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到北京市的西南郊,訪問了一九五八年八月毛主席親自視察過的蘆溝橋人民公社。
在蘆溝橋頭,我們登高遠望,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畫面立刻映入眼簾:一群群的男女社員,在田間歡快地勞動;一片片工整的菜畦,長滿了蔬菜;一丘丘茂盛的水稻,迎風翻著碧浪;一條條平坦的馬路上,不時有滿載新鮮蔬菜的汽車駛向城里;高壓電線和灌溉渠道縱橫交錯;層層綠樹掩映著一幢幢新磚瓦房;永定河水從大橋下面乖乖地流過……
這是多么美好富饒的地方!然而,在解放前這里卻是:
“蘆溝橋下黃水流,流不盡窮人心頭愁。賣兒賣女肚難飽,苦難日子何時休?”
在歷史上,永定河叫無定河:一到雨季,洪水從黃土高原上奔騰而來,經常泛濫成災。尤其是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和官僚買辦地主階級的長期壓榨和掠奪,使蘆溝橋一帶的人民災難深重,生活十分悲慘。
解放后,蘆溝橋地區人民在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逐步走上了農業合作化的道路。國家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廳水庫,攔蓄洪水,下游加筑了河堤,終于把洪水馴服了,農業生產有了很大發展。人民公社以它的巨大力量,把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百孔千瘡一掃而光,并按照宏偉的規劃,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這個公社又叫蘆溝橋中羅(羅馬尼亞)友好人民公社。它位于永定河左岸,北面與玉淵潭公社毗連,有二十一個生產大隊,一百四十五個生產隊,四萬六千多農業人口,以經營蔬菜生產為主,全公社三萬多畝耕地中有兩萬多畝是菜園。
去年在嚴重干旱的情況下,全公社仍然獲得了豐收,向國家提供商品菜兩億二千多萬斤,提供肉豬兩萬二千八百多頭,比人民公社建立前的一九五七年分別增長了一倍和八倍。
此外,還交售了著名的“北京填鴨”十七萬八千只,水果五十多萬斤。今年上半年這里持續干旱,但蔬菜上市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六,夏糧總產量比去年增長了兩成以上。社員們興奮地說,這樣的大旱,我們要不是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要不是靠人民公社的集體力量,誰能抗得過!
公社的一位同志,打開一張公社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圖,一邊指畫著,一邊告訴我們:在公社成立前的一九五七年,西部永定河沿岸還有大片的亂石沙灘,中部有幾十座占地面積很大的亂墳崗,東南部有一段段的土城墻和好些蘆葦蕩,南部盡是鹽堿澇注地。
那時候,人們一心要改造這些地方,農業生產合作社卻沒有足夠的力量。蘆溝橋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公社黨委制定了統一規劃,組織廣大群眾把這些坑坑洼注、亂墳崗和蘆葦蕩逐步改造成面積總共有五千多畝的良田和果園。果園大隊是突出的一例。
當我們走進果園大隊的大片果園的時候,見到好些社員正在又說又唱地采摘早熟蘋果和李子。果園大隊黨總支委員、第二生產隊黨支部書記孫德祿,跟我們詳細地介紹了這片果園的歷史。
原來,這一帶是永定河的舊河床,解放前是采石挖沙的沙石場。多年的采掘,使得這里形成許許多多的大坑和亂石堆,一片荒涼。一九六二年春天,蘆溝橋公社黨委發出“把荒灘變果園”的號召,廣大干部和社員熱烈響應。公社黨委決定由公社投資一百萬元,來徹底改造永定河灘,并把它建成果園。
說干就干,一臺臺推土機開進了荒灘,整整推了一年才把這大片亂石河灘推平。接著,公社黨委又從各個生產大隊抽調一批青壯年,由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帶頭開進了荒灘。
現年七十多歲,老雇農出身的孫德祿,就是最早帶領大家來開辟果園的。那時候,河灘上沒有房子,大家吃住都很困難。他們就遵照毛主席的教導,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河灘上用舊席子搭窩棚住在里面。
有些人每天要走好多里路到蘆溝橋鎮上去住宿。他們頭兩年的主要任務是挖樹坑,每個樹坑要挖一米二見方,取出沙石,再從遠處運來好土填上。寒冬臘月,河灘上北風勁吹,手腳都凍裂了;夏天烈日當空,沙石燙人,黑夜蚊子咬得人睡不著覺。但是,大家越干越歡,沒人叫苦。
一九六五年,這里修了水井和灌溉渠道,栽上了果樹。公社又從山東煙臺和遼寧等地請來十多名師傅,傳授果樹栽培技術。后來,他們陸續地蓋了一批公用建筑物和住房,就在這里定居下來,正式建立了果園大隊。
現在,這里有蘋果、桃、梨、李子和葡萄等果樹一千四百多畝,已經年產水果五、六十萬斤。他們還生產了一部分蔬菜和糧食。孫德祿樂呵呵地說:“這僅僅是開頭。”目前,全公社共有果園一千八百多畝,相當于公社建立前一年的果園面積的十二倍。預計到一九八〇年,只是果園大隊的水果產量就將增加到二百萬斤。
這個公社的東南部,是個“老菜區”,有六個生產大隊。但是,從前這里溝壑縱橫,還有三千多畝蘆葦蕩。一九六五年秋后,這里深入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大家決定擴大菜田面積,發展蔬菜生產。
在公社統一領導下,幾個大隊團結協作,大戰蘆葦蕩,用鐵锨大鎬深挖一尺半,把蘆葦根子一截一截地挖出來,再用土把蘆葦蕩填平;同時,打井修渠。他們苦干了一秋一冬,平整出了三千多畝土地。就是這樣,許多昔日的蘆葦蕩,被改造成為每畝年產萬斤菜的菜園。
在這個公社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變化。在小屯大隊,過去存在千百年的幾十個亂墳崗地,也變成了百菜竟長的新菜園。在周莊子一帶,連過去所謂“蛤蟆撒泡尿也成災”的鹽堿澇洼地,都變成了盛產稻谷的水稻田。
蘆溝橋人民公社雖然是“老菜區”,但是在解放前水澆地面積不過幾千畝,只是地主、富農有面積不大的菜園。那時候澆地,主要靠手搖轆轤、吊桿提水,每畝菜園一年生產蔬菜千把斤。直到人民公社建立以前的一九五七年,這里的耕地還有一半是早地。
人民公社的建立,大大解放了生產力。公社黨委把廣大群眾更好地組織起來,依靠人民公社的集體力量,興辦了高級農業社時期還不能舉辦的水利事業。他們有計劃地修成總長三十里的七條灌渠,引來了永定河水灌溉農田;又開挖總長六十里的三條排水渠,根除了內澇;新打機井五百多眼,自籌資金架設低壓線路三百四十里,使三萬多畝耕地全部實現了電力灌溉。
隨著生產條件的改變,菜園面積不斷擴大。人民公社建立以前的一九五七年,西部的蘆溝橋、小瓦窯、張儀村等五個大隊還根本沒有蔬菜生產。人民公社建立以后,這種情況改變了。公社黨委組織東部老菜隊的三十多名老菜農到西部傳授種菜技術,只過了三、四年,蔬菜生產就普遍地發展起來。現在,蘆溝橋人民公社成為首都的蔬菜生產基地之一。近幾年來,全公社菜田面積穩定在兩萬二千畝,蔬菜總產量占北京全市蔬菜總銷售量的七分之一,全年生產和供應市場的新鮮蔬菜由幾十種增加到了一百多種。
在公社科學技術推廣站里,老技術員蔣紹昌告訴我們,人民公社化以后,建立了科技推廣站,為科學種田開辟了一條廣闊道路。就拿西紅柿來說,當地品種早就混雜退化。一九七一年,科技推廣站把當地和從外地引進的三十多個西紅柿品種進行分類對比試驗,現在選育出了早熟、中熟和晚熟三個具有不同特點的西紅柿新品種,為排開西紅柿的栽培期和保證均衡上市創造了條件。
公社科技推廣站已經為生產隊提供各種蔬菜良種三十多萬斤,在試驗田里還有二百多個品種的蔬菜正在試種。全公社有九個生產大隊也建立了這樣的科技推廣站。目前,大隊所種植的蔬菜品種有百分之九十五能夠自己繁殖。
這里無霜期只有一百九十天。過去,冬季供應市場的蔬菜主要是貯藏的大白菜和蘿卜等“大路菜”。現在,蘆溝橋人民公社為了發展冬季蔬菜生產,已經建造溫室一千五百多間,超過了解放初期北京市全郊區溫室面積的總和;有陽畦三萬五千多個,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一倍;還新建成塑料薄膜溫室一千五百多間。有了這些設備,加上科學栽培管理,使得現在冬季蔬菜生產,和春秋天一樣繁榮興旺。
人民公社不僅使這里的自然面貌和蔬菜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更為重要得多的是它使人們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廣大干部和社員,經過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風運動,大大提高了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的覺悟。他們胸懷革命全局,不分寒冬酷暑,一年四季為革命種菜。
岳各莊大隊黨總支副書記田德順,當年毛主席來視察時和他親切地談過話。他牢記毛主席的教導,越干越有勁頭。他把家從條件好的生產隊主動地搬到條件差的生產隊,帶領社員苦干三年,改變了生產條件。他從農科院找來十七粒良種架豆,經過四年七次精心試種和繁殖,目前北京郊區已經在普遍種植這種嫩脆肥大、味道鮮美的架豆了。
近兩三年來,岳各莊大隊黨總支以批林整風為綱,深人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帶領群眾回顧毛主席視察以來他們走過的道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武器,狠批修正主義路線。同時批判資本主義傾向,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開展了“四破四立”活動,即:
破“闖淡季吃虧論”,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破自由種植,立認真執行國家計劃的思想;
破看價上市立從工農兵需要出發,保證均衡供應的思想;
破農商兩條心,立工農團結為人民的思想。
經過多次的思想和政治路線教育,廣大社員進一步提高了為革命種菜的自覺性。現在,他們種的菜,不僅品種多,數量大,而且一茬接一茬。架豆過去一年種兩次,現在種五次;黃瓜由一年三茬增加到七茬。
周莊子大隊第二生產隊黨支部書記經常到市區的蔬菜站調查了解情況,黨支部副書記還親自到市場去賣菜,了解城市居民究竟喜歡吃什么菜。他們根據城市居民的需要,組織蔬菜生產。即使在雪花紛飛的寒冬,他們也生產出大量的黃瓜、扁豆、西紅柿和青韭等供應市場。今年他們又新增加了團生菜、莧菜、薺菜和香蔥等十多個細小品種。他們千方百計,使得首都人民能夠吃到自己喜愛吃的新鮮蔬菜。
據蘆溝橋人民公社黨委負責人介紹,現在這個公社的公共積累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近三倍。人民公社化以前沒有一個社隊辦的工業企業,現在公社有電機廠、汽車拖拉機修配廠、農具廠等七個社辦工業企業,大隊還新建了十二個綜合工廠。
這些社、隊辦的工業企業為發展農業機械化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供了大量資金。一九五七年,這里只有拖拉機三臺、汽車四輛,現在全公社有大中型拖拉機三十八臺、手扶拖拉機一百多臺、汽車八十四輛,還有其他各種農業機械兩千多臺。
這些家當都是公社自己拿錢購置的,沒向國家要過貸款。現在,這個公社一年農業用電達到一萬七千多度,平均每畝農田施化肥一百二十多斤,都比人民公社建立以前增加了十倍。
在北京廣安門通往豐臺的大馬路南側,有一座兩層樓房的醫院,這是蘆溝橋人民公社一九七〇年底自己投資三十萬元新建設起來的衛生院。它設有內科、外科、中醫、婦產科等十三個科室,四十張病床,共有醫務人員五十多名,設備比較齊全,有不少現代化的醫療器械,不僅能治各種常見病,象闌尾炎、疝氣和膽囊切除、胃切除等手術,都能順利進行。
他們還能自己制造丸、散、膏、丹等七十八種中藥和五十多種西藥。公社衛生院的建立,把農村“合作醫療”事業提到一個新的水平。現在,這個公社的每個生產隊都有“赤腳醫生”,每個生產大隊都有衛生所,全公社共有醫務人員四百九十多名比人民公社化以前增加了十幾倍,社員看病吃藥極為方便。
文教事業發展也很迅速。現在,小學由人民公社化以前的五所增加到十九所,中學由人民公社化以前的兩所增加到五所,現有中、小學學生一萬八千多名,比人民公社以前增加了二點四倍。此外,公社境內有八十多個商店,社員買東西非常方便。
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社員收入日益增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這個公社的社員存款,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十八倍。社員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僅舉毛主席視察過的小屯大隊為例,這個大隊共五百一十六戶,有四百九十八戶蓋了新磚瓦房一千九百九十間,其中一千三百三十間是一九五七年以后建造的。
人民公社建立以前,小屯大隊沒有一臺收音機,現在有收音機四百五十臺;高級社時,全隊有手表五只、縫紉機一架、自行車二百五十輛,現在全隊共有手表二百一十只、縫紉機九十一架、自行車七百五十輛。
而就社員的生活情況來說,小屯大隊只是二十一個大隊中普通的一個大隊。時間只過去十五年,然而,蘆溝橋人民公社和我國大多數的農村人民公社一樣,以它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充分顯示了它的巨大的優越性。
十五年間,它在黨的領導下,使我國農村面貌所發生的變化,遠遠地超過以往好多個世紀。但是“這僅僅是開頭”。廣大干部和社員牢記毛主席關于“人民公社好”以及“社會主義的道路是我國農業唯一的道路”的教導,向著毛主席指引的方向,繼續奮勇前進。
劉印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