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繼學
光明觀察刊發時間: 2006-4-24 http://guancha.gmw.cn
現今,人們習慣于總是輕松話題,無論什么樣的重大問題,絕少見透過現象見本質,提示經濟運行背后經濟關系的高見。一種只重視經濟現象描述而忽視揭示深層經濟關系變化的風氣再次籠罩于經濟學界。
只要足夠風頭,只要足夠出位,只要足夠有趣,都會有人喝彩。如果這些行為著上專家教授的盛裝,可更了不得。
現象描述成為一種時尚,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也沒有什么好躲閃的。在很多人那里,說不定還在沾沾自喜呢!這究竟是因為西方經濟學持續的教學成果,還是快餐文化營養出來的表征,抑或傳統政治經濟學的無能,一時也難說得清。
經濟改革與發展,本身同時就是經濟關系的嬗變,利益關系的嬗變。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更多地關注經濟生活本身變化,關注經濟表象的變化,關注財富本身的變化,而忽視了發生在這一切變化背后或者深層的經濟關系的變化。
事實上,改革二十多年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經濟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最為重要的時期。在錯綜復雜的經濟關系中,我們必須窮追基本經濟關系不放,必須時時預期、觀察與警示這一重要關系的變化。
改革前,在大一統的公有制體系中,理論上講,人人都是當家自主的勞動者,勞動是獲取報酬的唯一手段,“按勞分配”是通行原則。人們之間的經濟關系主要就是勞動關系。盡管資本在經濟社會中也并非完全消失,但其比例與份量少之又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改革開放以來,資本在中國大地重新復活。它不是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簡單再生,而是以現代形式卷土重來。后來發生的事,從改革走過來的人們都有歷歷在目的感受,都有親身經歷的體驗。而今,私有資本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已經占據半壁江山,非公有制經濟在行業分布上以輕工紡織、普通機械、建筑運輸、商貿服務等領域為主,現已開始向重化工業、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拓展。在40個工業行業中,非公有制經濟在27個行業中的比重已超過50%,在部分行業已經占到70%以上;在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已占主體地位。事實上,私有資本在市場經濟中事實上成為最為活躍、最具張力的能動因素,它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力之巨大,是毋庸置疑的。如此龐大的私有資本,如此龐大的打工者即雇傭勞動,由此結成的勞資關系事實上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經濟關系。這種關系產生的影響力,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
由于勞資關系在當今中國愈益成為重要的經濟關系,因而勞資關系和諧程度,直接影響經濟運行的良性程度,從而最終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和諧程度。勞資關系的影響力,第一層發生在企業,直接關乎勞資雙方切身的經濟利益;第二層勢必涉及經濟生活,或者在區域經濟中產生影響,或者在行業中產生影響,但最終都會在宏觀的整體上發生作用,或資或勞,或利或弊;第三層最終會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現出來。無論是良性的影響,還是惡性影響,最終都必然波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向世人展示了勞資關系惡性發展必然導致的結果。這不能不引起人們對其的嚴正關注!特別當我們讀到下述文字的時候,難道我們不會被眼前的現實所震驚嗎:“中國的基尼系數達到0.45,超過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如今中國20%的最貧困人口收入份額只有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入份額則高達50%?!保摵蠂_發計劃署(UNDP)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由于中國實行衛生體制的社會化改革,有70%-80%的農村人口沒有醫療保障,這導致成千上萬嬰幼兒和農村人口等弱勢群體不必要的死亡。”(《“十一五”傾向均衡發展:讓窮人分享中國的GDP》,2005年10月08日《商務周刊》)
正是由于對如此嚴重的勞資關系的忽視,以至于我們現在似乎突然發現,勞動者在改革的果實分享上沒有得到公正待遇,特別是農民工與城市下崗工人。我曾經套用一首歌詞寫道:他們種的糧,他們蓋的房,分享盛宴場,罕有他們檔。算是對這個現實的一聲吶喊。從近來網民的大量議論來看,人們有理由質疑,我們當初在設計改革方案時,接著在推進改革中,以及后來我們在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過程中,為什么沒有重視對經濟關系的調整?依我的判斷,現今經濟關系中暴露出來的一大半亂子,多半與勞資沖突有關。
此外,資本與資本(企業之間)、勞動者之間、城市與鄉村、東部與中西部(區域之間)、行業與行業、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居民之間的經濟關系,也都在改革中發生著由量到質的變化。這些都必須進入經濟理論研究者的視野。
忽視對這些經濟關系變化的超前研究,忽視對經濟關系變化可能帶來的種種后果的預期分析,我們必然事后會為校正這些關系的扭曲、走偏與矛盾激化而付出沉重代價。眼下貧富、城鄉、東西差距拉大,勞資關系的緊張,勢必會令大量財富為此填充溝壑。這樣,人們必定會質問,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重視對經濟關系的研究,并不是說,每個學者,每位經濟學家都應重點研究經濟關系,但作為政治經濟學學者,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學者,經濟關系研究是他的宗旨與目標。對于一般的經濟學家而言,在研究與分析任何經濟問題時,也不應忘記關注經濟關系的變化。
政治經濟學研究什么?就是研究具體社會生產方式,和與其相適應的經濟關系。由于受前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影響,經濟研究長期在生產關系的概念上兜圈子,而不是在研究現實經濟中透視經濟關系,不是在研究具體的生產方式的同時分析經濟關系的演變,而是僅僅形而上地考察經濟關系,因而失去實踐意義與對現實經濟運行的指導作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表述到:我在本書他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方式,和與其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保ㄗ髡吒鶕挛脑鎱⒖挤ㄎ陌嬷匦路g)后來這一表達被共識為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經典表述。盡管人們對這個經典表述有著不同的理解,但是將研究一個社會的生產方式、研究與其相適應的經濟關系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沒有重大分歧的。如果要指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在研究對象上重大分歧的話,對于經濟關系的關注應當是分水嶺。
所以,我在這篇文章中,重點是批評一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對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經濟關系的演變事前缺乏超前、預期研究,事中缺乏跟蹤研究,事后缺乏總結、問題研究。至于信奉西方經濟學并以其理論進行研究的人,可能他們不一定認同,那是他們的學術自由。不過,無論什么學派,什么學術觀點,都必須面對中國目前的貧富、城鄉、東西差距拉大,勞資關系的緊張,必須面對由于改革而引起的利益關系的變化。
“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們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惡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復仇女神召喚到戰場上來反對自由科學研究?!保R克思)為什么經濟研究中會出現忽視經濟關系研究的現狀?我以為這一經典名言,就是最中肯最準確的回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