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為啥"廠長腰包鼓了,職工崗位沒了"(轉人民網)
徐林林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新聞,我一點都不感到驚詫。“廠長腰包鼓了,職工崗位沒了”的改制案例,雖不說相當普遍,但至少并不鮮見。因此而流失的國有資產,恐怕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金華親自主持審計,也未必能弄得清楚。前不久,經濟學家們為此展開了一場大論戰,針鋒相對地從理論層面力陳己見,話說“國資”。但我以為,從實踐角度來說,剖析“富了方丈,窮了和尚”現象,遠比理論探討要復雜得多。 首先,地方政府以“抓大放小”為由,拼命甩“包袱”,致使國有資產保值無望。國企改革喊了好多年,直到“抓大放小”方略的實施,總算找到了一條沖出虧損重圍的希望之路。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求成,兩眼緊盯“放小”帶來的政績,因而使不少原本稍作資源整合就可起死回生的國企,幾乎在一夜之間陷入了一片混亂。這一階段,政府的管理、服務功能被一些主政官員簡化成了一個單調的句式:賣掉小企業,趕快!結果,一哄而上,連像公安縣糧食機械廠這樣正當火紅的小型國企也大都被列入“放小”清單。對地方政府官員來說,一時之間,誰賣出去的國企多,就說明誰的“改革氣魄”有多大。事實證明,這種一味用行政手段替代市場規律的做法,為國有資產流失留下不小的隱患。 其次,部分國企高管聞風而動,迅速壟斷產銷資源,為非法掠奪國有資產作鋪墊。在筆者視野里就有不少這樣的企業:上半年產品還供不應求,可一到下半年就門庭冷落了。是因原材料漲價,成本陡增所致?還是市場需求突然疲軟?統統不是。而是由于企業數十年積累的產銷渠道被少數圖謀不軌的企業領導暗地里堵塞了。在這種情況下,人心浮動,坐吃山空,再好的企業也折騰不了多久。怎么辦?自然只有將企業賤賣出去。誰來“重整河山”?通常是早就串通一氣的廠長、書記等人。 再者,企業監管和改制程序失范,捅大了國有資產流失的漏洞,給一些人留下可乘之機。在某些地方政府的一片叫賣聲中,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面臨資源的“優化組合”。而國有資產被高價低估,或者被人巧妙轉移,則成了某些企業高管層此時的拿手好戲。上千萬元國資被作價幾百萬甚至幾十萬元賣給私人的“新聞”也曾見諸報端。事實上,那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一旦原任廠長、經理坐上董事長的寶座,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他們便開始了新一輪的“改革”:先花幾千元買斷老弱病殘員工的工齡,將他們“改制”為下崗工人,然后到社會招聘廉價勞動力,拼命削減人力資源成本,以達到裁員增收的目的。 在這種權力資本與市場資本聯姻的非常態環境中,要想廠長們的腰包不鼓還真是件難事。為此,不僅眾多“職工崗位沒了”,甚至連他們的基本生存權也得不到保障。所以,認真反思一些國企被賤賣的過程,并依法予以查究,在我看來,是當今中國最大的“民心工程”。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yzx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