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必須超越螞蟻的視野
——“不能量化”證偽了勞動價值論嗎(之五)
趙 磊
(西南財經大學《財經科學》編輯部)
從以上討論中得出的結論是:用價值與價格的“不一致”來否定勞動價值論,這樣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其實,在科學探索的語境中,內容與形式不一致,本質與現象不一致,定性與定量不一致,本來就是現實世界的客觀存在,也是科學之所以必要的基本前提。比如,當代物理學業已證明,真實空間與我們常識所觀察到的空間并不一致。真實空間并不是歐幾里得空間 ( 平滑空間) ,而是黎曼空間 ( 彎曲空間) 。
換言之,時間和空間是有結構的,并不是一個僅用 “線性”、“平滑”、“連續”就可以準確描述的存在。正如霍金所說:
“我們對以下兩種現象都獲得了實驗的證據。第一,從日食時的光線彎折得知時空可以被卷曲。第二,從卡西米爾效應得知時空可被彎曲成允許時間旅行的樣子。”
時間的壓縮與延展、空間的彎曲與折疊,這些都是時間和空間的真實存在。由于這些真實存在與人們所觀察到的現象并不一致,人們在常識層面上也就難以理解其所以然了。
因此,科學的任務,不是要用本質與現象的 “不一致”來否定事物本質的存在,不是要用定性與定量的“不一致”來否定事物定性的意義,而是要說明本質與現象、定性與定量何以會“不一致”。
從在這個意義上看,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性之所以遠在西方經濟學之上,就在于: 在 《資本論》第一卷和第三卷中,馬克思深刻揭示并科學回答了價值與價格會 “不一致”的原因。
科學家發現,在生物界中,螞蟻只能感受到二維空間,不知道有三維空間。因此,若三維空間理論與螞蟻所看到的二維空間不一致的時候,螞蟻的不解可想而知。
這讓我想起了某些經濟學家。當他們發現勞動價值論與現實經濟活動中的價格不一致的時候,便立馬斷言: “勞動價值論就是謬論! ”在我看來,這些經濟學家的境界與螞蟻的空間概念沒有什么區別。用本質與現象的“不一致”來否定對本質的追問和把握,還自以為“科學”,這是庸俗經濟學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
遺憾的是,刻畫現象是否“像”以及刻畫現象有無“定量手段”,居然成了當代經濟學鑒別“科學含金量”的唯一標準。正如馬克思所說: “而庸俗經濟學卻只是在表面的聯系內兜圈子,它為了對可以說是最粗淺的現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釋,為了適應資產階級的日常需要,一再反復咀嚼科學的經濟學早就提供的材料。”
“量化”固然是科學追求的目標( 即著名科學哲學家庫恩把所謂“精確性”作為科學的標準之一), 但并不是科學的唯一任務。馬克思有句名言: “如果事物的表現形式和事物的本質會直接合而為一,一切科學就都成為多余的了”。其實,發現并揭示事物的本質規定,才是科學的根本任務。
雖然西方經濟學在量化經濟現象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做出了很多貢獻,但在揭示事物本質這件事情上,西方經濟學實在是乏善可陳 ( 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對本質是否存在都持懷疑態度) 。我始終認為,西方經濟學在定量上的精確,掩蓋不了在定性上的膚淺。而正是定性上的膚淺,決定了西方經濟學在定量上的精確,往往也只是現象描述上的精確而已。
與科學揭示了事物本質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相比較,當今世界位居主流且如日中天的西方經濟學,其所謂的科學性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嗎?
最后我有必要強調,我并不反對“量化”研究,我反對的是以“量化”為名,否定對事物本質的分析和追問。換言之,我反對的是把現象等同于本質,從而以現象的量化與本質的揭示不一致為借口,否定揭示本質的必要和意義。
( 注:拙文《“不能量化”證偽了勞動價值論嗎?》,載《政治經濟學評論》2017年第4期。其電子版已經發布,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中國知網》下載全文。特別說明:《經濟學必須超越螞蟻的視野——“不能量化”證偽了勞動價值論嗎(之三)》,首發在《察網》2017年9月18日)
更多文章請進入趙磊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