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辯證法的理論基石之一: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物質世界最基本的規律,世界萬物無不在該規律的支配下、發生運動變化,從而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對立統一規律反映的是事物的矛盾對立雙方;互相依存、互相依賴、互相滲透、互相變化、既對立又統一的共同體。其對立的任何一方,無不是在對方存在為前提的條件下而完善自我,推動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對任何一方的否定都意味著另一方自我否定,同時也意味著原有對立統一體的打破消亡,新的對立統一體的重新建立。
作物與病蟲害、作為對立統一體雙方、無不是經過億千萬年進化對立斗爭、共同選擇發展的結果,在這場漫長的對立斗爭中、共同完成了從低級向高級的進化發展,也就是說、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成今天的進化結果,是對立統一體的存在、成就了進化發展的動力,也可以說沒有昆蟲、病菌就沒有今天的高級生物,這里有它們的貢獻。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表像上看,似乎昆蟲病菌對作物的侵害、甚至導致作物的死亡,是百害而無一利,事實上恰恰相反。作物在對付病蟲的侵襲中除了逐步適應提高自身抗性之外,同時也在進一步完善自身,這種完善適應的結果不僅表現在生命力上,而且還表現在更高的光合效率,乃至子代的繁殖力上。
現代的農業科技發展、自發現了化學農藥以后就習慣的運用了化學農藥的方法,靠殺滅病蟲的方法來保護農作物免遭其害,這一強大習慣使然、使人頑固的形成了強勢農藥依賴思維;似乎沒有農藥就沒有現代農業,沒有農藥就保障不了人類的生存,人們總想一勞永逸解決問題,幻想著用殺死病蟲的方式徹底解決農業病蟲害的困境。可問題是病蟲作為自然界生態平衡天然一員,其存在不僅有著天然合理的一面,而且是作為推動生態平衡發展前進的力量,其本身更有著難以置信的強大生命力,昆蟲、病菌不僅沒有在農藥毒殺摧毀下擊潰,反而進化的更為強大,農藥的更新速度趕不上病蟲的進化速度,在這場較量中、人類除了日益增多農藥花費外、得到的僅僅是自以為是的產量保障和長遠后患。我曾經歷過令人吃驚的事,在殺滅棉花蚜蟲的大戰中;越是打藥多的田塊蚜蟲越多,產量損失越多,反而是打藥少或不打藥的田塊損失最小。我相信這樣的事例也絕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發現。
為了改變被動困境、采用了轉基因技術、但問題是轉基因抗病蟲作物、犯了農藥同樣的錯誤,幻想著用轉基因抗病蟲的方式一勞永逸的解決作物病蟲問題。首先從大自然對立統一規律來看;當轉基因賦予作物抗病蟲后能致殺于某一病蟲,消除了對立的一方威脅,那么也意味著作物自身在這方面繼續進化適應能力的消失。迫使轉基因作物處于退化的必然;第二任何生物的基因都是一個對立統一體,任何一個單一基因功能表達都是圍繞整體基因功能表達而協調配合完成的,看似不同的獨立基因功能,都是為一共同目標繁殖后代而協調配合完成的,可以說任何一個生物體都是一個最佳基因團隊,任何破壞基因團隊的行為都是有損生物自身的,而轉基因恰恰打破原有和諧平衡,無可避免破壞了轉基因生物功能表達。第三抗病蟲轉基因看似幫助了作物征服對手,然由于外源基因與作物基因防治病蟲機理不一致,形成了基因功能沖突,因而削弱了作物整體功能,最終造成整體抗性下降局面。第四例如轉基因抗蟲棉、棉鈴蟲在被制約的同時卻打破了原有昆蟲平衡,使得其他蟲害有了更多空間從而產生了更為嚴重的次生蟲害。第五轉基因在農作物上就那么幾個專利基因、其品種退化的結果、是難以靠轉基因品種的更換解決的,第六靠具有抗除草劑性質那樣的轉基因、只是方便了美國大農場農機除草的轉基因作物難道是我國需要的嗎?由于以上原因,不難看出轉基因作物不符合對立統一規律,由于自身存在巨大的缺陷性,必然表現出強烈退化性和實踐上經不起時間考驗性。每一生物的功能都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財富,而如果想通過轉基因途徑達到多個優點功能組合新生物,那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可望不可遇。(轉基因生物醫藥和工業品的開發利用另當別論,只有轉基因功能與作物整體目標功能相一致的條件下才有成功的可能;例如能提高作物的抗寒性、抗旱性、抗鹽行或提高細胞濃度、細胞葉綠素含量的轉基因,就像雜交優勢那樣父母本兩套基因功能相似目標一致的條件下,往往能表現出雙方優勢的疊加,但這種成功轉基因內在前題;第一目標基因準確、第二轉接位置精確)。
無論如何生態農業、才是控制病蟲、走可持續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相信生態的威力,更要相信作物自身潛在的抗逆能力。20多年前,在一個稻瘟病發生比較重的地區,我就應用過綜合栽培技術代替農藥防治稻瘟病成功的案例,當年并沒有生態概念,是當時實踐理性告訴我,采用適用技術遏制稻瘟病比農藥更有效。這樣的事例很多,如近年因稻飛虱引起的水稻條紋葉枯病,可以通過直播稻、機插秧、拋秧等遲播避蟲方式,解決水稻條紋葉枯病。也許還要很多防病蟲方法,我們沒有去充分挖掘、發現利用,為何非要用農藥的方式與昆蟲病菌較勁呢?又憑什么非要耗費巨資培育轉基因抗病蟲水稻、玉米而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污染環境品種呢?為了更有說服力、在此不妨再引用一例生態防病成功案例;“與上述滅殺棉蟲和“餓”死(轉基因抗蟲)昆蟲做法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河北棗強農民金安磊的有機種植試驗耐人尋味。他采取與昆蟲甚至麻雀和平相處的做法,堅持不使用化肥、不噴農藥,更不用轉基因,采取傳統的有機種植。六七年平靜地過去了,土地讓他保養得能感覺出彈性來,蟲剌蛄、蚯蚓都回來了。2004年,罕見的災年讓安金磊的40畝棉田成了明星:無機種植的棉花大減產,而他種的棉花大豐收。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專家親自驅車前來參觀。在事實面前,專家也無語了。 棉花是我們穿衣的主要來源,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棉籽還可榨油。但是,我們是否為了穿得暖,就需要將環境污染掉?既然轉了基因,但棉花在生產的過程中還需要施加大量農藥,就是雪上加霜了。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才是我們追求的長期目標(山東農業大學研究生李彩虹)。”
生態農業是發展可持續農業的最佳捷徑,她絕非像農業轉基因專家所說那樣,無法解決我國今后食品短缺之憂。(他們無視今天轉基因棉花帶來的減產、污染、品質下降,憑什么會對今后轉基因水稻、玉米帶來同樣的結果負責)生態農業所孕育的生產潛力前景一片光明;生態農業在遏制病蟲的同時,得到的不僅是抗性的提高,而且是生物產量提高的潛力,這就是病蟲與作物的對立中共同發展提高的統一。大自然也絕不缺少這樣的事例;自然狀態下的植物,從來也無需打藥,不也照樣生長的郁郁蔥蔥,正是那些高光效的植物病蟲害發生的概率最小,這不就是對立統一規律在生態上生動體現嗎?發展生態農業符合辯證法否定之否定規律,恢復傳統生態農業,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個新技術信息革命、新思維觀念飛躍、更高基礎上的綠色革命,綠色生態農業符合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和諧自然的科學發展觀。她在給環境減少污染、提供青山綠水的同時,還給我們提供了豐富食物、一個萬物世界竟相斗艷、萬紫千紅共同發展的美好自然生態,這才是我們需要犧牲眼前,著眼長遠利益的智慧追求,這才是解決我國食品未來短缺、消除毒化環境的根本出路,這才是我們不可丟失的生態農業發展機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