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產業經濟學的八條政策主張
作者 :墨翟
針對當前國內經濟由于過度開放出現的“尖端產業空心化、外資吞噬基干工業、貧富分化等”嚴重問題,民族產業經濟學就有了發揮獨特思想的機會,因此提出以下主張:
第一條主張[中國民族產業分級體系的建立]:民族產業的分級是根據中國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所確定的,對待不同行業需要有不同的“開放度和自主度”要求。因此,民族產業學者認為不宜用“一刀切”的政策通管所有經濟行業,每個行業都有自身在文化倫理、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運行中的特殊性,有的行業(城市房地產業、博彩業、股票業)從誕生之時就有“原罪”,有的行業(教育、醫療)天生就具有道德崇高性,有的行業(輕紡工業)對外資全部開放也不影響國家安全,有的行業(導彈、核能)即便開放1%也有災難性的后果,這些經濟行業的自身特性就是制定“中國民族產業分級目錄”的關鍵意義。
第二條主張[中國控制最重要]:無論國有、私有或者合資,從中國民族產業的視野來看,能夠保持對產業核心資源的控制是第一位問題,產業的核心資源是特定市場、技術關鍵人、技術關鍵點、股權、品牌等幾個因素。在控制核心資源保證中國國家獨立的大前提下,所有制問題是第二位的。
第三條主張[民族產業的社會經濟總收益最大]:一個國家從自己民族產業獲得的總體收益遠遠大于外資企業上繳的稅收,民族產業的原料、技術、勞務等生產要素都是需要本土采購,因此保護本土市場的經濟關聯能力可以讓本國民眾獲得社會經濟總收益最大,外資企業向境外采購技術、配件、人工等生產要素是對本土經濟的最大削弱。
第四條主張[外部性利潤是國企的重要意義]:一個企業自身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放在國家經濟的大格局當中,不是絕對重要的,企業外延的社會職能和國家職能是需要保護和肯定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建立在過度地分析企業效率的重要性,從而難以避免經濟危機和世界上廣泛的貧富分化。如同西方經濟學所說的“外部性成本”,企業對于國家整體利益而言還有復雜的“外部性利潤”,這個利潤就是國家安全、保有核心技術、就業、技能培訓、社會穩定等,國企虧損的界定不能不考慮以上因素。
第五條主張[效率、公平、安全和資源約束要平衡統籌]:中國經濟在市場化進程中過度夸張了微觀經濟效率的重要性,因此對戰略產業的削弱,對民眾福利的削減,對社會公平的危害,都已經給國家整體帶來嚴重危害。西方經濟學認為效率與公平是一對矛盾,中國民族產業理論認為效率、公平、安全和資源約束都是需要國家整體平衡統籌的經濟目標。
第六條主張[貨幣價值具有虛假性]:貨幣價值具有一定的虛假性,貨幣價值的增長不代表著國家實力的同步提高,也不代表著全民福利的同步增大,更不代表著實際物品的多少,貨幣的真正內涵是資源控制權的分配。能控制資源的分配權,就可以把握貨幣的靈魂,計劃經濟的真正威力就在于利用了貨幣的虛假性。
第七條主張[勞資博弈是勞資矛盾的本質]:勞動(勞務)與貨幣方之間的關系,是雙方博弈的結果,勞動者多從自身代價和最低福利保障的角度看待,貨幣方多從貨幣價值角度看待,這個價值不是一個恒定的金額。但是全民最低福利保障的建立將導致“殘酷剝削”的現象化為烏有,而用法律杜絕商業欺詐可以解決貧富矛盾,并且將讓資方在勞資博弈中居于劣勢地位,這個現象在北歐各國尤其明顯。
第八條主張[經濟非獨立性]:經濟不是一個獨立的領域,經濟涉及到國家安全領域就是戰略經濟,涉及到民眾福利領域就是民政,涉及到公平問題就是司法,涉及到政府信用問題就是立國之本,經濟是一個現象,經濟不是國家事務的中心。西方經濟學認為經濟是經濟,是典型的視野狹窄,目光短淺,微觀經濟學的學術不能指導大國的宏觀建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