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集結號》的真實性
我沒有看過《集結號》這部影片。介紹說是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九連連長谷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敵人,保證全團安全撤退的任務。團長命令九連必須堅守到明天中午12點鐘,并聽到的“集結號”后才能撤退。然而,團長沒有讓號兵吹集結號。最后九連除谷子地連長外,全部壯烈犧牲,但是在戰后只定為“失蹤”。谷子地后半生在找團長問是不是沒有吹集結號、為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生活。
據說《集結號》改編自小說《官司》,是一個真實故事。一個老頭特別愛聽軍隊的集結號,戰士就問他為什么,老人就講了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在一次戰役中,上面的命令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結果等了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
新華社記者鄔煥慶說《集結號》“真實地再現了一段歷史”。
北京大學藝術系教授陳旭光說:“《集結號》是中國軍事題材影片與馮氏賀歲電影的雙重突破,是軍事戰爭的個人心靈史。對谷子地而言,勝敗的重要性可能還不如戰友的生命以及生命是否得到應有的善待和評價更為重要。戰爭的記憶也遠沒有比他從一個人的角度對戰爭的感性經歷所留下的記憶更沉重、壓抑和窒息。”
如果僅僅是一部商業的娛樂片,《集結號》的真實無關緊要,但這是被宣揚為“一部有著教育意義的革命歷史片”,“真實地再現了一段歷史”,“具有方向性意義”,它的真實性,就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
許多網評質疑很有道理。這里就實質性的問題談三點。
用這樣一個不知其意義的掩護一個團安全撤退的阻擊敵,根本不能反映淮海戰役,談何反映歷史?陳云發正確指出,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在戰略上是處處處于攻勢,部分戰場為了保證兄弟部隊圍殲敵人,有一些守衛陣地的阻擊戰,但像影片描寫的什么中野獨二師某團因擋不住國民黨的進攻而撤退,并且還不惜有意丟掉“不聽話”連隊的事,在淮海戰場根本就沒有發生過。我說,就算有過,這也只是一個小戰斗,幾十個個體的真實,能反映淮海戰役,反映歷史的真實?
在1948年,解放軍的連長因戰友犧牲而殺俘虜,一個解放軍團長有意丟掉一個能打戰的英雄連隊,都是犯罪的行為,這能是解放軍的真實嗎?一個上戰場尿褲子的非黨員當連指導員,可能嗎?
有意要47個戰友無條件去死的團長,殺俘虜的連長,認為生命以及生命是否得到應有的善待和評價,比戰爭勝敗的重要性更為重要的“壓抑和悲哀,恐懼”的解放軍戰士,是“把歷史具象為真實的個體”嗎?是“一批讓人又熟悉又陌生的[解放軍]軍人們”嗎?
……
如果劇情是這樣,并說是“成功地把蘊藏于我們這個國家深厚的歷史和傳統中的寶藏挖掘了出來”,那就沒有真實可言,而且肯定地說,這是丑化解放軍,編造、歪曲歷史。把它說成是“真實地再現了一段歷史”,“一部有著教育意義的革命歷史片”,“具有方向性意義”的戰爭大片,不知道是何眼光,是何用心?
我想,如果用這個劇以借古喻今,印證在當今發生的對解放洛陽的烈士們掘墓疊骨事件上,印證在現在的經濟問題上,印證在今天的主流意識上,《集結號》有現實的真實性,烈士們正在失蹤,流汗乃至流血的人們在為發展生產力做犧牲,真的“他們把命都搭進去了”,呈現出“個體跟歷史之間的疏離是一種必然性”。
非常令人擔心的是,官方媒體認同它的真實性,解放軍也沒有否定它的真實性!
倪震講的有道理:“整個中國社會在價值觀,在意識形態上,上下一致地發生的向前跨越的這樣一個世紀,所以孤立地對《集結號》進行爭論,達不到什么效果。《集結號》的出現不是很偶然的事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