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為何面臨夭折的命運
半二十八畫生
蘇東劇變以來,世界社會主義處于低潮,有人宣揚落后國家不能進入社會主義,固屬早已遭到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偉大導師批判的庸俗生產力論老調重彈,但也不能輕視,仍應予以有力的反擊。尤其值得重視的是,落后國家進入社會主義后必然夭折、復辟的新庸俗生產力論甚囂塵上,更應予以強有力的駁斥。本文就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為何夭折,是否必然夭折問題談一些初步的看法,供人們參考。
哲學的角度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歷史總是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為自己開辟前進的道路。這是為人類文明史證明的辯證法。近現代的、人們比較熟悉的資產階級革命,尤其是以法國大革命為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歷程,向人們充分展示了波瀾壯闊的復辟、反復辟斗爭,歷史以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告終;從里昂工人起義、憲章運動、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到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蘇東劇變、以委內瑞拉社會主義運動為代表的第三世界重新覺醒,正在向人們展示新一輪波瀾壯闊的歷程。從唯物辯證法角度駁斥新庸俗生產力論的著述較多,早已深入人心,本文不再贅述。
科學社會主義的角度
路線錯誤、領導人背叛、腐敗和官僚特權階層擴大、帝國主義“和平演變”等導致違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致使無產階級專政削弱、階級關系和階級力量對比發生改變,造成了蘇東劇變的悲劇。這方面的經驗教訓總結著述很多,也早已深入人心,本文不再贅述。
政治經濟學的角度
毫無疑問,上面兩種層面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十分必要,也必須繼續深入,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經濟學中去尋找” 。
很多國內外著述也在這方面作了不懈努力,指出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帶頭在不發達國家里高速度實現了社會主義,探索在不發達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的規律,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和實踐的一些失誤,導致蘇聯經濟建設沒有搞好,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落后于西方,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未得到令人滿意的提高,經濟體制僵化使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失去活力和生機,這是蘇聯解體中起決定作用的原因。對國家管得太死,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的作用,未能正確處理好計劃與市場的關系等具體問題進行了大量深入的分析和論述。這些論述同樣是很有道理,十分必要的,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本文不再贅述。
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的失誤究竟在哪里,是什么呢?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這些理論原理的指導,為什么還會出現理論失誤呢?至今未見明確定論。
這個迄今為止全部社會主義實踐提出來的重大理論問題,本文認為, 答案在于相對穩定的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式、“生產資料所制決定經濟運行形態,經濟運行形態反作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原理未明確、提出、運用(參見筆者《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就要“摳概念”:想起孫冶方》一文)。下面再次進行具體闡述:
一、 經濟運行形式和“生產資料所制決定經濟運行形態,經濟運行形態反作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原理
經濟運行形式和“生產資料所制決定經濟運行形態,經濟運行形態反作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原理并未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明確提出,但實際上蘊含在生產關系的一種定義當中。
眾所周知,生產關系的定義有兩種,一種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的,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的科學” ,認為生產關系應該包括生產、交換和分配三個方面;一種是斯大林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的定義:“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人們的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這里包括:(一)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 (二)由此產生的各種不同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以及他們的相互關系,或如馬克思所說的,“互相交換其活動”;(三)完全以它們為轉移的產品分配形式。這一切共同構成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有很多人認為這兩種定義不完全吻合,甚至有人認為互相矛盾,但筆者認為二者是辯證統一的,恩格斯的定義側重于經濟運行形式,斯大林的定義側重于生產關系性質,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兩種定義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就是恩格斯的定義中沒有“所有制形式”。這恰恰是理解“生產資料所制決定經濟運行形態,經濟運行形態反作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
原理的關鍵!不能設想恩格斯認為“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不是由“所有制形式”決定的!不能設想恩格斯認為“生產、交換和分配三個方面”不是由“所有制形式”決定的!正確的理解,從馬恩全部完整的理論來理解,“所有制形式”決定“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 ,決定“生產、交換和分配三個方面”,是馬恩不言而喻的基礎和前提,斯大林完全正確地理解和把握了這一點。所以,完整地理解恩格斯的定義,應為: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由“所有制形式決定”的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的科學,生產關系包括由“所有制形式決定”的生產、交換、分配三個方面。
恩格斯和斯大林的兩種生產關系定義完全可以統一到這樣一種理解表述上來,即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人們的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經濟運行形式兩部分。
這樣,可以看出,恩格斯的定義里實際上提出了“經濟運行形式”的概念,即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包括生產、交換、分配三環節;實際上提出了“生產資料所制決定經濟運行形態,經濟運行形態反作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原理。
二、 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式的理論探索和“生產資料所制決定經濟運行形態,經濟運行形態反作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原理的實際作用
在理論上,列寧解決了過渡時期要保留商品和貨幣的問題。斯大林從社會主義條件下兩種公有制的并存論證了保持商品貨幣關系和利用價值規律的客觀必然性及其重要意義,雖然沒有承認生產資料是商品,但承認消費資料是商品;雖然沒有承認價值規律對社會主義生產的調節作用,但承認它對社會主義商品流通有一定調節作用。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地進行的”,在社會主義社會,很長的時間內,不僅消費品是商品,生產資料的一部分也是商品。這些關于經濟運行形態的理論探索,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經濟成為商品經濟發生、發展、消亡過程和產品經濟發生、發展、以至未來中的一環,這種經濟運行形式概念處于不斷探索、完善的過程中,在理論上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社會經濟運行形態概念。
令人遺憾的是,斯大林的定義在正確地明確了恩格斯隱含的“所有制形式”的同時,削弱了恩格斯隱含的“經濟運行形式”,這和革命勝利后的“過渡時期”首要的任務是改變所有制有關,因此是革命初期難以避免的歷史遺憾,甚至可以說是歷史局限性,但在“過渡時期”結束后,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開始之后,雖然進行了正面有益的探索,但“經濟運行形式”、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式畢竟未能明確、提出、運用,結果只適用于“過渡時期”的經濟運行形式固化,應該說是社會主義運動的重大理論失誤,而且這一理論失誤在斯大林逝世后強化,在文化大革命中強化。
令人痛心的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推行市場化改革,試圖完全采用市場經濟運行形式,造成災難性后果,從反面提出了確立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式的重大命題。
在我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形成新的認識,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十二屆三中全會指出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十三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商品經濟,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商品經濟是科學理論觀點,應該說是總結了中外長期的社會主義實踐經驗,從理論上基本上明確了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式,但是,十四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停止使用有計劃商品經濟的科學理論觀點,與相對穩定的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態擦肩而過,可以說發生了重大轉變、轉折,結果在“生產資料所制決定經濟運行形態,經濟運行形態反作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原理作用下的現實,使很多人對改革開放大業憂心忡忡,對當前的一些問題如收入差距拉大趨勢尚未根本扭轉等憂心忡忡。
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在理論和實踐上,經濟運行形式在正反兩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產生了很多變化、轉變,經濟運行形態概念仍未明確提出,但“生產資料所制決定經濟運行形態,經濟運行形態反作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原理頑強地發生作用,因此,形勢的發展已使這一原理和經濟運行形式的明確呼之欲出了。
三、 經濟運行形式概念、“生產資料所制決定經濟運行形態,經濟運行形態反作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原理明確提出的理論依據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形態不是獨立經濟形態,社會主義經濟形態應該是一種不獨立的過渡的經濟形態,筆者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形態應該也是相對穩定的,即資本主義消亡階段、共產主義萌芽階段的經濟形態,那么,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態也應該是一種既不獨立又相對穩定的過渡的經濟運行形態,即商品經濟消亡階段、產品經濟萌芽階段的經濟運行形態。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態的提法,應符合、反映這一階段的特征。因此,個人認為,關于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態,比較準確的概念和提法,以“計劃商品經濟”、“社會主義計劃商品經濟”為好,既與計劃經濟區分開來,又與市場經濟區分開來,既避免重蹈蘇聯模式的覆轍,又避開資本主義的深淵。
值得指出的是,社會主義經濟形態的相對穩定性,是經典理論并未明確提出的,筆者認為,這應該是導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從左的方面出現偏差,導致夭折,或從右的方面出現偏差,導致夭折的理論根源。
但列寧、斯大林堅持一國勝利論,毛澤東說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因此,筆者認為,這都是社會主義經濟形態相對穩定性的佐證。
總之,通過從哲學、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三個方面的論述,說明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夭折的終極原因是相對穩定的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形式沒有完全確立,“生產資料所制決定經濟運行形態,經濟運行形態反作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原理沒有完全確立,恰恰說明只要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又善于運用政治經濟學原理,社會主義決不是必然夭折,而是必將勝利。
注:
①本文所指社會經濟形態是指經典馬克思主義概念。
②本文所指經濟運行形式概念是指原始共產經濟運行形式、奴隸社會掠奪經濟運行形式、封建社會自然經濟運行形式、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運行形式、共產主義社會產品經濟運行形式五種獨立經濟運行形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