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
為了讓漢字適應現代化的發展,同時回應大眾化的訴求和掃盲識字的歷史任務,新中國在1950年代對漢字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簡化,同時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總結了這場長達百年的漢字改革運動的成果,并使其在政策層面得到落實。保馬今天推送《從民間到官方,漢字簡化的歷史》。文章梳理了近代來中國人實現漢字拼音化的行動路徑,對現代簡體字的肇始與流變進行論述。文章還介紹了漢字簡化在民間流行的基本情況,盤點了漢字簡化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狀況,并對漢字簡化的爭議舉例說明。
本文節選自《漢字王國:讓中國走向現代的語言革命》一書第五章
從民間到官方,漢字簡化的歷史
1955年2月,12個人聚在一起謀劃漢語文字的未來。他們中間有一位曾經的世界語學者、一位過去的無政府主義者、一位語言學家和幾位學究氣的學者。其中有些人將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名垂千古,但他們不是為了名聲才參與這個項目的。
許多人在20世紀第二個十年自己的青春歲月中,參加了推翻精英用的文言文、推廣白話文的運動。經歷了數次革命失敗、幾十年派別內斗、被日本侵略幾乎亡國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這些人清楚地知道,夢想可以剎那間灰飛煙滅。
盡管如此,他們收到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召喚后仍欣然前往。這些戴著眼鏡、額上刻著皺紋的人組成了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通稱拼音委員會。
《漢字王國:讓中國走向現代的語言革命》
中信出版集團 2023年8月
委員會的一些委員曾在1949年和毛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那是個涼爽的10月清晨,中國的新領袖在紅旗的海洋前朝著天安門廣場的人群致意。那些人黎明前就乘卡車來到了天安門廣場。毛主席身后站著周恩來等領導。毛澤東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人群歡聲如雷。
幾十年后,技術人員對記錄開國大典的膠片做了修復,發現毛澤東的講話帶有濃重的湖南口音。毛澤東幾乎不會說普通話。然而,這位政治人物在歷史上除其他成就外,還引導了漢語在現代史上兩次最大的變革。第一次變革是漢字簡化,減少了2200多個漢字的筆畫。第二個變革是拼音的問世,那是一種使用羅馬字母、以普通話發音為基礎的標準化語音系統。
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是人民的代表,帶領工人、農民和所有被剝削壓迫的人打贏了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國人口90%以上不識字,而且只會講地方方言。羅馬化將成為國家兌現向人民所做許諾的手段,也是人民掌握語言的工具。在熱火朝天的掃盲運動中,羅馬化成為識字的新途徑。文字改革委員會就是為協調這方面的工作而成立的。
毛澤東早在1918年就開始思考語言現代化的問題。那時他還是北京大學圖書館里一個普通的辦事員,掙著一份微薄的薪水,干著整理報紙的工作,只能和別人合租。1919年春,“五四運動”在北京街頭爆發僅僅幾周前,他回到家鄉長沙。25歲的毛澤東是《新青年》這類進步刊物的熱心讀者。
《新青年》雜志
“五四運動”的爆發燃起了毛澤東的雄心。當時,他只能從外地遠觀運動的發展,給在首都領導這場運動的人寫熱情洋溢的支持信。“五四運動”號召與封建主義的過去一刀兩斷,向千百年來與老百姓日常口語完全脫節的僵死的文言文宣戰,這些都令毛澤東激動不已。他很快開始在長沙宣傳進步思想,但他不是這場運動的中心人物。
36年后,為了中國語言的未來,毛澤東廣泛召集專家來改革漢語,他選擇的12個人都經驗豐富。這些人將負責漢語改革的規劃、測試和推廣。中國文字革命在強有力的頂層指導下,邁出前所未有的一大步。
對毛澤東來說,為中國人實現漢字羅馬化是民族和政治自決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為了提高識字率,毛澤東和專家們雙管齊下:使用西方語音字母,以便于中國人和外國人學習漢語;減少漢字筆畫數目,以降低讀寫漢字的門檻。漢字的羅馬化和簡體化相輔相成,可用來消除文盲,同時維護漢語。
推行簡體字之前的報刊
人們普遍認為,現代簡體字的發明要歸功于毛澤東和他成立的委員會,實則不然。第一個具體的漢字簡化建議是1920年民國政府統治時期提出的。曾盛贊林語堂發明的漢字索引制的語言學家兼改革者錢玄同提倡減少筆畫數目。在朝堂和學堂以外的民間,字體簡化已經流行了好幾百年。目前簡體字的80%左右在20世紀中期之前已經存在,其中約30%在公元3世紀之前就在用了。
01 漢字簡化早已在民間流行
簡體字是約定俗成的結果,經常可以在賬本、發票、藥方和演員的戲本里看到。這些文件用簡體字而不用正體字是為了省事。街頭小販和藝人為了做生意和記筆記方便,在筆畫上偷工減料。有些簡體字來自書法。草書講究一氣呵成,運筆如飛,筆畫簡潔,連筆成字。還有些簡體字源自符篆和秘錄。道士用簡體字召喚已逝智者的亡靈。19世紀的太平天國號稱是基督教的一個教派,領導人洪秀全相信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穌的弟弟。他們是最早在他們的文件、記錄和他們發行的貨幣中正式使用簡體字的。
漢字簡化的歷史中鮮有女性的作用,但一個重要的紀念碑卻是女性創造的一種秘密文字,而且至今仍在使用。“女書”是一種簡化文字系統,筆畫較少,婦女用女書既能識字,又有了彼此私下交流的手段。女書發源于湖南省最南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小地方,歷史長達好幾百年,有人認為它和包含最早簡體字的甲骨文一樣古老。婦女使用這種秘密文字繞過傳統社會對她們的禁銅,創造了一個女性專有的文字世界。女性和兒童一樣,鮮少接觸書面語言,活動范圍僅限于家庭內部,所以,女書主要用于女性之間私下的交流溝通。官方敘事一貫把文字表現為權威、國家和父權式統治者的標志,女書的存在使這種敘事出現了裂痕。
女書
作為女性秘密文字,女書的靈感主要來自刺繡的針法。女書的字形纖細修長,筆畫交織猶如十字繡,與漢字那較為復雜的方形結構不同。總的來說,替代性或秘密的文字被視為上不得臺面的歪門邪道,它們背離了正統的字體,為此有時會遭到統治者的清洗。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女書一度被當作迷信巫術而受到壓制。
(劉復(即劉半農)和李家端整理的《宋元以來俗字譜》,在1950年代重新出版。是研究漢字簡化的重要資料。)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的新文化運動采取了另一種辦法。它重振白話文的目的是實現語言與文字的一致,這個目標激勵了一代年輕知識分子和工業發明者。他們遵循早期改革者、詩人黃遵憲發出的誓言:“我手寫我口。”白話文主義被當作決定漢語和中國人民存亡的關鍵而得到大力推動,有時甚至被理想化。
這樣的希冀促使人們全面行動起來,從過去及現在的文字中發掘日常用語的例子。在此過程中,人們發現了簡體字的巨大寶庫。進步文化人士的首腦人物胡適是中文打字機發明者周厚坤的同學,他希望充分利用這個新發現,于是在1919年發出號召,呼吁改革中國教育。審視漢語書寫傳統因此而成為一項緊迫的文化任務。其間胡適承認了漢字索引運動所做的重要工作。
《漢字王國》英文版
02 漢字簡化計劃
20世紀20年代早期,簡化文字的號召發出后,民國政府開始對簡體字開展系統的收集、篩選、調查和整理。但是,20世紀頭30年間,政局動蕩未有稍歇,推行系統性文字改革全無可能。印刷新的簡體字需要重新制造排字版,耗資不菲,難以承受。細梳漢語詞匯,尋找以前用過、對現在可能有所幫助的簡體字,這需要花大力氣。
經過10多年的全面研究,直到1935年,專家們才向教育部提出了324個簡化漢字的正式提議。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曾三次試圖推行漢字簡化計劃。可國民黨高官都是寫繁體字長大的,他們思想保守,哪怕減一筆也堅決不同意。他們誓言,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同意漢字簡化。蔣介石無奈只得退讓,以免惹惱黨內元老。元老中有一位故意雙膝下跪懇求蔣介石饒過漢字。面對不懈的阻撓反對和重重的后勤障礙,漢字簡化計劃只能偃旗息鼓。
(1922年,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次大會兩個重要的議案《廢除漢字采用新拼音文字案》、《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后者是由錢玄同撰寫提議的簡化漢字方案。)
國民黨人磨蹭躊躇之際,共產黨人扛起了漢字簡化的大旗。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開始在自己控制的地區發行的地方報紙上使用簡體字。1949年后,簡體字的使用擴展到全國。隨著探討和辯論的展開,簡體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注意。最后,教育部選擇了大約500個簡體字供專家和語言學者審查。1952年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后,這項任務交由它做進一步研究。
(1949年8月,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了關于文字改革的信,隨后毛澤東將信轉給郭沫若、茅盾和馬敘倫審議,征求他們意見。圖為三人給毛澤東的復信。)
1954年末,委員會完成了官方文字簡化計劃的第一稿。次年1月,798個簡體字正式推出,受到熱烈歡迎。教育部向全國各地的文化組織和教育機構分發了30萬份《漢字簡化方案》征求評論和反饋。20多萬人提出了意見。文字改革委員會一家就收到了五千多封來信。多達97%的受訪者對《漢字簡化方案》表示贊成。
《漢字簡化方案》
黨的干部心花怒放。簡體字幾百年來得不到官方承認,讓它重歸人民群眾是對社會主義平等原則的踐行。一位語言學家回憶說,漢字簡化計劃推出后的那些日子,同志們彼此見面都互相祝賀,因人民的聲音終于得到傾聽而歡欣鼓舞。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
《國務院關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那時,人民解放軍還在與臺灣海峽對面的國民黨軍隊交鋒。解放軍對距離大陸不到25英里的兩個小島發動了猛烈炮轟和空襲,最終拔掉了國民黨軍在那里的最后據點。同志們見面寒暄時都在說,解放軍的勝利難道不是預示著新時代降臨的又一個先兆嗎?簡體字是象征勝利的文化豐碑。
經委員會仔細審視后得以保留的簡體字被廣為印發,好讓老百姓熟悉它們的樣子。政府雖然管不了民眾私下寫什么字,卻能通過規范印刷品上的字來改變書寫習慣。這項措施一旦實行,就難以逆轉,因為印刷時需要為每個簡體字制造嶄新的字模。
當時,中國的印刷流程仍很古老,甚至可稱為原始,而鑄造銅字模耗資費時。為此,選擇簡體字須慎之又慎。關于一個字的哪個部分應該減少,出現意見沖突不可避免。于是,漢字簡化計劃的后幾版又做了一些改動。
幾經修改的漢字簡化計劃到1986年確定為2235個字,這個數字后來仍不斷調整,繼續增加。大部分簡化是減少整個字的筆畫,但一些簡化只涉及偏旁部首,這樣,任何字中同樣的偏旁部首都可以用新的簡化形式取而代之。
漢字簡化的受益者有中國的工人和農民,他們的現身說法,最有力地確定了漢字簡化計劃在人民心中的合法性。一次,發表了一版簡化計劃后,一個普通排字工人站出來作證,說這個計劃簡直太好了。他干了幾十年挑選字模排字付印的活,很感激現在有了更容易辨識的簡體字。一個字的各種變體被合并為一個簡體字,使他再也不用發愁在“窗”字的6種不同寫法之間該選哪一個。
另一位排字工人回憶說,文字改革前,她每天把字盤搬來搬去,8小時沒有歇腳的時候。現在,不僅是字的筆畫,就連字的數目都有了限制,她的一部分工作坐著就可以干了。
毛澤東認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必須信任他們。工人們覺得自己每天排列漢字的工作是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奮斗的一部分。毛澤東領導下的文化工作者為所有男女老少提供了識字的機會,從排字工人到士兵,再到管理人員和工廠工人。
(自1956年1月1日起,《人民日報》的漢字排版,開始由豎排改為橫排,漢字書寫順序由右起豎寫改為左起橫寫,報紙使用的漢字由繁步簡。)
對于簡體字固然有一些主要出于文化和審美原因的保留意見和反對意見,但隨著簡體字和拼音雙管齊下,文盲率開始下降。到1982年,全國15歲以上公民的識字率升至65.5%,2018年達到96.8%。
03 對漢字簡化的爭議
1949年后,國民黨人對漢字簡化曾經有過的支持煙消云散。他們退據臺灣后,自詡傳統文化的正牌監護人,將繁體字保留至今。國民黨與漢字簡化拉開距離,不再銳意改革。漢字簡化成為新中國的一大成就。
漢字簡化的歷史充滿爭議,至今仍被時時揭開傷疤重新提起。1949年后,一道臺灣海峽隔開了中國大陸和臺灣。自那以來,簡體字在政治上的武器化加劇了新老文字之間的區別。
漢字簡化的提倡者和反對者不斷地互相嘲諷侮辱。“愛”(繁體字是“愛”)這個字是最常用的例子。簡體字的“愛”用“友”取代了“心”。倡導繁體字的人質問,沒有心,何來愛?一位線上批評者稱:“自漢字簡化以后,‘親’不‘見’(覜/親)…‘廠’空空(廠/廠),‘面’無‘麥’(麺/面),‘運’無‘車’(運/運)……‘飛’單‘翼’(飛/飛)。”
簡體字的倡導者也有話說。他們說,簡體的“愛”更加廣博、現代,慷慨地延伸到朋友和同志,而不是狹隘地只遵從私心。另一個例子是“眾”字。這個字的一些筆畫被明智地刪去后,現在恰當地完全由“人”組成(眾/眾)。“滅”去掉了多余的“三點水”(滅/滅),因為這個部首沒有任何語義或發音的作用。至于“蟲”字,誰不想離那些爬來爬去、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東西遠遠的?至少一只比三只好一些(蟲/蟲)。
兩邊互相譏諷,妙語連珠,一方自以為維護著傳統,而另一方銳意改革。這些爭論沒有幾個外人能真正弄明白。
在地鐵上,超市排隊時,上班辦公的空當,我們都能用大拇指以驚人的速度在手機上完成滑、點、拖、發送。鍵盤輸入法已經與搜索引擎、手機游戲和購物軟件緊緊捆綁,從北京發出的中文信息也會即刻顯示在上海、紐約或倫敦的屏幕上。
而漢字融入信息時代并非天經地義。從設計官話字母方案,在字母打字機上加裝漢字,到圖書館分類、國語羅馬字、漢字拉丁化,直至今天的鍵盤輸入法,中國人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輾轉、奮斗、忍辱負重。一場全球化技術變革險些讓漢語被世界拋棄,是那些冒著死刑風險重新發明漢語的流亡者,倡導將普通話作為國語的大膽革新者,還有在牢房的茶杯蓋上設計漢字輸入碼的電腦工程師,讓漢語為全球貿易和數字技術的現代世界所使用,讓今天的中國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
如今,中國正在成為人工智能、自動化、量子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等各領域的標準制定者。漢語歷經千萬挫折,早已從追趕者的身份中蛻變。本書既講述漢字本身,也包括努力拯救漢字的人,是這些人帶領我們用漢語開啟屬于自己的未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