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工業技術崇拜的三個陷阱
2010年04月20日
【作者: 張孝德】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歷史演化的規律警示我們:當一個東西開始成為社會崇拜的對象時,也是給社會帶來悲劇或副作用的開始。支持工業經濟的科技在當今世界中正在扮演著這個角色。
工業經濟對人類文明的最大貢獻根源于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甚至將近代以來的工業經濟模式定義為技術持續創新的模式,他認為,技術創新制度的確立是古代農業社會與現代工業社會分野的標志。近代以來的科學技術確實像古代社會所期望的神力一樣,創造了今天人類幾乎無所不能的世界文明。正因為科學技術有如此巨大的神力,也就決定了當代人類對科學技術從最初的尊重到目前的崇拜。今天,在我們從工業經濟走向生態經濟的過程中,不能不高度警惕工業科技崇拜的三個陷阱。
第一,警惕現代工業技術范式的路徑依賴,使生態文明陷入新災難的陷阱。
近代以來,基于對地下化石與礦石資源開發利用形成的西方科技范式,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基于微觀模型解釋世界的思維范式;二是基于解構、分解路徑改造世界的范式。近代以來物理學通過不斷的分解與解構,在深入到越來越微觀的世界中不斷更新著現代科學對宇宙與物質世界的解釋。近代以來的科學家在原子層以下的微觀世界中,不僅找到了人類可以利用的能量與信息,也找到了可以按照人類意愿組構的元素。可以說,現代工業文明社會所生產出的物品、所使用的能量和信息都根源于這樣一種科學范式。
無論科學技術在近代以來給人類做出了多大貢獻,但是追求局部最優、短期最好的科技范式,所造成的整體失衡、長期失效的負效應卻是不爭的事實。現代科技在微觀世界里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卻以造成宏觀自然系統失衡為代價;在提供了滿足人類某種效用的同時,卻以造成了對人類另一種效用的破壞為代價;在科技創新滿足了某種商業價值的同時,卻以損害社會道德與文化為代價等等。如果這種代價,在工業化的初期與中期,相對于工業技術的貢獻與收益而言是值得的,那么在目前,當代人類為這種工業科技范式付出的代價,則開始超過其收益。現代人類為這種追求局部最優、短期有利的科技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被科學家測算出的“碳”就是最好的例證之一。
現在我們遇到的困惑與困境是,在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對造成現代人類文明困境的工業化科技范式進行反思與矯正的情況下,現代科技則以救世主的身份,開始從非生命領域進入生命與生態領域;開始從氣候危機的制造者,搖身一變,變成了現代氣候危機的拯救者。
科學家以工業科技范式對生命系統的解構,已經成功地找到了可以解釋與左右生命的微觀結構,這就是基因。在基因這個微觀生命世界里,現代科技再次找到了人定勝天的支點或通道。現代科學堅信,在這個可以按照人類意愿進行組構的基因世界中,能夠找到滿足人類需求的新生命物,如轉基因食品、克隆動物等。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我們也可以找到滿足人類幸福的基因、滿足人類長壽的基因、根除人類疾病與犯罪的基因等。按照現代基因理論的邏輯,未來滿足人類生存需要的食物、人類所祈求的幸福、精神、宗教信仰及包括人類本身的繁衍等等,都可以像現代流水線生產汽車一樣,按照人類的意愿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我們絕不否認現代生物學研究的意義與功能,但是需要我們對現代科技保持警惕的是,既然工業科技范式在對非生命世界的征服中,并沒有給當代人類帶來一個完美的世界,而是留下了難以解決的一系列災難性的后果,那么現代科技范式在生命領域是否比在非生命領域做得更好?在非生命領域所具有的負效應與災難,在生命領域不會出現嗎?
科學常識告訴我們,生態與生命系統是一個經過上億萬年演化形成的宏觀與微觀、高度整合與高度分解、封閉與開放的系統,是一個自然與生物不斷地進行物質、能量與信息轉換的系統。然而現代工業科技范式所要做的卻是,企圖在基因這個生命的微觀世界中,完成對生命與生態系統的征服與控制。一方面我們驚呼給現代人類文明帶來的災難根源于天人對立觀,另一方面我們又對天人對立的科學范式充滿新的希望,這是怎樣的悖論!
第二,警惕對技術萬能的崇拜,使當代人類在解決工業文明的危機中,陷入蛇咬尾巴的惡性循環陷阱。
在當代人類應對工業文明危機中,社會學家普遍失語的同時,科學家則成為危機的救世主,出現在世界舞臺上。當代科學家不僅替代經濟學家用科學的語言,設計出了“低碳經濟”這個概念,而且正在鼓動政府通過投資CCS碳捕獲與封存技術 的地球工程來解決碳排放問題。目前科學家建議實施這樣兩類地球工程:第一類是通過反射太陽光給地球降溫的工程,第二類是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的工程。
只要把低碳經濟與CCS結合起來思考,我們就會發現,現代科學家所謂的重大發現與創新,玩的仍然是工業科技范式那一套。首先他們按照微觀解釋宏觀認識范式,在當代人類面臨的諸多困境與危機中,找到了“碳”這個小妖。然后再用還原解構、分解改造世界范式來降服這個“碳”小妖。這就是與地球作對,對地球開膛破肚來封存碳,與太陽作對,把多余的太陽光反射回去。
所以,CCS的解決方案,仍然沒有走出蛇咬尾巴的惡性循環。在微觀世界中,通過不斷的解構,形成滿足局部最優、短期有效的同時,卻造成了整體與長期的累積性負效應。對存在的問題,不是以整體與長期的科技范式來矯正,而是繼續把整體還原為部分,把長期還原為短期來解決,結果又形成了新的整體與長期負效應。這樣一種惡性循環就像一條貪吃的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一樣,如此下去的結果是,大自然終究會對人類進行秋后算總賬。
第三,警惕當代中國在對西方技術優勢的崇拜中,陷入主體性與自主創新能力喪失的陷阱。
在當代人類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經濟模式與機制轉型,更需要科技范式的轉型。當代人類面臨的危機迫切需要導入一種能夠從宏觀整體與長期性上解決工業文明弊端的新科技范式。古代東方的智慧是基于系統整合與長期性思維的一種世界觀。然而,當時代需要東方智慧時,我們卻面臨著另一個需要跨越的障礙,這就是長期以來,我們在對西方科技的學習與引入中形成的依賴與崇拜,使我們陷入了主體性與原創性缺失的困境。
在此,我們并不是簡單地否定在科技上的開放與學習,但是我們必須清醒認識的是,在過去,我們之所以必須在不斷地自我批評與否定中才能啟動封閉的大門,那是因為近代以來我們在對東方智慧的自我崇拜中,曾一度陷入僵化與保守,所以必須先破后立。然而可悲的是,當時代需要東方智慧時,我們卻在對西方科技范式的崇拜與依賴中失去自我。所以,時代需要我們必須在自我肯定與強化主體性學習與引入中,創立一種與生態文明時代需求相適應的全新的科技范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