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殺手提供的“軟戰爭”微觀證據
楊斌著作《美國隱蔽經濟金融戰爭》節選
倘若說尼克松以元帥身份提供了“軟戰爭”證據,那末2004年底美國出版引起轟動的暢銷書《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則從參戰士兵的角度提供了“軟戰爭”證據,更為清晰地揭露了美國策劃軟戰爭破壞別國經濟的內幕。該書作者約翰·帕金斯的公開身份是經濟學家、國際金融顧問,但他實際上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秘密雇員。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是比中央情報局(CIA)規模更大、更秘密的龐大情報機構。CIA和NSA招募經濟學家來充當“經濟殺手”,然后把他們派遣到民間企業和私人公司工作,例如金融咨詢公司、國際貿易公司、跨國制造企業等等。約翰·帕金斯以一家大型私人企業首席經濟顧問的冠冕堂皇身份,穿梭往來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向當地的政府、銀行和民間企業提供金融咨詢,幫助電力、港口、高速公路建設籌措資金,暗地里卻是扮演著美國“經濟殺手”角色。
尼克松的著作《1999,不戰而勝》透露越戰導致美國意識到冷戰遏制政策的失敗,從1969年起開始轉向“胡蘿卜和大棒兩手并用”的“緩和”政策,此后不久的1971年,約翰·珀金斯就開始被美國國家安全局培訓成一名經濟殺手,在經濟戰線上繼續美國在越南戰場上輸掉的戰爭,為謀求建立美國全球帝國的霸權目標而效力。約翰•帕金斯揭露,那時美國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想要實現全球帝國的夢想,就必須發展一種通過經濟殺手發動的征服世界的隱蔽戰爭,“這是唯一能躲過核災難,不留一滴血就能戰勝蘇聯的方式”,“自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大多數的帝國都是建筑在強大的軍事實力及其威懾力上的。然而,‘二戰’結束后,由于前蘇聯的核武器對美國造成的威脅,使得訴諸于軍事對抗的方法太過冒險”,“在建立帝國主義的進程中,我們一直試圖以經濟手段取代武力手段達到目的,越南戰爭中我們使用了武力,結果讓自已陷入了泥淖。美軍在東南亞的經歷讓我們懂得武力是有局限性的,于是,美國經濟師們立即作出回應,共同制定了一個比單純的武力入侵更好的行動計劃”。
約翰·珀金斯揭露,經濟殺手披著經濟學家、銀行家、國際金融顧問之類的合法外衣,其實卻肩負著建立美國全球霸權的戰略任務,現在的“美帝國”不同于歷史上的強大帝國,主要是以經濟而非武力操縱別國;“經濟殺手”無所不做,如通過賄賂、色情、威脅敲詐甚至暗殺等手段,拉攏、控制別國的政治經濟精英;蓄意作出錯誤的宏觀經濟分析和產業投資建議,誘騙發展中國家落入預設的經濟陷阱,控制這些國家的經濟命脈和自然資源,通過欺騙手段讓成萬億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鞏固、擴大美國在全球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霸權。約翰·珀金斯揭露,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美國為謀求建立全球霸權,派遣經濟殺手到世界各地發動的隱蔽經濟戰爭,其規模空前巨大,令人恐怖。約翰·珀金斯以參戰士兵身份提供的證據,表明尼克松不僅確實采納了美國國際專家的建議,實施“緩和”戰略策劃運用經濟籌碼的 “軟戰爭”,而且還委派像約翰·珀金斯那樣的大批經濟殺手,確實發動了規模巨大的“軟戰爭”以維護美國霸權。
約翰·珀金斯揭露的經濟殺手內幕,并不是孤立的、缺少旁證的陳述,已經有大量西方披露的史料從不同的側面,證實了美國經濟殺手和隱蔽經濟戰爭的真實性。1996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雇員彼得·施瓦茨,撰寫出版了一本著作,題為《勝利——里根政府對前蘇聯的秘密戰略》,透露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中央情報局雇傭一大批專家,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專家,策劃瓦解前蘇聯的秘密戰略的幕后活動,揭示了美國為謀求全球霸權策劃的“軟戰爭”,在不同的政府執政時期和不同的戰場上展開的歷史過程。施瓦茨曾親自參與中央情報局的這項秘密活動,為撰寫該書還走訪了里根政府的許多高級官員,包括國防部長溫伯格、國務卿舒爾茨等等,他撰寫的著作得到了美國高官的肯定和贊許,他提供的大量寶貴史料具有很高的真實性和研究價值。施瓦茨在該書中透露,中央情報局長凱西為了實施秘密戰略,被里根總統賦予極大的權力,超過歷屆政府的前任中央情報局長,可以直接進入總統的橢圓辦公室,要求外交、經濟、軍事部門予以合作,國際事務權限甚至與國務卿相同。[1]2004年3月,美國出版了《萬丈深淵:一名知情者記憶中的冷戰史》一書,作者托馬斯·里德曾擔任空軍部長兼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他撰寫的著作透露,在里根政府執政時期,威廉·凱西領導的中情局對蘇聯展開了“冷酷無情的經濟戰”,包括以假技術情報造成西伯利亞的一條天然氣管道發生了大爆炸,堪稱僅次于核爆炸的威力最為巨大的爆炸,破壞了對前蘇聯賺取外匯硬通貨具有關鍵性的能源產業,這種驚險間諜影片的情節竟變成了美國策劃“軟戰爭”的真實一幕。
施瓦茨的著作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記錄了大量的客觀歷史事件過程,提供了“軟戰爭”存在的真實證據。施瓦茨在該書中寫道,“里根總統和幾位重要顧問開始制定一項戰略,對蘇聯體制的經濟與政治弱點進行攻擊。我們采取了一項包括經濟戰在內的全面戰略,用以攻擊蘇聯的弱點。它是一場無聲的戰役,與盟國一道開展工作”。施瓦茨的著作清楚地表明,里根政府對前蘇聯表現強硬姿態,大肆宣揚導彈防御“星球大戰計劃”,其實是精心設計的“攻心戰”,明顯不同于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施瓦茨引用了前國防部長溫伯格對經濟戰回憶,稱其核心思想“以己之長攻彼之短”,而“美國的長處是經濟與技術”,這就意味著要把東西方軍事競爭的重點從數量轉向質量。盡管當時前蘇聯在核武器數量上有優勢,而“星球大戰”的技術根本不成熟,但美國憑借技術優勢發動的宣傳攻勢,也能夠產生強大心理威懾作用,促使前蘇聯領導人擔心經濟弱點,對自身制度的信心發生動搖。施瓦茨的著作透露,“前蘇聯垮臺不是上帝青睞美國,而是里根政府奉行的政策所致”,關于前蘇聯“客觀上”是否具有生命力,里根根本不感興趣,他提出的任務就是,將這種生命力降低到零。
施瓦茨還寫道,中央情報局長凱西為了實施秘密戰略,凱西有意提供前蘇聯策反的假情報,以說服沙特政府減產壓低石油價格,減少前蘇聯出口石油的外匯收入,迫使其陷入外匯危機和物資短缺,難以進口西方商品、設備和技術。20世紀70年代的“緩和”時期,美國曾向前蘇聯提供貿易、信貸優惠,有意培育戰略依賴性并渙散其斗志,20世紀80年代美國毫不留情地收縮繩套,通過各種經濟制裁卡住前蘇聯脖子。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的經濟軍事實力,遠遠超過了20世紀50、60年代的水平。美國歷史學家施萊辛格1982年訪問莫斯科后曾說,“我在商店里看到了更多的商品,在市場上看到了更多的食品,在大街上看到了更多的轎車,幾乎所有東西都比以前更多。美國有些人認為前蘇聯處在經濟與社會崩潰的邊緣,只要用力推一下就把它翻到懸崖下去了,但這些人只是自欺欺人。”美國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經濟學家薩謬爾森,在1981年出版的暢銷經濟學教科書中也曾寫道,“如果認為大多數東歐人生活在悲慘中,那么就犯了一個低級的錯誤”。盡管二戰后前蘇聯、東歐經濟發展較快,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試嘗經濟體制改革,重視經濟刺激和物質獎勵的作法,一定程度緩解了經濟體制僵化的矛盾,明顯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費品供應也處在歷史最好水平,但是,美國通過“緩和”戰略培育的依賴性,卻令其領導人難以忍受西方經濟制裁,里根正是抓住其心理脆弱性發動進攻。
施瓦茨的著作透露,凱西命令中央情報局將情報搜集重點,從冷戰時期的軍事領域轉向更廣范圍,提供前關于蘇聯社會經濟的詳細情報,特別是其薄弱環節的狀況和趨向,及時向里根總統和有關高級官員匯報。施瓦茨在該書中寫道,“總統喜歡閱讀前蘇聯經濟的原始資料,特別是一些趣聞軼事,諸如工廠因缺乏備品、備件而停工,硬通貨匱乏和排隊購買食品等”。施瓦茨還引用了里根在日記中的自述,“蘇聯經濟情況匯報會。他們的境況極其糟糕,如果我們能夠切斷他們的信貸,他們就不得不呼喊‘大叔’,不然就得挨餓”。前國防部長溫伯格主持的“星球大戰計劃”,目的通過心理威懾誤導前蘇聯領導人,促使他們相信新一輪的軍備競賽,“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步伐和形式...急劇地加強”。施瓦茨在著作中寫道,“在五角大樓的絕密文件中,溫伯格稱此為‘經濟戰’的一種方式”,“溫伯格堅定地認為,蘇聯如果從西方得不到貸款和技術,那么它的日子就無法過下去了。只要有可能,他就抓住每一次機會努力爭取對東西方之間的貿易進行限制”。
施瓦茨還在著作中透露,里根政府策劃瓦解蘇聯的秘密戰略,“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在很多情況下只限于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內閣的少數人,這些倡議幾乎沒有在內閣會議上討論過,總統只是在辦公室里與兩三個顧問作出決定”,前中央情報局長凱西,前國防部長溫伯格,在制定秘密戰略過程中處于顯赫位置。施瓦茨寫道,里根政府制定的“這項戰略打擊了蘇聯體制的核心,包括:
l 隱蔽手段對波蘭團結工會的活動予以財政、情報和后勤方面的支持,以確保反對派在蘇聯帝國的心臟得以生存;
l 對阿富汗抵抗組織提供確實的財政與軍事支持,也向穆斯林游擊隊提供支持,把戰爭引向蘇聯自身;
l 通過與沙特合作而壓低石油價格,并且限制蘇聯向西方出口天然氣,從而發起一起使蘇聯的硬通貨顯著減少的戰役;
l 發動一場圓滑而詳細的精神戰,在蘇聯領導層中間煽風點火,使他們變得優柔寡斷和擔心害怕;
l 發動一場包括秘密外交在內的全面的全球性戰役,從而極大減少蘇聯獲得西方高技術的可能性;
l 發動一場廣泛散布假技術情報的戰役,企圖瓦解蘇聯的經濟;
l 開展一場具有進攻性的高技術國防建設,使蘇聯在經濟上感到嚴重的壓力,并且加劇其資源危機”。
施瓦茨還描述了美國秘密戰的實施過程。由于中東戰爭曾觸發石油危機,西歐國家普遍迫切希望尋找替代能源,而前蘇聯石油、天然氣特別有吸引力。20世紀70年代“緩和”時期,前蘇聯、東歐嘗到經濟交流的甜頭,也非常想獲得西方國家的硬通貨和貸款,購買西方的消費品、設備和技術。20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驟然緊縮銀根提高貸款利率,一些東歐拉美國家紛紛落入外債陷阱,波蘭因外債危機誘發經濟社會動蕩,促成了團結工會反對派力量的誕生,美國抓住前蘇聯陣營的這些薄弱環節,趁勢發動了猛烈的經濟、外交和人權攻勢。盡管前蘇聯能通過出口石油獲取外匯,從而沒有因借西方貸款陷入外債危機,但它出于穩定本國和東歐經濟的需要,迫切希望建立通向西歐的輸油管道,從而擴大石油出口獲得更多硬通貨。里根看出了前蘇聯的經濟薄弱環節,委派中央情報局長凱西出訪西歐各國,反復游說甚至動用各種籌碼進行威脅,迫使西歐國家放棄支持輸油管項目,加入美國對前蘇聯東歐國家的經濟制裁。與此同時,美國有意散布石油開采技術的假情報,在關鍵石油設備的部件尺寸上暗做手腳,通過工業間諜傳給前蘇聯工業部門,結果導致前蘇聯的石油項目運轉失常,經常維修仍頻繁陷入癱瘓影響生產,直到前蘇聯解體后仍不知原因何在。這種類似007間諜大片中的情節,竟然在美國瓦解前蘇聯的秘密戰略中真實地發生了,由此可見,“隱蔽軟戰爭”之說絕非杜撰虛構,甚至導致了一個超級大國的瓦解。
我國的許多學者認為,前蘇聯“劇變”原因在于沒有進行體制改革,這種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如果我們對歷史事實不采取簡單的態度,而是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就會發現特別令人費解的是,前蘇聯、東歐的“劇變”不是發生在體制僵化或謹慎改革時期,而恰恰是發生在戈爾巴喬夫大膽推行政治經濟體制全面改革的年代。由于前蘇聯長期片面強調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消耗了過多的資源,20世紀80年代以來其經濟發展速度漸趨緩慢,里根政府推行針對前蘇聯的秘密戰略,進行核恫嚇逼迫前蘇聯進行軍備競賽,壓低油價枯竭外匯來源造成很大困難,戈爾巴喬夫沒有察覺到美國的險惡用心,也沒有深入分析導致經濟困難的原因,將經濟增速趨緩全部歸罪于自身的經濟制度,恰好誤入了西方動搖其制度信心的戰略陷阱。其實,當時前蘇聯面臨的美國制造的核恫嚇和經濟困難,遠遠不及二戰后初期遍地戰爭創傷的時期,戈爾巴喬夫善良有余而未經風浪老練不足,誤入美國攻心戰陷阱導致了前蘇聯解體。
筆者的專著《威脅中國的隱蔽戰爭》十年前曾指出,美國策劃“軟戰爭”所利用的新式政策武器,范圍廣泛包括能影響別國以獲取本國利益的任何手段,美國為謀求擴大勢力范圍和世界霸權,可以不擇手段地運用任何形式的實力籌碼,包括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一切領域,也包括公開的、隱蔽的合法甚至非法手段,不受任何道德規范的約束和國際法律的制約,唯一標準就是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利益。
近年來西方媒體和知情人士透露的大量內幕證實了這一點。約翰·珀金斯利用的武器是貌似科學的計量經濟預測模型,還有似乎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巨額貸款,通過利用錯誤的經濟預測誤導經濟發展和投資計劃,促使發展中國家落入無法償還的債務陷阱并爆發外債危機,這樣國際金融組織就可以債務警察的身份介入,逼迫發展中國家接受“華盛頓共識”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放棄經濟主權并推行貿易、投資、金融自由化和大規模私有化,允許跨國公司廉價控制經濟金融命脈和自然資源。彼得·施瓦茨實施里根政府瓦解前蘇聯的秘密戰略,則是利用尼克松時期擴大經濟交流培育的戰略依賴性,利用經濟制裁減少以前給前蘇聯的貿易、貸款和技術引進好處,迫使冷戰時期不懼怕美國的前蘇聯領導人變得心理脆弱,難以割舍“緩和”的經濟利益并懼怕里根的“星球大戰”恐嚇,喪失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并屈服于美國的攻心戰壓力,拋棄馬列主義并推行自殺性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在美國提供援助的誘惑下落入新自由主義改革的陷阱,最終導致了經濟軍事實力衰敗和國家四分五裂的惡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