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愛《讀書》 —— 一個讀者逐漸認識《讀書》的事*字號:9pt
來源:豆瓣
2007-08-02 23:18:18 來自: 青衿 (上海)
標題:我為什么愛《讀書》 —— 一個讀者逐漸認識《讀書》的事
我寫下了我從不喜歡《讀書》到慢慢認識《讀書》的過程,
我為什么要愛《讀書》?
因為是我自己找上《讀書》的。
從來沒有一個人對我說過:你要去看《讀書》。《讀書》很好,《讀書》很牛。
實際上我以前醫科本科時候一點都看不懂《讀書》,加上一個不太喜歡的比較愛裝的女生經常在人面前推崇《讀書》,因此對這本雜志是拒斥的,一直一直。
直到已經是我古典文學研究生第二年的下學期,也就是05年春天,那時導師在國外,課業也修完了,有大概兩個多月吧,我天天下午泡圖書館,有時看書有時看雜志。期刊室里,常常一次拿一堆雜志,好看些的有《國家地理》、《時尚旅游》、《藝術世界》、《中國攝影》,一直看到不過癮,就去看帶點休閑文化味道的《書城》、《萬象》。后來也忘了是如何機緣巧合,我重新翻開了《讀書》,是直到那時我才有知識積淀能讀懂它。
但是也經歷了一個艱難適應《讀書》的過程。以前一個下午可以翻上數本花花綠綠厚厚的雜志,因此面前總是堆著很多書。但是一個下午只夠看上一本薄薄的《讀書》。(真是每個字每個字要慢慢讀的,邊讀還要邊想)而且還不是所有文章都看。
汪暉好像說過:"思想穿透力的快感"。對我而言,《讀書》上的觀點是我在別的雜志上讀不到的尖銳準確而且真實。許多已經想過的問題,朦朦朧朧有過的困惑,在這里我找到了在別的地方雜志上從未有過(其實更多的是有過卻沒談透)的言說。
而且這里是諸家薈萃,是甄選掉虛偽不痛不癢與別有用心之后的我們時代真實的圖景。是靠自己在書籍里抓摸根本構建不起來的知識框架。
因為期刊室有兩年內所有的過刊,所以我保持了很久的去期刊室看上一本《讀書》的習慣。到研三開始瑣事纏身,就很久沒讀。
某種程度上《讀書》還改變了我的閱讀習慣,因為其實我們"讀書",也有無數心不靜的人會添亂,展示閱讀量,展示博學,展示好品位。中文系的學生尤其習慣看了關于什么的研究文章便開始自己的滔滔言說,完全不顧這東西的本色為何。導致閱讀以博學為標榜,以深邃為談資。
——我們每個人都買過很多自己根本不會看但很擺上書架很榮耀的書吧?
對我而言就是導致閱讀的重質不重量,廣采博收,翻過一百本卻沒深入看過一本。(其實若慢慢地讀完一本收獲要大于翻過一百本)—— 而《讀書》卻是讓人深讀細讀的。
再一次讀《讀書》卻是工作之后,那時跟當時工作頻道的一個人文紀錄片欄目(也是我最喜歡的里面欄目也是我覺得里面唯一一個好的欄目)混得很熟,制片人也很希望輪崗后我留下。(后來這個欄目在新年之交被取消了,我的辭職跟此不無關系)。當時想了很多紀錄片的問題,看了一些書。有一次去上海在火車上買了一期《讀書》,好像是10月號,里面正好有關于人文紀錄片的會談。
—— 天啊,我真是用記號筆勾畫歷歷,像讀教材一樣讀的??!而且讀了許多遍。那是對"當下"的把握,那是我憑自己之力絕對達不到的閱讀高度?!?BR>我對這本薄薄的賣六元錢的小書充滿了感恩之情并且立刻開始擔心。覺得這樣的雜志還存在簡直就真是奇跡啊。
后來我就一直買,每期第一時間買,上班沒事就慢慢讀。直到現在。
這就是我和《讀書》的事。
毛尖說:我想我們前后幾代人,都會僅僅因為《讀書》的存在而獲得形而上力量,就像少年時代貼在教室墻上的魯迅,成為我們整個青春期背后的目光。
我想愛《讀書》是這樣的人:足夠的知識儲備,質疑精神,興趣廣泛,但最后一點最重要,就是——
愛心。只有打心眼里愛國家關注國家民族命運想了解真實世界的人,才會懂得珍惜這樣的智力挑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