但以此為條件,讓平原說服李秋允許公司拖延償還貸款的時間。萬麗變了,但她的屬下馬局長以為在他面前的,還是原來做事一板一眼的萬麗,于是自作主張,直接跑到李秋那里,把萬麗吩咐續簽的合同取消了。萬麗隨即接到李秋電話,李秋電話里痛斥她手段卑劣、無恥,說自己就是離婚,也不讓萬麗延緩那筆貸款。正當萬麗一頭霧水,搞不清李秋怎么知道這件事?小說描寫馬部長進來了,他“得意地邀功說,萬總,我把許紅的事情辦妥了,李處答應了,許紅的合同不續簽了。萬麗只覺得腦子‘轟’的一聲,血直往腦門兒上沖,臉上額頭上頓時燙得厲害,氣得眼皮突突直跳”,她想訓斥馬部長,但馬部長正“一臉的喜氣,等著表揚呢”。這回輪到萬麗“機關算盡”,問題就出在,萬麗的“進步”,已經讓手下人辨不清東南西北了。
(四)
同為官場小說,女作家寫“女同志”,總有男作家不及的入木三分之處。與其說這是一種理解,不如說身為女性,她企盼女性在現實有更好的歸宿。因此,范小青《女同志》的諷刺筆法,也許無法逃避“大抵為被諷刺者所憎恨”的常規,“但他卻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諷刺,在希望他們改善,并非要捺住這一群到水底里”。關于諷刺的特點,魯迅又說:“如果貌似諷刺的作品,而毫無善意,也毫無熱情,只使讀者覺得一切世事,一無足取,也一無可為,那就并非諷刺了,這便是所謂‘冷嘲’。”[6]
萬麗仕途每逢關鍵時刻都有康季平傾力相助。按照一種解釋,康季平的形象是不是包含著無所不能的男性神話的隱喻呢?再加上他在小說中經常突然而來,又倏然而去,給人神出鬼沒的感覺,顯得不可思議。小說對這個人物有自己的交代,由于大學時代萬麗同宿舍的姜銀燕作梗,使她和康季平這對有情人終不成眷屬,這是康季平一生的隱痛,也因此一直抱著懺悔的心情幫助萬麗。但如果不把作品嚴格地看作是傳統的寫實筆法,那么康季平或許可以作為一條引線,使萬麗在官場的人脈上通下達,更使讀者看到上至高官、首長大秘,下至社會賢達、三教九流,在官場或和官場有關場景的各種表演。官場牽動萬人心,這是萬麗感到官場深不可測,來不得虛無和清高的關鍵所在。在萬麗對復雜人性的綜合比較中,在官場虛虛實實的角逐中,康季平象征一種超越,一種愛情和真誠的力量。就此而言,康季平是理想化的,因而也無法逃脫理想化人物常有的命運:他反襯出各色人物的品格高下,但藝術鑒賞中,又最終不如那些有點旁門左道的人物更生動傳神。
塑造理想化人物,最明顯不過地表明小說家對她的人物是“善意”而“熱情”的,她的《女同志》有諷刺,有譴責,卻不是讓“讀者覺得一切世事,一無足取,也一無可為”的“冷嘲”。而且理想波及所在,女主人公與官場形成一種張力,真情與無情,緊張與舒緩,刻板與自然,這些矛盾自始至終讓萬麗處在兩難境地。事情卻往往陰差陽錯,也正因為萬麗沒有果斷地偏向一方,使她能在官場生存下來,而且體現了女同志、女干部在現代官場獨特的意義。
這方面,小說有許多出色的描寫。比如萬麗看上政法科科員孫國海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位官場小人物在平實中有真性情。萬麗在官場處理婚姻大事,卻顯得如此“乏味”,缺乏功利色彩,不僅超出許大姐想象,就連康季平也認為“孫國海對你(指萬麗)不合適”。但萬麗和孫國海結合,他們的婚姻和所有“幸福的家庭”一樣,吵吵鬧鬧地延續下來。又比如萬麗在省青年干部培訓班,眾多年輕人翹首渴望結業時得到大會發言的機會,萬麗卻得而復失,因為發言前一天她女兒病了,她想都沒有多想,急忙趕回家看住院的女兒;結果代她發言的聶小妹,卻因為過于投入,反而失去了這次給領導留下好印象的機會。事后,省委黨校培訓班教員沈老師對萬麗說:“兒女情長是你的弱點,女兒一病你什么都不要了,這一回偏偏救了你”。但沈老師接著說:“正常的進步的道路,不是靠機緣,不是靠運氣,要靠自己抓住一切機會去努力”,“弱點就是弱點,不能因為這一次弱點救了你,你就以為弱點就是你的安身立命的東西”。
在這些作為領導和老師的男同志教誨下,到小說后半部分,萬麗的“弱點”真的逐漸被克服了,不再那么“兒女情長”,“左右搖擺”;她像一支準確無誤射向靶標的箭,工作上戰績累累,但她卻錯過了友情,錯過了家庭生活,甚至想和“不進步”的孫國海離婚。這支箭的速度似乎與時代吻合,急促而有力。但是,看著被現代社會異化了的萬麗,伊豆豆的話雖然淺顯直白,卻意味深長:“我們從小都知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都知道人要有志向,要進步,但也有人覺得,雖然大鵬鳥飛得高,可小麻雀也有小麻雀的快樂,它飛到樹枝上唱唱歌,飛到地上吃個小蟲子,有什么不好呢。”伊豆豆同樣是出色的職業女性,她這樣說,并不是自己打算抽身而退,而是覺得人應該活得自然一點,特別是女人,不要被官場泯滅掉自己的天性。
關于女人,半個多世紀前張愛玲說:
叫女子來治國平天下,雖然是“做戲無法,請個菩薩”,這荒唐的建議卻也有它的科學上的根據,曾經有人預言,這一次世界大戰如果摧毀我們的文明到不能恢復原狀的地步,下一期的新生的文化將要著落在黑種人身上,因為黃白種人在過去已經各有建樹,唯有黑種人天真未鑿,精力未耗,未來的大時代里恐怕要輪到他們來做主角。說這樣話的,并非故作驚人之論。高度的文明,高度的訓練與壓抑,的確足以斫傷元氣。女人常常被斥為野蠻,原始性,人類馴服了飛禽走獸,獨獨不能徹底馴服女人。幾千年來女人始終處于教化之外,焉知她們不在那里培養元氣,徐圖大舉?[7]
這是當年張愛玲略帶夸張的一種說法。但62年后的今天,范小青《女同志》又在“慼而能諧,婉而多諷”的描寫中,向讀者重申了這一點。應該說,尋求自然和諧的人生狀態,在迅疾發展的現代社會是一種理想,不是普遍的現實。即便如此,生活也不能缺少理想;而且理想是美好的,值得人去追求。
2006年10月22日完稿,24日改定。
--------------------------------------------------------------------------------
[1] 《女同志》,范小青著,春風文藝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2] 魯迅:《娜拉走后怎樣——1923年12月26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文藝會講》,《墳》,《魯迅三十年集》(之二),魯迅全集出版社,1947年,第143、144頁。
[3] 傳統的民間打油詩云:天下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鄙縣,鄙縣文章屬舍弟,我給舍弟改文章。
[4] 魯迅:《清末之譴責小說》,《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八篇。
[5] 魯迅:《什么是“諷刺”——答文學社問》,《且介亭雜文二集》。
[6]魯迅:《什么是“諷刺”——答文學社問》,《且介亭雜文二集》。
[7] 張愛玲:《談女人》,原載1944年3月《天地》月刊第6期。轉引自《張愛玲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1月,第56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