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改造我們學習的建議
——學習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有感
在無產階級的革命隊伍中,理論學習似乎要比打仗難。中國共產黨小米加步槍能打敗八百萬蔣軍,敢同美軍較量,出了不少能征善戰的將軍和英勇的戰士,但我黨懂馬列的卻不多(毛澤東語),也許道理就在這里。
槍林彈雨中難得靜下心來讀書學習,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仍然如此,應該說一定有它的原因。一是真動腦子是個苦差事——胡思亂想不叫動腦子,科學邏輯推演才費腦子,理論聯系實際更非易事。二是理論學習是個慢功夫,不像經濟上一樣去講投入產出,花了多少時間就會有相應的收獲,就有所謂獲得感;而學習一般來說是沒法講效率的,而是一個講效益的問題,需要一個漫長的感悟過程,需要一個從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的循環往復過程。方法不得當也不行,搞不好會出現南轅北轍的問題,即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對一般人來說,學習并不容易獲得成就感,從而就不容易培養上興趣。之所以應試教育積習難改,要靠分數來刺激人,也有它的難言之處吧。
當然,任何東西都有它的辯證法,學習研究也有它比較容易的一面。打仗需要知彼知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對人財物的組織協調,而學習往往是一個人的問題,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個人的各種條件。它要求耐得住寂寞,還要善于思考,方法對頭,占有的材料豐富等等。跟人饑餓了要吃東西還不一樣,只要食材可口,營養搭配,胃腸吸收消化功能強就可以了。很多人都是愿意學有所成的,難點卻在于從何處著手的問題。人想吃某種東西的時候,身體總會有個反饋,饞什么吃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學習就不這么簡單了。
我想,興趣可能是學習(這里的學習不單單是讀書)最好的開胃劑。對讀書有興趣,也許就能成學霸;對戰爭有興趣,打仗可能就有一套;對政權有興趣,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太也競選總統。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也都是對政權極有“興趣”的人。列寧就說過,搞政治不緊盯著“政權”二字,一切都是白忙活(大意)。只不過對某個個人或某個階級來說,“政權”背后的東西不同罷了。就像人們愛錢不是愛那張紙片,而是它背后蘊含的東西。有些人想著有了政權可以指點江山,有些人想著有了政權可以享受特權,有些人則想著有了政權可以拯救人民于水火;資產階級有了政權可以作威作福,無產階級有了政權可以建設沒有剝削壓迫的美好家園,等等。
無論如何,要獲得政權都要認真仔細地進行學習研究,而不是忙于拉幫結伙,那是土匪的作派。學習以往的歷史理論,研究現實如何操作。還是列寧說的,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自然也就沒有獲得政權的可能。
所以,不像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向來注重學習和研究,尤其是毛主席,總是在強調黨員和干部要多調查研究,多學習新東西;總是在批評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那么我們就先從毛主席的一篇講話《改造我們的學習》說起,來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談這個問題的。
《改造我們的學習》是在1941年抗日戰爭處于相持階段,延安開展整風運動時期,毛主席給干部作的一個報告。跟這篇文章一起的還有《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這兩篇文章。這個階段,陜北革命根據地槍林彈雨暫時有些停息,加上延安來了不少知識分子,具備了一些開展學習的條件,所以就創辦了一系列學校,比如魯迅藝術學院,抗日軍政大學等等,以提高黨的干部的軍事政治文化素養。
今天我們也差不多是處于一個階級斗爭的相持階段吧,社會主義失敗了,資本主義又窮途末路,今天無產階級不行,資產階級也不行,誰也搞不掉誰,相互僵持在這里。干不了什么事,難道總結歷史和學習新知識還不成嘛!延安整風時期,毛主席說,我們只有個朱總司令(意指革命武裝)還不夠,還要有個魯總司令(意指革命文藝)。槍桿子出根據地,筆桿子出輿論陣地。無產階級事業要繼往開來,總結歷史經驗,研究現實狀況,探索未來道路,是馬列毛主義者今天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
我們馬克思主義者講學習,不是為搞文憑,不是為學習而學習。我們的學習說起來不外乎就是理論聯系實際,方法上要講究邏輯和歷史相統一。毛主席在這篇報告里講的“理論聯系實際”,就是如何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的問題。這一句話里包含著三個方面的問題:一,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究竟是怎樣的;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掌握了沒有;三,如何將二者有效結合起來。毛主席在他的這篇報告中就不客氣地指出,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在這三個方面可以說做得都不夠好,甚至是“糟得很”。他的原話是這么說的: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
不注重研究現狀,就不知道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是個什么樣子;不注重研究歷史,就搞不懂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就是不知道怎樣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就會難以避免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都是不動腦子主義。
那么應當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毛主席在分析了學習和研究中存在的上述“現狀”后,首先是從“態度”上入手來談這個問題的。他首先批評了當時黨內普遍存在的“主觀主義態度”,就是對什么問題都是不認真仔細地學習研究,而是一貫地“想當然”,信口胡說。這一點在咱們今天的左派圈子里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討論個問題,往往不假思索,信口開河;刷存在感,自我表現。一句話,就是崇尚“空談”。
那么,毛主席要求黨員干部秉持什么樣的態度呢?他明確指出,那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再具體點講,就是有的放矢的態度(“的”指靶,“矢”指箭),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正是在這篇講話里,毛主席首次解釋了“實事求是”的含義。我這里把毛主席的整段話照抄如下:
這種態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態度。“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所以要找這根“矢”,就是為了要射中國革命和東方革命這個“的”的。這種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對于我們今天來說,就是要時刻思考如何推進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而不是今天關心轉基因,明天又去關心某個島的問題。我們需要關注和研究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但不能像有些人那樣,自覺不自覺地為人家操碎了心。忘記了無產階級的事業,完全本末倒置了。
毛主席的這篇講話,重點講了當時黨員干部在學習研究中表現出的現狀,指出了兩種截然對立的學習態度,這兩方面的情況我們今天不但存在,而且更為普遍和嚴重。
今天我們還應該再加一個“信心”的問題。革命處于低潮,如果再不從理論上,從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關系中認識和把握事物,至少在理論認識上,我們就無從把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信心建立起來。
這里所說的歷史,是指客觀現實的歷史(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以及人類認識客觀現實的歷史(包括科學史、哲學史、思維史等),對我們來說重點就是截至今天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以及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而邏輯是指這種歷史發展過程在人們思維中的概括反映,對我們來說就是馬列毛主義理論;而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就是思維的邏輯應當概括地反映歷史發展過程的內在必然性。
這方面的知識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我們需要耐下心來一點一滴地積累。找對方法,有的放矢,學以致用地掌握它。在學習研究方法上,有兩個原則需要重視:一是階級分析法;二是理論聯系實際。
最后我們再來談談一些人共同學習的組織形式問題。
這無非就是把有著共同興趣的一些人以什么樣的形式組織起來,一同來探討交流學習的問題。社會上這種讀書學習的形式有很多。好像央視里就有一個“讀書時間”的視頻專題欄目,文字形式的最著名的莫過于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新媒體“學習小組”了。現場學習形式最多的恐怕就是“讀書會”了。這種形式在大學里的學生中較常見,社會上的“讀書會”一般都有較固定的場所,還有咖啡和熱茶,甚至有茶點,無產者一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但是,互聯網的便宜和便捷,智能手機的普及為我們無產者組織學習提供了條件。盡管說話寫作有敏感字詞的限制,但一般說來,學習探討馬列毛思想理論還是可以的。
從QQ時代,各種左派小團體就有在QQ群里開展學習講座的傳統,對普及馬列主義理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不免差強人意。主要表現在學習目的不明確不純潔。要么一味地冥思苦想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要么就是一籌莫展無路可走,遇到問題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是簡單重復一些馬列毛的教誨;甚至還會跟著別人的熱點轉悠,所謂“右派放個屁,左派一臺戲”,單純抨擊右派太壞,似乎無產階級的失敗都是敵人破壞的結果,正如《南征北戰》電影中的那句可笑的臺詞:不是國軍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辛辛苦苦學習了幾年,看待得失還是沒有辯證法,眼睛里還是沒有無產階級,眼光里還是沒有歷史唯物主義,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機會主義還是第一條。
互聯網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便捷,但學習沒有明確目的,這種便捷帶來的卻是更大的思想混亂。有些人甚至還在期盼那種無牢獄之憂的美國式民主。請仔細看看近年來美國特色社會主義左派的狀況吧。他們信奉的都是高大上的“身份政治”,比中國的左派洋氣不少,美國的工人階級卻跟著資產階級跑了,自己卻屢屢落得個為人作嫁的悲劇。做這樣的左派究竟有什么意義呢?
現在到了微信時代,觀察某些左派團體的學習經驗,有的主要是沙龍形式,輔之以學術報告模式,這個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聚集有專家學者的地方是可行的。聽說也搞網絡學習培訓班,主要針對在校學生,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樣。有的主要采用網絡授課模式,主要針對社會上的人,側重于灌輸性質。
如果說這都只是個學習的形式問題,那么,根本的問題還是在于,有沒有搞清楚學習的目的究竟是為什么,有沒有把真正有興趣的人組織在一起,抓住了學習問題上的主要矛盾沒有,有沒有深刻領會毛主席關于《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的精神實質。
我們左派團體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指內部存在的問題,而不是指要解決的社會矛盾)?我認為是路線不明,思想不純(有些人甚至是好高騖遠,醉心于搞組織搞運動,這就如同沒有核心產品,先成立個公司當當經理部長再說一樣),從而導致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甚至左派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那么又如何克服和解決這個矛盾呢?前些年,一些老同志不斷呼吁團結、團結,結果怎么樣呢?今天的現狀卻是更大的不團結,更大的分散。有人甚至說,當前的左派現狀就是老人在吼叫,小孩子在胡鬧。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毛主席說,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大家請多思考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在這個主要矛盾沒有解決之前,單純地去擴大宣傳,擴大隊伍,是抓了次要矛盾,甚至是南轅北轍,連次要矛盾也解決不好。我們回想一下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革命領袖,在群眾還沒有普遍覺悟起來之前,哪個又不是少數派呢!
就學習形式而言,單純幾個人關起門來學習這還不夠,不得要領倉促地開門辦學效果也不見得好。記得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也涉及過這個問題,即怎樣處理好普及與提高的辯證關系問題。毛主席告訴那些文學藝術工作者,抓住黨的干部這個中間環節是關鍵。
他說,“普及的東西比較簡單淺顯,因此也比較容易為目前廣大人民群眾所迅速接受。高級的作品比較細致,因此也比較難于生產,并且往往比較難于在目前廣大人民群眾中迅速流傳。”但是,在工農兵普遍文藝素養較低,且又處于嚴酷的戰爭之中時,怎樣做到既“雪中送炭”又“錦上貼花”,既不能老來那一套“小放牛”的“下里巴人”,使這種千篇一律的普及失去它的教育意義,又不能盡搞那種“陽春白雪”,因為“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馬克思語)。所以,毛主席指出,解決這一個矛盾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提高那些思想和受教育水平較高的干部,而間接地使群眾得到提高。因為干部是群眾中的先進分子,本身就肩負著引導群眾,教育群眾的任務。
這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對于那些還常年堅持學習的小組,應該把重點放在這樣一項工作上來,即做好探討、組織和協調工作,努力促進左派同志以馬列毛主義態度(即有的放矢、實事求是的態度)進入到研究歷史和現狀的工作中來。說教沒有用,首先要搞清楚,我們為什么會對這樣的問題感興趣,學習研究的意義究竟在哪里。
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公園里,都應當以毛主席《改造我們的學習》為精神指導,改造當前左派對待革命事業上的“主觀主義態度”,消除把無產階級事業當作高雅的精神消遣,或者把左派圈子作為表達自己高明見解甚至單純為了泄憤平臺的惡習,努力確立“馬列毛主義學習態度”,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實事求是總結歷史,勇于承認本階級的局限性和失誤,厘清應當繼承什么樣的革命遺產;有的放矢研究現狀,把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認真研究敵我友等等。
良好的愿望,需要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來實現。能否在這方面有所建樹,今天主要依賴于我們的同志能動性的發揮,以及有沒有擔當去組織和開展這項工作。這并不是說舍我其誰,別人就干不成,而是我們一旦認識到了,就應該努力去推動。
我們也知道,很多的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單純的說教是沒有多大用處的。但是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魯迅也說過類似的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2020-11-1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