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唯物主義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
“以人為本”與“以民為本”的關系
李延明
針對“以物質財富為本,以GDP為本”的發展觀,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新發展觀一提出,就在中國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震動。一些人認為“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題中應有之義,并從馬克思主義出發進行了解釋和高度評價。另一些人激烈反對,認為“以人為本”不講“人”的階級性,陷入抽象的資產階級人本主義,是個“錯誤的提法和指導方針”。他們主張用“以民為本”代替“以人為本”,少數人甚至主張把“以人為本”換成“以無產階級為本”[1]。
在這場爭論中,“人”與“民”呈現為明顯不同的兩個概念。
在中國古代,“人”與“民”確實是兩個不同概念,“人”有地位,而“民”沒有地位,“人”與“民”簡單地堆砌在一起,構成除了最高統治階層之外的集合體。那時,君王是最高統治者,官吏屬于“人”[2],而平民百姓屬于“民”。民是被管理者,而君和官是管理者。
在西方國家,“人”是與“神”、與“物”相對應的概念,指的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用語言進行思維的高等動物。后來,隨著“西學東漸”,對“人”的這種解釋普及于世界,成了全人類的共識。而“人”在中國原有的作為與“民”相區別的有地位的社會成員的涵義,即使在中國也被絕大多數人所遺忘[3]。
在現代社會,“民”有“住民(居民)[4]”、“公民”、“選民”三個層次。其中,“住民(居民)”指人類所有成員,不以被國家承認和被政府編入戶籍為條件,與“人”的外延基本上相同。“公民”需要具有某國國籍,在憲法和法律上享有利權[5]并承擔義務,其外延小于“住民(居民)”[6]。有的國家稱公民為“國民”。因為不是所有的公民都有選舉權,所以“選民”的外延又小于“公民”。
如果把“人”作為與“神”、與“物(含動物,以及GDP等)”相對應的概念而把“人”與“民”連綴到一起,“人民”就成為與“神民”、“物(例如狗)民”相對應的概念,“人”就成為“民”的修飾詞。由于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神民”、“狗(物)民”,所以在這個話語系統中,把“人”與“民”連綴到一起并不必要。現在的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把“人”與“民”連綴到一起使用,是在“西學東漸”時為了找一個與英文中“people”相應的概念而制造出來的。這里的“人民”已經不是有地位的“人”與沒有地位的“民”的簡單迭加了,其涵義類似于“民眾”或者“國人”。
“民”除了上述涵義外,還有大陸中國人熟知的另一種涵義,即毛澤東給“人民”規定的涵義,這就是:站在我這一邊的人屬于人民,站在我的對立面的人屬于人民的敵人。在這種場合,“人民”實際上成了一個政治統一戰線的概念,成了在敵我斗爭中“我方”的代名詞。毛澤東話語系統中的這個“人民”同中國古代與“君”相對應、與“官”相對應的“民”的概念雖有部分重合或者相近之處,但是并不一樣。“人民”并不是指被管理者,“人民的敵人”也不是指管理者。此外,人們在使用毛澤東的“人民”概念時,還同時使用“黨和人民”、“政府和人民”、“軍隊和人民”等等的提法。因此,在毛澤東的話語系統中,與“人民”相對應的概念除了“敵人”以外,還有“黨”、“政府”、“軍隊”等等。
“以人為本”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思想,它對應的是“以神為本”。
“以民為本”是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的主張,它對應的是“以君為本”、“以官為本”。“以民為本”同君主制并不抵觸,同“為民做主”并不抵觸。當然,“以民為本”也可以“由民做主”。
因為當代的“民”有層次的區別,所以,在當代,以不同層次的“民”為本,會呈現不同的政治意義。“以住民(居民)為本”,除了表述角度不同以外,在實際效果上等同于“以人為本”。“以選民為本”,在與國家機關相比較的場合,等于“以國家機關為末”,可以理解為由全體選民掌握主權,而國家機關掌握治權,即管理權[7]。我們可以把“以選民為本”看成民主制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以公民為本”介于“以住民(居民)為本”和“以選民為本”之間。雖然在許多國家,它實際上是“以社會全體成員為本”,但是在學理上它不是“以社會全體成員為本”,而是“以社會部分成員為本”。
“人”作為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用語言進行思維的高等動物,既包括“民”,也包括“君”和“官”。“人”是屬概念,“君”、“官”和“民”是種概念。因此,“以人為本”同“以君為本”、“以官為本”、“以民為本”相比,屬于不同層次或者不同范疇,“以人為本”同“以君為本”、“以官為本”、“以民為本”之間并不存在干擾關系,或者說并不相悖[8],可以同時并存。當人們主張“以人為本”時,并不涉及在“人”的內部是“以君為本”、“以官為本”還是“以民為本”,因而既不排斥“以君為本”、“以官為本”,也不排斥“以民為本”。
同樣,如果把“民”理解為毛澤東所說的“人民”,那么它和“人民的敵人”都屬于“人”。“人”是屬概念,“人民”和“人民的敵人”是呈現為矛盾關系的種概念,他們的和構成“人”的全部。“以人為本”同“以人民為本”、“以人民的敵人為本”之間也不存在干擾關系,可以同時并存。當人們主張“以人為本”時,并不涉及是“以人民為本”還是“以人民的敵人為本”,或者“以黨為本”、“以政府為本”、“以軍隊為本”。因而既沒有否定“以人民為本”,也沒有否定“以人民的敵人為本”,或者否定“以黨為本”、“以政府為本”、“以軍隊為本”。“以人為本”是針對人與神、人與物的關系說的,并不妨礙在另一個層次即“人”的內部劃分階級和民族,并不涉及“人”內部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
有些人說:“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為本”。我認為,既然“人”是屬概念,“人民”是種概念,那么,說“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為本”,就像說“中國就是(等于)甘肅”,或者說“人就是(等于)印第安人”一樣,在邏輯上是不恰當的。
在毛澤東的話語系統里,“人民”即使占人口即“人”的大多數,占社會全體成員即“人”的95%,也仍然僅僅是“人”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的全部。所以,用毛澤東的“人民”概念來理解“以民為本”,就是主張“以一部分人為本”。只不過不是“以敵人為本”,不是“以黨為本”,不是“以政府為本”,不是“以軍隊為本”,而是“以人民為本”而已。
因為毛澤東宣布:“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9]所以,“人民”的具體組成就有可能隨著評價主體的認識和需要而不斷變化。一個中國人,即便擁有中國國籍,具有公民身份,也可能由于政治的原因而被排除在“中國人民”之外。此外,如果一位曾經有資格代表“人民”的官員,因為某種原因成了評價主體在政治上的對立面,就會被排除在“中國人民”之外。在“人民”范疇之外的公民,雖然生活在自己的國家里,卻如同寄居在一個不屬于自己的國家中一樣。一個人完全可能因為某種說得清或說不清的原因,在某些情況下屬于“人民”,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又被置于“人民”之外,一旦事過境遷,時移勢易,又可能重新成為“人民”的一員。“人民”雖然在名義上有著明確的內涵,但是落實到具體的個人,誰是“人民”?由誰來代表“人民”?卻并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在發生派系斗爭,爭執不下的情況下,就像判定誰“代表無產階級”,誰“代表資產階級”[10]一樣,實際上只有掌權者甚至是最高掌權者才能夠最終決定誰屬于“人民”。
既然“以人為本”針對的是“以神為本”、“以物為本”,而不是針對“以君為本”、“以官為本”、“以人民的敵人為本”、“以黨為本”、“以政府為本”、“以軍隊為本”;既然“以人為本”同“以民為本”不屬于同一個層次,因而并不妨礙對“人”進行階級劃分,并不妨礙對“人”的不同部分區別對待,那么,主張對“人”進行階級劃分并區別對待的人就理應接納“以人為本”,允許其同自己在另一層次上“以民為本”的主張同時存在。
然而,有些人卻把“以人為本”與“以民為本”之間看成全異關系,把“以人為本”說成同“以民為本”水火不相容的、你死我活的、根本對立的主張,要求中央用“以民為本”代替“以人為本”,廢棄“以人為本”。在“以神為本”已經退出社會生活主導地位[11]的情況下,在“以人為本”作為“以物為本”的對立物而出現的當前背景下,這樣做,不論其主觀動機如何,客觀效果只能是為“以物(GDP)為本”的發展觀助陣,不利于“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在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這個哲學命題蘊含著發展的主體是人、發展的動力是人、發展的尺度是人、發展的目的是人。推進發展的終極目的就是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以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為前提的,沒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就沒有人的全面發展。
只要我們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切實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它就會引導我們使發展中國的事業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引導將科學社會主義的理想變為中國的現實,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006年10月25日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聯系電話:010—65129206
通訊地址: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 郵編100732
[1] 他們甚至主張“以革命無產階級為本”即以無產階級中有革命性的那一部分成員為本。見《毛澤東旗幟網》、《主人公論壇網·主壇》。
[2] 當然,“人”不限于官吏,還包括有學問、有品德、有聲望的士紳等等。
[3] 本文在以下的論述中也不在這種涵義上使用“人”的概念。
[4] 當然,這個層次也包括流民、游民。
[5] 夏勇認為:“現代漢語里的‘權利’一詞,依筆者之見,準確地講,應該改寫為‘利權’,即‘利之權’。”見《人權概念起源(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頁。
[6] 我國“居民身份證”的持有人實際上是公民。
[7] 管理權是一種次權。參見李延明:《“民主”概念再析》,載于《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第2期。
[8] 處在同一層次上的“以君為本”、“以官為本”、“以民為本”相互排斥,即存在著干擾關系。其中,“以君為本”同“以民為本”之間,“以官為本”同“以民為本”之間都是不相容并列關系。
[9] 《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4頁。
[10] 例如,很多人都知道: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時,毛澤東宣布鄧小平“代表資產階級。說是‘永不翻案’,靠不住啊。”見1976年4月10日《人民日報》。
[11] “政教分離”以后,雖然還有部分人信仰宗教,但是“以神為本”已經從公共領域退到私人領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