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休老軍人于泮池:懷念毛澤東——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
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紀念“6.26”指示40周年
原昆明部隊離休干部 于泮池
(來源:旗幟網)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是如此的教導我們,更重要是身體力行。在他光輝的一生中,一刻也沒有脫離廣大人民群眾,一刻也沒有放松為廣大勞苦大眾的徹底解放而斗爭。醫療衛生工作是關系到億萬人民群眾生、老、病、死的大事。作為解放戰爭初期入伍和上世紀五十年代前期調入原昆明軍區衛生部機關工作幾十年的我來說,深感在我黨領導人中,毛主席無論是對廣大軍民健康關懷之細微,還是對我國衛生工作論述和指示之精深,都是他人所不能企及的,特別是后來他發出的“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指示,更進一步表現出了人民領袖在醫療衛生工作“為什么人”這個問題上的情懷與氣魄。值此紀念“6.26”指示40周年之際,聯系目前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實際,使我們更加懷念人民領袖毛主席,更加激起對毛主席革命衛生路線的向往,期盼并堅信光輝的“6.26”指示再放光茫。
一、歷史的回顧
毛主席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就十分重視衛生工作;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對衛生工作屢作論述、指示與題詞,特別是一九四四年為延安衛生展覽會題寫的“為全體軍民服務”,更成為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座右銘;新中國成立后,又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一九五O年召開的全國衛生會議上,毛主席作了“團結新老中西各部份醫藥衛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斗”的指示;一九五二年針對美帝在朝鮮戰場使用細菌武器,毛主席發出了“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的偉大號召,從此在我國廣大城鄉廣泛地開展起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中央政治局在毛主席親自主持下,討論了中央衛生部黨組的報告,并在講話中強調了“黨必須領導衛生工作”和怎樣正確對待中醫問題等;一九五四年二月召開的政務院會議上,批準了在毛主席的關懷與指示下為新中國制定的“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中,專門列入了“改善居住條件”、“除四害(老鼠、麻雀、蒼蠅和蚊子)”、“消滅危害人民最嚴重的疾病”、“保護婦女兒童”等重要條款;一九六O年三月十八日《中央關于衛生工作的指示》中,特別強調“要把過去兩年放松了的愛國衛生運動重新發動起來”(指示中還專門提及“麻雀不要打了,代以臭蟲”)。
在毛主席的關懷及其正確方針政策指引下,新中國衛生工作取得的光輝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城鄉衛生面貌大為改觀,人民群眾的體質不斷增強,各種急慢性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并使其發病率逐年下降,人均壽命明顯提高。與此同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得到了迅速發展,形成了包括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特別是農村集預防、保健和治療于一體的三級醫療服務網的建立,基本全面解決了城鄉特別是農村的缺醫少藥問題。然而,毛主席高瞻遠矚,他并不以此為滿足,特別當他發現我國衛生工作存在著“重城市和輕農村”的嚴重偏差時,便十分嚴肅地批評國家衛生部,并敦促“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嘛”。毛主席這一重要指示使我們猛然醒悟:一個6億5千萬人口中有5億是農民的國家,長期以來農村的醫療衛生工作卻十分薄弱,這是多么地不公平與不合理!記得當年毛主席發出的“6.26”指示,如春風似的很快傳遍了城鄉,幾乎是家喻戶曉,不僅廣大醫務人員,而且在部隊廣大指戰員、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個工廠的工人和廣大農村的農民,都在熱烈地傳頌與談論著這一光輝指示。
我們部隊各級衛生機關和各個醫療單位,迅速掀起了學習與貫徹“6.26”指示的熱潮,通過學習使大家深刻認識到:我國的醫療衛生工作必須堅持為大多數人服務的方向,這是毛主席革命衛生路線的核心,是一個根本的和原則的問題;在全國就是“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而在部隊則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連隊或基層。這樣,下農村、下連隊迅速成了大家行動的口號;與此同時,上山采集中草藥、推廣新醫療法和搜集民間單驗方等,也蔚然成風。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缺醫少藥”的衛生狀況,這時兩件新生事物產生并迅速發展壯大:一件是培訓赤腳醫生,為農村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另一件是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集體力量解決農民醫藥費的來源問題。因此當年我們部隊派往農村的醫療隊,在為農民送醫送藥的同時,還大力進行衛生防病教育,帶領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特別是在協助當地培訓赤腳醫生和發展與鞏固合作醫療制度方面,做出了明顯成績和應有的貢獻。
為“總結經驗,以利再戰”,1975年6月26日總后勤部在北京召開了全軍貫徹“6.26”指示座談話,由各大軍區和軍兵種后勤部分管衛生工作的領導、衛生部機關及先進單位代表105人參加。當天下午,我軍參加會議的全體代表和駐京單位的衛生人員一千余人一起集會,隆重紀念毛主席光輝的“6.26”指示十周年,熱烈慶祝貫徹“6.26”指示取得的偉大勝利??偤髲埲旯飧辈块L在講話中指出“十年來全軍派出五萬九千多個醫療隊深入農村、連隊,為工農兵服務,接受再教育;在農村協助二萬七千多個大隊建立和鞏固合作醫療,培訓赤腳醫生、衛生員七十七萬多人次,對改變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加強部隊衛生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痹谶@個會上,表彰了貫徹“6.26”指示中涌現出的一批先進單位與個人;我軍區被表彰的有67醫院、軍事醫學研究所、高炮65師衛生科、138野戰醫院二所、126團衛生隊、軍醫學校等六個單位,他們分別在大會發言和作了書面經驗交流。原昆明軍區僅1975年至1976年一年間,即派出農村醫療隊七十六批,共一千五百七十六人;與此同時,72醫院創建的“6.26”病房、138野戰醫院二所的“背簍醫院”和思茅軍分區衛生所活躍在邊境線上的“牙科擔”等,均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由于我國廣大農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原來建立起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很快隨之解體,赤腳醫生除少數改成私人診所個體行醫,其余或歸田務農,或加入進城農民工的洪流之中。與此同時,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毛主席的“6.26”指示也不再宣傳,不再強調,甚至極少有人再提起了;各種以“6.26”命名為農民服務的組織形式也銷聲匿跡了。然而,毛主席光輝的“6.26”指示,卻依然活在廣大醫務工作者心中,活在廣大農村農民兄弟心中,廣大農村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中老年農民,至今仍念念不忘“6.26”醫療隊員。
二、重溫“6.26”指示
毛主席發出“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重要指示,至今整整40周年;社會上傳頌與貫徹“6.26”指示的熱潮也冷卻20多年了。然而,今天重溫毛主席對我國衛生工作這個重要指示,不僅倍感親切,而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認識到了毛主席處處同人民群眾心連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疾苦掛在心上,他是真正的人民領袖。
毛主席這次對醫務人員的談話,時間是在1965年6月26日,當時我國農村正進行著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二十三條》決定統稱“四清”(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我本人作為原昆明軍區機關派出的首批“四清”工作隊員,在農村整整工作了一年;記得當時中央對農村“四清”工作的部署是分為三批,每批為期一年,這樣到1968年“就掃尾基本結束了”。本人在農村同廣大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的一年間,不僅受到了深刻教育和極大鍛煉,而且目睹了農村通過“四清”發生的新變化:主要是農民群眾的社會主義覺悟提高了,大多數人的集體主義觀念增強了,以大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集體所有制進一步鞏固了。我想,毛主席此刻在為我國農村“四清”運動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時,又聯想到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薄弱而憂心忡忡,因而在這次談話中才會有“可是四清結束,農村的醫療衛生工作并沒有結束?。 钡母袊@。另外,從這次談話的全部內容看出,毛主席不僅十分關注農村醫療衛生工作,而且又是通過細密觀察而作了深入思考的。我認為分析并了解毛主席這次談話的社會背景,對正確理解談話的精神實質是十分重要的。
毛主席與醫務人員談話的主要精神,經整理共分六個段落。第一段是這次談話的核心,是談我國的衛生路線,指出在衛生工作為什么人服務這個根本問題上出現了嚴重偏差。當時我國約有6億5千萬人口,城市人口約占15%,為1億多;農村人口占75%,約5億左右。毛主席囑咐他身邊的醫務人員“告訴衛生部,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務,而且這百分之十五主要還是老爺?!苯又f“廣大的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二無藥。”眾所周知,毛主席光輝的一生中,始終占在廣大人民群眾一邊,始終忠實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一向反對和痛惡某些人搞特權。因此,當他發覺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上,明顯地存在著“重城市,輕農村”,而城市又把醫療保健的重點放在干部特別是少數高級干部身上,便感到這是極大的不公平與不合理,出于義憤嚴厲而又帶有幾分詼諧地說“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老爺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這里的“老爺”顯然是指相對于大多數人的極少數人,我想無非是為了催人猛醒。記得當年毛主席這一指示,極大的震撼了我們,促使各級衛生部門辨明了路線是非,并極力使醫療衛生工作回到了為大多數人服務的正確路線。
二至五段,毛主席緊緊圍繞這次談話的主題,就怎樣才能真正做到“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切實改變農村“缺醫少藥”的幾個相關問題。首先指出“醫學教育要改革”,他認為“根本用不著讀那么多書”,又以我國歷史上兩位著名的醫學家為例:“華佗讀的是幾年制?明朝的李時珍讀的是幾年制?”來說明“醫學教育用不著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畢業學三年就夠了。主要是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币晕冶救藢W醫的經歷足以證明毛主席這種設想不僅是從當時農村的實際出發,而且也是可行的:1951年我由部隊調入軍醫學校學習,所在軍醫隊共250余名學員,其中由地方招收的高中生初中生約占三分之二,從部隊調入的學員約三分之一左右,幾乎都是高小生;學制為三年,兩年理論課,臨床實習一年,畢業時我的成績居全班第十名左右,另一名也是高小文化的戰友居全班第一名,被大家譽為“狀元”。毛主席又接著說“這樣的醫生放到農村去,就算本事不大,總比騙人的醫生與巫醫要好。而且農村也養得起。”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講的“醫學教育要改革”,包括招生對象的文化程度與學制,都是針對為農村培養的醫生而言。實踐證明,像這樣的醫生,不僅農村養得起,而且他(她)們也會安心農村,可以留得住。
談話第三段指出“現在醫院那套檢查治療方法,根本不適合農村。培養醫生的方法也只是為了城市?!庇纱丝梢姡飨瘜鉀Q農村醫療衛生問題考慮得多么周細。既要培養農村養得起的醫生,又強調在培訓時不能只介紹城市醫院那套檢查治療方法,更要教他們學會一套適合農村條件的檢查治療方法。據我所知,當時醫學院校在講授診斷和治療學時,往往是按照通用教材,講授適合城市大醫院的多,介紹適合農村條件的少。由此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在解決農村“缺醫少藥”問題時,一刻也沒有脫離“中國有5億多人是農民”以及我國當時農村的實際。至于說“書讀得的越多越蠢”我認為應當辨證的理解,主要是強調實踐的重要和批評讀死書的“書呆子”。我們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組織編寫《軍醫教材》、《護士教材》和護士長訓練班教材時,切實遵照毛主席這一指示精神,緊密聯系部隊邊疆醫院,特別是部隊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實際,將大量簡便易行的檢查治療方法融入教材之中,不僅當時廣受好評,今天再讀依然不失光彩。與此同時,我們派往農村的醫療隊在協助培訓赤腳醫生時,也注重教會他們掌握傳統的“視、觸、叩、聽”檢查法和各種新醫療法以及用中草藥配制的單驗方等,深受歡迎。
第四段講的是醫學科研的方向問題。毛主席談話中批評當時的醫學科研“脫離群眾。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難深的疾病上,所謂尖端?!薄皩τ谝恍┏R姴?、多發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樣預防,怎樣改進治療,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少”。緊接著講“尖端的問題不是不要,只是應該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應該放在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這里講的是在醫學科研中,怎樣正確處理常見病與罕見病的關系,實質上仍然強調的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問題,同這次談話的主題密切相關,為5億農民著想。原昆明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就是遵循毛主席這一指示,深入連隊開門辦科研,對云南地區常見多發病、地方病的流行規律和治療方法的研究上,取得了豐碩成果。
第五個段落,是毛主席將他看到的“醫生檢查一定要戴口罩”,而且是“不管什么病都戴”這個現象,視為“一件怪事”。他不認為這樣做“是怕自己有病傳染給別人”,而斷定“我看主要是怕別人有病傳染給自己”。然后告誡我們“要分別對待嘛!干什么都戴,這樣首先造成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隔閡?!庇纱丝梢钥闯?,毛主席非常重視醫患關系,非常細致的觀察醫患之間的關系,希望醫患之間要建立相互信賴的親密關系,而不要造成不應有的隔閡,特別是對于來自農村的病人。據我個人觀察,在醫生戴口罩這個問題上,除為避免醫生與病人之間相互傳染外,確實有些醫生對病人,特別是對來自農村的病人,是因為嫌臟怕臭而戴口罩;而有些醫生則不然,他(她)視病人如親人,甚至勝過親人,這樣便十分有利于相互配合共同戰勝疾病。
最后一段,這是毛主席這次與醫務人員談話的主題,即“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嘛!”我們從這句話用了個“嘛”字的語氣分析,可以理解為對國家衛生部是期盼,是敦促;而對廣大醫務人員來說,是號召與鼓勵。至于談到“城市的醫院應該只留下一些畢業一兩年的醫生,本事不大的醫生,其余的都到農村去?!蔽覀€人理解,毛主席這樣要求,主要是反映了他對改變農村“缺醫少藥”狀況的心情之急和決心之大;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辨證的理解,而不會機械或教條式的執行。據了解當年軍內外各個醫療單位的領導都是這樣理解與執行這一指示的:一是分批下去;二是定期輪換,最終達到使所有的醫生都下過農村。實踐證明,長期在城市醫院工作的醫生下到農村,既能為改變農村“缺醫少藥”狀況作出奉獻,又能使自己得到鍛煉與提高。
三、現實的呼喚
目前我國廣大農村的醫療衛生工作狀況如何?當年貫徹“6.26”指示取得的成績鞏固住了沒有?這是每位有社會責任感的醫務工作者所共同關心。我認為從總體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興衰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農業經濟的發展狀況,也就是大多數農民的收入是否逐年增加?物質生活條件是否逐步得到了改善?二是國家的衛生路線是否沿著為大多數人服務的方向前進?衛生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貫徹執行得如何?
對第一個方面的情況,本人缺乏全面了解。應當肯定的是部分農村經濟有所發展,部分農民生活有了改善,但發展極不平衡。我對廣大農村真實情況的了解先是從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同志寫給國務院領導信中:“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三句話,引起了我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后又讀了安徽作家陳桂棣、春桃夫婦所著《中國農民調查》一書,便感到當今我國“三農”問題之嚴重。在這方面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兩極”分化,這樣帶來的必然結果是有限的醫療資源成了有錢人或暴富者的“專利”,大多數少錢或無錢者在疾病面前陷入困境。
第二個問題,我了解得比較多,也感受得較深。據我了解從上個世紀的80年代起,我國的衛生醫療工作又偏離了為大多數人服務的方向;與此同時,新中國 “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貫徹得不那么認真了,甚至漸漸地被淡忘了;城鄉廣泛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也基本上銷聲匿跡了;與此同時,以資源和環境更快速度的消耗為代價的“扭曲發展觀”,使我們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經成為劣五類水,三億多農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五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對191個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進行排序,中國名列第144位,落后于一些非洲貧窮國家;同年,世界衛生組織對成員國衛生資源與分配公平性的評估排序中,中國列188位,在191個成員國中倒數第4。
廣大農村,由于大多數人貧窮和環境惡劣,新中國成立后許多得到有效控制或使其發病率逐年下降的疾病,例如肺結核、麻疹、血吸蟲病等又卷土重來。一種新的傳染病 “艾滋病”,在某些農村正迅速蔓延。據北京市部分農村調查,“農村的慢性病比十年前提高了1.6倍,高血壓發病率超過20%,糖尿病患者率甚至高于市區”?!按蠹s有60%的農民因經濟困難而看不起病,還有數百萬人由于負擔不起醫藥費而坐以待斃”?!坝?5%的農民因經濟原因不能及時就醫,40%需住院的病人因經濟困難而不能住院”。目前農村醫療機構的狀況如何呢?貧富地區之間肯定有差異,但有兩點帶有共性:一是當年建立的合作醫療幾乎均已解體。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合作醫療試點“樂園公社杜家村大隊衛生室”所在的湖北省為例,1978年合作醫療的覆蓋率達98.8%,1985年僅剩下4.6%。二是承擔為基層群眾看病就醫的農村公共衛生三級服務網十分落后。據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的調查結果是:該縣人口近27萬,衛生技術人員只有219名,平均每千人不到1名,全縣26所鄉鎮衛生院,僅有6所有小型X光機和小型B超機,其他仍靠“老三件(聽診器、溫度計、血壓計)看病”;76.7%的鄉鎮衛生院房屋因年久失修變成危房。全縣229個行政村,僅有42所村衛生所(室),覆蓋率僅有15.7%。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縣屬全國貧困縣,在全國并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但由此可見一般。
令人欣慰的是新一屆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人,敢于面對和正視現實。胡錦濤總書記先后提出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和“科學發展觀”等理念;溫家寶總理2年前親臨抗“非典”一線指揮,今年人代會上又鄭重提出把“三農”問題列為各項工作重中之重;吳儀副總理出席了在湖北省召開的“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會議,并將在全國農村大力推廣。
我們殷切地期盼黨中央,號召軍內外各級醫療衛生單位重溫毛主席光輝的“6.26”指示,正確與辯證地理解這一重要指示的精神實質,并結合新的條件,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使“6.26”指示再創輝煌。我們熱誠地呼喚軍內外廣大醫務工作者,以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同志為榜樣,沿著老一代醫務工作者的足跡,勇躍下農村,使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重要指示重放光芒。
本文難免有偏頗和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