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事實
不可因政治需要而任意加以褒貶
●我們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
——《十七大報告》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讀到: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們黨沒有被摧毀并且還能維持統一……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還在進行,我們的國家仍然保持統一并且在國際上發揮重要影響。這些重要事實都同毛澤東同志的巨大作用分不開。……我國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仍然取得了進展。糧食生產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鐵路和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一些技術先進的大型企業的投產,氫彈試驗和人造衛星發射回收的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等等。《決議》中搜索不出“全盤否定”、“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等詞語。
美國學者莫里斯《毛澤東時代的遺產》一文,所提供的材料來證明,他說:“毛澤東時代……是現代化工業化手段同社會主義目標相調和的獨立嘗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毛澤東時期獨具的特色之一。無疑這就是毛澤東的目的”,“但,有些人說,毛澤東為了‘意識形態’犧牲了現代化,并且宣稱這位已故的主席為了建立一個‘精神烏托幫’而進行了一種無效追求,經濟建設忽略了。實際的歷史記錄卻表明了一個相當不同的進程。而且這一進程實質上是一個迅速工業化的進程。毛澤東逝世后,一些評論家關于毛澤東遺產經濟的著作,沒有詳細評述那個時代的經濟成就,而大談那個時代的‘不合理處’、‘不平衡狀態’。不過這些著作卻披露了:毛澤東時期,工業總產值增長了38倍,重工業增長了90倍。”1950——1977年工業產量平均以年13.5%的速度增長,如果從1952年算起也年增11.3%。這是世界同期最高的增長率。如69、70兩年GDP增率分別達16.9%、19.4%(《數字中國》第11、12頁)實際上,毛澤東時期的經濟增長數據并沒有反映經濟的實際活躍程度,只反映了其中的一部分。另幾大塊未被計入的經濟成分——如三線建設、服務行業、資源土地、義務勞動等等創造的價值……如果按市場經濟的GDP上報方法, 其綜合經濟增長數據應比公布的統計數量的得多!
“文革”期間,國家在“文革”前制定的經濟建設方針政策、發展規劃和目標并沒有改變,國家發展的第三、第四個“五年計劃”照常進行和實施。尤其是當時毛澤東和黨中央一直強調“抓革命、促生產”和“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方針,從總的看經濟建設并沒有放松。對“停工停產鬧革命”行為中央始終是不允許的。而廣大干部和群眾在高漲的革命熱情推動下,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工作,不過節假日、星期天,而又不講任何報酬的事情更是經常的、大量的。例如,在當時長江大橋建設中,在成昆鐵路、川黔鐵路施工中,在大慶、大港油田的大會戰中,在“兩彈一星”的科學試驗中,廣大工人階級和技術人員頑強拼搏,充分發揮其智慧和力量,建設速度和效率何曾有什么降低和影響?若講經濟效益,就當時所有建設工程都沒有吃喝浪費、貪污行賄、造假和截留工程款之類的行為,建設成本何其低!當時也沒有任何亂開發、亂圈地,沒有任何破壞自然資源和污染環境現象,沒有任何向群眾亂集資和發放國債,沒有銀行不良貸款,沒有通貨膨脹,沒有工人下崗失業,沒有重復建設和效益不好的項目,更沒有照搬外國模式和“與世界接軌”等!而1992年、1993年和1994年中國GDP連續劇增達14.2%、13.5%和12.6%,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濟過熱”和“泡沫”現象。而大量銀行不良資產、重復建設、無效投資、“豆腐渣工程”由此產生;走私、造假活動猖獗、破壞生態環境的事情大量出現,官員們弄虛作假、貪污腐敗、大搞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的行為推向高潮,其中許多問題成為久治不愈的固疾,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無窮的遺害。然而對此嚴重問題有誰來認真總結和清算過嗎?有誰追究過領導決策的責任嗎?其危害之大難道是任何“急于求成”、“盲目性”、“大躍進”問題所能與之相比的嗎?
至今,仍有些“精英”頑固地認為:“改革開放”是從“經濟崩潰的邊緣”起步的,這不僅與《決議》表述相悖,也與歷史真實嚴重不符。有人對改革之前的經濟成就任意詆毀,橫豎指責,不是說成“瀕臨崩潰”、“進人低谷”、“耽誤了二十年”,就是指責為“急于求成”、“盲目性”、“洋躍進”,幾乎達到欲加其罪何患無詞的程度。否定他人、抬高自己,開創了完全以政治需要任意扭曲歷史的先例。在這里還有什么黨的真理、歷史的公正可言?是非真偽還將混亂到何時!假如,我們連面對歷史事實的勇氣都不具備,還談何誠信品質? 談何數立“科學發展觀”?談何共產黨人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談何……
本來,六、七十年代中國經濟是蓬勃發展的,但不幸的是它與那場大受爭議的政治運動趕在一起,有些人處于政治需要必須全面否定這個時期的經濟建設。歷史就這樣遭到了最粗暴的涂抹和踐踏。一種最膚淺和廉俗化的見解也被當成了真理而載于史冊。在此,任何強權與強辯都毫無意義,就讓當年新華社與人民日報這些黨的喉舌來見證吧
文革時期(1966-1976年)我國經濟大事記(全)
-----------------------------------------------------
1966年
1月28日 中共中央指出,實行計劃生育是一件極為重要的大事。
同日 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時間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
2月21日 中共中央界定增加對資本主義國家出口。
3月4日 貴昆鐵路比原計劃提前9個月接軌。
5月3日 我國第一批“紅旗”高級轎車出廠。
10月8日 我國制成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10月15日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
12月23日我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1967年
1月5日 我國石油產品品種和數量自給自足,勘、采、煉技術登上世界高峰。
1月16日 我國第一臺載重150噸中型平板車造成。
4月15日 春季廣交會開幕。
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7月1日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成昆鐵路”縮影模型被永久陳列在聯合國大廈展廳作為人類征服自然的奇跡
7月7日 全國夏糧豐收,比去年增長一成。
7月26日 我國第一臺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制成功。
9月5日 中國援助贊比亞政府10一無息貸款修建坦贊鐵路。
10月5日 我國第一臺晶體管大型數字計算機研制成功。
10月15日我國第一臺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制成功。
11月15日廣交會開幕
11月29日我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968年(世界聞名的大工程一一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1月8日 我國第一艘萬噸巨輪“東風”號建成。
1月11日 《人民日報》發表《“自由市場”是殺人不見血的屠刀》
2月23日 我國特大型軸承制成。
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澇災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開工。
6月20日 我國夏糧豐收。
8月18日 我國早稻豐收。
9月3日 我國研制成第一批液壓傳動內燃機車。
11月20日萬噸遠洋巨輪“高陽”號下水。
12月25日富春江大型水電站建成發電。
12月28日我國成功進行一次新的氫彈試驗。
1969年
2月21日 《人民日報》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國國內公債已全部還清,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級沒有內債,有沒有外債的強大的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4月2日 第一艘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
5月5日 我國研制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霉素”。
6月13日 決定在上海、天津、大連6個船廠新建8個萬噸級船臺。
6月30日 《人民日報》報道我國麥類作物豐收。
7月8日 十年時間建成河南紅旗渠。
9月13日 丹江變電工程提前完成。
9月25日 藥品大幅度降價,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月26日 無償援助越南5.56億元。
9月30日 北京燕山煉油廠全部建成投產。
9月30日 我國第一臺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標志我國奠基制造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0月3日 我國第一臺5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
10月4日 我國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投入生產。
10月28日加速第二汽車廠建設。
11月14日加速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
11月16日我國農業豐收
1970年
4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廠。
7月17日 農村中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相當于過去的20年的兩倍。
10月16日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新疆哈密礦務局露天煤礦投產。
10月17日中國全民援助朝鮮13.14億。
12月25日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971年
1月2日 我國輕工業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3月3日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
5月15日 開展工業學大慶
6月27日 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7月8日 轉發關于做好計劃生育的工作報告。
9月27日 中國無償援助越南36.14億元。外援金額70億,建國來最多的一年。
10月2日 追加基本建設投資51億。
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
11月18日新華社報道,全國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廠。
11月18日西部地區進行了一次新的核試驗。
11月30日調資28%。
12月7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年度水利建設50億立方米,增加農田3000萬畝。
1972年
1月13日 從國外引進化肥、化纖成套設備8套,以后又提出引進43億美元成套設備和單機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1月28日 解放軍落實五七指示,發展農副業生產,許多部隊做到肉菜自給。
2月21日 毛澤東會見尼克松,雙方同意互相發展貿易。
5月13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電子工業進一步發展,1971年收音機產量相當于1965年的4倍。
8月21日 從聯邦德國、倭國進口一米七軋機,建在武漢鋼鐵公司,另有設備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9月10日 40萬知識青年到農村和邊疆安家落戶。
10月13日連接中南和西南地區的重要干線湘黔鐵路通車。
11月26日月住越南抗美26.57億元。
12月26日我國第一輛載重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1973年
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新年獻詞,農業奪取好收成,工業生產上升。
1月2日 國家計委提出進口43億美元國外設備的方案。
2月13日 新華社報道,1972年是解放以來電力發電站裝機最多的一年。
3月7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發展組合機床取得顯著成就。
3月20日 部分企業和縣社試辦出口工業品專廠、專車間、出口農副土特產生產基地。
4月10日 決定建設邯邢鋼鐵、煤炭基地。
4月15日 春季廣交會開幕,與我國發展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
5月4日 中國倭國共同投資施工建設中日海底電纜。
6月18日 國際大米價格上升,中國增加出口100萬噸大米換回小麥。
6月28日 我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
7月16日 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
8月1日 新華社報道,夏糧豐收,這是建國以來第二個大豐收年。
8月5日 全國環保會議召開,制定《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
8月16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水田農業機械化取得新進展。
8月26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電子工業迅速發展。
8月27日 我國第一臺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制成功。
9月3日 我國第一臺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制成功。
9月12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鉆井進尺和建設投產的油井生產能力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9月26日 國務院重申對外貿易的重要原則。
9月30日 新華社消息,我國化肥產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秋季廣交會開幕,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貿易往來。
10月25日西藏發現幾十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
11月1日 新華社報道,幾十座大中型水電站建成投產,小型水電站5萬多個,遍及全國。
11月8日 西藏軍區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這是西藏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
11月13日國務院轉批環境保護若干規定。
12月20日新華社報道,中國航空線80多條,連接全國70多個城市,于100多個外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
12月22日新華社報道,5年來,800多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2月26日新華社報道,同我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150多個,其中50多個國家同我國簽訂了貿易協議。
1974年
1月12日 為在本世紀內實現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用幾個五年計劃時間趕上和超過世界水平的戰略思想,國家計委提出《關于擬定長遠計劃的報告》。
1月21日 國務院要求跟抓計劃用糧、節約用糧、嚴格控制糧食銷量等四點要求。
1月22日 國務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內,從國外進口一批大型化學肥料、化學纖維和連續式鋼板軋機等設備
1月30日 國務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2月17日 新華社報道,勝利油田去年創年鉆井進尺150105米的全國石油鉆井最高紀錄。
2月19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農村掀起農田基本建設新高潮。
2月24日 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建成。
3月23日 我國西南交通干線成昆鐵路建成。
3月30日 地熱發電站在河北懷淶建成。
4月2日 我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建成。
4月15日 第三十五屆廣交會開幕,規模為歷屆之最。
4月31日 我國第一臺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制成功。
5月15日 華北濱海地區又建立起一個新油田――大港油田。
7月17日 我國冬小麥產區推廣優良品種,占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
8月9日 傘式太陽爐研制成功。
9月12日 國家計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鋼材、化肥進口。
9月12日 我國第一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
9月15日 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建成。
9月30日 新華社報道,大型油田――勝利油田建成。
10月3日 我國最大豎井鉆井研制成功。
10月23日新華社報道,我國地方小煤礦去年產量比1965年增長兩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無償援助越南11.17億元物資。
12月19日三門峽水電站建成。
12月27日新華社報道,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中央要求切實著金計劃生育工作。
1975年
1月13日 周恩來提出,本世紀末,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1月14日 新華社報道,四川省開發天然氣取得新成就。
1月15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紅麻、黃麻實現自給自足。
1月25日 降低半導體收音機零售價格。
2月3日 景山發電廠首次應用電子計算機控制10萬千瓦燃煤氣輪發電機組成功。
2月4日 我國最大的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5月30日 我國第一次發現古生界地層油田。
5月31日 國務院界定出口黃金,引進銅、鋁、橡膠、滌綸等原料。
7月5日 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
7月8日 秦皇島至北京輸油管道建成。
7月19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化肥產量顯著提高,上半年增產的化肥可增產糧食100多億斤或3000多萬擔棉花。
7月28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鐵路上半年貨運量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8月8日 河南地區特大暴雨,國家撥7億元救災費。
8月19日 國務院決定2億美元進口。
8月19日 無償援助柬埔寨6億元物資。
8月30日 新華社報道,最近三、四年來,每年有一大批電站建成投入生產。
9月1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今年早稻豐收,單產、總產創歷史最高水平。
9月3日 新華社報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國小水電發電量占總量的三分之一。
9月14日 新華社報道,一億只廣播喇叭連接千村萬戶。
10月7日 水稻培育出新品種,畝產達千斤左右。
10月27日我國成功進行一次核試驗。
11月17日我國原鹽豐收,創歷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我國成功發射回收式地球衛星。
12月24日焦枝鐵路通車。
12月39日新華社報道,我國農業連續13年全面豐收。
1976年
1月21日 又一艘萬噸級浮船塢“華山號”研制成功。
3月13日 大型火力發電廠――萊蕪電廠投入生產。
3月22日 郵電部門發展傳真通訊技術。
4月15日 廣交會開幕
4月21日 京滬杭載波電纜投產。
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5月1日 從事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人數比1965年增加7.5倍,調查工作發展到黃海、東海和南海。
5月12日 郵電職工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干線。
6月6日 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6月29日 上海黃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鐵路雙層鐵軌建成通車。
7月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麥在我國西南、西北、華北推廣。
7月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車。
7月22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夏糧總產量創歷史新水平。
7月23日 沿海鐵路干線津滬復線工程提前接軌。
7月28日 唐山地震。
8月7日 北京至山海關鐵路修復。
8月23日 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下水。
9月9日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逝世。
10月5日 現代化化纖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建成。
11月16日新華社報道,全國80%以上的縣建立水泥廠,產量比1965年增長4.1倍。
12月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煤炭儲量比文革前增長了2倍。
12月11日高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制成功。
《中共黨史辯疑錄》(山西教育出版社)中披露:文革十年中工農業總產值年平均增率為7.1%,工業總產值年平均增率為8.5%,農業為3.3%,國民收入年平均增幅為4.9%。
請問世界上有這樣的“瀕臨崩潰”嗎?
依據國家統計部門所公布的數字仍能看出一些真相:止于1978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3624億元,這比1965年的1716億元翻了一番還多,年均遞增率達6.8%。主要產品的產量更是大幅度增長,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例如:鋼產量達3178萬噸,原油產量達10400萬噸,原煤產量達61800萬噸,糧食產量達30475萬噸,它們分別是1965年的2.6倍,9.2倍,3.09倍,1.6倍(據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94)》)這樣的增長速度從哪方面能說是緩慢呢?如果說“文革”時期經濟發展是“停滯不前”,那就是說它比1965年沒發展、沒變化,這豈能是事實!
談到“文革”時期的經濟建設,還有兩個重要情況值得指出:其一,當時是在沒有任何外援、借貸情況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建設的。中國在1968年就全部還清了公債,成為世界上少有的一個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的國家。其二,當時經濟發展是沒有任何“泡沫”和虛假現象的。人們都知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增長大多年份高達百分之八、九,然而這其中僅銀行不良資產就達百分之三、四十,還有大量的資源浪費、“豆腐渣工程”、腐敗成本等,而這類現象在“文革”時期是極少見的,因而更加真實。
有人說“文革”時期國民經濟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試問:當時全國沒有任何企業倒閉,沒有一年農業減產,沒有金融危機,沒有通貨膨脹,沒有產品買不出去,沒有工人下崗失業或發不出工資,經濟總量年均增長6.8%以上,世界上哪有這樣的“瀕臨崩潰”!所謂“長期發展緩慢”究竟有何根據!
按工農業總產值計算,1966年至1978年年均增速是8.5%,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之后的1979至1981年6.7%的增速。有許多經濟指標,如煤、石油、鋼鐵、發電量、機床等產量增速更是超過改革之后。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9%,遠遠超過1979至1981年年均負1.7%的增長速度。如果說“文革”期間經濟“瀕臨崩潰”,那么改革之后的1979年至1981年經濟豈不更是“瀕臨崩潰”嗎!
按工農業總產值計算,1966年至1978年年均增速是8.5%,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之后的1979至1981年6.7%的增速。有許多經濟指標,如煤、石油、鋼鐵、發電量、機床等產量增速更是超過改革之后。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9%,遠遠超過1979至1981年年均負1.7%的增長速度。如果說“文革”期間經濟“瀕臨崩潰”,那么改革之后的1979年至1981年經濟豈不更是“瀕臨崩潰”嗎!
據《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資料,從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的時間里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達6.5%;而同期世界的增長速度是3%,美國是4.3%,日本是6.7%,英、法、意還低于美國。這就是說中國的發展速度是世界同期的2倍多,遠遠高于美、英、法、意等,與處于高增長期的日本差不多。
從50年代以來的中國的一直是迅速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歷史,而關鍵性的建設大都在文革期間。中國同西方國家的差距從沒有拉大,而是逐漸縮小。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以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一、二百年的路程。
1979年企業總數就達到35.5萬個,其中全民8.4萬個,集體27.1萬個,分別是原來(1965)的1.83倍和2.42倍。而且企業規模普遍擴大,其中大中型企業有4500個。全國職工總數近一億人(9967萬人,其中全民制7693萬人、集體制2274萬人),比1965年的4965萬人(其中全民3738萬人、集體1227萬人)增長70%以上。這也大大促進了就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們還記得:今年3月11日,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巴德年委員代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9位院士委員作聯合發言。
建國以來,我國的衛生事業得到空前發展,許多傳染病得以控制,性病被根絕,人均壽命、嬰幼兒死亡率等指標都有了明顯改善,曾被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銀行等機構譽為發展中國家的典范,贊譽中國只用了世界上1%的衛生資源,解決了占世界人口22%的衛生保健問題。
遺憾的是,時隔20年后,中國的醫藥衛生總體水平被WHO排在第144位,而衛生公平性竟被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數第4位。這與我國的大國地位、與我國飛躍發展的經濟狀況,以及與我國的國家性質相差甚遠……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淡忘了醫藥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忽略了“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90年代我國政府向世界宣布的“到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承諾,沒有兌現。……類似的在“教育”“住房”“國企改制”“三農”“分配”等方面的所造成的嚴重后果,難道是誰想否定就否定得了的、想掩飾就掩飾得住的?!
十七大的勝利召開,中國老百姓再次看到了希望,胡錦濤總書記在會上向全黨全國人民莊嚴承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這是新世紀的偉大宣言,宣告了中國共產黨要重新帶領人民推翻新的三座大山。只有幼者有其學、勞者有其酬、病者有其醫、老者有其養、居者有其屋的社會,才能成為和諧社會。這本來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理念,是一個社會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可是30年來直到十七大召開之前,報告中提出的“五有概念”卻始終被批判為是什么小農經濟的平均主義,什么超越初級階段的不切實際,什么極左思潮的蠱惑人心等等,總之,在那些改革精英看來,老百姓永遠只是為權貴富人創造GDP的工具,是不配享受現代社會福利的豬馬牛羊……
魯迅說:老百姓雖然不讀詩書,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里覓道,但能從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決非清高通達的士大夫所可幾及之處的。
——可見,高貴者不一定就聰明,卑賤者也不一定就愚蠢!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人才是真英明、真英雄、真偉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