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識勞動階級
馬克思的不朽著作《資本論》在論述到“階級”時,嘎然中斷了。一顆偉大的心靈停止了博動,人類發展的道路由此失去了一座耀眼的燈塔。但是,在思想領域,馬克思主義與社會進步所能產生的共振,必將還要使生命在宇宙航程中持續運動下去。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者創造的是自己的命運,因為每一個有價值的人都有不朽的靈魂。馬克思的生命依然活著,勞動者的價值永遠存在。
《資本論》第五十二章“階級”指出:
單純勞動力的所有者、資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們各自的收入源泉是工資、利潤和地租,——也就是說,雇傭工人、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基礎上的現代社會的三大階級。
在英國,現代社會的經濟結構無疑已經有了最高度的、最典型的發展。但甚至在這里,這種階級結構也還沒有以純粹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這里,也還有若干中間的和過渡的階段到處使界限規定模糊起來(雖然這種情況在農村比在城市少得多)。不過,這種情況對我們的研究來說是無關緊要的。我們已經看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經常趨勢和發展規律,是使生產資料越來越同勞動分離,分散的生產資料越來越大量集中成群,因此,勞動轉化為雇傭勞動,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面,適應于這種趨勢,土地所有權同資本和勞動相分離而獨立【弗·李斯特說得對:“大領地上盛行的自給自足的經濟,不過證明還缺少文明、交通工具、國內工業和富裕城市。因此,我們在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梅克倫堡到處都看見這種自給自足的經濟。以前在英國,這種經濟也很盛行;但是,隨著商業和工業的勃興,它們就分成一些中型農場,被租佃制代替了。”(《農業制度.小農經濟和國外移民》1842年版第lO頁)】,換句話說,一切土地所有權都轉化為適應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土地所有權形式。
首先要解答的一個問題是:什么事情形成階級?這個問題自然會由另外一個問題的解答而得到解答:什么事情使雇傭工人、資本家、土地所有者成為社會三大階級?
乍一看來,好象就是收入和收入源泉的同一性。三大社會集團的成員,即形成這些集團的個人,分別靠工資、利潤和地租來生活,也就是分別靠他們的勞動力、他們的資本和他們的土地所有權來生活。
從這個觀點來看,例如,醫生和官吏也形成兩個階級了,因為他們屬于兩個不同的社會集團,其中每個集團的成員的收入都來自同一源泉。對于社會分工在工人、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中間造成的利益和地位的無止境的劃分,——例如,土地所有者分成葡萄園所有者,農場所有者,森林所有者,礦山所有者,漁場所有者,——也同樣可以這樣說了。
{手稿到此中斷。}
手稿到此中斷了,后人已經無法描述出馬克思原來想要說下去的話語。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雇傭工人、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是如何歷史地形成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經常趨勢和發展規律促使了階級這種社會現象的演變,更確切地說,是工具的發明、工業化的生產以及商業的勃興促使了現代社會各個階級的形成。收入的類型表現著不同社會集團的生活特點。然而,這僅僅是我們能夠看到的社會現象,決定紛繁復雜的一切,沒有多么玄妙的本質,只是歸結為了一點,每一個具體的人在具體的生產關系中所處的地位。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就是工業化生產方式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謂階級,簡單的說來,可以看做不同的生產方式中具體的人類個體所處的社會地位,表現為由此而構成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存在著差異的社會集團。階級這個概念,本質上是人類個體價值與生產方式在歷史發展中的同一性。
工業化的生產勞動中,工人階級按照特定的生產原理和一定的生產規模被組織了起來,為了實現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者的利益,被迫地進行著社會化的生產實踐。由于機器的推廣和分工的發展,不能占有生產資料的無產者的勞動已經失去了任何獨立的性質,因而也失去了對工人的任何吸引力。從封建社會的滅亡中產生出來的現代資產階級有了新的壓迫條件,在傳統的私有制基礎上,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里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生存條件是雇傭勞動。工業化生產中,資本家處在控制和支配的地位,整個資產階級實現了對社會的統治;工人階級處在被雇傭和被支配的地位,并且隨著工業化生產勞動實踐越來越深入,工人對現實生產資料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因而工人階級的利益訴求和價值取向也越來越狹窄和單一。沒有生產資料,使工人階級的勞動能力和個人發展陷入了絕境,生存的本能讓工人為主體的無產階級必須自我更新,以自身的力量努力創造條件,實現階級的解放。
二十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和科學領域信息技術的產生,為當代無產階級的努力帶來了曙光。所謂信息,源自于理論科學的信息論。信息技術的理論基礎,最根本的卻是系統論和控制論。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對于人類生產來說,才真正意味著信息化的開端。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自動化信息傳播系統對于人類社會,顯示出了超乎想像的強大力量。可以說,信息技術為人類的信息化生產勞動實踐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真正的信息技術形成之前,正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的歷史時期,此時,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已經產生,經濟領域,她開始運用計劃經濟的手段來組織社會生產。這種粗糙的計劃經濟,朦朧地運用著信息的概念,謹慎地實踐著系統論和控制論的一些理論,在先驅者的主義指導下,一切都在發生著契合?,F在,理性地看待歷史,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計劃經濟,本質上就是人類信息化生產的萌芽。在這樣的社會化生產發展中和資本主義社會不斷演變、社會主義運動曲折前進的歷史條件下,無產階級找到了自我改造的勞動實踐途徑和繼續與資產階級進行階級斗爭的全新手段。新的思想改造就要開始,無產階級的暴力重新醞釀。
知識勞動階級,是無產階級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歷史性發展,是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后,特別是進入金融帝國主義以來,與資產階級對立的無產階級在新型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結合階級斗爭的實踐經驗,對自身集團的不斷完善和在解放事業中對戰斗力的不斷提升。知識勞動階級有三個較為基本的特征:第一,作為社會利益高度一致的集團,階級覺悟空前提高,政治斗爭的政策和策略日趨成熟;第二,在傳統工業生產的基礎上,接受了知識經濟的洗禮,因而,完全成為信息化生產勞動的主力軍,并隨著信息化生產組織方式的發展,使自身的勞動素養在質上得到提高。第三,在現實的社會生產關系中,雇傭勞動的規??涨皵U大,知識勞動階級始終處于被雇傭的社會地位,只有運用本身的新型勞動技能謀求生存和發展。近現代及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發展歷史,便能夠清淅地展現出知識勞動階級的形成,同時,也可以逐步地明確出知識勞動階級的歷史任務和最終歸宿。
中國工人階級和世界工人階級一樣,是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產物。但是,中國近代工人階級的產生,不僅是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產物,還帶著災難中國飽經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蹂躪的烙印。毛澤東主席曾指出:“帝國王義的侵略刺激了中國的社會經濟,使它發生了變化,造成了帝國主義的對立物——造成了中國的民族工業,造成了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而特別是造成了在帝國主義直接經營的企業中、在官僚資本經營的企業中、在民族資產階級經營的企業中做工的中國無產階級?!睆?840年到1894年,外國資本的侵略方式主要以商品傾銷為主,官辦資本主要集中在軍事工業;民族工業還處于萌芽狀態。在上述三種企業中的中國產業工人人數大約有10萬人。19世紀9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時代。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方式由商品輸出轉變為資本輸出,民族資本經營的近代工業也同時獲得初步發展,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中國產業工人迅速增加到120萬人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到五四運動前,全國產業工人的總人數約計260萬人。1919年的五四運動,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中國政治舞臺。
新中國成立后,以現代工業化生產為基礎的新型計劃經濟迅速建立起來,國家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得到了發展,以及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工人隊伍也快速地達到了800萬人。在改革開放前的工業經濟發展中,中國工人的人數隨著自身的發展,以及對其他各社會階層的改造,總人數不斷增加。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工人隊伍已達三千萬人以上。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工人階級的發展經歷了不同于以往歷史的新變化,總體數量更加膨脹,但是工人群體的社會特征不再像傳統工人階級,以工人為主體的中國無產階級正處在嬗變之中,知識勞動階級開始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現象。今天,中國無產階級保守估計有3個億,這是世界上數量最大、人數最集中的工人階級隊伍。這樣的社會群體實現自我更新以后,中國知識勞動階級主導社會革命運動的歷史時刻就要到來了!
知識勞動階級的主要社會和歷史來源有三方面。一方面,知識勞動階級由中國傳統的工人階級轉化而來,他們在計劃經濟中得到了信息化生產的初步改造,政治思想上接受了深刻的教育,特別是經過了市場經濟的磨煉后,這個人群覺悟猛然蘇醒,迅速進入新的勞動實踐和社會斗爭。另一方面,知識勞動階級直接由經歷了社會教育產業化、知識產權化發展的新一代雇傭勞動力構成,他們在自身教育中受到了信息化理論的陶冶,但是在所謂知識經濟的年代,這個人群不自覺地成為了知識經濟出賣的對象,在資本的生產模式中被雇傭,為了現實的生存而掙扎,知識的碎片化使他們不得不在勞動中重新尋找自我。再一方面,知識勞動階級來源于經歷了合作化農業生產的農民階級,在信息化生產不斷發展過程中,由于更新換代導致的裂變。有社會主義的義務教育為基礎,一部分農民工在新型的社會化大生產中再次被改造,他們自發地向知識勞動階級靠攏,獲得信息化生產的熏陶后,迸出了令世人難以想像的力量。而另一部分農民在舊勞動中受到挫折,更趨于保守而墜入傳統。由這三個主要方面構成的知識勞動階級分布在包括社會生產,生產服務,生產管理等現代社會的各行各業,奠定了人類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影響著社會未來的形態。
今天,信息化生產勞動實踐正逐漸深入,勞動的形式和財富的內涵也在發生著變化。隨著中國社會雇傭勞動的普及,即所謂聘任制的擴大,知識勞動階級必將更加壯大起來。面對中國0.4%人群和99%以上人群由經濟原因而導致的社會地位差別更加清淅化,知識勞動階級的同盟軍也會越來越多。左派是知識勞動階級形成以后所產生的一個社會現象,左派就處在知識勞動階級當中,是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改造知識勞動階級生產實踐和社會斗爭的先行者,同時,在目前的社會階段,左派還包括其他社會階層中對各類弱勢群體和知識勞動階級的同情者。知識勞動階級個體的歷史宿命就是:無論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生存中,總結歷史經驗,形成團結的力量,斗爭—失敗—再斗爭,一直到整個階級的勝利和全人類的解放,建立起全新的信息化社會生產系統,并使所有社會個體發展成為社會聯合體中的自由人。知識勞動階級就是馬克思所描繪的,以自由人聯合體為基礎的共產主義社會中自由人的前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