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清重大原則是非的界限,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內容。其中一個關鍵是要認清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實質。因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道路的原則問題
文|周新城
劃清重大原則是非的界限,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內容。其中關鍵是要認清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實質。
馬克思主義是革命的科學
馬克思主義是革命的、批判的科學,它是在同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斗爭中發展的。正如列寧指出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經過戰斗”。歷史上,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國際時期曾經同蒲魯東主義、工聯主義、拉薩爾主義和巴枯寧主義等進行了斗爭,恩格斯晚年還系統地批判了杜林的反馬克思主義觀點。通過這些斗爭,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地位,肅清了各種錯誤觀點對當時工人運動的影響。19世紀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了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修正主義思潮,列寧同第二國際的修正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捍衛了馬克思主義,并根據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的新情況,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了列寧主義。在一定意義上說,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斗爭的歷史。
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也是充滿了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斗爭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是舉世公認的。回顧這30多年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充滿了矛盾和斗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了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飛躍。這是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同時,由于改革開放的國際國內條件,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嚴重干擾了改革開放。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發生的失誤除了經驗不足外,錯誤思潮的干擾和影響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旗幟鮮明地反對錯誤思潮
概括起來,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兩股性質不同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一是復辟封建主義的思潮,主要是文化保守主義、新儒學等等。這股思潮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要求“儒化中國”、“儒化共產黨”,成立“儒學院”,由熟讀儒家經典的儒生來治理中國。這套主張雖然由于得到國外某些人的支持而囂張一時,然而聽起來十分荒唐,透著一股封建僵尸的腐朽味道,很難得到群眾的贊同。一是復辟資本主義的思潮。鄧小平把它們稱之為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國內外敵對勢力在中國竭力宣傳和推行的思想,主要的就是資產階級自由化。
資產階級自由化,作為一種社會思潮,是我國粉碎“四人幫”以后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出現的。出現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并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國改革開放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所決定的。因此,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鄧小平最為堅持,講得最多。他不僅從理論上指出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實質及其危害,而且在上世紀80年代曾多次領導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積累了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斗爭的豐富的實踐經驗,保證了我國改革開放沿著正確的方向開展。
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斗爭的經驗,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把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作為這一歷史時期每一個黨員必須遵守和執行的職責列入黨的總綱,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
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表現形式
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反馬克思主義思潮主要有這樣幾種表現形式:在經濟學領域主要是新自由主義,在政治思想領域主要是民主社會主義,在價值觀領域主要是所謂的“普世價值”,在歷史學領域則主要表現為歷史虛無主義。當前,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這幾種思潮的界限,分清是非,清除它們的影響。
新自由主義是近年來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具有相當大影響的思潮,在有的地方幾乎成為主流的意識形態,以至馬克思主義有被邊緣化的危險。新自由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核心觀點是:第一,鼓吹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所謂的“經濟人假設”),私有制是與人的自私本性相適應的,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必不可少”的、永恒的,而公有制是違背人的本性的,注定沒有效率,因而改革必須實行私有化。這種抽象的人性論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自私自利是私有制基礎上產生的觀念,是歷史的產物,而不是歷史的起點。自私觀念隨著私有制的產生而產生,也將隨著私有制的消滅而消失,它不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本性。但是在“經濟人假設”的影響下,我國在一些地方出現了私有化現象,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遭到挑戰甚至被削弱。第二,主張市場經濟萬能論,迷信市場的自發作用,否定國家調控職能,要求徹底拋棄計劃這種手段。這是同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悖的。我們主張的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制度結合在一起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的體制,使市場成為經濟運行的基礎性的機制,而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仍要注意發揮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把計劃與市場結合起來。在新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萬能論的影響下,我國某些地方放棄國家的調控,聽任市場自發發揮作用,甚至一些公益領域也出現市場化傾向,提出教育產業化、醫療市場化等口號,引起了群眾的不滿。對于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我們絕不能低估。
在政治思想領域,近年來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泛濫,幾乎所有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都受到了挑戰。一些學者反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結論,主張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互融合、相互交匯,未來世界是兩種制度的“大混合經濟”。他們反對無產階級必須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尤其反對暴力革命)、奪取資產階級的政權、取得政治統治地位,而主張資本主義和平長入社會主義;他們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和無產階級專政,主張所謂的“憲政民主”,實行多黨制、議會民主、三權分立那一套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他們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主張階級調和;他們反對共產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主張把黨改造成為“全民黨”,實行共產黨的社會民主黨化,甚至建議把黨的名稱改為社會黨;他們反對馬克主義的指導地位,主張指導思想的多元化;他們反對生產資料公有制,主張用“價值目標”界定社會主義來取代用“經濟制度”界定社會主義;他們吹捧伯恩斯坦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攻擊列寧、斯大林、毛澤東是“最大的修正主義者”,搞了所謂的“暴力社會主義”,而且“遭到了失敗”;他們提出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一種模式,而且是更好的模式,主張我國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有的文章甚至公開提出“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歪曲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民主社會主義,等等。這些民主社會主義觀點在一些重要刊物、論壇上頻頻出現,表明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在我國的泛濫達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
黨的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道路,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2009年中央曾對理論熱點問題“六個為什么”明確提出,中國決不搞民主社會主義。這表明,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同民主社會主義的爭論是一場事關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嚴肅的政治斗爭。
最近幾年,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另一種形式——所謂“普世價值”,在我國得到了蔓延。有的學者提出,民主、自由、人權、公平、正義、平等、博愛等就是“普世價值”,“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功績”就是“重新逐步融入世界文明,普世價值日漸成為我們文明中的核心價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所走過的歷程,就是不斷學習和實踐人類普世價值的過程”。有人還提出“解放思想應該有核心目標”,這個核心目標“就是要確立普世價值”。主張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社會、文化方面的理論創新,都必須以“普世價值”為尺度,跟國際上的民主、憲政等主流觀念接軌。“普世價值”一度成為報刊上十分流行的概念。這就涉及一個原則問題:我們在價值觀領域,是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還是貫徹所謂的“普世價值”?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價值觀領域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的斗爭。
應該指出,世界上并沒有普遍適用的、永恒的價值尺度,因為人是在社會中進行生產和生活的,人的基本特性是社會性。由于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的地位和利益不一樣,對同一個事物的價值判斷也是不一樣的,價值始終是具體的,因人而異。在階級社會里價值是具有階級性的。一些人鼓吹的“普世價值”實質上就是西方資本主義的價值。不過他們把它封為“普世”的,要求在中國推行這種價值,改造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一些敵對勢力炮制的顛覆我國政權的行動綱領,正是把這種“普世價值”作為理論依據,這恰好揭示了“普世價值”的實質。
在歷史學領域,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歷史虛無主義。
近代以來,我國的歷史就其本質和主流而言,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了民族獨立和自身解放,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在中華民族的近代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又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困、落后的舊中國,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這一段歷史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光輝的篇章,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壯麗的一頁。
但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有人要求重新評價歷史,提出否定革命、告別革命的口號。他們指責中國選擇革命的方式實現社會變革,造成了“令人嘆息的百年瘋狂與幼稚”,中國近百年的歷史“變成了一部不斷殺人、輪回地殺人的歷史”,革命只是一種“能量的消耗”,是一種單純破壞的力量,沒有任何建設性的意義。于是,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保守的說法甚囂塵上,所有的革命者都遭到攻擊和誣蔑。
歷史虛無主義的核心是否定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對我們黨所做的一切工作,包括土改、抗美援朝、知識分子思想改造、計劃經濟體制、經濟建設、政治制度等等一一加以攻擊,提出“從1949年以后都是錯誤”,“要樹立這樣一個絕對緯度,1949年是一種墮落”,因此,要“刪除1949”。他們得出結論:新中國成立以來走的道路錯了,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我們所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進而要求“以英美為師”,“回到人類文明的正道”,實行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制度。這就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
各路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如一丘之貉
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盡管說法不同,使用的詞藻、具體觀點也不大一樣,但實質都是一樣的,它們是一脈相通的。
從政治目的來說,它們歸根結底都要求我國放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走西方式的資本主義道路,不過有的是以美國為榜樣,有的是以西歐為榜樣而已。它們在政治上要求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實行西方式的多黨輪流執政、議會民主、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在經濟上,要求廢除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私有化,建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思想上,要求取消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實行指導思想的多元化。一句話,就是實行西方資本主義制度。
從世界觀來說,他們都是歷史唯心主義者,抽象的人性論都是他們的出發點。他們都是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基礎上產生的思想、觀念,當作人的永恒不變的本性,然后由此推理出各種政治結論。在經濟上,他們把私有制基礎上產生自私思想當作人的本性,從而得出私有制永恒的結論,要求推行私有化;在政治上,他們把資本主義制度所決定那種自由、民主、公平看作是“天賦人權”,是上帝賜予的東西,具有“普世性”,然后要求按照這些“普世”的價值來改造社會主義制度。
從歷史觀來看,他們都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他們否定百年來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主張“告別革命”。他們集中力量攻擊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提出全國解放以后,“以俄為師”,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一種歷史的迷誤,走了一條歧路,而英美式的資本主義道路。才是“人類文明的正道”、“近代文明的主流”。他們要求回歸到“以英美為師”的文明主流去,也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因而他們對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公有制為主體、人民民主專政等等一概予以否定。
可見,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發展的方向、道路的原則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