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書贈丁玲《臨江仙》
王增如
在毛澤東詩詞中,題贈作家的只有一首,就是寫給丁玲的《臨江仙》: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足見毛澤東對丁玲的器重。
1936年11月,丁玲逃出南京,擺脫了國民黨的監視,在上海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輾轉到達中共中央領導機關所在地陜北保安。四個月前,中共中央領導機關由瓦窯堡進駐此地。
那時,紅軍經過長征,遭受了很大的損失,缺乏人才,尤其缺乏知識分子。國統區著名女作家丁玲此時到來,便成為一件重要事情。
中央宣傳部在一孔窯洞里召開了歡迎會,有二十幾個人參加,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等中央領導都出席了。丁玲感到意外,更感到溫暖,后來她說,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光榮的時刻。毛澤東說,你是從國統區來到蘇區的第一個作家,現在這里的條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來了好,可以把蘇區的文化工作開展起來。你在上海領導過左聯工作,多想些辦法,多發揮一點作用。
丁玲與毛澤東雖是初次見面,但是并不陌生,1921年夏天在長沙,她參加了在船山書院開辦的補習班,原來說毛潤之先生也要來講課,但是終于沒有來。她是那時知道這個名字的。后來,她與幾個女同學一起轉入岳云中學,其中就有后來成為毛澤東夫人的楊開慧。所以,他們有話說。
丁玲很快就行動起來,召集在保安的文化工作者開了座談會,決定發起成立一個組織。11月22日,在保安舉行成立大會,這是我黨在革命根據地成立了第一個文藝協會組織,所以毛澤東稱之為“近十年來蘇維埃運動的創舉”。組織的名稱,開始叫“中國文藝工作者協會”,毛澤東建議改為“中國文藝協會”,他的提議得到通過。丁玲被推選為中國文協主任。
文協成立起來了,毛澤東問丁玲,還想做什么?丁玲說:“我想當紅軍,上前線去,看看打仗。”毛澤東思索了一下說:“還來得及,還趕得上最后一個仗。明天有隊伍上前線去,你就跟著楊尚昆主任他們走吧!”
11月24日,丁玲跟著工農紅軍前方總政治部出發了。在打擊胡宗南的戰斗前線,丁玲結識了一批紅軍將領,其中有彭德懷、蕭克、賀龍、陳賡、王震、楊得志、黃克誠等,他們都用熱情豪爽的方式和語言,表示對她的歡迎。前線的見聞和軍旅生活,使丁玲感覺到粗獷和豪邁,她被感染著,即便在行軍途中也堅持寫作,其中就有散文名篇《彭德懷速寫》。
這一年的年底,丁玲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就是毛澤東的《臨江仙》詞,用軍隊電報拍發給前方的丁玲。詞中表達了對于丁玲的高度贊許:一枝纖筆足抵三千毛瑟精兵,舞文弄墨的女作家開始了戎馬生涯的新生活。
1937年初,丁玲來到延安,又當面請毛主席親筆抄錄了這首詞,寫在兩張16開大小的淺黃色毛邊紙上。抗日戰爭開始后,丁玲為防失落,于1939年初夏把毛主席的手書寄給遠在大后方重慶的胡風,請他代為保管。胡風雖然歷盡滄桑,幾度風雨飄搖,但始終妥善保存著這件珍貴文物。1982年,胡風從四川回到北京后,終于將它歸還給了丁玲。
摘自2006年8月26日《文藝報》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