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把握毛澤東的領導藝術
張學道 2007年02月28日 07:30:12 來源:新華網
毛澤東的領導藝術是毛澤東思想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前不久,筆者悉心拜讀了《毛澤東的領導藝術》一書。總體感覺,毛澤東的領導藝術的科學內容是多方面的,學習好、領會好毛澤東的領導藝術,對于加強干部能力修養,指導、推進我們的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關于毛澤東的領導藝術,筆者認為,可以從六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
延安時期的毛澤東
第一,善于調查研究,正確地認識中國國情,是毛澤東領導藝術的基石。善于調查研究是領導者獲得成功的重要領導藝術。毛澤東一生注重調查研究,科學的調查研究,是他審時度勢、多謀善斷、實現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1929年至1930年上半年間,黨內存在著"左"傾思想和"左"傾政策。1930年5月,毛澤東針對這種情況,在江西尋烏進行了20天的調查,并總結調查研究的經驗,從哲學高度進行理論概括,寫下了《調查工作》。當時,這篇文章由閩西特委翻印,在紅四軍中和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廣為傳播。革命隊伍中,無論是干部,還是士兵,都知道毛澤東的一句名言:"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后來,由于作戰頻繁,很多資料難以保存,這篇重要文章也在反"圍剿"中失傳了。直到1957年,福建省上杭縣農民賴茂基,把自己珍藏了27年的油印小冊子《調查工作》,作為革命文物貢獻出來。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異常高興,說就象失散了多年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邊。1964年6月,《調查工作》收入《毛澤東著作選讀》公開發表,毛澤東為它改了一個名字叫《反對本本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是毛澤東多年從事調查研究工作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概括,從思想理論上闡明了調查研究在領導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和科學方法,批判了當時紅軍隊伍中一部分人安于現狀,不求甚解,墨守成規,迷信"本本",而不愿到群眾中去作實際調查研究的錯誤傾向。可以說,堅持調查研究,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是毛澤東領導藝術的精華所在。
第二,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抓住中心環節,兼顧全局,是毛澤東領導藝術的核心。俗話說:"十個指頭不一般齊"。在復雜的事物發展過程中,總有許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個是主要的矛盾。確定何者為主要矛盾,不能依主觀想象,不能憑個人所好,而是依據對客觀現實的科學分析得來的。
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戰役的關鍵在哪里?毛澤東同志及其戰友科學地分析東北戰場敵軍的情況:四十八萬敵軍分別固守在長春、沈陽、錦州等幾個大城市里,正處于頑抗逃跑的猶豫狀態中。如果先打長春,就會把沈陽、北寧線上的敵人放跑,增加解放全中國的困難;如果先攻取錦州,就切斷了東北與關內的聯系,造成"關門打狗"的形勢,為整個戰役的勝利創造有利的條件。由此可見,先打錦州是遼沈戰役的關鍵。戰局的發展完全證實了先打錦州是牽住了遼沈戰役的"牛鼻子",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宏偉的氣魄和卓越的指揮藝術,主要矛盾了然于胸,每一步都服務于重點或全局的戰略。
第三,善于科學決策,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是毛澤東領導藝術的關鍵。領導者的主要職責之一是決策,毛澤東的決策藝術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它植根于中國革命這片沃土之中。他高瞻遠矚,思維敏捷,靈活機動,因地制宜,在中國現代歷史舞臺上,導演了一幕又一幕波瀾壯闊、威武雄壯的活劇:
到農村去設"大本營",建立革命根據地,由此,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得以確立;長征路上,四渡赤水,智調滇軍,轉危為安,跳出重圍;透過抗日烽火,把握客觀規律,預測到持久抗戰的三階段,中國一定能取得勝利;一身系天下安危,毅然赴重慶談判,針鋒相對,堅決同蔣介石的獨裁內戰行徑作斗爭;指揮千軍萬馬馳騁中原大地,適時發動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戰。
毛澤東在其領導的決策活動過程中,非常重視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和靈活性相結合。在原則許可的范圍內,因時而異,因地而宜,靈活機動。重慶談判,就充分地表現出毛澤東這一特色。抗戰勝利后,蔣介石企圖搶占人民抗日勝利的果實,繼續維持其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局面。1945年8月14日至23日,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直接舉行談判。黨中央、毛澤東早就洞察蔣介石及玩弄的"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最后決定由周恩來副主席陪毛澤東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由于蔣介石堅持獨裁、內戰、賣國的方針,造成整個談判期間處于一種邊談邊打、打打停停的狀態。要打破談判的僵局,促成國共談判達成協議,就必須在談判中把原則與靈活性巧妙地結合起來。為了表明中國共產黨的誠意,毛澤東認為,可以在不損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則下作一些讓步,以最大努力爭取和平民主。于是,中共和談代表提出,國共雙方軍隊整編的比例由5:1改為中共軍隊僅占全國軍隊的1/7,并決定將廣東、浙江等八個省區的人民軍隊撤往蘇北、皖北等地。經過反復的談判,蔣介石被迫同意在《國共雙方會談紀要》上簽字。
第四,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知人善任,是毛澤東領導藝術的保證。毛澤東的思想政治工作藝術可以概括為:疏通引導、注重說理、善意批評、堅持民主、以情動人、用先進事跡感染人、用通俗生動語言談心對話、領導做表率、制度建設等。在選任干部方面,毛澤東具有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和知人善任的領導藝術。他認為,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是出注意、用干部這兩件事。領導者必須善于識別和使用干部,善于愛護和培養干部。毛澤東借鑒古代用人之道,提出德才兼備的標準和任人唯賢的政策。他善于根據斗爭任務的需要,果斷地組織干部和建立領導核心;堅持"五湖四海",團結廣大干部;善于運用辨證的觀點識別人才,并能用人所長;具有在復雜的政治斗爭中保護人才,以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磨練人才的獨特風格。
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作《論持久戰》的報告。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在知人善任方面,選用羅榮桓便是一個例證。1930年春,毛澤東為安排紅四軍政委一職頗傷腦筋,他需要為23歲的軍長林彪選擇一個合適的搭檔。林彪打仗靈活,但個性強,不愿聽別人批評,平時沉默寡言,別人很難同他共事。經過毛澤東的慎重考慮,終于選中了羅榮桓。羅榮桓是個老實人,在開辟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中,毛澤東發現了他許多可貴的素質:凡是要求戰士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打仗時沖鋒在前,退卻時掩護在后;行軍時為病號扛槍,宿營時下班查鋪。羅榮桓走馬上任,開展了生動活潑又扎扎實實的政治工作,使全軍指戰員始終保持非常旺盛的戰斗情緒。性格褊狹的林彪也感到沒有什么好挑剔的了,于是,軍長和政委相安無事。毛澤東發現的這位人才,成了人民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匠,是軍隊政治干部中唯一獲得元帥軍銜的人。毛澤東在堅持德才兼備和任人唯賢的同時,堅決反對任人唯親。他對秘書說:"我們共產黨的章法,決不能像蔣介石他們一樣搞裙帶關系,一個人當了官,沾親帶故的人都可以升官發財。如果那樣下去,就會脫離群眾,就會和蔣介石一樣早晚要下臺。"他還對秘書說:"凡是要求到北京來看我的,現在一律不準來,來了也不見。凡是要求我給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謝絕,我這里不介紹、不推薦、不說話、不寫信。"
第五,善于做群眾工作,一切為了群眾,相信和依靠群眾,是毛澤東領導藝術的靈魂。在江西瑞金沙洲壩,至今還傳頌著毛主席打井的故事,井臺上豎著一塊紀念碑,上刻著兩行醒目的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毛澤東在1934年所寫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的問題,從土地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群眾生活的問題,都應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總有些人把關系到群眾具體利益的事情,看成是"小事",認為它瑣碎,不值得為它花工夫。毛澤東能夠設身處地地體貼群眾,想群眾之所想,解決群眾的具體困難,從而使廣大群眾認識到他是代表他們利益的,進而擁護革命,為革命的勝利斗爭到底。毛澤東是最善于向群眾學習的,他說: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在人民中間,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我們要有承認自己無知的勇氣,下決心向他們學習。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提出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精兵簡政"、"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等口號的提出與落實,都是聽取群眾意見并依靠群眾來實施的具體例證。
第六,善于繪制中國革命的獨特圖樣,能動的反映客觀實際情況,是毛澤東領導藝術的魅力。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動用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圖樣領導藝術。在他幾十年的領導生涯里,善于集中黨和人民的智慧,繪制出一幅幅精美的大小圖樣。他率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依圖施工,改換了中國的日月,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毛澤東的圖樣領導藝術,是特指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戰略、戰術、計劃和方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圖樣,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而毛澤東在繪制它的過程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這個總圖樣規定了革命的目標、任務、動力、手段、道路、步驟、前途等根本內容。《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是這個總圖樣的成熟或定型產品,中國革命的實踐已證明,它是毛澤東圖樣領導成功的妙筆。在中國革命的分圖樣中,最為精美的恐怕要算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為抗日戰爭繪制的圖樣了。毛澤東對抗日戰爭的前途、流程和形態作了極為精彩的描繪:戰爭具有持久性,最后是勝利屬于中國;持久戰將展開為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內線與外線戰爭、包圍與反包圍戰爭等。《論持久戰》為中國人民提供了一幅絕妙的抗日戰爭圖樣,指導這個戰爭走向了勝利,把圖樣化作了成功的實踐。(張學道/泗縣縣委組織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