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者的話
不喜歡政治,不喜歡政治經濟學。但是,由于對歷史的興趣,不小心接觸了《75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上中學時,毛主席去世,“四人幫”入獄,但他們的影響還在。政治課印象最深的是說:在資本主義國家,一邊是饑困的貧民,一邊是資本家為了追逐利潤最大化,把整車皮的蘋果、牛奶傾入大海。
當時像聽天書,總不那么相信資本主義有那么壞、那么邪惡。現在看到了像“蒜你很”、“姜你軍”、“樓空空”什么的,層出不窮。
純屬偶然,在網上看到幾節《75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點耳目一新的感覺。為一窺全貌,就拜訪了度娘,結果并不遂愿。無所不包的百度,對于《75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信息卻寥寥無幾。除了張靜沙網友上傳的影印版(正文雖然只能顯示三十三頁,但讓我們看到了原著的原貌);再就是烈焱2015 網友用文字錄入、在貼吧分數百次上傳的一個版本,中間有網友跟帖、上傳丟失、再次上傳等等,有點凌亂,也有一些缺失,讀起來不太方便;其余便是些斷續的章節了。
《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由ZCQ主持,原上海市委寫作組于1973年已寫出初稿,75版是未定稿第二版,注明征求意見用,印量自然不多。
值得說一下的是,在mk42gcb吧,一個叫解放的網友爆料:1976年9月,寫作組拿出了未定稿第二版討論稿(第三稿),里面可能會根據毛主席1975到1976年的指示,做了大量的修改。可惜的是,由于主席去世,CQ被捕,官方為了批判,對三稿只列出了大概結構和一些結論,在極小的范圍內傳看過,所以也只有極少的一部分人見到過(且都是批判者)。在“系統批判四人幫經濟謬論”時,有一本《“四人幫”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篡改》的書中有這樣的話:“(“四人幫及其黨羽”)系統編寫了一本叫做《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黑書”。
時間不長,三稿也就消失不見了。可見,這部書無論是對創作者,還是對批判者,都是至關重要的。至于是否失傳,我們不得而知。果然如此,《75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成了絕版,也就尤為珍貴。
有一種說法,妄言毛主席不懂經濟,這個謬論誤導了人們幾十年。也對中國政治經濟的發展影響了幾十年、并且還將繼續影響下去。這種影響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進步的還是倒退的,有待歷史來做出鑒定。
稍作回顧,就可以看到,1949年,國民黨說共產黨不懂經濟。然而,共產黨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經過二十多年的奮斗,把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建設成為一個初步繁榮富強的世界第六工業強國,全民崇尚做工,且城市清新,鄉村充滿活力;1979年,改革者說毛主席不懂經濟,在貓論摸論的引導下,卻把一個初具規模的工業社會折騰成一個物欲橫流的商業(品)社會,全民崇尚經商,且城市糜爛,鄉村日漸貧窮。
1920年代,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看到了經濟工作在革命戰爭中的重要作用,這不但散見于一些歷史事件和回憶錄,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也專辟《土地問題》一章,分析紅區和白區的經濟問題。
1931年,經過三次反圍剿,朱毛紅軍開辟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根據地——閩贛蘇區(也就是后來的中央蘇區,是蘇維埃中央政府所在地,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11月,臨時中央在白區被國民黨攆到蘇區,就剝奪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但鑒于毛澤東在創建根據地時的巨大貢獻和在根據地人民中的崇高威望,以及卓越的工作能力。雖然在黨內和軍中極力排斥,也不得不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給毛澤東留下主席的位置。毛主席的稱謂就是從此開始的,直至去世。
離開了軍事工作,經濟工作毛主席一樣是做的風生水起、成績斐然。依靠正確的、條理清晰的思維和掌握的大量資料,1933年11月到次年元月,寫出了著名的《長岡鄉調查》和《才溪鄉調查》,與1930年戎馬倥傯中所作的《尋烏調查》和《興國調查》一起,使毛主席對中國農村的政治經濟情況了然于胸,并以此為根據來制定政策、指導工作。從1931年11月到1934年10月,使根據地的經濟工作始終能夠支持革命戰爭的需要。
延安時期,是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時期。他告誡人們要用 “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四面受敵法來研究中國社會,“得出中國革命的結論”。
1937年,毛主席的哲學名著《實踐論》、《矛盾論》問世。此后,他閱讀了《國家與革命》(張聞天譯),對列寧的國家學說做了全面的了解,并根據中國的實際,寫出了《新民主主義論》。隨著形勢的發展,《論聯合政府》、《論人民民主專政》陸續問世。這些著作根據各個時期不同的特點,隨時調整著政治經濟政策,比如抗日戰爭時期,把土地革命時期的打土豪、分田地轉變為減租減息,解放戰爭時期,又及時制定了土地改革政策以及解放戰爭后期的城市政策。
在戰爭年代,正是有了這些正確的政治經濟政策,才保證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那么,在經濟建設年代又是如何呢?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隨著戰爭的即將結束,建設事業的即將到來,毛主席又及時提出了“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兩個新概念。此后,在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便提前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某人說毛澤東思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可能有些道理吧。1956年2月,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順利完成。在外地視察的毛主席心情舒暢地回到中南海,聽說劉少奇分別召集三十四個部委的領導人坐談工作,就興致高漲,來了個依樣葫蘆。劉少奇在黨內以理論見長,結果,劉少奇的座談沒有“結出什么晶”。毛主席卻在兩個月后的4月25日,“結出了”一篇光輝文獻——《論十大關系》。在社會主義建設即將開始之際,及時整理出了經濟建設的指導理論,避免了建設的盲目性,更沒有讓全國幾億人民摸著石頭過河。
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開始以后,毛主席不僅向全黨推薦了經濟學叢書,并且率先垂范。先是讀了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從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又親自領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社會主義部分)》。期間,結合中國十年經濟建設的實踐,對蘇聯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做出許多精彩的評論和批注,累計達十萬字之多。黨內外作經濟工作的高級干部紛紛要求印刷成冊,下發學習。這不僅在當時及時地指導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就是現在,在國外仍為經濟學界所青睞。
進入1960年代,由于封建等級觀念和資產階級法權思想作祟,毛主席昔日的戰友們越來越背離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總是試圖“替人民做主”。開始,毛主席想通過自上而下的思想教育加以解決,因為建國以來,始終都是兩條腿走路——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交替進行。
從1958年農村人民公社興起,到1962年9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規定了人民公社的性質、組織、規模、管理等事項(關于生產隊的規模,于兩年后的1965年元月,在毛澤東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全國工作會議上通過的《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即《二十三條》第十七條又專門做了這樣規定的:“經過貧下中農充分醞釀,充分討論,由群眾決定,進行適當調整或者改組,是否以三十戶左右為有利。居住比較集中的,可以超過三十戶。居住比較分散的,可以少于三十戶。這些都不要由上面決定”。由此可見,毛主席在制定政策的時候的慎重、民主和科學的態度。實踐證明,三十戶左右約一百五十人的生產隊是最佳社會基層組織結構,不但便利于組織和安排生產,而且使人們的相互關系也更為融洽溫馨,鄰里和睦,邪氣收斂,社會更加穩定。這并不是靠封建的家族血緣關系來維持,也不是靠資產階級的虛偽的慈善施舍,而是由于社會主義社會人們在政治經濟上的平等互助所決定的。以致生產隊解散近四十年后,人們的話語中仍然充滿了懷念),農村人民公社的框架已基本就緒,社會主義的集體生產關系已經確立,生產也開始恢復。
而上層建筑卻嚴重滯后,不少人仍然熱衷于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以及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那一套。1963年,毛主席開始醞釀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并通過組織程序付諸實施。但后來,“戰友們”的冥頑不化已超過了毛主席的容忍底線。
與此同時, 蘇共二十大后,由于領導層否定了列寧主義,背離了斯大林的政治經濟路線,不到十年時間,就已經“衛星上天,紅旗落地”,蘇聯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已成為現實。
為了防止蘇聯的悲劇在中國重演,避免中國人民重蹈蘇聯人民的覆轍,避免自己“以及許多先烈們畢生付出的精力付諸東流”,毛主席不得不尋找其他途徑,自下而上地發動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個理論被某人稱作“毛澤東的思想”來進行批判,才有幸沒被列入“結晶”范疇,作為毛澤東的“獨立思想”載入歷史)。
在社會主義社會,已經產生了共產主義因素。同時,資本主義殘余——資產階級法權法權思想(包括封建等級觀念)還仍然存在,根植于人們的意識深處。最常見的譬如某些人認為:我的學歷高、有知識,就應該多拿報酬;我的力量大、有技術,也應該多得酬勞等等等等,從而誘發資產階級法權思想在各種人群、各個領域、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在1980年代中期的改革開放中,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制為鄉人民政府時,X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特批各鄉黨委書記全家“農轉非”(1960年代初,人民公社初創時,由于歷史的原因,很多公社干部都是“一頭沉”——自己是非農村戶口而家屬卻是農村戶口。這期間,非農村戶口比農村戶口的待遇稍為優厚),開始公然違法擴大資產階級法權。
與之相反的是共產主義精神,追求的是愛人民、愛勞動、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
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已經建立、但尚未穩固之時,為防止資本主義法權思想的侵蝕和資產階級的演變,上層建筑必須來一個深刻的大革命,大力弘揚共產主義精神,嚴格限制、并最終消滅資產階級法權思想。否則,資本主義復辟隨時都會發生。這就是毛主席發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社會原因。
文化大革命從1966年5月開始,1969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不論工業、農業,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建設高潮。X縣縣志記載,1969年5月開始,興建絲綢廠和制藥廠,并均于次年投產。10月,組建500人的民兵營(后曾至800人)參加由國家組織的焦枝鐵路大會戰。同年,農業畝產達450斤,是1949年的三倍,人均614斤。
中間雖然有批林批孔和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政治運動,但生產并未停止。文革后重組的縣領導班子,專設了生產指揮部,由責任心強、有經驗的干部出任指揮長和副指揮長,統籌安排部署全縣的生產。
農業方面,繼1950年代末開始、貫穿整個1960年代的大修水利、平整土地。1973年起,又在全縣范圍內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高潮,開始大規模地改灘造地、興修梯田,再造山河。1975年,伊河水災嚴重,舊縣公社舊縣大隊第十三生產隊的幾十畝農田被淤泥沙石覆蓋有一米多厚,良田盡毀。公社組織青壯勞力,硬是挖走沙石,運來黃土,再造了農田。堆積的沙石形成了四、五米高的一個沙丘,如今已被辟為一個文化廣場。
工業方面,社隊企業遍地開花,三級集體經濟的公社一級的經濟比重逐年攀升;按照1970年國家四五計劃中中央對地方發展五小工業的要求,短短幾年間,X縣在國家的扶持下,堅持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地興建起了十幾家地方國營企業。不僅可以生產生活資料如絲綢、藥品、酒類,還可以生產生產資料如化肥、水泥、機械等等。當時的干部群眾奉行的是“先生產,后生活”的信念,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當年興建,次年投產。企業職工更是生產熱情高漲,喊出了“要共產主義,不要加班費”的口號,并切實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窺一斑而知全豹。在當年全國一盤棋的情況下,無論是國家經濟,還是各地方經濟,由于正確的領導和干部群眾的努力工作,無私奉獻,都是彎弓引箭,蓄勢待發,形勢喜人。
生產真正遭到破壞是主席去世以后,從中央到基層的大換血,改企業黨委領導、個人負責制為廠長、經理負責制,也就是一個人說了算。把領導崗位上的好人(如陳永貴、吳桂賢)換成“能人”。并褒獎“能人”,貶斥好人,助長了資產階級法權,有步驟地化公為私。
繼1980年代初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到1980年代中期,集體所有的社隊企業更名為鄉鎮企業,也承包(分)給了一些“能人”。經營所得,全部為其個人所有,鄉鎮的企業管理辦公室,甚至連管理費也很難如數收齊。這些“能人”們不思發展,生活腐化,任意揮霍,加上管理混亂,幾年間,X縣的鄉鎮企業就紛紛倒閉,大部分“能人”也債臺高筑。
同時,對縣屬的地方國營企業的改制也在進行,把X縣本來生產形勢不錯的十幾家企業,改的工人下崗、工廠凋敝。到1990年代后期,已基本全部破產,設備廠房以白菜的價格,或賤賣或賤租給一些“能人”,廠長、經理從中漁利,損失的是國家、集體,企業的職工則只能流浪遠方,艱難謀生。
《75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是在這個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理念前后交替的前夜,匆匆組織編寫并完成的。比較真實地記錄下了一代人的奮斗歷史和探索成果,給人類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并聊以告慰那個時代的開創者和建設者。
如果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剝削本質,總結了資本主義社會規律性爆發經濟危機的必然性,指出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實行計劃經濟;《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社會主義部分)》是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初步探索。那么,《75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則是通過中蘇幾十年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初步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做出了科學的總結,不但總結了經驗和教訓,對遠景更是做出了科學的規劃和展望。
該書只有在毛澤東時代,通過二十多年的社會主義實踐,在先進的、正確的思想指導下,組織財力物力,依靠自己培養的無產階級知識分子,才能編寫完成。這是毛主席政治經濟思想的集中體現。
該書的寫作過程中,編寫人員查閱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以來大量的文獻資料,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蘇修蛻變的歷史教訓,以及美、英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殘酷掠奪和殖民地國家的悲慘境遇,對政治經濟對于人們社會活動的巨大作用,做了無產階級的、科學的解讀。是截止目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新的集大成之作。對我國二十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做了科學的解讀和總結,并上升為先進的理論。為以后的共產主義運動和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了發展的方向和借鑒的辦法。
其后幾十年間,在資產階級書齋中尋章摘句、憑空臆造的所謂經濟學家也杜撰了不少意圖解說社會政治經濟的文章。但由于立場不同,他們站在廣大勞動群眾的對立面,在資產階級的豢養下,要么扯淡,要么販毒,極少有有益的食糧之作。
與馬克思和列寧相比,毛澤東是不幸的。馬克思有恩格斯完成他的遺愿,列寧有斯大林高舉他的旗幟。而毛澤東卻在他的同志中曲高和寡、煢煢孑立。而且,由于黨政事物的纏身,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就想退居二線、擺脫俗務,專心哲學和理論研究。就是這樣一個愿望,由于曾經的戰友中沒有可造之材予以托付黨政事物,最終也沒能實現。烈士暮年,只能是吟著《枯樹賦》,在孤獨中遺憾離去。并在離世后遭到集體的背叛、謾罵和淡化。
所幸的是,ZCQ對毛澤東思想有一個比較正確、比較系統的理解。受主席所托,倉促組織、整理出了《75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毛主席的政治經濟思想。以備后人痛定后的反思。
大量有關毛主席的講話、指示以及活動情況還有待解密,以便對毛澤東思想做更高層次的探索。
今年八月,在網上看到了《75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但資料少且凌亂不全。在這些凌亂的資料中,經過梳理拼接,勉強湊成該讀物。為網上閱讀方便起見,分為八期上傳,每期兩章、五十頁左右。其中,對傳抄中間出現的錯誤,根據自己的理解,謹慎地加以校正。
由于水平和資料的限制,仍然難免錯誤和疏漏,真誠地希望讀者給予指出和改正。
陋縣小民
2017年9月6日
序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生產關系的科學,它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推翻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用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用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
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政治經濟學領域中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馬克思主義同修正主義的斗爭,是以如何認識和對待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中心來開展的。在十月革命勝利以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從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預見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產生了以研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為對象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從此,政治經濟學領域中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性質和特點是什么?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究竟是僵死的、凝固的、一成不變的呢,還是如同歷史上其他生產關系一樣,是一個矛盾運動的過程?
這種矛盾運動,是不是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這個原則問題上,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同現代修正主義的尖銳對立。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領導我國人民同現代修正主義作斗爭的過程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從理論上、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毛主席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
這些矛盾表現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這種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以外,還有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
一九七五年二月,《人民日報》《紅旗〉雜志發表了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毛主席的指示,既講了上層建筑,又講了經濟基礎,分析了產生修正主義的社會基礎和階級根源,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一步指明了道路,是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的巨大發展。
毛主席說:“列寧為什么說對資產階級專政,這個問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就會變修正主義。要使全國知道。”
毛主席在談到社會主義制度時說:“總而言之,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現在還實行八級エ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所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毛主席指出:“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エ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エ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點馬列主義的書。”
毛主席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論述,深刻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根本問題,說明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處在不斷運動的過程之中,它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聯系生產力和上層建筑來研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已經代替了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建立在社會主義所有制基礎上的人們的相互關系和分配關系已經代替了建立在資本主義所有制基礎上的資本家壓迫、剝削勞動者的相互關系和分配關系。
但是,資產階級法權在所有制方面還沒有完全取消,在人們的相互關系方面還嚴重存在,在分配方面還占統治地位。這就表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既有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因素,也有衰亡著的表現為資產階級法權的資本主義的傳統或痕跡。
社會主義生產和再生產過程,同樣地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直接社會性的生產,是為滿足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需要的直接社會使用價值的生產過程;另一方面它又是商品性的生產,是價值的創造過程,還存在同這種生產相聯系的價值、貨幣和利潤等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的經濟范疇。
這就是說,共產主義已經開始占領了陣地,但是在這塊陣地上,還存在著滋生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土壤。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因素同衰亡著的資本主義的傳統或痕跡,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互相聯結,由此而構成了它的矛盾運動。矛盾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自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發生、發展和轉變為共產主義生產關系的過程,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共產主義因素不斷戰勝資本主義傳統或痕跡的過程。這個過程體現在階級關系上,就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尖銳斗爭。
毛主席指出:“列寧說,‘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工人階級一部分,黨員一部分,也有這種情況。無產階級中,機關工作人員中,都有發生資產階級生活作風的。”
在正確路線的指導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逐步完善的過程,表現為無產階級不斷戰勝直到徹底消滅資產階級的過程。等到整個過程完結的時候,共產主義社會就來到了。
相反的,在錯誤路線的影響下,這個過程在一個短暫的時期內,也有可能出現曲折,甚至表現為相反方向的運動,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暫時復辟。研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這種內在矛盾運動及其客觀規律,揭示社會主義時期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任務。
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為什么會出現資本主義復辟?這只有從研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出發,オ能從本質上得到說明。“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條件向它們的反面轉化著”。
當資本主義傳統或痕跡,特別是作為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的重要經濟基礎的資產階級法權得到了惡性發展的時候,量變就會引起質變,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也就蛻變成為官僚壟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但是,歷史的潮流畢竟不是任何人所能抗拒和改變得了的。風物長宜放眼量。資本主義在蘇聯的復辟,在漫長的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只不過是一支短暫的插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早已經腐朽了。它的幽靈在克里姆林宮的上空徘徊,不過是一種回光返照罷了。
勃列日涅夫之流這些年來起勁鼓吹“發達的社會主義”,人們對此只能嗤之以鼻。這伙叛徒妄想以“發達的社會主義”作掩護,在國內,肆無忌憚地復辟資本主義,加緊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在國外,加緊同另一個超級大國相爭奪,對它的勢力能夠達到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掠奪和壓迫,妄圖實現其稱霸世界的野心。蘇修的所謂“發達的社會主義”,也就是官僚壟斷資本主義或者社會帝國主義。
但是,這塊遮羞布又究竟能幫得了蘇修叛徒集團多少忙呢?馬克思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針對當時的德國反動制度,曾經辛辣地指出:“這種制度本身并不是值得重視的對象,它是一種按照應當受到蔑視的程度而受到蔑視的存在物。”“如果它真的相信自己的本質,難道它還會用另外一個本質的假象來把自己的本質掩蓋起來,井求助于偽善和詭辯嗎?”蘇修叛徒集團及其反動制度,就是這么一種按照應當受到蔑視的程度而受到蔑視的存在物。
我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運動,深刻地觸及了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各個領域。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支配下的其他各種矛盾,在這場大革命中得到了極其生動而豐富的表現。
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鍛煉的我國人民,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兩個方面,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使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即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得到不斷完善,由此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廣大干部和群眾在同劉少奇、林彪一類騙子的斗爭中,為了加深對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重要指示的理解,搞清楚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全面專政的問題,更加堅定地貫徹執行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有著學習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迫切要求。
我們編寫這本《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目的,就是想在廣大干部和群眾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弄清楚社會主義社會中商品、貨幣、按勞分配等問題的時候,提供一本比較系統地敘述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知識的輔助讀物。
要寫好這樣一本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輔助讀物,離開廣大工農兵群眾和理論工作者的實踐和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許多同志的熱情幫助。
由于我們自己理論水平和實際經驗的不夠,當嘗試對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實踐和文化大革命中所提供的豐富材料作出理論概括的時候,對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運動,對于既是私有經濟的遺物、又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相聯系的商品制度,對于同商品制度相聯系的價值形式、貨幣交換、按勞分配等經濟范疇,對于這些經濟范疇中的資產階級法權及其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的必然性,對于圍繞著限制還是擴大資產階級法權而展開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和斗爭。集中到一點,就是對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宏偉的歷史任務,我們的認識是極其膚淺的,反映到理論上必然很不徹底。這種不徹底性,在一九七三年本書的未定稿中所在多有。
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就象光芒萬丈的燈塔,進一步指出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方向。在學習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指示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對本書進行修改是刻不容緩的了。
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就是修改過的版本。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對毛主席的指示的理解,我們對我國偉大革命實踐的理解,仍然是膚淺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我們熱切地希望廣大讀者對本書的缺點和錯誤提出批評。
《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編寫小組
一九七五年五月
75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目錄)
錄者的話
序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社會主義社會和無產階級專政
第一節 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發展必然引起社會主義革命
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歷史上最后的一種人剝削人的制度
十月革命是革命暴力的勝利
中國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繼續
第二節 社會主義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
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和特征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階級斗爭
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
第三節 社會主義社會是人們自覺創造歷史的新時代人類發展史上的巨大飛躍
自覺利用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第二篇 社會主義所有制和生產中的相互關系
第二章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
第一節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產生
沒收大資本
改造中小資本
第二節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鞏固和完善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巨大優越性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在斗爭中鞏固和完善
第三節 蘇修把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蛻變為官僚壟斷資產階級所有制
第三章 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第一節 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產生,我國農村的人民公社化運動
合作化是個體經濟社會主義改造的必由之路
農業合作化的階級路線和形式
我國農村的人民公社化運動
第二節 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的鞏固和發展
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的特點
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在斗爭中鞏固和發展
我國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的發展方向
第三節 蘇修把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蛻變為官僚壟斷資產階級所有制
第四章 社會主義生產中的相互關系
第一節 社會主義相互關系的形成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相互關系的基礎
上層建筑在相互關系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相互關系的巨大能動作用
第二節 社會主義相互關系的矛盾運動
相互關系的階級性質
社會主義的工農關系
社會主義企業中的相互關系
第三節 社會主義協作和競爭
第三篇 社會主義的生產過程
第五章 社會主義生產的性質和目的
第一節 社會主義生產的性質
社會主義的直接社會生產和直接社會產品
直接社會產品在不同程度上仍然是商品
社會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
第二節 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和達到目的的手段
社會主義生產的目
抓革命促生產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多快好省地發展社會主義生產
社會主義生產高速度發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我國國民經濟的大躍進
第六章 國民經濟的有計劃按比例發展
第一節 有計劃發展規律調節著社會主義生產
有計劃按比例發展是社會主義的經濟規律
國民經濟的幾種主要。比例關系
生產力的合理布局
第二節 價值規律對社會主義生產的影響作用
第三節 國民經濟的計劃工作
計劃工作的依據
搞好綜合平衡工作
計劃工作的幾個原則
第七章 社會主義農業和工業
第一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農業是基礎的實質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農業學大寨
第二節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工業是主導的實質
社會主義エ業化
エ業學大慶
第三節 社會主義工業和農社業結合的方式
社會主義工農業結合的二重性
工農業結合過程中的矛盾和斗爭
實質是路線問題、工農聯盟問題
第八章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節約和經濟核算制
第一節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節約
節約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原則
經濟核算是厲行節約的重要手段
第二節 社會主義經濟核算制
(一)國家和企業的經濟關系
經濟核算制是管理社會主義事業的經濟制度
(二)社會主義企業之間的經濟關系
經濟核算制的具體內容
使用價值核算和價值核算
第三節 剖析蘇修的“完全經濟核算制”
(一)“完全經濟核算制”是對社會主義經濟核算制原則的完全背叛
(二)“完全經濟核算制”就是實行資本主義的利潤原則
(三)“完全經濟核算制”是蘇修官僚壟斷資產階級對蘇聯勞動人民的一種剝削制度
第四篇 社會主義的流通過程
第九章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交換
第一節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交換關系及其特點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幾種交換關系
社會主義制度下交換的特點
第二節 社會主義社會的交換渠道產品交換的渠道
商品流通渠道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制度下交換的作用促進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流通領域的限制和反限制斗爭
第四節 流通費用及其節約途徑流通費用
節約流通費用的途徑
第十章 社會主義社會的貨幣和貨幣流通
第一節 社會主義社會的貨幣
社會主義社會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人民幣的價值基礎
第二節 社會主義社會的貨幣流通
貨幣的流通渠道和流通規律
貨幣流通的計劃化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價格和價格政策
價值規律在流通中的作用
社會主義制度下價格的基礎
社會主義的價格政策
第五篇 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和再生產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消費品的分配
第一節 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原則
消費品的分配關系決定于生產資料的占有關系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
防止高低懸殊和絕對平均主義
第二節 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形式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中的分配形式
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經濟中的分配形式
第三節 批判資產階級法權思想,提倡共產主義勞動態度
第十二章 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和國民收入的分配
第一節 社會生產兩大部類的比例關系
馬克思的再生產公式
生產資料生產較快增長的規律
第一部類的增長離不開第二部類的增長
第二節 國民收入的創造和分配
國民收入的創造和增長的因素
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第三節 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
決定積累和消費比例關系的因素
消費基金內部和積累基金內部的比例關系
社會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
第十三章 社會主義財政
第一節 國家集中純收入的分配
什么是社會主義財政
社會主義財政和經濟的關系
社會主義國家預算
第二節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信貸和銀行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信貸
社會主義銀行
第三節 預算和信貸對價值分配同物資分配的關系
價值分配中預算資金和信貸資金的關系
預算和信貸資金同物資之間的關系
第六篇 社會主義國家對外經濟關系
第十四章 社會主義國家對外經濟關系
第一節 對外經濟關系是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關系的組成部分
第二節 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經濟援助
對外經濟援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
我國對外經濟援助的原則
第三節 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
新型的對外貿易關系
對外貿易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第四節 撕下蘇修“國際分工論”的畫皮
謊言和事實
駁所謂“最少勞動消耗”原則
“經濟一體化”的實質
結束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