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要點是什么?》一文中,在認識了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要點之后,我們了解了兩個新的概念:資產實體和勞動實體。在文章中我們已經知道:社會生產的實體,它是由兩種勞動構成的:活勞動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在資產階級社會里,社會生產的實體就是資產者用積累的勞動來吸收活勞動而不斷增殖,因而它是一個資產實體,其運動特征表現為資產價值量的盈虧;而在勞動階級社會里,則是已經積累的勞動服務于活勞動一一工人的需要,即生產資料作為滿足勞動者生活需要的手段而存在,從而使勞動者的生活得到不斷的擴大、豐富和提高,因而它是一個勞動實體,其特征表現消費盈余的波動。
現代社會生產實體就是兩個勞動相結合形成的經濟實體,而這種經濟實體由于活勞動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相互關系的不同,分別表現出資產實體和勞動實體的特征。因此,運用這兩種經濟實體的基本原理為分析框架,我們可以解讀現實的一切經濟模式。
現在我們進一步認識資產實體和勞動實體的內容和基本原理。
當我們說到資產實體時,它是指以資產者為主體,并且滿足資產者對資產增殖要求的經濟實體,與這種實體相適應的制度就是以資產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適合企業作為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制度,我們稱為產權制度。它的運動特征是勞動力價值處于預定狀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表現為資產價值量的波動,表現為剩余價值量的波動。
當我們說到勞動實體時,它是指以勞動者為主體,并且滿足勞動者對勞動價值化要求的經濟實體,與這種實體相適應的制度就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適合企業作為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制度,我們稱為勞權制度。它的運動特征是生產資料價值處于預定狀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表現為勞動價值量的波動,表現為消費價值量的波動。
在現代社會中,一個經濟實體是作為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還是作為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呢?這是由生產勞動和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情況決定的。
在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的情況下,勞動者只能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消費資料。因此,當他在市場上把自己的勞動力使用權出賣給資方或企業后,按照約定,進入企業生產過程時的勞動已經歸資方或企業所有,因而企業的生產成果歸資方或企業所有,勞動者則按照約定取得工資。因此,一個企業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必要前提是勞動力商品化。因為事實上是因為勞動力的商品化,消去了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的主體地位,從而使資產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使生產過程成為資產所有權的體現,從而可以使企業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
在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情況下,人格化的資產者已經補消滅,因而勞動者是唯一的生產主體;同時也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消除了大家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因而使所謂的資產所有權在生產過程中失去了意義,這為勞動所有權的體現排除了障礙。沒有人格化的資產者,只有人格化的勞動者;不存在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只存在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是公有制條件下企業的基本特點。因此,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企業,勞動者成為企業當然的生產主體,生產過程也成為體現勞動所有權的過程,企業當然也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從這里可以看出,所謂的生產資料公有化,其實質意義就在于它消去資產所有者在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消除了人們在產權方面的差別,從而使企業可以體現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從而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所謂的社會主義“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正是通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事實上消滅資產者和消除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來體現的。
一個生產組織要能夠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存在和發展,它必須有明確的生產主體,然后才能建立與這種主體利益要求相適應的基本制度,從而形成規范的價值運動和管理運動。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到,在這里,社會所有制對經濟實體的性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初等代數中,我們要解出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必須應用加減法或代入法消去一個未知數X或Y,先求出一個未知數的解,然后才能解出另一個未知數的解。一個生產組織要能夠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存在和發展,它必須明確唯一的生產主體,要么是資產者,要么是勞動者。而勞動力商品化或生產資料公有化,事實上就起到了消去生產力一方作為主體的可能性,從而使另一方能夠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這就是社會所有制的功能和作用。
對于社會主義必須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這個問題,研究的人不計其數,但許多人只是從“生產資料國家所有”、“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等出發來認識公有制企業的性質,卻從沒有人從經濟實體發展的角度來認識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際意義及真實作用,因而他們免不了陷入了產權的誤區。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基本明確了資產實體和勞動實體的概念:
資產實體,是以資產所有者為主體、體現資產所有權,且以資產增殖為生產目的,與此相聯系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因此,資產實體我們可以用生產資料私有制+產權制度這樣一個公式來表達:
資產實體=生產資料私有制+產權制度→剩余價值生產方式;我們把這個公式簡稱為產權私有制模式。
在這里,產權制度可以進一步分為體現資產所有權的管理體制和按資分配制度。
勞動實體,是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體現勞動所有權,且以勞動價值化為生產目的,與此相聯系的是,社會主義所有制;因此,勞動實體可以用生產資料公有制+勞權制度這樣一個公式來表達:
勞動實體=生產資料公有制+勞權制度→消費價值生產方式。我們把這個公式稱為勞權公有制模式。
在這里,勞權制度可以進一步區分為體現勞動所有權的管理體制和按勞分配制度。我們把這個公式簡稱為勞權公有制模式。
在市場經濟中,一切規范的企業,都是具有人格化的生產主體的企業,要么是人格化的資產者一一老板或股東;要么是人格化的勞動者一一社員或員工。因此,現實中規范的生產模式,也只有兩種,要么是產權私有制生產模式;要么是勞權公有制模式。產權制度是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相匹配的權利制度,同樣的道理,勞權制度則是與生產資料公有制相匹配的權利制度。
在這里,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企業必須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企業必須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私有制企業要建立產權制度,公有制企業要建立勞權制度是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客觀要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