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論財富問題在馬克思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俞吾金 · 2023-12-14 · 來源:馬克思主義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只有當研究者們把視角切換到經濟哲學上去時,他們才有可能看到財富問題在馬克思哲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如果有人提起財富問題與馬克思哲學之間的關系,大多數研究者會認為,兩者之間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關系。試問,有誰能夠在已經出版的關于馬克思哲學的研究著作中,找到論述財富問題的專門章節?的確,財富問題從未真正地進入過馬克思哲學研究者們的視野。然而,這種現象的存在并不表明它本身就是合理的,反倒表明研究者們從未真正地理解過馬克思哲學,因為他們是從傳統哲學而不是經濟哲學的視角出發,去理解馬克思哲學的。(參見俞吾金)筆者認為,確定的對象總是從相應的視角中顯現出來的:只有當研究者們把視角切換到經濟哲學上去時,他們才有可能看到財富問題在馬克思哲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問題與概念

  長期以來,當人們從傳統哲學的視角去看待馬克思哲學時,常常把馬克思哲學的基本問題理解為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其實,正像抽象的“思維”不能代替具有實踐傾向的具體的人一樣,籠統的“存在”也無法把人的生存活動與物的現成擺放之間的差異彰顯出來。

  事實上,馬克思哲學作為實踐唯物主義,根本不可能把傳統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與存在的關系視為自己的基本問題,而是把“人與物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視為自己的基本問題。因為這雙重關系正好統一在人的生存實踐活動中,而從經濟哲學的視角看,人的生存實踐就是生產勞動。在生產勞動中,一方面,人必定要與物打交道(人與物的關系);另一方面,人必定要與他人打交道(人與人的關系,即社會關系)。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為了進行生產,人們相互之間便發生一定的聯系和關系;只有在這些社會聯系和社會關系的范圍內,才會有他們對自然界的影響,才會有生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344頁)由此可見,從一方面看,“人與物的關系”是通過“人與人的關系”的媒介才得以發生的;從另一方面看,沒有“人與物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也難以為繼。事實上,這雙重關系是不可分離地糾纏在一起的,它們共同構成馬克思哲學的基本問題。①

  下面先來考察一下,人必定要與之打交道的“物”(Dinge)究竟是什么。從經濟哲學的視角出發,可以把物區分為以下兩種類型:一是“廣義的物”,泛指生產勞動中的自然界、自然界中的具體事物、原料、工具、機器設備、產品、廢料等等;二是“狹義的物”,專指生產勞動的結晶——產品(Produkt)。因為人的生產勞動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產品,因而在物的所有樣態中,產品始終起著核心的作用。而當產品作為交換的目的而被生產的時候,它就成為“商品”(Ware)。寫到這里,可以言歸正傳了,因為商品就是“財富”(Reichtum)的元素。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開宗明義地指出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為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馬克思,第47頁)這樣一來,我們就明白了,在馬克思哲學中,財富不但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邊緣性的概念,反而是一個基礎性的概念。

  現在再來考察一下,人與人之間關系(即社會關系)的實質。列寧敏銳地發現:馬克思“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產關系,即決定其余一切關系的基本的原始的關系。”(《列寧選集》第2卷,第6頁)在馬克思那里,社會關系的實質是“生產關系”,那么生產關系的實質又是什么呢?馬克思告訴我們,是“財產關系”。因為財產關系“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32頁)那么,作為財產關系基礎的“財產”又是什么呢?馬克思指出:“財產最初意味著(在亞細亞的、斯拉夫的、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中就是這樣),勞動的(進行生產的)主體(或再生產自身的主體)把自己的生產或再生產的條件看作是自己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第496頁)馬克思這里說的是財產的最初含義,即古代的人把自己在生產勞動中常用的工具理解為財產。其實,財產就是可以從所有制上確定歸屬的財富。于是,我們又發現,即使在探討“人與人的關系”時,最終也會通過財產關系而不得不返回到財富問題上來。也就是說,在馬克思哲學的語境中,財富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既然財富問題貫穿于馬克思哲學的基本問題“人與物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中,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勞動與財富

  什么是財富?馬克思告訴我們:“不論財富的社會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馬克思,第1卷,第48頁)那么,使用價值又是什么呢?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但這種有用性不是懸在空中的。它決定于商品體的屬性,離開了商品體就不存在。因此,商品體本身,例如鐵、小麥、金鋼石等等,就是使用價值,或財物。”(同上)

  如果繼續追問:財富是怎樣產生的?人們通常會回答道:財富是“勞動”創造的。但這個回答已經包含著一種危險,即把勞動理解為一切財富的源泉。馬克思并不同意這樣的答案。事實上,當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愛森納赫派把“勞動是一切財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這句話寫入哥達綱領,并作為這一綱領的第一條款時,馬克思對此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勞動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勞動一樣也是使用價值(而物質財富就是由使用價值構成的!)的源泉,勞動本身不過是一種自然力即人的勞動力的表現。”(《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298頁)在這段重要的論述中,馬克思不僅重申了財富的含義,而且提示我們,在探索勞動與財富的關系時,決不能忽略自然界這個基礎性的環節。

  眾所周知,人類最初處于游牧狀態中,后來逐漸在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合適的地方定居下來,并發明了弓箭,學會了制陶,懂得了動物的馴養和植物的栽培,甚至掌握了冶煉技術。在生產勞動過程中,語言也應運而生,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工具。其實,所有這一切都是在自然界或大地上展開的。因此,馬克思說:“人類素樸天真地把土地看作共同體的財產,而且是在活勞動中生產并再生產自身的共同體的財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第472頁)這種素樸天真的觀點也啟示我們,人類始終懷著感恩的思想,把自然界或大地理解為財富的源泉之一。事實上,沒有自然界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不但勞動失去了對象,人類自身也無法生存下去。

  當然,馬克思肯定“勞動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其意圖并不是否認勞動在財富創造中的巨大作用,而是強調,勞動尤其是人類早期的勞動,必須依賴自然界。事實上,誰也沒有比馬克思更多地肯定勞動在財富創造中的基礎性作用。1840年,法國學者蒲魯東出版了他的著作《什么是財產?或關于法和權力的原理的研究》。馬克思在1865年1月24日致約·巴·施韋澤的信中,對蒲魯東的著作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評論。馬克思指出,蒲魯東在書中提出的“財產就是盜竊”的觀點是對布里索的剽竊,因為后者早在1789年以前的類似的著作中已經提出了這個觀點。馬克思還一針見血地指出:“蒲魯東實際上所談的是現存的現代資產階級財產。這種財產是什么?——對這一問題,只能通過批判地分析`政治經濟學'來給予答復,政治經濟學不是把財產關系的總和從它們的法律表現上即作為意志關系包括起來,而是從它們的現實形態即作為生產關系包括起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2卷,第615頁)在馬克思看來,要了解財產或財富的實質和起源,就得借助于政治經濟學來分析生產勞動過程和生產關系中蘊含的分配原則,而不是懷著高尚的道德義憤,聳人聽聞地談論什么“財產就是盜竊”。事實上,財產主要是通過生產勞動創造出來的,而不是通過盜竊得來的,因為盜竊本身只能轉移財產,而不可能創造財產。

  在馬克思看來,勞動不僅是財富的主要來源,而且也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在批評費爾巴哈的膚淺的唯物主義學說時,馬克思指出:“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是整個現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礎,只要它哪怕只停頓一年,費爾巴哈就會看到,不僅在自然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整個人類世界以及他(費爾巴哈)的直觀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沒有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0頁)

  后來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進一步闡發了馬克思的觀點。當杜林強調財產源于暴力的掠奪時,恩格斯責問道:“但是這種財產是怎樣來的呢?無論如何,很清楚,雖然財產可以由掠奪而得,就是說可以建立在暴力的基礎上,但是決不是必須如此。它可以通過勞動、偷竊、經商、欺騙等辦法取得。無論如何,財產必須先由勞動生產出來,然后才能被掠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04頁)

  事實上,勞動不僅在財富創造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而且正是通過勞動和勞動所創造的財富,“人與人的關系”的發展才受到了實質性的推動。眾所周知,原始部落之間常會因為資源或財產而進入戰爭狀態。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戰爭就是每一個這種自然形成的共同體的最原始的工作之一,既用以保護財產,又用以獲得財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第490頁)那個時候,俘虜或者直接地被殺害,或者通過祭神的方式被殺害,但隨著原始生產工具的發展,一旦俘虜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財富大于他本人必須消耗的財富(即養活他自己的必要的生活資料),俘虜就不再被殺害了,他轉化為奴隸。而奴隸的使命就是通過勞動養活自己,同時為主人創造財富。這樣一來,“主奴關系”這一新的社會關系就產生了。②實際上,“人與人的關系”的任何重要的發展都受惠于勞動和勞動所創造的財富的推動。如果說,財富的秘密必須通過生產勞動才能索解,那么,財產的秘密就必須通過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生產關系才能索解。

  三、家庭與財富

  如前所述,人類必須通過勞動創造出財富的基礎部分——物質生活資料,才能生存下去,這是人類的第一個基本特征。人類的第二個基本特征是,他們是有性別的存在物,只有在異性關系中,人類的種族才能延續下去,而家庭乃是異性關系的載體。可以發現,在財富本身的積累和發展中,在公共財富向私人財產轉換的過程中,“家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這種重要的作用又常常借助于權力而完成。

  實證人類學的研究成果啟示我們,原始社會的基本單位是氏族,若干氏族組成了胞族,而若干胞族則組成了部落。馬克思曾借用柯瓦列夫斯基的部分表述,明確地概括道:“總之,過程如下:(1)最初是實行土地共同所有制和集體耕種的氏族公社;(2)氏族公社依照氏族分支的數目而分為或多或少的家庭公社,即‘南方斯拉夫式的家庭公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第242頁)③在馬克思看來,一方面,氏族公社的每個成員都共同擁有財富的最初表現形式——土地,集體進行耕種,并選舉酋長,對集體生活進行管理;另一方面,氏族公社又是以家庭為細胞的。事實上,正是家庭的形成和發展成為氏族公社最后解體的重要酵素。

  人類最初像其他動物一樣,處于雜亂的性關系中,即任何兩個異性之間都可以發生性關系。這種狀態先過渡到禁止父母與子女性關系的血緣家庭,再過渡到禁止姐妹和兄弟之間性關系的普那路亞家庭,進而過渡到性關系不完全確定的對偶制家庭。在這些家庭形式的演化中,女性始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類學家們也把這些家庭形式概括在“母系氏族”的名下。

  大約到了野蠻時期的中、高級階段,以男權為中心的具有確定的性關系的專偶制家庭產生了。正如恩格斯所說的:“專偶制的產生是由于,大量財富集中于一人之手,也就是男子之手,而且這種財富必須傳給男子的子女,而不是傳給其他人的子女。”(《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62-63頁)一方面,酋長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積累了大量財富,他們希望把財富傳給自己的子女,從而使專偶制家庭應運而生;另一方面,專偶制家庭的確立又為酋長利用權力積累更多的財富、并把它們轉化為家庭的私有財產提供了巨大的動力。

  仔細想來,中國人所說的“財富”的“富”字是很值得玩味的。其中的“口”表示人丁興旺,其中的“田”表示田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寫道:“富,備也。一曰厚也,從宀畐聲。”其中的“宀”是房屋的意思。這實際上暗示我們,財富與家庭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無疑地,只有在家庭的傳承關系中,財富才有可能越出個人擁有的有限時空,獲得持久的生命力。事實上,當財富被某個人使用時,人們稱它為“財產”;而當財富被某個人(臨死前)自愿地讓渡給他人使用時,人們稱它為“遺產”,而遺產正是財產的生命在家庭世代中的延續。

  馬克思指出:“財產本是以占有者的出讓權為前提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第291頁)氏族公社成員試圖依靠傳統的力量不出讓公社的財產,而酋長則與僧侶勾結起來,共同摧毀公社的公有制。有鑒于此,馬克思指責道:“所以,僧侶賊徒(pack)在家庭財產個體化的過程中起著主要的作用。”(同上,第258頁)如果說,酋長們利用的是世俗的權力,那么,僧侶們利用的則是神圣的權力。正如摩爾根所說的:“財產和酋長職位在氏族內繼承;氏族內禁止通婚;現在,子女已撇開其同氏族人而獲得遺產的大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第465頁)顯然,連酋長的權力也變成世襲后,權力和財產之間在家庭內部便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

  公元前594年,梭倫擔任雅典的執政官。當時人們為了占有財產而你爭我奪,社會狀況嚴重惡化。梭倫頒布了法典,按照家庭財產的多少,把人民劃分為以下四個不同的階級:第一階級擁有500墨狄那(糧食的計量單位);第二階級擁有300墨狄那,也稱騎士;第三階級擁有200墨狄那;第四階級包括余下的人,被稱為雇工。“一切行政職務只有前三個階級即富有的人才能擔任;雇工(第四階級)不能擔任任何職務,但是他們作為人民代表和法庭的成員參加管理。”(同上,第519頁)顯然,當行政權力開始按照家庭財產的多少來分配時,氏族公社的解體就變得無可挽回了。

  只要簡略地考察一下家庭演化史就會發現,對異性之間的性關系的越來越嚴格的限制主要出于兩個原因:一是降低因血緣關系太近而繁殖出來的弱智者的數量,二是使異性之間的性關系從不確定轉到確定,以便使財產能夠以確定的方式得到繼承。因此,專偶制家庭的出現具有歷史的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專偶制是不以自然條件為基礎,而以經濟條件為基礎,即以私有制對原始的自然產生的公有制的勝利為基礎的第一個家庭形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62-63頁)

  無庸諱言,專偶制這種新的家庭形式的形成和普遍化完成了財富發展史上的一個歷史性的轉折,即氏族公社的公共財富開始轉化為各個家庭的私有財產。從這個時候起,原始社會體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純樸的崇高的關系也就被破壞了。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古代的觀點和現代世界相比,就顯得崇高得多,根據古代的觀點,人,不管是處在怎樣狹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規定上,畢竟始終表現為生產的目的,在現代世界,生產表現為人的目的,而財富則表現為生產的目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第486頁)盡管如此,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馬克思仍然把私有制對原始公有制的取代理解為歷史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

  四、市場與財富

  當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到以商品交換為主導的社會形態之后,“市場”不僅以其巨大的魔力改變了財富的存在方式,而且使財富本身感染了這種巨大的魔力。在某種意義上,市場就像一個神通廣大的煉金術士,當財富通過煉金爐兩次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已經完全不認識它了。

  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財富的第一個漂亮的轉身體現在“貨幣”上。貨幣的誕生不失為財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飛躍。如果說,作為財富元素的商品各自具有單一的使用價值,那么,貨幣則間接地擁有一切使用價值,因為人們可以用貨幣去購買他們所需要的任何商品。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貨幣作為純抽象財富——在這種財富形式上,任何特殊的使用價值都消失了,因而所有者和商品之間的任何個人關系也消失了——同樣成為作為抽象人格的個人的權力,同他的個性發生完全異己的和外在的關系。但是貨幣同時賦予他作為他的私人權力的普遍權力。”(《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冊,第453-454頁)在馬克思看來,貨幣自身只是“純抽象財富”,但貨幣持有者可以用它換來任何他所需要的具體的財富。在這個意義上,任何人擁有貨幣,也就等于擁有了“普遍權力”。所以馬克思說:資產者“像鹿渴求清水一樣,他們的靈魂渴求貨幣這唯一的財富。”(馬克思,第1卷,第159頁)在《雅典的泰門》中,莎士比亞以極其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人們對貨幣的這種崇拜心理:

  為了不同的目的,

  你會說任何的方言!

  你動人心坎的寶物啊!

  你的奴隸,那些人類,要造反了,

  快快運用你的法力,讓他們互相砍殺,

  留下這個世界來給獸類統治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2頁)

  盡管貨幣作為財富是抽象的,但貨幣本身卻需要物質的載體。貨幣發展史表明,在由貴金屬(如金、銀)充當貨幣之前,還有許多其他的東西充當過貨幣,貝殼就是其中的一種。其實,中國人所說的“財富”的“財”就是以“貝”為偏旁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財,人所寶也。從貝才聲。”又說:“至秦廢貝行錢”。由此可見,貝殼在中國秦代以前充當過貨幣。

  貨幣發展到以貴金屬作為載體后,又產生了新的問題:盡管貴金屬稀少,做貨幣的載體是理想的,但它們自身太重,攜帶不便;況且在流通的過程中,貴金屬會受磨損,重量會不足。所以,人們不得不先用鑄幣、后用紙幣來取代貴金屬。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在貨幣不斷轉手的過程中,單有貨幣的象征存在就夠了。貨幣的職能存在可以說吞掉了它的物質存在。貨幣作為商品價格的轉瞬即逝的客觀反映,只是當作它自己的符號來執行職能,因此也能夠由符號來代替。但是,貨幣符號本身需要得到客觀的社會公認,而紙做的象征是靠強制流通得到這種公認的。”(馬克思,第1卷,第149頁)也就是說,紙幣作為符號不過是貴金屬的象征。而在交換過程中,實際上起作用的正是貨幣的象征功能。然而,隨著紙幣和其他符號性存在物的發行,符號性存在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相分離的可能性也產生了。其實,市場經濟所蘊含的信用危機、金融危機已經隱藏在這種最初的分離中了。

  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財富的第二個漂亮的轉身是轉化為“資本”。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作為財富一般形式——貨幣——的代表,是力圖超越自己界限的一種無止境的和無限制的欲望。”(《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第299頁)在馬克思看來,盡管資本作為財富的最新形式是離不開流通領域的,但資本的秘密卻必須通過對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的分析才得以揭示。馬克思的分析是從“勞動力”作為商品在市場上的出售開始的。乍看起來,工人受雇到工廠里勞動,資本家付給工人工資,相互之間是十分公平的。其實,資本家用資本榨取的正是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里創造的剩余價值(即財富)。也就是說,資本只有通過對活勞動的吸附,才可能不斷地得到增殖。所以,馬克思告訴我們:“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獲取剩余價值,用自己不變的部分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余勞動。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馬克思,第1卷,第260頁)在馬克思看來,資本家不過是人格化的資本,而“平等地剝削勞動力,是資本的首要的人權”。(同上,第324頁)無論是技術上的新發明,還是分工的合理化;無論是交通工具的改善,還是世界市場的開辟,都不會使工人階級致富,而只會使資本致富,并使資本支配勞動的權力不斷增大。

  馬克思認為,與以前的社會形態比較起來,財富轉化為資本有其積極的意義,因為“只有資本才掌握歷史的進步來為財富服務”。(《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冊,第88頁)然而,資本主義的發展正在走向自己的反面。馬克思寫道:“在資本-利潤(或者,更好的形式是資本-利息),土地-地租,勞動-工資中,在這個表示價值和一般財富的各個組成部分同財富的各種源泉的聯系的經濟三位一體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神秘化,社會關系的物化,物質生產關系和它的歷史社會規定性直接融合在一起的現象已經完成:這是一個著了魔的、顛倒的、倒立著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資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為社會的人物,同時又直接作為單純的物,在興妖作怪。”(馬克思,第3卷,第938頁)在馬克思看來,社會化大生產與少數人擁有巨大的財富,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固有的無法克服的矛盾。因此,只有剝奪剝奪者,把這個著了魔的世界重新顛倒過來,才能使人類自己創造的財富真正為人類服務。

  五、聯合體與財富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94頁)顯然,馬克思和恩格斯這里提到的“一個聯合體”,是對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初步設想。在《資本論》第三卷中,馬克思以自由問題為線索,對上面提到的聯合體的功能做出了更明確的規定:“這個領域內的自由只能是: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物質變換。”(馬克思,第926-927頁)這段話啟示我們,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里,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對創造財富的生產勞動進行合理的調控,使之以最適合人類本性的方式來進行。

  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從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角度闡述了他對作為聯合體的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解和期待:“在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在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后;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手段,并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05-306頁)

  在這段極為重要的論述中,盡管馬克思只有一次提到了“集體財富”這一概念,但其整段論述正是圍繞財富問題展開的。如前所述,財富主要是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馬克思在這里提到的“勞動”、“分工”、“生產力”、“個人的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目的,是使“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以形成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對財富的新的分配方式,即“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將自覺地盡自己的能力進行工作,而聯合體將根據每個人的需要來分配集體的財富。

  這樣一來,我們仿佛又以某種方式返回到原始公社的所有制中;當然,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景。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留戀那種原始的豐富,是可笑的,相信必須停留在那種完全空虛之中,也是可笑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第109頁)如果說,在原始公社解體以來,財富一直是人的主人,那么,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中,人將成為財富的真正的主人。這正是馬克思哲學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之一。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3.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4.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5.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6.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7.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8.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9.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10.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