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新版歷史教科書封面。復旦附中、復旦二附中供圖
部分新版歷史教科書封面
9月下旬的上海,天氣好得出奇,33歲的韓云松心情卻頗有幾分微妙,這位復旦大學第二附中的科研室主任,負責學校所有四個班級的初中歷史教學。這種微妙源于從這個學期開始,上海市所有初高中的學生們使用的歷史教科書所發生的新變化,而這些新變化,一個月來始終成為網絡爭議和媒體報道的熱點。
爭議的高潮始于9月1日《紐約時報》刊登的一篇報道,這篇名為《毛去哪里了?——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的報道,報道說,上海的新版歷史教材“聚焦于敘述經濟成長創新和外貿以及政治安定,尊重多元文化和社會和諧等,曾被視為歷史轉折點的法國大革命和布爾什維克不再受到高度重視……在高中歷史課本中,毛澤東甚至被壓縮到只在介紹國葬禮儀的組成部分降半旗那一課出現。”
隨后,國內外媒體也進行了大量報道。爭論也由此而起。需要指出的是,各種流傳的評價,所針對的大多是網絡流傳和媒體報道的滬版新教材目錄介紹,很少有評述者真的有機會翻閱過這8本滬版歷史教材。實際上,這套今秋在上海開始全面試用的新教材,不過是上海市按照早在1998年就開始的第二期課程改革方案,依早已制定好的計劃進行的一個常規步驟。所以編者反復對媒體強調,這套教材只是試用,還需吸取包括中學師生在內的各方意見進行修改。
盡管對滬版教科書事實部分的剖析和對價值觀的爭議聲音已經慢慢平靜下來,在復旦二附中校園,面對記者談起這個話題,初中歷史教師韓云松仍然顯出幾分不安,他給學生們上的歷史課正要開始講述一個相對敏感的地方,秦帝國和秦末農民大起義。
就上海新版歷史教科書問題,記者采訪了上海大學歷史系朱學勤教授。作為歷史學家,朱先生有著自己的理解。
歷史教科書不改革不行
記者:您看到這批新教材后感覺怎么樣?
朱學勤:感覺不錯!我曾經做過中學歷史教師,拿這個書跟三十年前我教的那套全國統編教材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語,是很大的進步。
記者: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
朱學勤:首先是在體系上,用文明史來代替階級斗爭史,用社會生活的變化來代替王朝體系的演變,用文明來代替暴力,用千百萬普通人生活的演變來代替少數帝王將相的歷史,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第二就是教科書的編寫方法,打破了過去那種自上而下的灌輸、教條式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法,它穿插了很多在課堂上即興參與的小教案。比如鄭和下西洋,這套教材旁邊的一個小框框里面標出,關于鄭和下西洋的動機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他下西洋是來尋找建文帝,你怎么看?你還聽說有其他動機嗎?等等。
你可以想像,如果用這個教材的話,那種師生互動和學生參與的氣氛,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輸和教條式的背誦法,所以我認為在教學方法上也有比較大的突破。
記者:您感覺是這套教材提供了一整套比較開放的思路?
朱學勤:對,是文明、開放、面向世界的思路,你看高一第一學期的教材,部分中國史和世界史融合在一起按照幾個主題來講:主題一人類早期文明,主題二人類生活,主題三人類文化。這樣一個主題相比過去我們教世界史,五大社會發展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講下來了,要可親可近而且可信得多。
放棄了五個社會發展階段,這是一;第二它也削弱了、淡化了過去的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這樣的一種歷史觀,它突出的是文明、文化、科技、生活,甚至它告訴學生什么叫法律?最早的法律是產生在哪里?為什么會有審判制度?陪審官起源于哪里?最后它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是這樣一個問題,多有意思啊,它問您知道您有哪些權利和義務嗎?讀這套歷史書長大的小孩,我認為那真是喝人奶,不是喝狼奶長大了。
至于對這本書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誤解、攻擊,或者說是反對,我覺得要區別對待:
有一個看法是把里面有一些新的詳略對比的安排,說成有政治含義,比如說故意貶低毛澤東,故意貶低中國革命,這種說法我覺得不能成立,當然關于中國革命和毛澤東在這本書里面有所涉獵,它的比例相比過去的確少多了。
就以毛澤東的功過來講,史學界到今天還是見仁見智,到今天還沒有形成一個共識。這種情況下,教科書的編者,采取一個淡化、略化、粗線條的處理方法,既是無奈的,也是理性的。何況這套書是按照一種開放性的體系來編排的,到了課堂上,每一個歷史教師,也完全可以有他們自己的詳略講解。
至于由此把這一套文明史的教材體系說成是一場“理論爭辯”、“顏色革命從上海開始”,這些人想的是實在太多了,我甚至想說,用這種語言來面對一個教科書微小的進步,本身說明他的思維方式還在十年、二十年前他接受的那一套歷史教科書的束縛之中,這種思維方式就是過去以階級斗爭為主線的暴力史和革命史教學的一個結果,如果我們不說是犧牲品的話。網絡上有這么多的人用這種語言來惡意地攻擊這套教科書,不說明這套教科書沒有必要,恰恰說明這次改革迫在眉睫,不改革不行了,就是社會已經向前前進了三十年,居然還有這么多人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思維體系,迸發出這樣的文革式的語言,他豈不說明我們的教科書改得太晚了,而不是改得太早了!
人吃人史觀訓練出的是狼
記者:有觀點認為,一部被史家形容為“相砍史”的中國歷史,在這套教材里被編排成了一部溫情脈脈安定團結的“和諧史”,如果從歷史真相的角度來說,魯迅說過翻開中國歷史,字里行間都寫著吃人……
朱學勤:我首先就不贊成魯迅對中國歷史的這種講法,魯迅的這種歷史觀就是過去農民起義歷史觀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的小孩飽讀水泊梁山這些相互吹人的東西,再讀到魯迅對中國歷史的大簡化,他會飲鴆止渴,會產生前幾年我們知道的像馬加爵這樣的一種極端悲劇性的行為:既然我們打開書,我們的大文豪告訴我們,幾千年的中國就是人砍人的歷史,那今天我拿起刀來捅殺自己宿舍的同學,那并不是一個了不得的事情啊!
記者:那么這到底是歷史觀出了問題,還是社會本身出了問題?
朱學勤:兩種情況都有,但歷史觀肯定有問題。不管這個歷史是誰寫的,哪怕是魯迅寫的,我都覺得這個是對歷史的大扭曲、大曲解、大減化。第二,今天的社會現實肯定是有很多不公正的,那面對這么多的不公正,你怎么辦?講完陳勝吳廣的故事,告訴學生是現在就去做陳勝吳廣,還是告訴學生我們已經離開那個時代兩千年了,我們可以嘗試用更文明、更符合法律的辦法來爭取人的尊嚴,爭取一個普通人的正義?
你想過去的歷史教科書教給學生的,就是碰到不公正、碰到不正義的事情,最公正、最正義的反抗方式就是暴力,正因為這樣,所以到了“文革”,那一群紅衛兵才會用那么暴力的手段來報復他們的長輩和老師。除了“文革”時那些特殊的政治教育,此前孩子們接受的歷史教育,包括片面的魯迅教育都是在為這一天做準備。那是喝狼奶的教育,不是喝人奶的教育,訓練出來的是狼,不是人。
如果我們對歷史的借鑒老是停留在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種借鑒就是太片面了。更多的借鑒就是告訴學生,除了壓迫和反抗,然后反抗者成了新壓迫者,新壓迫者又刺激起第二代反抗者這樣的一個循環之外,人們還有另外一種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那就是法律和法庭。
這就是今天我們拿到手的這一套新教科書的幾個新穎之處,它拿出大量的篇幅來介紹人類的法律是怎么回事?什么是大陸法?什么是英美法?當然它也沒有忘記告訴學生,我們中國有中國自己的古代法律,有中華法系,而且還推薦學生可以再去讀什么書。
法律帶來的自由,法律對自己的保護,這個是比我們先進的國家在好多年以前就已經做到了的,為什么不以此為鑒呢?
需要多視角對待殖民史
記者:香港大學的一位教授認為這套教科書的先進之處是強調了創新精神,適應全球化,他認為如果過多地強調殖民地民族苦難的歷史,不一定能夠造就今天現代化所需要的高級人才。您怎么看?
朱學勤:關于殖民與反殖民的歷史,我覺得既應該講出異族統治的不一樣,同時也應該講,當時這種殖民活動在世界范圍里面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客觀上帶來的一些文明因素,如果僅僅局限在過去殖民和反殖民的歷史所形成的仇恨,今天上海外灘的那一條街就沒有理由存在了。我們可以這樣講,一部殖民與反殖民的歷史既是統治和反抗的歷史,同時也是一個文明輸入和文明擴展的歷史。我認為,也恰恰是多方面因素的參與,共同創造了我們沿海文明地帶的歷史。
我們的中學生,中學畢業以后帶出來的心理病癥,除了教學和考試之外,教科書體系和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每天每時發生的沖突,也是根源之一,如果是一個簡單地相信我們教科書體系的人,那在每天早上從家到學校的路上,他就會發現很多事情和教科書說的不一樣,放學以后看到的事情和教科書說的更不一樣。這不是陷學生于人格分裂嗎?現在這套教科書并不是說這已經十全十美了,但是已經拉近了一個孩子在正常生活當中對生活的正常感受了。
記者:好像我們也看到在很多國家,他們也在歷史教科書中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
朱學勤: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每個國家都在做,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在過去那樣做的。我看美國的教科書首先就是沒有統編教材,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多樣化和多元化的思維方式;第二就是即使美國講愛國主義的篇章,也不像我們講得這么生硬、這么強行灌輸,比如講到它(美國)和英國的殖民與反殖民的關系的時候,它講最早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的北美那批領袖們,革命以前都是英國在各州設立的議會成員,正是他們吸取了英國人留下來的議會民主的養分,回過頭來反抗英國人的不義統治,所以才會反抗得更成功、更準確、更有效,它并不是簡單就把過去的歷史一刀割斷。
我們當然不一定要仿效美國人這樣寫。但是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我覺得過去的歷史教科書沒有。而現在,剛開始產生。我看今天的教材既有歷史知識也有歷史觀,它在向學生傳達歷史知識的時候更活潑、更開放、更尊重學生。至于歷史觀的演替,過去是暴力史觀、階級斗爭史觀、革命史觀、王朝體系史觀。那現在是什么呢?文明史觀、文化史觀、社會史觀,普通民眾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之變遷的歷史觀,哪一個更突出普通民眾?哪一個更突出所謂人文史觀?顯然是后者不是前者。
記者:您剛才所說的后面這些史觀,現在在整個中國史學界是一種主流嗎?
朱學勤:應該這樣說,不能說是主流,只能說是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歷史學家的一個共識。
統一歷史考研試卷是倒退
記者:您現在作為一個歷史學教授,面對著從中學歷史學習過來的您的學生,是一個什么樣的感受和評價?
朱學勤:跟本科生上課和研究生上課的第一個學期,就是一個更換他們知識體系的時期,我告訴他們的第一句話,就是此前你們所接受的歷史知識,除了大事年表比較有用,其他暫時給我忘記。那些東西與其說有助于他們更深入歷史,不如說更妨礙他們進入歷史,所以我帶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第一個學期上課覺得是最辛苦的,因為這是一個要他們從陳舊的中學教科書里面吸取出來的錯誤的歷史觀作不斷地搏斗的過程。否則沒辦法進入獨立思考的狀態,更沒辦法進入研究生寫論文的狀態。
我大多數研究生最后還是能跟上來,能夠幫助我戰勝陳舊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不僅僅是我提供給他們的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生活,我要啟發調動他們的生活記憶,你們從6歲開始記事到18歲,已經有12年的歷史,你們想想你們12年是怎么度過的?如果后面有一個歷史學家來寫你們經歷的十二年,按照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想法,你們會不會承認這是你們經歷的歷史?所以生活能幫助我戰勝那種陳舊的、腐朽的、錯誤的歷史觀和歷史知識。
記者:在討論歷史教科書教學的問題時,中學歷史教師也常常提到一些困惑,比如高考指揮棒的問題。
朱學勤:這個高考指揮棒在他們頭上飛舞了幾十年,現在已經飛舞到我們的頭上來了,教育部規定從今年開始,文科的心理、教育、歷史這三個專業的碩士生必須經過統考。那就是說,一個歷史系的學生,考研時不是考各個專業老師出的卷子,而是考一張全國統一的卷子,這完全是倒退,怎么可能用來鑒別有研究能力的學生?我拒絕這樣的學生,我拒絕這樣的考試,所以我今年跟我們的研究生部主任說,我不招研究生了。把背書背出來的大學生作為自己的研究生招入進來,這是對自己的一個羞辱。所以也告訴中學階段的歷史同行們,你們的痛苦現在我們正在分享,只不過我還有權利拒絕,他們沒有權利拒絕而已。這個學期開始,我已經正式跟招生辦主任講,這個制度不變回去我不招,我拒絕這個責任。
記者:最后一個問題,為什么這次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大幅度修改和變動率先出現在上海?
朱學勤:這我倒真不清楚,這您肯定要問幾個編寫者,當時他們通過什么部門、什么途徑得到的指示要改。我只能說,中國這場改革遲早要來。中國進入近代以后,它的文明發展是一個呈梯度推進的狀態,總是東部和沿海先進入文明,然后逐漸影響到中部,中部影響到西部,如果有關部門要做一個實驗的話,他先選擇東部,比如說上海這樣一個地方來實行新的教材,這個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新版教科書目錄
高一年級(上冊)
主題一:人類早期文明
一、文明社會的標志
第1課 金屬工具
第2課 文字
第3課 國家
二、文明與地理環境
第4課 大河文明
第5課 海洋文明
第6課 草原文明
主題二:人類生活
一、社會結構
第7課 婚姻與家族
第8課 種族與人口
第9課 等級與階級
二、社會生活
第10課 服飾
第11課 飲食
第12課 居住
第13課 交通
三、社會風俗
第14課 節日
第15課 人生儀禮
第16課 社會交往
主題三:人類文化
一、維系文明社會的法律
第17課 法律的起源
第18課 法系
第19課 審判制度
二、人文科學
第20課 文學
第21課 史學
第22課 哲學
第23課 藝術
三、宗教
第24課 宗教起源
第25課 宗教傳播
第26課 宗教特征
來源:南都周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