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江青有一個攝影作品,是一位海島女民兵的形象,曾經在《人民畫報》上發表,由于身份特殊,署名是筆名峻嶺。有部電影《海霞》,是講海島女民兵故事的。海島上的人以漁業為主來謀生,所以女民兵一個個都是曬得黝黑黝黑的,但那個時候看她們都很美。有一個時期,由于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對于美的標準是有過相應調整的。從文藝作品里的女性形象,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來。《海霞》里的民兵隊長,是由京劇演員吳海燕扮演的,她在電影里的形象,那可是實實在在的“漁家姑娘”喔。人們對她們的美,有個說法叫做——黑里透著紅。那是說得通的,當然不同的世界觀也許會想不通,但從道法自然講,漁家姑娘在海邊,理所當然要被太陽曬黑,這是自然之美,純真之美,那意味著新的女性在整體上的道器變通之變——這是新中國女性在精神上的新的解放,新的意境,新的風采。
峻嶺是江青的筆名,以這個筆名發表在畫報上的作品,即使現在看來,水平都是很高的
《海霞》這部電影,展現的是海島女民兵的風采,吳海燕演的海霞是個漁家姑娘,在黨和毛主席教導下成為一名新中國的女民兵干部,可謂由器而道的,也就是從形式到內容,那是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的。
本文要點如下:
真善美這三者,都是道器結合的,只不過相對而言,美更加重視器層面,道隱含其后。
美之道,就是世界觀。不同的時代,會有世界觀的差異,也就會有對美的不同評判。
人之美,不能不涉及健康。自然之美,健康之美,是值得追求的。
欲知詳情,請看下文。
01
—
真、善、美這三者,美更突出器層面看得見的成分
真、善、美,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評價事物的一套方法論。
就人的評價而言,直觀的更多是看其美不美。
美之道,不能脫離世界觀。在唐明皇李隆基那個時候,楊貴妃是很美的,不過她的那種豐腴之美,也許到了今天也許就會被人們普遍認為沒有那么美了,當然也不至于說不美。
現在人們對女性的身材之美,膚色之美,似乎特別講究。
用身材之美來評判,楊貴妃不算特別美。
用膚色之美來評判,《海霞》里的女民兵黝黑的皮膚,也不會是現在女性的追求。
這都是屬于道層面的世界觀的差異所致。
不過,如果結合真善美三者,全面地看女性之美,《海霞》里的女民兵除了外形之美,還有健康之美,心靈之美,也就是說她們是全面的美,是名副其實的真善美?! ?/p>
人們對海島女民兵的描述是:黑里透著紅?! ?/p>
這個紅,有著特殊的含義。
紅色娘子軍
紅太陽
火紅的年代
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
閃閃的紅星傳萬代
參考:
王銘創作的《海霞組曲》,那近乎完美的音樂形象,把女民兵的真善美刻畫得淋漓盡致。
02
—
新舊社會婦女的兩種境遇
《海霞》視頻簡介
這是電影開始的鏡頭
這一天的早晨,朝霞慢慢地升起,已經映紅了大海上方的天空。在碧波蕩漾的海邊,四周還沒有人,漁家姑娘海霞早早就起來了,來到了海邊,只見她頭上戴著草帽,肩上背著鋼槍屹立在海邊的一大塊礁石上,面對著大海,海霞的心里洶涌澎拜。
她心里有千言萬語要說出來。這些年的變化,她都親身經歷著,這時只見她雙眼望著遠方的海平面,對著大海吐露著她的心聲:
海霞的面前呈現出大海上洶涌澎湃的水面,還有就是女民兵手里握著鋼槍在海邊認真操練的情景。女民兵那英姿颯爽的身影在海霞的腦海里久久沒有抹去。這一切也都發生在海霞自己的身上,這里的一點一滴的變化她也都在經歷著。
此情此景下,海霞向大海吐露著自己的心聲:
海霞的腦海里浮現出20年前畫面,那一天,同心島的天空烏云密布,大海上波濤洶涌。海上,一只木盆在憤怒的波濤中顛簸,眼看著就要被潮水漸漸吞噬。
波濤聲中,隱約聽到有嬰兒的啼哭聲。原來海上漂浮著的木盆里躺著一個初生的嬰兒,她掙扎著,大聲哭叫著。
岸邊的海灘上,一個中年男人正向著一條破漁船走去,只見他穿著補丁摞著補丁的藍色的上衣,褲子也滿是補丁,腳上沒有穿鞋,光著腳丫子在岸邊走著。那中年男人邊走邊不時地回頭朝著海上漂浮的木盆望去,滿臉的無奈和痛苦。
這個中年男人的名字叫李八十四,就是同心島上的漁民,那條破漁船就是他的家。從遠處來看李八十四的這個家,四處漏風,也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李八十四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實在是沒有辦法,但凡有一點辦法,他也不會把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女兒給這樣送出去啊。
海霞回憶說:是劉大伯把她重新從大海里救起,抱回家,起名——海霞。
?。ㄔ斍檎垍⒖春竺娴膮⒖肌逗O肌芬曨l)
解放軍來了,指導員教小海霞讀書,她很快就成長起來
民兵排長海霞帶領女民兵,一邊織魚網,還一邊進行軍事訓練,那個時候有個說法叫做“一手拿鎬一手拿槍”,生產訓練兩不誤。
這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
參考:
故事片《海霞》
03
—
《國家記憶》 海防女民兵 戰地傳奇
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這是毛主席的名言,實際上新中國婦女得到解放以后,她們還發揮了女性獨特的優勢,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p>
李克勤后記:
毛澤東文化,是因為和毛主席有關的人和事出現,并且成為地地道道的文化現象以后而存在和發展的。那么女民兵這一事物,早在戰爭年代就有,在紅軍時期就有紅色娘子軍、女赤衛隊員,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婦女能頂半邊天”成為各各行各業的普遍現象。毛主席曾經寫過一首《七絕·為女民兵題照》——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這是對女民兵,對頂起了半邊天的中國婦女的最好的描寫。再看那些曬得黝黑黝黑的海霞們,你會覺得她們不美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