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批注與談話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年二月)
背景
毛澤東同志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系列批注與談話,被稱為“社會主義時期的《資本論》”。
在這部著作中,毛澤東同志以教科書原文為根據,通過一系列談話和評論,真正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指導意義相當巨大。
補充
一、社會主義建設不能一直建立在
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個不同所有制的基礎上
教科書說(第二十二章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第215頁),過渡時期的多成分經濟中,一方面存在著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大工業,另一方面存在著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小農經濟。社會主義大工業消滅著資本主義因素,而小農經濟卻經常地和大量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因素。
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建設不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建立在兩個不同的基礎上,就是說,不能建立在最巨大最統一的社會主義工業基礎上和散漫而落后的農民小商品經濟基礎上。建立在這種基礎上,歸根到底是會使整個國民經濟崩潰的。
毛主席評論說,這里說,“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建設不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建立在兩個不同的基礎上,就是說,不能建立在最巨大最統一的社會主義工業基礎上和散漫而落后的農民小商品經濟基礎上”。這個提法當然是正確的。從此邏輯地推論下去,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建設不能一直建立在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個不同所有制的基礎上。
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矛盾,長期不克服,也有問題。最近遼寧省委的調查,華東協作區會議紀要中關于人民公社的意見,都提出了人民公社如何先從基本隊有過渡到基本社有的問題。個別地方甚至已經發生了隊所有過渡到國有的問題。
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矛盾,實際上是工農的矛盾。蘇聯兩種所有制長期同時并存,但是他們一直不承認這個矛盾。德國有個老共產黨員,看了我們的八屆六中全會決議以后,給我們寫了一封信,表示很高興,認為我們提出了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遠景規劃。
二、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長期并存
總有一天不能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二章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15、216頁)關于社會主義建設不能在長期內建立在兩個不同的基礎上的觀點時說,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長期并存下去,總有一天不能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生活對農業生產越來越增長的需要,不能充分滿足工業對農業原料不斷增長的需要。而要滿足這種需要,就不能不解決兩種所有制的矛盾,不能不把集體所有制轉變為全民所有制,不能不在全國單一的全民所有制的基礎上來統一計劃全國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和分配。
三、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范疇像其他范疇一樣都是歷史范疇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二章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第216頁)關于在過渡時期的多成分經濟的觀點時說,社會主義社會里面的按勞分配、商品生產、價值規律等等,現在是適合于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的,但是,發展下去,總有一天要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總有一天要被生產力的發展所突破,總有一天他們要完結自己的命運。能說社會主義社會里面的經濟范疇都是永久存在的嗎?能說按勞分配這些范疇是永久不變的,而不是像其他范疇一樣都是歷史范疇嗎?
四、將來我們的農村是一切國有化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三章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第241頁)關于列寧的合作社計劃的觀點時說,將來我們的農村,不只是土地國有化,而是一切國有化。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初期,農民把公社化錯看為國有化,不少地方發生農民把土地推給人家,自己情愿少種的現象。經過整頓,經過三級所有制的確定,農民已經看清楚人民公社還不是國有,而是隊基本所有,現在農民轉過來多要土地,多種土地了。估計展開機械化以后,到處更會感到土地不足,會普遍進行改良壞土地。
五、關于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
教科書327—328頁上說:社會主義“不可避免地”要代替資本主義,而且要用“革命手段”。帝國主義時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沖突“達到了空前尖銳的程度”。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一種“客觀必然性”。這些說法都很好,是應該這樣說的。這個“客觀必然性”很好,很令人喜歡。說是客觀必然性,就是說它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不管你贊成不贊成,它總是要來的。
無產階級要“把一切勞動者團結在自己周圍來消滅資本主義”(327頁)。這個說法對,但是在這里還應該說到奪取政權。“無產階級革命遇不到現成的社會主義經濟形式”、“社會主義經濟成分不能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內部成長起來”(328頁)。其實不只是“不能成長起來”,而且不能產生。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社會主義成分的合作經濟和國營經濟根本不能產生,當然也說不上成長。這是我們同修正主義者的主要分歧。修正主義者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像城市的公用事業是社會主義因素,說資本主義可以和平長入社會主義。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嚴重歪曲。
六、關于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共同性和特殊性
書中說:十月革命“樹立了一個榜樣”,又說:“每一個國家具有自己特別的具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形式和方法”。(329頁)這個提法好。在1848年有一個《共產黨宣言》,在110年以后又有一個《共產黨宣言》,這就是一九五七年各國共產黨的莫斯科宣言。這個宣言就講到了普遍規律和具體特點相結合的問題。
承認十月革命的榜樣,承認任何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內容”都是一樣的,這就和修正主義對立起來了。革命為什么不首先在西方那些資本主義生產水平很高,無產階級人數很多的國家成功,而首先在東方那些資本主義生產水平比較低,無產階級人數比較少的國家成功,例如俄國和中國?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為什么無產階級首先在俄國取得勝利?教科書上說:“是由于俄國是帝國主義一切矛盾的集合點。”(329頁)從過去的革命歷史來看,革命的中心是由西方向東方轉移。18世紀末革命中心在法國,當時法國成了世界政治生活的中心。19世紀中葉革命中心轉到了德國,無產階級走上了政治舞臺,產生了馬克思主義。20世紀初革命中心轉到了俄國,產生了列寧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沒有列寧主義就沒有俄國革命的勝利;二十世紀中葉,世界革命的中心又轉到了中國,當然以后革命的中心還會轉移。俄國革命的勝利,還因為有廣大的農民群眾做無產階級革命的同盟軍。教科書說:“俄國無產階級和貧農結成聯盟”(329頁)。
農民中有幾個階層,無產階級在農村中的依靠是貧農階層。在革命開始時,中農總是動搖的,他要看一看。革命有沒有力量,能不能站住,革命對他有沒有好處,看得比較清楚了,他才轉到無產階級這方面來。十月革命是這樣,我國的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也都是這樣。
俄國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分裂,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準備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如果沒有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斗爭,同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的斗爭,十月革命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列寧主義是在反對一切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的斗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沒有列寧主義也就沒有俄國革命的勝利。
七、關于無產階級國家的形式問題
334頁上說,無產階級國家的形式可以有各種各樣,這是對的。但是人民民主國家無產階級專政的形式,同十月革命后在俄國建立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形式,其實質并沒有多大區別。
蘇聯的蘇維埃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都是代表會議,只不過是名稱不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中有以資產階級名義參加的代表,有從國民黨分裂出來的代表,有其他民主人士的代表,他們都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其中有一部分人想鬧事,但鬧不起來。
這種形式好像與蘇維埃不同,但是十月革命后,蘇維埃的代表中有孟什維克右派“社會革命黨”,有托洛茨基派、布哈林派、季諾維也夫派等等。他們名義上是工人、農民的代表,實質上是資產階級代表。
那時(指十月革命后)無產階級接受了克倫斯基的國家機關中的大量人員,這些人都是資產階級分子。我國中央人民政府是在華北人民政府的基礎上成立起來的,各部門的成員都是根據地里出來的,而且大多數的骨干都是共產黨員。
八、關于知識分子的改造
在知識分子中,世界觀的問題常常表現在對知識的看法上,究竟知識是公有的,還是私有的?有些人把知識看成自己的財產,待價而沽,沒有高價錢就不出賣。他們只專不紅,說黨“外行”不能領導“內行”,搞電影的說黨不能領導電影,搞歌舞的說黨不能領導歌舞,搞原子能科學的說黨不能領導原子能科學事業,總之說黨不能領導一切。
在整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改造世界觀的問題是一個極大的問題,不重視這個問題,對資產階級的東西采取將就的態度當然是不對的。
九、中國農民問題
我國土地改革后,土地不值錢,農民不敢“冒尖”。有的同志曾經認為這種情況不好,其實經過階級斗爭,搞臭了地主、富農,農民以窮為榮,以富為恥,這是一種好現象,這說明貧農在政治上已經壓倒了富農,而樹立了自己在農村中的優勢。
教科書中說“中農成了農業中的中心人物”(339頁),這個說法不好。把中農吹成中心人物,捧到天上去,不敢得罪他們,會使過去的貧農臉上無光,其結果必然導致富裕中農掌握農村的領導權。
書中對于中農沒有分析,我們把中農分成上中農、下中農,其中還有新、老之別,新的又比老的好些。歷次運動經驗證明:貧農、新下中農、老下中農三部分人政治態度較好,擁護人民公社的是他們,在上中農、富裕中農中,一部份人擁護人民公社,一部分人反對人民公社。
河北省的材料,全省共有四萬多個生產隊,其中50%完全擁護公社,沒有動搖;35%的隊基本擁護,在個別問題上有意見或者動搖;有15%的隊或者反對,或者發生嚴重動搖。這些隊所以發生嚴重動搖和反對,主要的原因是這些隊的領導權被掌握在富裕中農手里,甚至掌握在壞分子手里。在這次兩條道路斗爭的教育中,這些隊要展開辯論,首先要改變領導,可見對中農要進行分析。農村的領導權掌握在誰手里,對農村發展的方向關系極大。
339頁中說:“從富農那里沒收來交給貧農和中農的土地”。政府沒收,然后政府把土地交給農民來分,這是一種恩賜觀點,不搞階級斗爭,不搞群眾運動。這種觀點實質上是一種右傾觀點。我們的辦法是依靠貧農,聯合大多數中農(下中農)向地主階級奪取土地,黨起引導作用,反對包辦代替,并且有一套具體的作法,那就是訪貧問苦,物色積極分子,扎根串聯,團結核心,進行訴苦,組織階級隊伍,展開階級斗爭。
書上說(340頁):“中農按其本性說來是兩重性的。”對這問題也要作具體分析。貧農,下中農、上中農、富裕中農一方面都是勞動者,一方面又都是私有者,但是作為私有者來說,他們的私有觀念是各不相同的。貧農、下中農可以說是半私有者,他們的私有觀點比較容易改變,上中農和富裕中衣的私有觀念就此較濃厚,歷來他們對于合作化有抵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