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網友寫道:“據說,毛澤東一生最愛看的是《資治通鑒》,而不是《資本論》。《資治通鑒》看了幾十遍,《資本論》一遍都沒有看!”如果真是這樣,毛澤東充其量只是個鉆故紙堆的歷史學家而不會成為一個改天換地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也難怪,30年來,出到第五卷的毛澤東選集嘎然而止。建國60年,千呼萬喚,才把毛澤東思想的牌子抬出來露了一下臉,中國年輕一代對日韓漫畫、游戲、娛樂圈的熟悉和追捧遠遠超過了對開國領袖毛澤東的了解。其實,把毛澤東選集出齊,有什么可擔心的呢?小平同志既然完善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那就建議把不那么完善的毛澤東選集亮出來讓大家看看。共產黨曾經連敵人的文章都能印成內部資料供參考呀,你如果把毛的著作看成是我們攀登社會主義高峰的臺階而不是絆腳石,那么對自己的領袖就應該有這個雅量。
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的座位下留下了足印,列寧用掌握人類的全部知識要求自己,而毛澤東博覽群書和革命實踐所造就的博大精深更是前不見古人,目不見來者。當你仰望泰山,才會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毛澤東有一個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必先做兩方面的調查。一是向人做調查,詢問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民生活等現實情況;一是向書本做調查,了解當地的歷史情況、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風土人情以及古人寫的有關當地的詩文。
毛澤東讀書的范圍十分廣泛,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馬列主義著作到西方資產階級著作,從古代的到近代的,從中國的到外國的,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軍事、文學、歷史、地理、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方面的書籍以及各種雜書。就哲學來說,不但讀基本原理,也讀中外哲學思想史,還讀邏輯學、美學、宗教哲學等等。
毛澤東跟書籍可以說是形影不離。在他的臥室里,辦公室里,游泳池休息室里都放著書。每次外出也帶著書,在外還要借一些書。北京、杭州、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廬山等地圖書館,都留下了毛澤東借書的記載。
試問毛澤東每天管很多國家大事,哪有時間讀那么多書?要知道,毛澤東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讀書的效率也是很高的。他有過人的精力和驚人的記憶力,加上深厚的知識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讀得快,記得牢,理解得深。毛澤東給人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不論讀一本書,看一篇文章,還是同別人談話,他能迅速而又準確地抓住要點,抓到問題的實質?!睹珴蓶|選集》第四卷最末幾篇評美國白皮書的文章。白皮書是1949年8月5日發表的,不到10天,8月14日毛澤東就發表了他寫的第一篇評白皮書的文章“丟掉幻想,準備戰斗”,并在1個多月的時間內連續發表4篇評論文章。他抓住并針對白皮書中的一些要害處,揭露了美國當局對華政策的帝國主義性質,批評了國內一部分人對美國的幻想,并對中國革命的發生和勝利的原因作了理論上的說明。再舉一個小例子。有一次,毛澤東要看拿破侖傳,選了幾種翻譯過來的本子。跟他一起讀的同志一本還沒有看完,他卻3本都看完了。毛澤東每天睡眠的時間很少,像工作起來常常晝夜不眠一樣,讀書也是如此。他幾乎把一切工作之余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于讀書了。
毛主席讀書主張“三復四溫”,反對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鉆研,從詞匯、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都能流利地背誦。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章節和語句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劃滿書,直線、曲線、二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皆有。 我就藏有一本毛澤東閱讀39部文史古籍的批語。在他書房內批注過的還有詩1180首,詞378首,曲12首,賦20首,詩人429位。他最后一次讀書的時間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臨終前的那一天的5時50分,是在醫生搶救的情況下讀的,共讀了7分鐘。
至于《共產黨宣言》毛澤東從1920年就開始閱讀了。1954年他在閱讀上海讀書生活出版社1938年版的《共產黨宣言》封面上,親筆寫下了“在71年之后中國才出版”和“1867年,距今87年”。最讓我敬佩的是毛澤東學習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他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英文單詞下劃線,邊上空白處用密密麻麻的小字注明單詞、短語多種不同的詞義及讀音。如:by chance 偶然,萬一,機會。一頁竟然有40-50個詞語,盡管有英文老師,但可想而知,他花了多少功夫。上述在我的藏書中均有書影為證。今天,我可以武斷地講:不要說英文版,就是漢語的,領導者能認真學過的也寥寥無幾。我們能不臉紅嗎?
了解了毛澤東的學習和實踐,你就會知道,產生這樣偉大的人物不是偶然的。而了解得越深,你就越體會到他的偉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