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人民日報:“六個為什么”

人民日報 · 2009-03-1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理論研討會上,李長春同志要求緊密聯系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深入回答六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即“六個為什么”)。
   “六個為什么”涵蓋了指導思想、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發展方向等重要方面,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也是廣大干部群眾密切關注的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為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正面回應這一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問題,人民日報在第一時間啟動相應宣傳工作,圍繞“六個為什么”,組織專家學者撰寫理論文章。從1月5日開始,以每周一組三篇的頻率,連續六周在理論版新開設的“本周話題”欄目推出。文章刊發后,引起熱烈反響。
  
   ○什么是“六個為什么”
   “六個為什么”,即六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來自李長春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
   ★為什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
   ★為什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能搞資本主義
   ★為什么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純而又純”的公有制
   ★為什么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能搞“三權分立”
   ★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
   ★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而不能走回頭路等重大問題,更好地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根據人民日報系列解答理論文章編寫成的《“六個為什么”——人民日報系列解答理論文章(一)》一書,已于近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

親愛的讀者朋友:
  伴隨著2009年的大幕徐徐拉開,《本周話題》欄目與您見面了。此時此刻,我們想對您說幾句話。
  我們正處在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深刻變化的社會生活,催生了許許多多的熱點話題。研究和回答干部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析事明理、解疑釋惑,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理論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本周話題》欄目的推出,正是為了適應這一現實需要。我們衷心希望廣大讀者關注、支持這個欄目,參與問題討論,提出意見建議。
  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理論研討會上,中央領導同志要求緊密聯系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深入回答六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本欄目近期將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陸續就這些問題作出解答。今天刊發的是第一個問題——在當代中國為什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
 

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寶貴經驗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教授 侯惠勤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而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進行以“改變世界”為目的的社會主義實踐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條寶貴經驗。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工人階級第一次具有了階級意識,成為自己解放自己的歷史主體。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實踐在內的歷史活動,本質上是人民群眾的事業。然而,人民群眾要真正成為歷史主體,自己解放自己,是在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后才成為可能的。這不但是因為這個時候才具備了實現解放的客觀歷史條件,而且是因為只有工人階級才具備認識本階級地位和解放條件的歷史主體條件。但是,工人階級并非天生就能做到這一點。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工人階級才獲得了本階級的階級意識,由自在階級上升為自為階級。其原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資產階級民主形式下,“只要被壓迫階級——在這里就是無產階級——還沒有成熟到能夠自己解放自己,這個階級的大多數人就仍將承認現存的社會秩序是唯一可能的秩序,而在政治上成為資本家階級的尾巴,構成它的極左翼。”因此,工人階級要自己解放自己[全文]

                指導思想一元化是客觀規律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閆志民
 

     指導思想一元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的性質、地位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決定的。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起根本指導作用的科學理論。一種理論要成為一個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其作用決不能局限于某一個具體部門或具體領域,而應對整個黨和國家發揮根本指導作用。這就決定了并非所有的科學理論都能成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而只有能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起根本指導作用的科學理論才能成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客觀世界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體系,反映客觀世界發展規律的科學真理也是多層次的。人們在各個領域的實踐活動必須遵循這一領域的科學真理,但同時還要受包含這個領域的更高層次的科學真理的指導。科學真理涵蓋的范圍和領域越廣,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就越大。在這個多層次科學真理的復雜體系中[全文]

 

理性的認識 歷史的結論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這是理性的認識,也是歷史的結論。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具有根本指導地位,是因為它既符合客觀實際,又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了科學真理性與價值合理性的有機統一。科學的理論,不僅能客觀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能揭示出隱藏在現象背后的本質和規律。馬克思主義正是這樣的科學理論,它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特別是揭示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總之,馬克思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一種思想、一種理論是否具有廣泛的價值合理性,要看它所追求的是多數人的利益還是少數人的利益。馬克思主義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種新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伴隨著工人階級運動登上歷史舞臺的,這是工人階級認識到自己的歷史地位、歷史使命而成為一個有覺悟的階級的標志。工人階級的特殊歷史地位,決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無產階級革命的目標,就是用自由人的聯合體代替階級對立的社會,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工人階級的利益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階級運動是絕大多數人參與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全文]

為什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能搞資本主義

本周話題

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 張海鵬

 

  中國為什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答案很簡單:這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結果,是歷史的選擇。

  第一,從近代歷史演變來看。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才能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國,哪一種政治勢力能夠領導人民贏得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它就能夠取得引導中國走何種道路的主導權。晚清時康有為、梁啟超等發動的戊戌變法運動有可能引導中國走向資本主義社會,但是戊戌維新未能成功。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以及民國初年由同盟會改組的中國國民黨,是近代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有可能通過推翻清政府把中國引導到資本主義社會,但是由于中國資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軟弱,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臨時政府被袁世凱竊奪了。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國家分裂,人民涂炭。五四運動后,國家情勢發生很大變化,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1921年,中國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逐漸主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的前進方向有著清楚闡述: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了走向社會主義,第一步是實行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全文]



                在當代中國搞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倒退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趙 曜
 

  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歷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我們搞社會主義雖然犯過錯誤,但總的說來,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回顧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發展,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這一論述的深刻含義。中國的社會主義運動是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的,至今已經90個年頭。在這90年當中,以1919年的五四運動、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志和界限,大體上有三個30年。第一個30年,是社會主義的理想追求;第二個30年,是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第三個30年,是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90年的歷史充分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在舊中國搞資本主義行不通;在當代中國搞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倒退。

  第一個30年,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可稱為社會主義理想追求的3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其中的幾次斗爭曾試圖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最終都失敗了。歷史證明,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根本行不通。1919年,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當時的中國正處在社會大變動的年代,各種社會思潮包括進步的、保守的、反動的應有盡有。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了救中國,從各種各樣的主義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這是中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歷史選擇。有了這個選擇,在中國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基礎上,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全文]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中國社會變革和歷史進步的巨大飛躍。但是,對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我們的認識并不深刻,由此導致了“左傾”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不斷探索和回答這些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實踐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社會主義,是扎根于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就是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本本上照抄來的社會主義,而是從實踐中闖出來的社會主義,是汲取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探索社會主義發展新道路的必然抉擇,這是其實踐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他國模式“克隆”出來的社會主義,而是符合中國國情及其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是植根于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實際的自覺選擇,這是其民族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走封閉僵化老路或改旗易幟邪路的社會主義,而是銳意改革、著力發展、堅持開放、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的社會主義,是順應時代潮流、走在時代前列的客觀要求,這是其時代特色。30年來,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中華大地面貌煥然一新;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13億中國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潮流,穩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確保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全文]

為什么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純而又純”的公有制

本周話題:為什么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純而又純”的公有制

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帶來生產力大解放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 張卓元

 

    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揭示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但不可否認的是,改革開放前,我國在所有制問題上出現了超越階段的冒進,片面追求“一大二公”,搞“純而又純”的公有制。這種超越生產力發展階段、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的生產關系,導致生產力發展停滯不前,生產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難。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645億元,農村有2.5億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城鎮有上千萬待業人員。而與此同時,新技術革命在世界范圍蓬勃興起,不少國家處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如果我國生產力不能加速發展,人民生活不能持續改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無從體現。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全文]



                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立足于實際


西南財經大學名譽校長、教授 劉詩白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既堅持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又堅持解放思想、從實際出發,走出了一條所有制改革的成功道路。一方面,推進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改革改制,積極尋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兼容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另一方面,推動眾多產業領域對非公有制經濟放開準入,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目前,我國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由傳統的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轉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形成了公有制、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三位一體的所有制結構。

  所有制是最基本的生產關系。形成完善的所有制形式,是發展生產力的制度前提。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發展和壯大公有制經濟是建設社會主義固有的要求。但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立足于實際,而不能超越生產力發展水平,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實行單一的公有制。這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得出的結論。30年的改革發展證明,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充分發掘和動員我國龐大的民間生產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土地、技術、知識等,用于發展生產、促進經濟增長;有利于拓寬就業門路,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有利于增加勞動者的收入和國家財政收入;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方便人民生活;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更有效地推動知識創新;有利于調動人民群眾創業的積極性,使廣大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在實踐中,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全文]


 

    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它可分為私有制與公有制。私有制與公有制又有不同的類型和實現形式。就私有制來說,經歷了奴隸制私有制、封建主義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三大類型。此外,還有存在于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個體私有制。個體私有制不具有特定的社會經濟性質,只能從屬于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不同的私有制類型在發展中又會選擇不同的實現形式,比如資本主義私有制就經歷了由自有自營的業主制發展到合伙制、又發展到股份制、再發展到跨國公司制等過程。同樣,公有制也有不同的類型和實現形式,有原始氏族社會的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又有國家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等具體類型或存在形式。同時,公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實現形式,如國有國營、承包制、租賃制、股份制等。

  馬克思主義評價所有制的標準有兩條,首先是生產力標準,其次是價值標準。奴隸制私有制取代原始氏族社會的公有制是一種歷史進步,因為它有利于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封建主義私有制取代奴隸制私有制又被資本主義私有制所取代,同樣都是歷史進步。但是,從生產力標準和價值標準兩方面來判斷,一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必然會出現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對抗性矛盾,會產生貧富兩極分化、階級剝削現象,出現階級矛盾與斗爭。矛盾與斗爭的激化,表明原有社會經濟制度的局限性,生產關系已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制度是私有制發展的最高形式和最后階段。馬克思從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所導致的周期性經濟危機及其對生產力發展的阻礙和破壞,從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與斗爭,從工人運動的興起與發展及其經濟與政治的訴求中,洞察到社會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歷史必然性。生產社會化與公有制的統一,能夠消除資本主義私有制與生產社會化的內在矛盾,促進生產力發展,是一種新的歷史進步。[全文]

為什么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能搞“三權分立”

為什么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能搞“三權分立”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三權分立”制度有根本區別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許崇德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政體,是我國人民創造的用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組織形式,也是中國共產黨民主執政的最好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決定著國家的重大事務,體現著國家生活的全貌,是其他政治制度賴以產生和建立的基礎,因而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與我國不同,西方國家普遍采用“三權分立”制度。“三權分立”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行資產階級專政、保持資本統治的有力工具。雖然從形式上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三權分立”制度都設置體現行政職能、立法職能、司法職能的機關,但作為國家政體,兩種制度是有根本區別的。
  兩種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理論基礎根本不同。“三權分立”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其理論基礎是洛克和孟德斯鳩等倡導的分權學說。在封建社會末期,新生的資產階級順應客觀形勢的變化,借助中世紀啟蒙思想家的民主理論,提出了各種試圖打破封建束縛的政治要求。他們主張設議會以限制王權,設法院以維護自由(自由買賣)、公平(等價交換)、人權(財產權)。資產階級充當人民領袖,通過他們所竭力爭取的代議制、選舉權等民主形式的實現,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資本擴張的法律。所以,最初的“三權分立”實質上是階級分權,是社會變革的過渡狀態,有削弱王權、反對封建的意義。及至資產階級用革命手段奪取了整個政權,早先那種階級分權的暫時現象便不再存在了。資產階級專政是資產階級獨占、不與他人分享的政權制度。資產階級握有全部國家機器,但仍然需要用“三權分立”來包裝,以便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全文]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最好形式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委員 周錦尉
 

    要弄清楚為什么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能搞“三權分立”,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理解自由、民主和人權。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階級對這些問題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就自由來說,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曾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每個人的自由與其他“一切人”的自由有關系,每個人都要面對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下如何獲取自由的問題。自由與責任如影隨形,不可分離。而自由與責任又分別同一系列的概念相聯系。與自由相聯系的概念有:個性、欲望、自主、民主、獨立、個人權利、自我選擇等。與責任相聯系的概念有:共性、集體、抑制過度欲望、共識、集中、相互認同和理解等。一方面,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人有享受各種自由的權利;另一方面,人又有遵守社會法律和道德規則的義務,以使整個社會形成穩定秩序。
    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需要滿足以自由與民主、責任與集中為代表的兩方面的需求和功能,離開了哪一方面,社會都會不健康、不正常。沒有自由和民主,社會就會死氣沉沉,沒有活力;沒有責任和集中,社會就會動蕩無序。前一方面反映個體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后一方面則反映整體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全文]


西

























 

     民主的實現形式和途徑,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歷史階段并沒有統一的模式。在近現代以來人類政治發展史上,“三權分立”和“議行合一”是配置國家權力的兩種基本形式。所謂“三權分立”,是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別由議會、政府和法院行使。突出三權獨立、三權制衡,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重要的政治原則和政治制度。所謂“議行合一”,是指國家重大事務的決定和執行統一進行的制度。我國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堅持議行合一原則、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民主集中制的一種民主的實現形式。
  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在近代史上,我國曾經幾次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搞“三權分立”。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孫中山先生就曾經根據“三權分立”原則,起草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袁世凱竊取。他廢除了臨時約法,搞了一個所謂新的約法,實質上是實行封建軍閥的獨裁制。此后又有曹錕憲法和國民黨政府的訓政時期約法、中華民國憲法等等,但這些都沒有給中國人民帶來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歷史證明,在中國照搬西方政治體制的模式是一條走不通的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對政權組織形式進行了長期探索和實踐,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建立的政權,只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同這一國體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人類社會國家政權組織形式的發展趨勢。與人類社會形態發展相適應,權力結構大體上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權力結構,是行政權高于立法權、司法權,這就是所謂的專制權力結構,它是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廣泛采用的一種權力結構形式;第二種權力結構,是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種權力平行制衡,其表現形式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制;第三種權力結構,是代表民意的立法權高于行政權和司法權,形成民主集中制,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這種權力結構。上述三種權力結構的發展[全文]

為什么要堅持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多黨制

為什么要堅持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

 

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政黨制度

中央統戰部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 莊聰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這一制度植根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賴以生存發展的深厚土壤,產生于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爭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爭的光輝實踐,發展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長期以來,這一制度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中不斷鞏固、發展和完善,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具有凝聚力量的顯著功能,能夠為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發展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評判任何一種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好壞優劣,最終都要看其能否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在我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地位和堅強領導,保證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統一規劃和總體部署;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緊緊圍繞中心任務,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等優勢,就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深入考察調研,積極獻計出力。這樣的制度設計,實現了目標方向一致性和組織形式多樣性的統一、集中領導與廣泛民主的統一、富有效率與充滿活力的統一。這一制度,能夠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凝聚起來,最大限度地形成統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會資源,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中共十六大以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圍繞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深入考察調研,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及有關方面提出許多重大意見建議,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全文]



 中國各政黨共同奮斗歷史凝結起來的偉大成果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 李金河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及發展,有著特定的國情基礎和社會歷史條件,是中國近現代歷史演進和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人民的理性選擇。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特定的經濟社會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近代中國社會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各階級的先進分子紛紛向西方學習,致力于改良或革命。歷史實踐表明,改良的道路行不通,不推翻腐朽的封建專制,中華民族的獨立與復興就難以實現。1911年,民族資產階級先進分子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中國社會的性質并沒有根本改變。在艱難的探索中,中國人民認識到,要完成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必須有新的政治力量以新的先進理論為指導開創新的革命道路。1921年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承擔起了這一歷史重任。中國共產黨代表了歷史前進的方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斗爭中確立了自己的核心領導地位。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在長期實踐中經過比較,鄭重地選擇和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在解放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黨體制雛形。隨著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建立,這一政黨體制發展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由此可知,是歷史與國情決定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特別是政治發展的特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則是基于這一特質的必然產物。[全文]












房  寧







西




 

     多黨制是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大多由兩個或多個資產階級政黨,通過競選輪流執政。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種體現了人民選擇的民主制度。而實際上,這種制度并沒有改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權是由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尤其是其中的大資本集團控制的實質。
  在西方多黨制度下,依然是私人資本控制著公共權力。西方多黨制是處于資本主義社會體系中的政治制度。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關系、產權制度從根本上決定著政治權力的形成和運行。在實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經濟制度之下,經濟資源與財富的占有和分配嚴重不平等。掌握較多經濟資源的階級與集團,必然要利用其掌握的經濟資源,通過各種途徑影響進而控制社會公共權力,以保護和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恩格斯說過:“資產階級的力量全部取決于金錢,所以他們要取得政權就只有使金錢成為人在立法上的行為能力的唯一標準。”因此,金錢政治是西方政治制度的痼疾。掌握巨大財富與金錢的大資本集團,把現代西方國家多黨競爭與選舉演化為一場按商業規則運作的政治推銷活動,通過對競選規則的控制,通過媒體的運作、炒作,控制公眾的信息接受,廣泛而深刻地影響社會輿論與公眾認知,進而影響選民的選擇,最終取得競選的勝利。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2004年12月14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04年競選一名參議院議員的平均費用約為251萬美元,最高達3148萬美元;競選一名眾議院議員的平均費用約為51萬美元,最高達904萬美元。試想,沒有大資本集團的資金支持,怎能進行權力的角逐?不依靠金錢的力量,又怎能在角逐中取勝?在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下,無論哪個政黨上臺執政,實際上都是代表資產階級和大資本集團的政治力量控制國家政權。
  多黨競爭具有擴大社會分歧的傾向,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多黨競爭必然要爭奪選民,爭奪選民首先要“切割”選民,將選民的利益分歧公開化、對立化,從而形成競爭黨派各自的政治基礎。加之在多黨制度下,各個政黨以奪得或控制政權為唯一目標和根本價值,在權力爭奪中不擇手段、相互攻訐,結果必然是形成擴大和深化社會分歧的政治機制。這一缺陷在西方國家處于工業化社會轉型期時表現得尤為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國家竭力向發展中國家輸出的多黨競爭的“民主制度”,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嚴重后果……[全文]

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而不能走回頭路

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而不能走回頭路

 

歷史抉擇 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最重要的是充分認識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和偉大成就,深刻總結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堅持改革開放的歷史抉擇不動搖,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刻認識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為什么在改革開放問題上不能走回頭路。
  首先,改革開放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從理論上來說,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社會。隨著實踐的發展,它必然要經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從不發達到發達、從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在根本上是適應的,但也有不適應的地方。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這種不適應必須通過改革來解決。改革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從實踐上來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使古老的中華民族獲得新生。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回顧歷史可以看出,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我們曾經在相當程度上照搬了蘇聯模式,沒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特別是當年“左”的錯誤的逐步發展,直接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而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會主義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中國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使我們清楚地發現了體制上的弊端,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認識到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正如鄧小平同志一針見血指出的:“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全文]



 決不走回頭路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王浩雷
 

    總結歷史的根本目的,不僅僅在于弄清楚過去我們從哪里來、怎樣走過來,更重要的在于搞明白未來我們要向何處去、如何走下去。決不走回頭路,是我們從3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和成功實踐中得出的重要結論,也是我們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針。
  決不走回頭路,意味著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正確方向。走對路,才能不走回頭路。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功實踐,從根本上講在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逐步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不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性質,國家就會走向改旗易幟的邪路;不繼續將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推向前進,國家就會回到封閉僵化的老路。事實證明,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既要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性質這個基本前提,也要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不動搖這個內在要求,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決不走回頭路,意味著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善于汲取歷史經驗。對待歷史經驗的科學態度應當是,既注重歷史發展的規律性,不把實踐當作雜亂無序的隨意摸索;又注重歷史發展的實踐性,不把經驗當作一成不變的神圣教條。毫無疑問,30年的改革開放創造了很多已經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經驗,我們應當倍加珍惜和堅持運用這些寶貴經驗。但實踐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的思想認識和方針政策也必須隨之發展。堅持改革開放,不走回頭路,要求我們緊密結合世情、國情、黨情、社情的新變化,善于汲取歷史經驗,不斷創造新鮮經驗,堅決破除與實踐發展不適應的觀念、做法和體制機制障礙,做到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研究解決[全文]
















 

    我國為什么要實行改革開放,而且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答案既簡單又清楚: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它開啟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告訴我們: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我們黨在上世紀70年代末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其歷史背景有兩個方面:從中國國情看,“文革”結束時,“就整個政治局面來說,是一個混亂狀態;就整個經濟情況來說,實際上是處于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作為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必須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從外部環境看,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明顯拉大,我國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必須通過改革開放來追趕時代前進潮流。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汲取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后作出的戰略選擇。“文革”十年浩劫之后,我們黨和國家處于十字路口,面臨著何去何從的選擇。一個選擇是固守舊的體制機制,按照“左”的路線走下去,其結果就是社會主義難以獲得生機與活力,廣大人民群眾難以擺脫物質文化生活的匱乏,國家難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另一個選擇是全盤西化,按照“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路走下去,全盤照搬照抄西方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其結果就是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得逞,國家和人民重新淪落到舊中國式半殖民地的苦難深淵。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清醒地認識到:全盤西化是一條死路,而不搞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也是一條死路;只有按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走出“左”的誤區,排除“自由化”的干擾,突破舊的體制和觀念的束縛,才能“殺出一條血路”,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改革開放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旋律。就其目的來說,改革開放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全文]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