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被拘,中國又興起新一波圍繞“主流經濟學家”而展開的爭論。
如果你以為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就是以今年三月“首屆中國經濟學獎”得主為代表的改良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那你就錯了。
其實,當今“主流經濟學家”中,大多數人應該是那幾位年邁得主的下一代或下兩代人,他們基本上早已拋棄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框架和話語表達,崇奉的是自由市場和經濟效率,與老一代言必稱馬列不同,他們最愛引述的,西方有弗里德曼,東方則有張五常。
但是,如果你以為他們思維的新潮與西化,就會受到普遍追捧,那你又錯了。
其實,伴隨去年的“郎咸平旋風”和今年的“顧雛軍事件”而起的兩次網上評論熱潮,大多是普通網民對“主流經濟學家”的批評和聲討。
“嫌貧愛富”的經濟學?
更糟的是,“主流”這個詞如今在中國已經成了貶義詞。
隨便瀏覽一下去年和今年兩波網上討伐潮中的熱帖標題,你就能夠知道“主流”這個前綴詞的負面效應:
《主流經濟學家已成被告》、《主流經濟學家的尷尬處境》、《主流的經濟舌頭在顫抖》、《主流經濟學家為何失去大眾?》……
就連“主流經濟學家”自己,也不愿意使用“主流”這個詞來自稱。更說明問題的是,他們學術上的對手卻大大方方地自稱為“非主流經濟學家”。
一度在中國經濟學理論與實踐中“掌握話語霸權”(網民語)的“主流經濟學家”,為什么今天落到這步田地?
中國《國際金融報》刊登一篇署名“傅勇”的文章,對這一現象作了這樣的解釋: “對效率的無限推崇使得主流經濟學在相當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忽視了公平。在大眾看來,主流經濟學提倡一種嫌貧愛富的邏輯,似乎總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立場上。”
在一些博客網站上,還貼出《著名主流經濟學家所屬的資本利益集團列表》,詳細列出了一些最著名的“主流經濟學家”擔任獨董的公司名單,試圖以此證明他們 “嫌貧愛富”的動力所在。
網上流傳的一篇題為《中國主流經濟學的危機》的長文認為,主流經濟學的危機源自其三大致命弱點:機會主義、精英主義和市場原教旨主義。
網友“老田”更不客氣:“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在全球都是獨樹一幟的極端精英主義者群體,比中國的資本家更能體現‘資本人格化’的特點。”
當然,一片討伐聲中,也有人為“主流經濟學家”作辯護。一位署名“王杰”的律師在網上撰文說:“和改革前的二十多年前相比較,國民的生活已今非昔比,有誰能否認這一點呢?又有誰能說,目前中國經濟所取得的成就是和現在被我們大批特批的主流經濟學人的經濟改革理論貢獻不相關聯呢?”
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篇署名“傅勇”的文章,在批評了“主流經濟學家”的 “傲慢”之后,也認為網上的許多討伐檄文“有失偏頗”:“針對公眾對民營化中國有資產流失的指責,主流經濟學家通常會反問道: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郎咸平說國有化,而這是與主流經濟學的邏輯背道而馳的———在國有產權制度安排下,被‘內部人控制’的國有資產會像夏天里的冰棒一樣融化消失,這難道不也是流失嗎?結果是,對目的(效率)的執著追求足以讓主流經濟學家們忽略過程中的瑕疵(不公平)。如果人們能夠相信如上分析確是主流經濟學的邏輯,那么,質疑主流經濟學家良心何在,甚至指責其為自身利益而向顧雛軍們大開方便之門就是有失偏頗的。你可以說一個人的邏輯推理有問題,但你不能根據他的結論對誰有好處就認為說話者得了某人的好處,代表了某種利益。”
中國改革困境的縮影
平心而論,圍繞著“主流經濟學家”而展開的爭論,其實是中國改革困境的一個縮影,它折射了當代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中公平與效率、貧窮與富裕、大眾與精英、左翼與右翼之間的對立和沖突。
有觀點認為,中國改革的困境在于,中國經濟改革已經逾越了人人獲益的啟動期,進入利益分化的轉型期,誰都知道,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化無法繞開國企改革,但國企改革肯定會觸動原有的利益格局,傷害既得利益者。如何解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的這些問題,其答案是無法從源遠流長的西方私有制經濟理論中找到的。
由于中國所選擇的獨特的改革道路,經濟學在當代中國成了比任何別的學科都重要的“顯學”,但正是因為經濟學議題與百姓生計與利益密切相關,經濟學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公眾人物”,沒有“學術象牙塔”可以躲避,且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化,經濟學和經濟學家也越來越成為社會爭論的焦點。
公平而言,中國 “主流經濟學家”拋棄陳腐僵硬意識形態、吸納西方最前沿學術成果的創新意識的確值得稱許,他們積極推動中國市場化改革的精神和努力也確實令人尊敬,但在不少民眾看來,某些經濟學家“見物不見人”,對市場的崇拜、對效率的迷戀過了頭,變成了所謂的“市場原教旨主義”、“效率至上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如果中國的國企改革使大多數員工“未見其利、先受其害”,那么,“見物不見人”哲學注定會使“主流經濟學家”走到民眾的對立面。
中國近些年來“非主流經濟學家”和普通網民挑戰“主流經濟學家”,是多元爭論,是正常的社會現象。盡管在學理上我贊同“主流”的觀點要遠遠多于“非主流”。唯一擔心的是,這種正常、健康、充滿活力的爭論,又會陷入“二者必居其一”的結局:要么“主流”重新奪回話語霸權,“主流”變“獨流”;要么是“非主流”翻身成為“主流”,最后只剩下一花獨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