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自由放任為虛構神話的哈耶克
杜建國
摘要:從早期的掠奪農民、壓制工人、貿易保護,到今天的軍備擴張、救助銀行,資本主義自始至終受惠于國家干預。為了替資本主義辯護,哈耶克無視事實,編制了一套“自由”、“自發”的體系。有一次哈耶克竟贊同自由放任是一個虛構的神話,自己駁倒了自己。
20世紀資本主義最忠誠最固執的辯護士,鼓吹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旗手,當屬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若稱哈耶克會贊同“自由放任的理論是個虛構的神話”,肯定無人相信。誰會自己否定自己呢?但這恰恰是證據確鑿的事實。
一、哈耶克思想概述
哈耶克終其一生,力圖為資本主義建立一套完整自洽無懈可擊的辯護體系。其所謂的“自由主義”理論,核心內容簡單明了:資本主義等同于思想自由與經濟繁榮,拋棄甚至僅僅干預資本主義,就必將是奴役與蕭條。
哈耶克聲稱,資本主義是自發或自由放任的產物,是自發的化身。自發的資本主義——經濟自由——既保證了思想自由,又保證了經濟繁榮。資本主義就是道義和效率的化身。只有一種資本主義,只有一種自由,資本主義與自由不分彼此。
哈耶克斷言資本主義容不得任何國家干預。如果對資本主義進行干預,不必說剝奪資產階級的財產、實行全盤計劃經濟,即使僅僅只是采取貿易保護、福利國家之類的普通干預政策,那么干預的口子一開啟,就會不可遏止地擴大到所有領域,直至根本改變資本主義經濟結構,隨之社會的政治、言論、信仰自由以及經濟效率也將喪失。典型實例就是德國。
哈耶克在1944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中斷言,納粹在德國獲得統治,就是李斯特和俾斯麥提倡貿易保護——國家干預——的必然結果;納粹德國已不再是資本主義,而是一種“中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哈耶克警告:英國若模仿瑞典,奉行福利國家和財政干預政策,必將步法西斯德國的后塵。
哈耶克之所以堅決拒斥任何干預,無非是基于如下擔心:如果認可干預,也就意味著承認市場與資本家并非無所不能。如果在較小范圍內的干預是必需且有效的話,那么為何就不能將之擴大到全部經濟領域,也就是說全面取消資本主義呢?為此,哈耶克才咬定任何干預都不可行。
哈耶克的這套理論,經得起歷史的推敲嗎?
二、資本主義與國家干預
人們常常誤以為資本主義根本排斥國家干預,自里根、撒切爾掀起新自由主義革命后,尤其如此。其實資產階級對國家干預是有迎有拒、有取有舍的,標準就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有利的就接受,不利的就拒絕。資本主義就是靠國家干預起家的,由弱變強,由小到大,離不開形形色色的國家干預。資本主義壯大后,依舊如此。下面分別從幾個方面簡略回顧一下資產階級推行國家干預的歷史。
1.扶持、刺激、救助
英國從蕞爾島國得以成為第一個工業資本主義強國,國家干預至關重要。比如,制定航海條例,長期禁止其他國家參與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航運貿易,直到19世紀中期才取消這一禁令;在確立工業優勢之前,一直對印度銷往英國的紡織品征收高額關稅,直至徹底摧毀印度原有的紡織業;無法通過正常貿易獲利,就強迫清朝政府接受鴉片貿易。
在美國,獨立后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立即倡導扶植幼稚工業,實行關稅保護,以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除了削弱平民民主力量,加強政府干預經濟的職能是漢密爾頓等人推動制定新憲法的另一重要原因。美國南方農業發達,向英國出口工業原料,換回工業品,故主張自由貿易。北方相對工業發達,則要求高關稅保護。雙方矛盾日益激化,最終導致南北戰爭。戰爭結束后,美國長期采用高關稅。
在德國,李斯特受到漢密爾頓的啟發,鼓吹建立關稅同盟,實行貿易保護。俾斯麥時代付諸實施。
至于日本,政府與資本家之間的合作更是密切,從明治維新時代至今一貫如此。
羅斯福新政,通常被視作國家干預政策的成功典范。其實直到二戰爆發之前,新政并沒能使美國經濟始根本好轉。比如,經濟景氣與否的標志——失業人數,在1938年與羅斯福剛當選時的1932年相差無幾。直至1940年,歐戰規模擴大,軍備需求提供了一個龐大的替代市場,美國經濟才開始走出低谷,轉向繁榮。戰爭需求,正是比羅斯福新政不知要強大多少倍的干預政策。二戰結束后,利用軍備擴張刺激經濟,已是全球資本主義的常態。
現代技術進步也離不開國家組織。二戰后新技術革命的代表成就,如噴氣式飛機、核技術、電子計算機、宇航技術等,無一不是戰時國家組織的產物。最近的互聯網革命,也得益于美國軍方的研發。
二戰結束后至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趨勢。即使里根時代以來的美國各屆政府,信奉哈耶克弗里德曼的學說,要緊縮財政、減少干預,但也沒能扭轉這一趨勢。被緊縮的是社會福利和基礎建設開支,至于軍備支出和“公司福利”不降反升。財政支出,對民眾有利的就縮減,對資本有利的就擴張。
2008年9月金融海嘯襲來后,各行各業的資本家為乞求政府“救助”展開了競賽,沒一個臉紅的。
2.掠奪農民
資本主義的成長離不開對外掠奪,也離不開對內掠奪,即掠奪前資本主義時代的經濟主體——農民。這一掠奪正是依靠國家暴力完成的。下面主要以英國為例來了解這一點。
資本主義是在歐洲中世紀傳統經濟解體的基礎上產生的。中世紀并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明晰產權”、“絕對產權”,當時土地既不是農奴的私產,也不是領主或貴族的私產。貴族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主,有權讓農奴給他服勞役,但是絕對無權將農奴從土地上趕走,類似于黑社會老大,僅僅擁有向農奴收保護費的權利。簡單地說,當時農民和貴族共同“占有”土地,共同擁有對土地的權利。
中世紀末期,農奴制逐漸解體。一方面,農奴開始向自由農民轉化;另一方面,貴族開始打農民的土地以及原屬村社共有的各種公地的主意,這好比黑社會老大不再滿足于收取保護費,干脆要將被保護對象的財產掠為己有。圈地運動開始了。貴族開始變為地主,也就是農業資本家。貴族,資本家,地主,當時是三位一體的。
圈地運動受到兩個阻礙:第一個自然是農民的反抗;第二個來自國王也就是國家政權的阻撓,國王對資本家的掠奪行徑并不積極支持。國王一方面向資本家亂收稅,一方面又不積極配合資本家掠奪農民,自然招致資本家的忌恨。為了掠奪農民,先要制服國王;為了制服國王,先要利用農民。
資產階級——或者說被資產階級獨占的議會——于是擺出為民請命的架勢,哄得并依靠農民的支持,推翻了國王。推翻國王后,農民——平等派——要求獲得選舉權,分享議會權力。資本家要的是兔死狗烹,哪肯分享權力。雙方——克倫威爾的獨立派與平等派——的爭執,以1847年的普特尼辯論而著稱。最后克倫威爾將平等派徹底鎮壓。平等派的失敗意義深遠,此后英國農民有組織的力量再也未能重新恢復,喪失了自我保護的能力。資產階級反對君主專制,更反對全民民主,目標是建立由其獨享的議會寡頭統治,這就是1640年代英國革命的實質。
1688年所謂的“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與國王之間的敵對沖突結束。上制國王,下役平民,議會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資本家地主代表委員會1,資本家得以為所欲為。議會開始通過法令推動圈地。圈地運動,過去是分散的資本家的私人行為,自發行為,是涓涓細流,現在變為大規模的政府行為,合法行為,滾滾洪流。18世紀后期,圈地運動進入高潮。有資料說,從1760—1820年,共圈占土地700多萬英畝,占三個半世紀中全部圈地面積的85%以上。
資產階級運用獨占的議會政權暴力,在摧毀已存在千百年的農民小私有制,將“多數人的小財產轉化為少數人的大財產”之后,才建立起現代的資本主義私有制。“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以那種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消滅為前提的。”(馬克思語)
3.壓制勞工
搶劫完農民,還要對付工人。為將勞動力成本壓到最低限度,資產階級充分利用了國家暴力。
“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無聲的強制保證資本家對工人的統治。超經濟的直接的暴力固然還在使用,但只是例外地使用。……在資本主義生產在歷史上剛剛產生的時期,情況則不同。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規定’工資,即把工資強制地限制在有利于賺錢的界限內,為了延長工作日并使工人本身處于正常程度的從屬狀態,就需要并運用了國家權力。”(馬克思語)
今日的勞資立法,多以保障最低工資、縮短工時、工人結社等為主。但是資本主義初期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制定最高工資而不制定最低工資,延長工時而非縮短工時,禁止結社,等等。
千百年的農業社會,人類依照自然界規律和自身生理規律來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農忙,也有農閑。資本主義則跟自然界規律和生理規律背道而行。工人淪為可供肆意榨取的雇傭奴隸,吃得盡可能少,干得盡可能多,這是新生資產階級追求的目標。為此,資產階級動用國家暴力,迫使工人就范。
中世紀后期,雇傭工人開始出現,勞工立法隨即誕生。1349年英國頒布了第一部勞工立法,規定的勞動時間較以前為長,并在以后逐步延長。這一延長在工業革命早期達到頂峰,超出了人類身體極限,工人除了睡覺,其余時間都在工作。
工資法令只規定了最高工資,對最低工資則沒有限制。直至1813年對最高工資的限制才被廢除。至于最低工資法的采用,還要往后。
種種惡法,令工人與奴隸無異,許多破產農民寧肯流浪乞討也不進廠做工。資本家就制定血腥法令,用鞭笞黥面直至砍頭來強迫人們接受和適應資本家的奴役。
工人結社,一直屬于非法。1825年開始放松限制,直至19世紀后期才完全解禁。
罷工是工人對付老板的有力武器,長期遭法律禁止。允許罷工后,又不許設置罷工糾察線,使罷工難以生效。直至1906年,英國工人才獲得了設立罷工糾察線的權利。這一改善在美國更要拖到羅斯福新政時期。
資產階級宣揚無代表則不納稅,但是對被其剝奪了選舉權的英國工人和平民,他們卻是橫征暴斂。英國長期實行高額消費稅,稅率達25%-30%。
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平民獲得選舉權,主要是19世紀后期的事情。在此之前,資產階級不僅壟斷了財產,還壟斷了國家權力,只有他們擁有議會選舉權,工人和平民大眾被排除在外,任由他們施暴。在長達數個世紀的歷史時期,資產階級持續通過國家暴力,強行將工人階級的生存狀況壓至人類所能承受的極限。契約自由,資產階級當時根本不屑提及。伴隨著工人反抗的增強和工人運動的興起,資產階級不得不放棄政治壟斷,逐步給與工人選舉權。喪失權力壟斷的資產階級,轉而開始標榜契約自由,聲稱國家無權干預勞資契約,以圖阻止工人狀況的改善,繼續使工人保持奴隸狀態。
英國的勞資關系法長期被稱作《主人與仆役法》,直到1875年才更名為《雇主與工人法》。在此之前,工人若自動離職要受刑事懲罰,而老板解雇工人最多需付經濟補償。這一法律名稱的變遷比任何理論都更直接更深刻地反映出歷史的真相與實質。
當然,資本家之間的自由競爭,基于市場無形強制的勞資契約自由,也并非無中生有。立足于這一基礎之上,資產階級采用形形色色的國家干預來增進自己的利益。對于資產階級來說,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領域,干預與放任各盡其用,甚至并行不悖。“鍍金時代”(即南北戰爭后)的美國,對外實行國家干預——高關稅保護,對內則提倡“契約自由”,放任資本家壓榨工人。對契約自由也不是死守教條,勞資之間一旦發生激烈沖突,政府就不再放任不管,就會出動警察甚至軍隊鎮壓工人。
三、削足亦難適履:哈耶克理論不堪驗證
1.自發的擴展秩序乃無稽之談
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資產階級運用國家權力維護和增進自身利益的歷史,這是不容置疑和顯而易見的事實。但是這一點,尤其是資產階級當年對工人農民的暴行,卻是其辯護士們所不愿意讓世人銘記的。刪改涂飾歷史成為資本主義生存的必要條件。《資本論》早已道破天機:
“對‘神圣的所有權’進行最無恥的凌辱,對人身施加最粗暴的暴力,只要這是為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所需要的,政治經濟學家就會以斯多噶派的平靜的心情來加以觀察。”
將文中的“政治經濟學家”替換成哈耶克,完全合適。哈耶克所鼓吹的“自由憲章”、“自發原理”,無非就是過去那些資本主義的庸俗辯護套話的現代版本而已。
約翰·格雷,一度是哈耶克的追隨者,后來發現英國資本主義作為“自發擴展秩序”的典范,純屬無稽之談:
“19世紀中期在英國發展起來的自由市場不僅是偶然的事情。與新右派宣傳的虛假歷史正相反,它并未產生于一個長期的未經計劃的進化過程。它是靠權力的政治手腕產生出來的人工制品。……像哈耶克這樣的理論家們建立了各冠冕堂皇的理論來說明市場經濟是緩慢進化而來的,在這進化過程中,政府沒起什么作用,他們這種說法不僅是把個別的實例生硬地加以普遍化,而且還曲解了這個實例本身。”2
哈耶克標榜自己是托克維爾的思想的傳承者,但是對于英國,托克維爾卻另有評價:
“我不知道過去有哪幾個國家的貴族政體像英國的貴族政體那樣自由……但是,也不難看到,英國的立法常為富人的福利犧牲窮人的福利,使大多數權利為少數幾個人所專有。結果,今天的英國集極富與極窮于一身,其窮人的悲慘處境與其國力和榮譽形成鮮明的對比。”3
18世紀后期任英國首相的老威廉·皮特曾宣稱,作為私人財產,農民的破茅屋是其自由的保障,因為“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哈耶克們對這段話的引用可謂是不厭其煩,以證明英國資本主義的自發與尊重私有財產的特征。事實如何呢?在資產階級眼中,只有他自己的財產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窮鬼們的就另當別論。破茅屋,風雨尚且無阻,又怎能奈何擁有國家暴力的資本家地主呢?老皮特講“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時候,他正在幫著資本家明火執仗地強占農民的土地!
今日哈耶克的中國門徒,正在熱炒什么18—19世紀之交的“蘇格蘭啟蒙主義”。這一“啟蒙”的真相又如何呢?當時的蘇格蘭資本家,為了圈占土地,竟然干出連農民老太婆帶茅舍一起付之一炬的暴行。
即使是自發與追逐私利的原則,哈耶克也不能貫徹始終。比如,工人若是團結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哈耶克就指責這是一種“群體性”自私。工會絕對是自發的產物,哈耶克卻恨之入骨。哈耶克及瑪格麗特·撒切爾有時也會扮演工人權益捍衛者的角色,比如在鎮壓英國的工會的同時,卻支持波蘭團結工會。
2.無法自圓其說的“法西斯觀”
哈耶克斷言,納粹制度作為一種“中產階級的社會主義”之所以在德國得勢,是李斯特和俾斯麥提倡貿易保護——國家干預——的必然結果,而英美之所以與德國不同,則是一直堅持自由放任、拒絕國家干預的緣故。
如前所述,李斯特的思想來源于漢密爾頓,而漢密爾頓又深受英國重商主義的影響,果真如哈耶克所言,美英早就應該先德國而成為法西斯國家了。《通往奴役之路》剛出版,美國經濟學家A·H·漢森立即就指出了這一矛盾。4
哈耶克將納粹與社會主義混為一談,更是混淆黑白。盡管納粹權力強大,但它自始至終沒有觸動資本家的財產,德國依舊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跟社會主義沾不上邊(除了納粹黨的名稱以外)。納粹靠資本家的資助才得以上臺,上臺后與資本家全面合作,種種經濟干預,完全是為了維護資本的利益。摧毀共產黨、社會黨和工會,這樣的干預不正是德國資產階級以及哈耶克夢寐以求的嗎?由資產階級的頭面人物沙赫特與克虜伯擔任帝國經濟部長、制定干預政策,難道會危害資本家嗎?哈耶克稱德國的戰時經濟管制為社會主義,按此邏輯,英國就更是社會主義國家了,因為英國早在1940年就實行了全面經濟管制,而德國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后才開始。
納粹的群眾基礎的確是“中產階級”,或者說形形色色的小資產階級,但是政權性質并不必然由其群眾基礎或選民基礎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現代條件下,不可能產生一種全新獨立的小資產階級社會經濟體制。事實上,為打消資本家的擔心,希特勒上臺后就拋棄了小資產階級群眾,對擁有群眾基礎的沖鋒隊領袖恩斯特·羅姆以及前納粹二號人物格利戈爾·施特拉塞進行了血腥清洗。
哈耶克向來以財產所有權作為評判社會性質的標準,但一涉及納粹,卻棄而不用。法西斯明明是資本主義的孽種,哈耶克卻反咬一口,將法西斯歸罪于為社會主義,來為資本主義開脫。
至于哈耶克關于英國瑞典若推行福利國家政策將會法西斯化的預言,更是早已被歷史所駁倒。
3.資本高于自由——哈耶克的選擇
哈耶克稱資本主義是自由的保障。那么當自由與資本主義發生沖突時,當人類欲行使其拋棄資本主義的自由的時候——哈耶克們所謂的“當民主妨礙自由的時候”,哈耶克會選擇什么呢?犧牲人類的自由來保全資本主義!名為“自由至上主義”,實為資本至上主義,財產至上主義。在《自由憲章》、《法律、立法與自由》等著作中,哈耶克的選擇是:攻擊普選權,詆毀民主,仇視工會。
事實上哈耶克的選擇絕非孤立,自有同道。哈耶克的老師和同志路德維希·馮·米瑟斯是墨索里尼的崇拜者,對其摧毀工人運動、捍衛資本主義的業績高度贊賞。1934年,奧地利法西斯多爾富斯在墨索里尼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屠殺工人,取締國內第一大黨社會民主黨,米瑟斯正是其支持者。哈耶克最敬仰的政治家丘吉爾,是墨索里尼的朋友,并對希特勒異常敬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朋友葡萄牙法西斯薩拉查,哈耶克視其為知音。哈耶克與弗里德曼公開為智利劊子手皮諾切特大唱贊歌,皮諾切特則是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同志佛朗哥的朋友。另外,作為種族主義者,哈耶克對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是公開肯定的。
被逐條駁倒后,哈耶克只剩最后一道防線:蘇聯官僚統治的出現,不正是用計劃經濟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嗎?這道防線仍舊不堪一擊。從理論上說,哈耶克從來沒有詳細論證過計劃經濟為何就必然導致官僚統治。從歷史上看,這種概括只不過是一種簡陋的經濟決定論,與官僚統治的形成過程根本不相符合,無法在其認定的因和果之間用具體的歷史事實連接起來。蘇聯全面推行計劃經濟始自1929年,官僚統治在此之前就已建立起來了。計劃經濟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種方式,完全能夠與民主自由結合起來。筆者就此已有專文,茲不贅述。
四、自我否定:哈耶克鼓吹國家干預
且不論其政治實踐,哈耶克的理論為何破綻百出?原因在于,世間原本就不存在著這樣一種邏輯:少數人憑借占有財產奴役多數人的資本主義,是天然合理的。
其實不勞筆者費神,對哈耶克最有力的批判,就來自哈耶克本人。為宣揚其理論,哈耶克與其同道們組建了朝圣山學社。哈耶克曾將1951年學社會議的論文匯集成書出版,命名為《資本主義與歷史學家》。漢密爾頓,以其為美國資本主義的成長奠立基礎和對民主的公開仇視而深得哈耶克們的尊崇。學社成員、美國歷史學家劉易斯·哈克爾,在其論文《美國知識分子的反資本主義成見》中一面為漢密爾頓的反民主思想進行辯護,一面痛責批評者們無視漢密爾頓所提倡的經濟干預政策的歷史功績。
哈克爾首先指出,要明白經濟史的真相,就必須“始終關注國家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管是起阻礙作用,還是起促進作用。從這一點看,自由放任的理論是個虛構的神話。國家消極的行動——也即拒絕采取某些政策——對經濟活動的影響,與其采取干預措施是一樣巨大。”
與英國相比,后發的美國亟需國家干預:“美國早期面臨的難題是一個新興的、不發達的國家通常必須解決的難題”,因此需要“實行保護性關稅”等干預政策。
漢密爾頓的功績正在于提出了一整套干預政策:“在拒絕漢密爾頓反民主、反多元主義的理念的同時,他們也一并反對漢密爾頓政治經濟綱領的核心內容——健全的貨幣體系、中央銀行、新生共和國的信譽、扶持幼稚產業……也就是說,在那個受到強國(法國、西班牙和英國)持續威脅的世界上,一個新興的、不發達的國家將要采取的公共政策。從政治角度看,對于這些追求平等的歷史學家來說,漢密爾頓主義是邪惡的;正是基于這種道德判斷,他們對漢密爾頓所取得的非凡的經濟成就視而不見”5。
“自由放任的理論是個虛構的神話”!“保護性關稅”!“扶持幼稚產業”!總之,國家干預萬歲!白紙黑字,盡管并非直接出自哈耶克筆下,但顯然是他所贊同的,并且用來反擊“知識分子”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哈耶克認可了“自由放任的理論是個虛構的神話”,終于忠實于歷史了,但是卻背叛,不,駁倒了他自己的理論。
五、結語
上世紀70年代末新自由主義革命興起后,哈耶克逐漸走紅。在中國,公開奉哈耶克為宗師的“自由主義”思潮,于上世紀90年代“浮出水面”,現已成為社會意識的主流。哈耶克在中國也被奉為圣人,遠比在西方受寵。
橫行30年的結局是全球危機,哈耶克所謂的經濟學說已聲譽掃地。但是哈耶克與皮諾切特志同道合的基礎,其毫不掩飾一貫堅持的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以維護資本一己之私的立場和決心,將會加倍受到資產階級的青睞。陷入嚴重危機的資本主義,只有綜合依靠凱恩斯、哈耶克、丘吉爾、皮諾切特的特長和力量,才能挽救自己。
(責任編輯:齊澧)
● 杜建國,本刊編輯。
1 巴林頓·摩爾:《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頁。
2 約翰·格雷:《偽黎明——全球資本主義的幻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頁。
3 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第267頁,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4 A·H·漢森:《經濟政策和充分就業》,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5 劉易斯·哈克爾:《美國知識分子的反資本主義成見》,哈耶克編:《資本主義與歷史學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7—58頁。
《綠葉》2009年第1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