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擊戰對正規戰有戰略輔助意義,游擊戰略需求發生的條件
1大而弱的國家被另一個小而強的國家攻擊
2而大而弱的國家處進步時代
于是:
①戰爭長期性
②敵人占地甚廣
③敵人兵力不足,有些地區兵力空虛→需要戰略性指導的游擊戰爭——集中于獨立外線作戰而不是和正規軍在內線打。
④進步的中國、進步的共產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廣大人民群眾的存在→游擊活動是大規模的,全局的。
(包括戰略戰術問題、根據地問題、向運動戰發展、與殘酷敵人的長期斗爭)
粉碎敵人以小而強滅大而弱的幻想的關鍵:
依靠人民群眾,團結各民族最廣大抗日人民,武裝斗爭,打入敵后,廣泛在敵人薄弱環節——農村建立游擊區、根據地。
游擊戰略聯系整個抗日戰略,又有其自身特殊性。
二、一切軍事行動指導原則:保存自己己消滅敵人
直接聯系基本政治原則
(例:抗日戰爭為了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獨立的新中國)
指導原則的辯證統一:
消滅敵人才能保存自己,必要的犧牲才能減少犧牲,保護更多的人民。部分暫時不保存為了整體永久保存——對立統一的關系。
三、六個具體戰略問題
①主動、靈活、有計劃地執行防御中的進攻戰、持久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
②和正規戰爭相配合建立根據地
③戰略防御
④戰略進攻
⑤向運動戰發展
⑥正確指揮關系
四、戰略問題
又可分為四點說:
1、防御和進攻、持久和速決、內線和外線關系
2、一切行動立于主動地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3、靈活地使用兵力
4.、一切行動的計劃性
1、敵強我弱,戰略上持久防御,敵人外線作戰,我軍內線作戰。
一方面,敵軍強不過數量有限、嚴重不得人心,而我軍依靠群眾、得人心,我軍可以在戰略防御中采取戰役進攻,戰略持久中采取戰役速決,戰略內線中采取戰役外線,游擊戰和正規戰都是如此,游擊戰以襲擊為主要形式。在游擊戰,速決和出其不意要求極大,戰役和戰斗包圍敵人的外線圈很小,與正規戰爭不同。
由此可知,游擊隊作戰,要求集中可能多的兵力,秘密、神速,出其不意的襲擊敵人,力戒消極防御,力戒拖延或臨戰分散兵力。游擊戰術也有防御,起鉗制、警戒、消耗、疲憊敵人和迷惑掩護作用。然而游擊戰基本方針是進攻,這種進攻必須是奇襲。游擊戰也有堅持數天戰斗的情況(例如攻擊某個孤立無援的小敵)不過比正規戰更加要求速戰速決。
游擊戰本來是分散的,且任務多,例如擾亂、鉗制、破壞敵人資源、做群眾工作,這些以分散為原則;然而當執行消滅敵人任務時必須以集中為原則,集中大力,打敵小部。
將正規戰和游擊戰相結合,積累戰果從而達到戰略防御目的,最后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即是多個戰役速決勝利達到戰略持久勝利的目的,促進國際形勢變動和敵人內潰,以便舉行戰略反攻,驅逐日寇出中國。
也只有每戰集中優勢力,無論哪一時期、階段,一律采取戰役、戰斗的集中包圍,戰役外線作戰,力求全殲,至少要給以殲滅性打擊。集合多次這樣勝利,才能取得最終勝利,圍剿日本帝國主義。集合許多小勝轉化為大勝,是游擊戰和正規戰共同的戰略作用。
2、主動性
主動權,是軍隊的自由權,不主動自由會受敵軍壓制。本來戰略內線防御爭取主動困難一些,可由于敵人兵力不足、異國作戰、內部矛盾嚴重,以及對中國估計不足、日本軍閥急于求成,產生了許多指揮錯誤:
逐漸增加兵力缺乏戰略的協同;
某種時期沒有主攻方向;
某些作戰失去時機、有包圍無殲滅;
指揮笨拙;
以上都是日軍嚴重缺陷。
只要用戰役戰斗進攻戰速決戰外線作戰,加上普遍在敵后發展游擊戰牽制消耗敵人,一定會奪回主動權。
游擊戰要緊抓敵人弱點,揀弱的打,集中攻占空虛地區,欺他兵力不足,依靠民眾,突擊、消耗、疲憊敵人,破壞其資源、設施。將弱小的不利條件變為靈活機動有利條件。
在敵人舉行數路圍攻場合,游擊隊的主動權難以掌握。在敵守我攻,也可能有這種情形。反對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悲觀估計或冒險估計,所以要虛心的正確研究情況。在許多情況下,為了擺脫被動,“走”是必須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打無準備之仗,不上敵人的鉤,你打我走,我打你前誘你中招,保證主動。
?
3.靈活性
主動性的具體表現。靈活使用兵力對于游擊戰來說比正規戰更需要(爭取主動權最重要的手段)
根據游擊戰爭的特性——兵力的使用必須按照任務、敵情地形、居民等條件靈活變動,分散、集中、轉移,像漁人打網樣,從實際出發,收放自如,保持部隊之通迅聯絡,并保持相兵力在手中。
游擊隊的分散使用,即化整為零條件:
①敵人取守勢,暫時無集中打仗可能,采取對敵人寬大正面的威脅。
②在敵人兵力薄弱地區進行普遍的襲擾、破壞打擊時。
③無法打破敵之圍攻,為著減小目標、牽制引誘以求突圍脫敵時。
④地形和補給受限制,在廣大地區發動群眾斗爭時。
當分散行動時必須注意:
①保持較大一部分于適當的機動地區,不要求絕對平均分散,這樣既可以應付事變又可以使分散執行的任務有個重心。
②給分散的各部隊以明確的任務、行動的地區、時機、集合地,保持聯絡的方法等。
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謂:化零為整”,多半是在敵人進攻之時為了消滅敵人而采取的;也有在敵人取守勢的時候,為集中反攻圍剿日匪而采取的。集中兵力,也要是相對集中,要派出部分鉗制,擾亂破敵人及敵占區,或做民眾運動。
除了集中分散,還有靈活變換轉移兵力,依據實際情況,打得過打,打不過及時轉多,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有時一邊轉移一邊殲敵,有時為擺脫不利地位迅速或秘密轉移,要經常采取巧妙辦法,使敵人上當、引誘、被迷惑,例如聲東擊西、忽南忽北、即打即離、夜間行動等。
4、計劃性
盡可能嚴密,有預見性,有準備工作,例如情況了解、任務確定、兵力部署、軍政教育、給養規劃、裝備整理、民眾條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領導者們的過細考慮、切實執行和檢查執行的過程之中,計劃在游擊戰中不能忽視。
①游擊戰各原則最中心的問題:一切都環繞于戰役和戰斗的進攻?。主動地位只有在進攻勝利之后才能取得,一切進攻戰都要主動采取,靈活、計劃、防御,都離不開進攻這一中心(積極防御,攻勢防御,誘敵深入的防御)。
②速決是說進攻時間、外線是說進攻范圍。進攻。是消滅敵人唯一手段、保存自己主要手段,反對單純防御和退卻。游擊戰和運動戰都以進攻為中心原則,而表現形式不同。進攻才能保存我方消滅敵方。
五、和正規戰相配合(戰略、戰役和戰斗上)
戰略配合:
在敵后擴大根據地勢力,占領廣大鄉村,收復失地、占領大量敵弱據點削弱和鉗制、疲憊敵人、破壞敵人運輸、毀滅和奪取敵人的資源、給全國正規軍和全國人民精神鼓勵。(積少成多,可以大量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推動敵人后方瓦解)
在敵人戰略進攻時,配合防御;在敵人戰略保守時,妨礙敵之保守;在戰略反攻時,配合收復失地——徹底剿滅日匪,打敗侵略者。
戰役上,亦有鉗制、襲擊作用,可以依據時地情況、采取不同方法、向著敵人最感危害之點和薄弱之點大規模有把握的集中出擊,反對各游擊隊各打各的、分散主義,要盡戰役戰略配合之責任,注意協調、統一、聯系、有全局觀,普遍加強無線電通訊。戰役戰斗配合在內線,要做好向導,盡職盡責。戰場附近的游擊隊內是重要任務,是鉗制敵人、破壞運輸、偵察敵情 。
六、建立根據地
這個問題的必要性和戰略意義在于戰爭的長期性、殘酷性。敵人大片占領我國之國土,我們要在敵人后方普遍發動游擊戰爭將敵人的后方變成前線,使敵人在占領地不能停止戰爭。要保正游擊戰的長期存在,保證長期消耗敵軍直到徹底剿滅日寇,必須建立堅實的戰略依托——根據地,使游擊隊長期生存發展,反對沒有根據地的流寇主義。
類型:
山地,可利用有利地形;敵人兵力不足的空虛之處,可以臨時建立游擊區,準備搬家。
在平原關鍵要指揮得當(符合實際、有準備有把握),長期作戰,還要將根據地向山地轉移——非固定。
在敵人難以顧及時、忽視時,不失時機廣泛普遍開展依靠人民群眾的游擊戰爭。
積極利用河湖港口阻滯、破壞敵人水上交通。利用水上優勢,依水性。
?
區分:
游擊區:未實現徹底占領,只能經常去游擊,牽制、打擊偽政權,活動頻繁,反復爭奪三激烈,非固定性大。
向根據地轉化條件:
消滅敵人、發動群眾、組織民眾抗日力量、發展民族抗日武裝、建立政權
底線:
避實擊虛,先占廣大鄉村,擴大游擊和根據地,削弱偽政權
建立根據地的基本條件:
要有抗日的武裝,使用這個部隊戰勝敵人、發動群眾(首要條件),從中逐漸發展游出兵團,以互發展正規部隊、兵團,這是最基本環節。
第二個條件、依靠人民群眾,相互配合,戰勝敵人,發動人民戰爭,陷敵于群眾武裝的汪洋大海。組織自衛軍、游出隊,依據政治覺悟和斗爭能力提高程度,發展抗日團體,在斗爭中發動群群眾,肅清漢奸,建立政權,堅持抗日統一戰線,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實踐中給人民好處(減租減息、民主抗日政權建立、保護民眾)
前提:
戰勝敵人(正確的指揮)
此外,還有地理條件和經濟條件,鼓勵開展農業合作社、開展大生產、軍民共同勞動,并保護抗日的商業有序、正常發展。(游擊隊紀律要嚴,不能搶愛國商)并要打擊故人、沒收漢奸商人財產,以此補充自己物資,不斷鞏固與發展根據地。
為了把入侵我國之日匪圍困于各大城市和交通干線內,開成農村包圍城市,各個根據地必須向四周發展,迫近一切敵人的據點,成脅其生存,動搖其軍心,同時發展游出根據地。
要積極出擊,擴大農村游擊隊根據地,反對保守主義。又不能忘記根據地鞏固主要工作是發動和組織民眾、訓練武裝力量,支持長期戰爭。
鞏固和發展兼顧,根據具體環境狀況,石角定不同時期重心。
敵我之間的幾種包圍:
從整體抗日戰爭來看,敵之戰略進攻和外線作戰,我之戰略防御和內線作戰,無疑是我處于敵之包圍之中。
我以數量上優勢的兵力對于從外線分數路向我進改之敵采取戰役戰斗進攻、包圍,這是我對于敵之包圍。
每一孤立根據地被敵四圍。
而把整個游擊戰所有根據地聯系起來看,把游擊戰場和正規戰場聯系起來又形成了我對于敵的大包圍。發展敵后抗根據地,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實踐,外交上,我們也有世界抗日統一戰線。
七、游擊戰爭的戰略防御與戰略進攻
①戰略防御:保衛根據地的防御斗爭在相持階段更加重要。游擊戰爭規模越大,根據地位置越重要、對敵人威脅越大,對敵人戰略基地和交通要道摧毀越嚴重。
打破圍攻方法:在敵數路前進,每路只有一個或大或小的部隊,沒有后續部隊情況下,以次要兵力牽制敵人數路,以主要兵力對付敵一路,采取戰役戰斗襲擊戰法(主要是埋伏),于敵行動中開展致命打擊,敵將退時,游擊隊可以追擊擴大戰果。當敵人占據根據地內縣城或市鎮時,我便包圍這些地區、斷絕其糧食和交通,等到敵人后退時追出。要揀弱打,各個擊破。
我之主力允裕情況下,次要力量打到外線,破壞敵人交通、鉗制增援部隊。
如果敵人在根踞地內久據不去,我們就留小股兵力防守,大量兵力進攻做另一地方,打到外線去,引久踞之敵撤退,“圍魏救趙”。
動員全體人民參加戰爭,配合地方戒嚴、對敵人堅壁清野、全面嚴格鎮壓處決漢奸,一個叛徒不得縱容!不能放棄平原小股游擊力量發展,反對悲觀情緒。
?
②戰略進攻:在已將敵之進攻打破,敵之新的進攻尚未到來之時是我軍戰略進攻之時。
我之作戰方針不在于攻擊不可必勝的、固守著防御陣地的敵人,而要有計劃地在一定地點消滅和驅逐一定能消滅的弱勢日寇漢奸武裝,擴大我之占領區,發動群眾、補充訓練軍隊組織新游游擊隊。在這些任務后,根據實際情況,攻擊那些敵力弱的城市和交通線,關鍵在發展我軍量、消滅敵人力量——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
必須注意休整和訓練,在擴大占領地、消滅小敵、發動民眾的工作中,爭取訓練、休息,解決給養被服問題。大規模破壞敵人交通線和資源,。要制造氣氛使恐慌之敵分化、亂套,同時防止輕敵,加強內部團結,并注意敵情,以防有變,有預見性。
八、向運動戰發展
戰爭的長期性和殘酷性,使游擊戰只有向運動戰發展才能打敗并驅逐日本侵略者。作戰也隨著游擊力量壯大而正規化,向運動戰轉化。游擊戰包含著運動戰成分,這種成分也逐漸增加著。
條件:
數量:相對集中部隊,防止只顧地方反集中的地方主義和不顧地方的單純軍事主義。反對地方主義,要采取逐漸和部分集中的辦法,也要保留一定的地方游擊力量。
質量:戰爭鍛煉和提高武器質量,加強政治訓練、集體意識教育。提高向正確方向共識度,統一紀律,嚴格軍紀。
對地方兵力采取首先共同行動然后實行合編的辦法,小融于大,反對單純軍事主義。
反對冒險主義,要統籌兼顧,武裝力量三結合。
組織:注意軍事、政治機關,保障制度健全,注意過程性、時間性。
從各地實際程度出發,著眼特點著眼發展。
九、指揮關系
由于游擊隊的靈活性、分散性,不容許高度集中主義,要充分發揮其特有的高度活潑性。
大規模配合意義的戰略性游擊戰爭,需要統一的戰略指揮,使各方充分相聯系、配合?。
要在地方建立游擊兵團的骨干,擴展許多輔助的小、大游擊隊和人民武裝,要求相對集中。
戰略的集中指揮{人對整個游擊戰爭的具體部署
各游擊區間及游擊隊政軍配合統一指導,反對不協調、不繞一、不集中的分散化嚴重現象,也防止過度干預下級具體指揮。
特點:一般方針集中于上級,具體行動由下級根據實際具體執行(集中與自主辯證統一的關系)
游擊戰爭地位:
防御階段;輔助作用鉗制、襲擊、消耗敵人
相持階段:逐漸向運動戰轉化,主要戰略牽制、瓦解敵人后方作用。
進攻階段:輔助,向運動戰轉化部分起主要作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