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發展破解對外開放新課題
張幼文
2006年12月21日
●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系,經濟運行包含著內外兩個循環,宏觀調控難度更高。在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
●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讓出了市場就必然會有技術進來。因此,提高外資質量的一個重點就是要真正促進國內的技術進步,能否通過引進外資達到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的目的,已成為檢驗外資質量的一個標準
●近年來我國對外開放中出現了一些影響效益的因素,例如地區之間惡性競爭,過度對外政策優惠,產品勞務削價等,國內體制上的問題是根本原因。對外開放效益和水平的提高有賴于國內體制改革的深化,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和要求
在2007年我國的經濟工作中,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結束后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加快調整和完善對外經濟發展模式已成為一個新課題。在這一方面以下四點值得特別關注。
——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在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我國外匯儲備突破了一萬億美元以后,外部矛盾和壓力進一步增大。在外匯儲備的迅猛增長中我們必須看到近年來國際資本對我國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投入大量增加,相當一部分外資旨在進行人民幣匯率升值投機,非國際直接投資流入的外資已成為外匯儲備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2006年我國引進的直接投資呈現下降趨勢,但非直接投資類外資的凈流入卻在增長。這已成為經濟宏觀調控中的一個重要的不確定因素,并積累了新的經濟風險。這一新形勢要求我們“增強參與經濟全球化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能力”。
當然,外匯儲備的增長也因為我國外貿和直接投資長期雙順差的結果,近兩年特別是巨額貿易順差的結果,體現了我國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提升和國際跨國公司對中國發展前景的認可。但是外匯儲備也不是越多越好。外匯儲備體現了我國的對外支付能力,但過多的外匯儲備又形成了資源浪費,包含著美元貶值等風險。
28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系,經濟運行包含著內外兩個循環,宏觀調控難度更高。其中外循環既要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更要受到國際資本投機的沖擊,這是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以應對的新形勢。我們既要鼓勵外資流入,也要鼓勵國內資本流出;既要發展出口,也要擴大進口。貿易與投資兩個外循環的宏觀調控與微觀監管已經向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要運用各種稅收政策協調進出口的發展,控制貿易順差過度擴大的趨勢,控制資源高消耗、環境高污染產品和初級資源品的出口,增大科技類產品和資源類產品的進口。既要積極有效利用好外資,又要高度策略地監管非直接投資的資本流動,注重流出資本的安全性,防止盲目對外投資。宏觀調控要應對涉外經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規范有效地控制短期投機資本的影響。
——提高外資質量有了新的重點
走自主創新道路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外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和完善要根據這一要求予以推進。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探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明,“以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海外智力”已成為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的重點,這是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模式調整的一個重要思路。
一個時期以來,我們在引進外資促進技術進步上存在著一種模糊認識,以為只要外資本身技術含量高就是我們引進外資的質量好、水平高。但事實證明,雖然確實有“學習效應”、“競爭效應”等積極作用,但外資對國內技術進步所發揮的作用還是很有限的。外商更偏向獨資形式,降低了合資帶動的技術進步可能。外資高度保護核心技術,維護其在中國市場上的技術優勢,也給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形成了更大的壓力和困難。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讓出了市場就必然會有技術進來。因此,提高外資質量的一個重點就是要真正促進國內的技術進步,能否通過引進外資達到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的目的,已成為檢驗外資質量的一個標準。科技創新的關鍵是人才。如果本土企業能以我為主地引進各類海外人才,那么就能獲得創新的最重要智力資源,并使由創新所產生的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為我所有,從而改變外資技術在中國僅僅存在意義上的引進,中國并不能真正獲得技術的狀況。
——重視服務業高度開放的新形勢
2006年12月11日,中國入世滿五年,絕大部分開放承諾到位,特別是服務業各領域進入高度開放階段。因此,服務業高度開放是2007年中國經濟的重要特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有效應對服務業擴大開放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是值得我們重視的。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有重大的區別,單個項目外資數量一般不大,但其在經濟運行中的功能卻往往極其重要。在現代服務業方面中國與外國的差距很大,中國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任務很艱巨。當外資現代服務業大量進入中國以后,中國本土企業如何在競爭中發展已經成為一個新課題。我們需要從制造業引進外資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實現服務業開放的更高效益。以外資銀行為標志的金融服務的全面開放意味著銀行業競爭新局面的開始。中資銀行要發揮自身優勢,在與外資銀行競爭中學習其管理經驗,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提升服務質量,實現新的發展。中外服務業在競爭中發展將是中國經濟2007年開始的一個新特點。
——繼續完成轉變貿易增長方式的任務
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我國對外開放發展模式中的一大任務,雖然強調多年,但總體上仍未有根本性的改觀。盡管2006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國家為控制順差規模擴大提高了出口產品關稅,降低了出口退稅率,力度以此迫使企業改變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但是出口規模不但沒有下降,甚至還繼續擴大,2006年貿易順差可能達到1700億美元,創歷史最高。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經濟存在著的深層次問題:國內總需求難以擴大,國外市場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動力;加工貿易出口長期保持在總出口值的一半以上,事實上表明出口只是中國廉價勞動力優勢的體現,而不是中國產業結構提升從而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反映;粗放型的外貿增長模式沒有出現轉機,調整依然任重道遠。
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也是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開放模式與戰略的調整和完善是國內整體發展模式調整的要求和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對外開放中出現了一些影響效益的因素,例如地區之間惡性競爭,過度對外政策優惠,產品勞務削價等,國內體制上的問題是根本原因。外貿的粗放型發展也是國內經濟粗放型發展的必然表現。過度依靠外部市場是國內擴大總需求政策未能有效實現的表現。國內資金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卻又以政策激勵引進外資則又是國內金融系統不完善和企業制度不健全等的結果。如此等等都說明,對外開放效益和水平的提高有賴于國內體制改革的深化,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和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國內調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將影響到對外開放的轉型。
總之,在鞏固和擴大開放成果的基礎上應對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實現對外開放的科學發展,使對外開放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目標的實現,將是新一年對外開放工作的基本要求。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